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昊 李荷香 +3 位作者 赵亚男 刘慧娟 刘旭倩 侯亚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LOM)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105-MVD在30例BLOM和15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 目的: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LOM)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105-MVD在30例BLOM和15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LOM组CD105-MVD计数明显增多(P<0.05)。BLOM组内肿物型、非糜烂型和糜烂型CD105-MVD计数依次升高(P<0.05),但两两比较,CD105-MVD计数仅在肿物型和糜烂型BLOM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1 7)。CD105-MVD计数和BLOM炎症程度相关,轻中度炎症组BLOM CD105-MVD计数明显低于重度炎症组(P<0.05)。结论:BLOM中有明显的血管生成现象,CD105可能参与了其中的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LOM) CD105 MVD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昊 刘慧娟 +3 位作者 李荷香 宋鹏 刘旭倩 侯亚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enign lymphoadenosis of oral mucosa,BLOM)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甲苯胺蓝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30例BLOM和15例正常黏膜MC数量、脱颗粒率,分析其与临...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enign lymphoadenosis of oral mucosa,BLOM)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甲苯胺蓝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30例BLOM和15例正常黏膜MC数量、脱颗粒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结果:2种染色MC总数及甲苯胺蓝染色MC脱颗粒率较正常黏膜增高(P<0.05),与年龄、性别、部位、病程及炎症轻重程度和黏膜固有层淋巴滤泡的形成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C总数和脱颗粒率在BLOM明显增高,提示MC增殖和脱颗粒在BLOM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LOM) 口腔 肥大细胞(MC) 脱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生病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彤彤 陈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67-2869,共3页
肾移植术后感染是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EB病毒感染后,不能被机体彻底清除,可引起从良性B细胞增殖到恶性淋巴瘤一系列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病 肾移植术后 EB病毒 病毒感染后 组织生症 恶性淋巴 B细胞 术后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RB在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中的研究
4
作者 王学敏 时文杰 +1 位作者 何彦津 宋国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病 P16 RB 眼眶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多克隆抗体 抑癌基因 蛋白产物 表达情况 致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bcl-6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陶琨 朱雄增 +2 位作者 徐薇苓 陈忠伟 陆洪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了解原癌基因bcl 6在一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bcl 6表达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112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分型和检测bcl 6表达。结果 :9例淋巴结反应... 目的 :了解原癌基因bcl 6在一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bcl 6表达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112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分型和检测bcl 6表达。结果 :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生发中心细胞、12例滤泡性淋巴瘤和 16例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均可表达bcl 6 ,表达强度多为弱阳性 ,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6 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阳性率 95 % ,表达强度为中等阳性或强阳性 ,与前一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5例套细胞淋巴瘤 ,6例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及 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均不表达bcl 6。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显著表达bcl 6 ,表达强度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滤泡性淋巴瘤和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 ,bcl 6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其发病有关。bcl 6的表达对反应性增生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无意义 ,但对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CL-6基因 基因表达 淋巴组织增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