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前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水平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邓超 陈醉 +6 位作者 凌捷 谢阳春 赵夏琰 胡春宏 刘先领 冯瑜桦 侯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9-1918,共10页
目的:外周全血细胞计数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预后预测因子,但其在鼻咽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仍未可知。本研究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hemoglobin×lymphocyte/monocyte ratio,HLMR)水平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复... 目的:外周全血细胞计数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预后预测因子,但其在鼻咽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仍未可知。本研究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hemoglobin×lymphocyte/monocyte ratio,HLMR)水平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5例完成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收集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结果,计算HLMR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判定患者HLMR的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HLMR组和低HLMR组,使用χ2检验分析HLM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Cox风险模型确定影响鼻咽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诺莫图,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并利用验证队列进行内部验证。结果:ROC曲线显示HLMR对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最佳临界值为605.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HR=1.886,95%CI 1.331~2.673,P<0.001),N分期(HR=2.021,95%CI1.267~3.225,P=0.00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HR=3.991,95%CI1.257~12.677,P=0.019),同步放化疗模式(HR=0.338,95%CI 0.156~0.731,P=0.006),HLMR(HR=0.648,95%CI0.460~0.912,P=0.013)为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在训练队列中,纳入T分期、N分期、HLMR等因素建立诺莫图预测患者3、5和7年的总生存率,该模型的C-index为0.713,其对患者3、5和7年生存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665和0.682,校正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的患者生存率与实际观察到的患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结果在验证队列中得到进一步证明。结论:治疗前HLMR可能是一个有潜力的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鼻咽癌 生存率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与可切除性胰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文迪 陶连元 +3 位作者 王行雁 张铃福 原春辉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与可切除性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149例胰腺腺癌行胰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采用最大选择检验法确定术前LMR对于总生存... 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与可切除性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149例胰腺腺癌行胰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采用最大选择检验法确定术前LMR对于总生存时间的最佳临界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MR对不同AJCC分期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术前LMR的最佳临界值为3.4,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3.4,62例)和低LMR组(LMR<3.4,8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总生存时间与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手术切缘、AJCC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术前外周血LMR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癌胚抗原≥5μg/L(HR=1.723,95%CI:1.122~2.645,P=0.013),手术切缘阳性(HR=2.168,95%CI:1.356~3.466,P=0.001)和淋巴结转移阳性(HR=1.699,95%CI:1.153~2.502,P=0.007)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LMR≥3.4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HR=0.442,95%CI:0.295~0.660,P=0.000)。高LMR组和低LMR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7.9月和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7.672,P=0.000)。结论术前LMR与可切除性胰腺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术前高LMR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其与乳酸脱氢酶比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迪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3-1569,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LMR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比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分期、B症状、IPI评分、ECOG评分、淋巴细胞绝对值、单...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LMR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比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分期、B症状、IPI评分、ECOG评分、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LMR、LDH、LMR/LDH、PET-CT检查的SUVmax。ROC曲线确定LMR和LMR/LDH的界限值;应用卡方检验分析LMR、LMR/LDH与DLBCL临床各因素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确定血清LDH水平与PET-CT检查的SUVmax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案比较不同分组的LMR和LMR/LDH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影响预后因素的多变量分析。结果:通过ROC曲线确定LMR、LMR/LDH(%)的最佳界限值,分别为2.535(P<0.05)、0.35%(P<0.01)。LMR<2.535更倾向于发生在临床分期较晚、有B症状、IPI评分较高、ECOG评分较高、LDH大于正常值的患者,而LMR/LDH(%)<0.35%也更易于发生在临床分期较晚、有B症状、IPI评分较高、ECOG评分较高、LDH大于正常值的患者。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DH和PET-CT扫描中的SUVmax有明显的正相关(P<0.001)。K-M生存分析显示,高LMR组的PFS率及OS率均明显优于低LMR组(P<0.05),高LMR/LDH组的PFS率及OS率均明显优于低LMR/LDH组(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LMR/LDH比单一LMR预测效力更好,为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初诊时高LMR/LDH提示DLBCL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乳酸脱氢酶 肿瘤负荷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与校正血钙作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预后标志物的意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彭千涯 马瑞娟 +4 位作者 郭睿娜 张峰 李钰 胡灯明 姚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和校正后血清钙(c Ca)作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4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变量的...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和校正后血清钙(c Ca)作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4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变量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划分为高LMR和低LMR(LMR≥3.35和LMR<3.35)两组,根据初诊及4个疗程治疗的LMR(LMR4)将患者分为A(LMR≥3.35,LMR4≥3.35)、B(LMR≥3.35,LMR4<3.35)、C(LMR<3.35,LMR4≥3.35)和D(LMR<3.35,LMR4<3.35)这4组。结合LMR和c Ca制定简易预后模型,将患者划分为a(无危险因素)、b(1个危险因素)和c(2个危险因素)这3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各种参数的差异性,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05(0.1-72.5)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初诊时较低的LMR能够预示更差的结局,其中低LMR组与高LMR组比较,总体生存时间(OS)明显缩短(17 vs 50.5个月,P=0.006)。同样可以观察到A与D组之间OS的差异(56.5 vs 30.5个月,P=0.043),高c Ca(≥2.75 mmol/L)组与正常组比较,OS也明显缩短(8.5 vs 34个月,P=0.006)。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MR<3.35(P=0.028)和c Ca≥2.75 mmol/L(P=0.036)是M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危险因素分组比较显示,a、b及c组中位OS分别为50、20和8.5个月,无危险因素者预后均优于合并1-2个危险因素者(a vs b组,P<0.0001;a vs c组,P=0.002)。结论:对于初诊MM患者,LMR和c Ca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合两者制定简易预后系统能够快速判断初诊MM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 校正血钙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血小板/淋巴细胞值、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值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俞越 韩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9-80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值(LMR)食管癌根治术前后的变化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82例患者及其术前NLR和手...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值(LMR)食管癌根治术前后的变化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82例患者及其术前NLR和手术前后NLR的变化值,PLR和手术前后PLR的变化值,LMR和手术前后LMR的变化值。同时比较其他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应用统计学分析NLR、PLR、LMR和手术前后变化值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糖尿病、手术前后NLR变化值≥3.36、手术前后PLR变化值≥2.26是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前后NLR、PLR变化值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吻合口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邓小玉 王颖熠 +3 位作者 党倩倩 梁天嵩 郑颖娟 杨道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7-713,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3例初诊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ROC曲线确定LMR和...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3例初诊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ROC曲线确定LMR和NLR的界限值;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频率和百分比(n,%)表示。连续变量表示为中位数和极差,并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分组的LMR和NLR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PFS和O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ROC曲线确定LMR、NL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60和3.40。LMR≤2.60更倾向于发生在有骨髓侵犯(P=0.029)、较高的LDH(P=0.036)的患者中,而NLR≥3.40更易于发生在ECOG评分较高(P=0.002)、LDH较高(P=0.008)、血糖较高(P=0.024)而PLT较低(P=0.010)的患者中。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LMR组患者的PFS及OS均明显优于低LMR组,相反,低NLR组患者的PFS及OS均明显优于高NLR组。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EBV-DNA阳性(P=0.047)、LMR≤2.60(P=0.014)、NLR≥3.40(P=0.023)是影响ENKT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LMR≤2.60(P<0.001)、NLR≥3.40(P=0.048)、高β_(2)-MG(P=0.013)是影响ENKT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低LMR和高NLR是ENKTL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危险因素,可用来作为临床上一种易测、廉价、实用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降低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卉 张龙岩 +2 位作者 鄢华 苏晞 王江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降低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8例在2014年3~10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降低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8例在2014年3~10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PPCI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所测LMR分为LMR升高组(LMR> 2. 3)和LMR降低组(LMR≤2. 3)。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血管化重建)。结果 102例(35. 4%)患者为LMR升高组。LMR升高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水平均显著低于LMR降低组(均为P <0. 05)。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脉造影特点及介入治疗等相关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随访12个月时,LMR升高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LMR降低组(4. 9%比13. 4%,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R降低(OR=2. 359)、糖尿病(OR=2. 427)及前降支为罪犯血管(OR=1. 725)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为P <0. 05)。结论 LMR降低是ASTEMI患者PPCI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庞振文 何东生 +2 位作者 杨爱芳 黄愉峰 曾先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LMR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47例头颈外科行喉鳞状细胞癌... 目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LMR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47例头颈外科行喉鳞状细胞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分析LMR最佳截断值,分为高LMR者和低LMR者,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其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 LMR最佳临界值为3.24,高LMR者81例,低LMR者66例。高LMR者1、3、5年的总生存率(98.76%、92.59%、85.18%)明显低于低LMR者(87.88%、69.70%、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OR=0.336,95%CI:0.149~0.758)、术前低LMR(OR=0.474,95%CI:0.248~0.907)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高LMR值喉癌患者有着更好的总生存期,术前LMR值作为评估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生存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 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LR、LMR及PNI对晚期肝细胞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刘全义 杨逸鑫 +2 位作者 徐磊 古云 沈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使用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85例晚期HC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患者的NLR、PLR、LMR、PNI、临床疗效及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PLR、LMR、PNI的最佳截断值,以此将患者分成高、低2组。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指标对患者OS的影响。结果:低NLR组、低PLR组、高LMR组、高PNI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分别高于高NLR组、高PLR组、低LMR组和低PNI组(均P<0.05)。低NLR组、低PLR组患者OS率均分别显著高于高NLR组、高PLR组(均P<0.05);高LMR组、高PNI组患者OS率均分别显著高于低LMR组和低PNI组(均P<0.05)。NLR≥1.94、男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晚期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NLR≥1.94、男性、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是影响患者疗效、预后的危险因素,NLR≥1.94评估晚期HCC患者免疫联合靶向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HCC)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 预后营养指数(PNI)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靶向治疗 疗效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UAE患者术后疼痛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亚伟 刘凯 吕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2-99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后疼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193例接受UAE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术前NLR、PLR、LMR值。采用数值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患者术后1、6、24、48、72 h疼痛程度。Pearson分析NLR、LMR、PLR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NLR、PLR的AUC值并确定最佳截断值,将PLR、NLR组合成高NLR+高PLR组、高NLR+低PLR组、低NLR+高PLR组、低NLR+低PLR组,对比各组术后疼痛的差异。结果术前NLR(R=0.217,P<0.05)、PLR(R=0.475,P<0.05)均与UAE术后疼痛程度呈明显正相关。以NLR=1.78,PLR=166.91为界值,高N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各时间点NRS评分、镇痛药摄入量均大于低NLR和低PLR组(P<0.05)。与低NLR+低PLR组相比,高NLR+高PLR组术后1、6、24、48、72 h NRS评分及镇痛药摄入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NLR、PLR对子宫肌瘤UAE术后疼痛有较高的评估价值,联合指标评估术后疼痛的作用优于单独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子宫动脉栓塞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比值变化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吕梅 王洁英 +3 位作者 孙大庆 房丽云 杨洋 杨永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0-462,483,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和淋巴细胞(LYM)计数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0年3月共134例住院IM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共60例...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和淋巴细胞(LYM)计数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0年3月共134例住院IM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共60例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外周血检查结果计算NLR、MLR、LYM,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LR、MLR及LYM对IM患儿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IM患儿MLR、LYM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NL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表明,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397,MLR的AUC为0.648,LYM的AUC为0.680。MLR+LYM的AUC为0.878,最佳界值为0.59,敏感性为82.09%,特异性为85.00%。结论MLR、LYM作为一种独立预测IM患儿的检验指标,两者联合升高对早期诊断IM患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比值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及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的相关性
12
作者 付慧兰 吴佳瑾 +1 位作者 曾珊 任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82,共9页
目的:探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RA疾病活动度和药物疗效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活动性R... 目的:探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RA疾病活动度和药物疗效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活动性RA患者9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活动性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NLR、PLR、LMR差异及NLR、PLR、LMR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选取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4周的活动性RA患者53例,观察临床应答组和临床无应答组NLR、PLR、LMR的变化及其与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①活动性RA组NLR、PLR高于健康对照组,LMR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低疾病活动组NLR、PLR低于中/高疾病活动组,LMR高于中/高疾病活动组(P<0.05)。③活动性RA患者NLR、PLR与基于红细胞沉降率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ESR)、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LMR与DAS28-ESR、ESR和CRP呈负相关(P<0.05)。④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4周RA患者ESR、CRP、DAS28-ESR、NLR、PLR较基线期下降,LMR较基线期升高(P<0.05)。⑤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临床应答组NLR、PLR低于临床无应答组,而临床应答组LMR高于临床无应答组(P<0.01)。结论:活动性RA患者外周血NLR、PLR、LMR有助于评估RA疾病活动度及英夫利昔单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英夫利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对早期小肝癌行射频消融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楚伟可 吴雪 +5 位作者 张鹏 冯婧 牛斌 周辉 宓余强 李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3-850,共8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R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早期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132例初诊早期肝细胞...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R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早期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132例初诊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收集患者术前资料并随访观察复发和生存情况。运用X-tile工具以5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确定NLR、RLR和LMR的最佳截断值并组合成为N-R-L评分,并据此分为N-R-L 0分组(n=92)、N-R-L 1分组(n=29)和N-R-L 2分组(n=11)。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对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并将log-rank检验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确定无复发生存率与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N-R-L 0分、N-R-L 1分和N-R-L 2分组的组间Child-Pugh分级、A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992、5.699,P值均<0.05)。3组的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6.3%、90.7%,96.6%、60.4%、41.3%和81.8%、46.8%、15.6%(χ^(2)=38.460,P<0.0001);3组的1、3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6.9%、52.5%、33.3%,42.9%、13.1%、0和11.1%、0、0(χ^(2)=35.345,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HR=2.10,95%CI:1.28~3.43,P=0.003;HR=3.67,95%CI:1.58~8.52,P=0.002)、N-R-L评分1分(HR=3.14,95%CI:1.81~5.46,P<0.0001;HR=8.27,95%CI:3.15~21.71,P<0.0001)以及N-R-L评分2分(HR=2.61,95%CI:1.06~6.42,P=0.037;HR=14.59,95%CI:3.96~53.78,P<0.0001)是无复发生存与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由NLR、RLR和LMR组合而成的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N-R-L评分是早期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有用的无创生物标志物,与肿瘤特征联合用来预测早期HCC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导管消融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NLR、LMR、CEA和CA19-9对结肠癌根治术后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蒋永杰 寇邦国 +3 位作者 杜文龙 边攀 李兵太 尹兰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3-901,共9页
目的基于术前炎症免疫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12月... 目的基于术前炎症免疫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8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NLR、LMR、CEA及CA19-9预测总生存状态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NLR、LMR的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分析NLR、LMR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R4.1.1软件绘制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1、2、3年D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然后使用X-tile软件根据列线图风险得分将该模型分层,进一步探讨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NLR、LMR、CEA及CA19-9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672、0.727和0.65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0、3.25、4.30 ng/ml和21.82 U/ml。NLR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和术前CEA有关(P<0.05),LMR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和肿瘤最大径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NLR、LMR、CEA及CA19-9等与结肠癌根治术后的OS和DFS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CEA及组织学类型为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LMR、CEA、CA19-9及临床分期为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LMR为保护性因素(P<0.05)。构建包含NLR、LMR、CEA、CA19-9和临床分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指数)为0.851,校正曲线提示该模型区分度良好,低风险组患者的DFS明显优于中、高风险组(P<0.001)。结论术前NLR、LMR、CEA、CA19-9及临床分期与结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基于NLR、LMR、CEA、CA19-9及临床分期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区分度和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列线图 预后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洁 贾淑媛 +3 位作者 王鹏宇 吕婷婷 胡银秀 张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4-927,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影响NPSL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入组63例NPSLE患者和61例非NPSLE的SLE患者,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总结NPSLE的疾病特点,通过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NPSL...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影响NPSL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入组63例NPSLE患者和61例非NPSLE的SLE患者,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总结NPSLE的疾病特点,通过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NPSL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NPSLE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39.7%)、情感障碍(33.3%)和认知功能障碍(30.2%);头颅核磁异常(63.5%)和脑脊液蛋白阳性率(52.4%)较高。与非NPSLE组患者相比,NPSLE患者在雷诺现象、肾脏受累、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低补体血症、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显著升高。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肾脏受累、雷诺现象、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LMR、NLR升高是NPSL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SEL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头颅核磁和脑脊液检查异常较为多见。SLE患者出现肾脏受累、雷诺现象、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LMR、NLR升高更容易出现NPS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