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25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唐坚清 张声 +1 位作者 陈林莺 陈余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收集25例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结合HE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结果 25例中Castleman病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9例,... 目的探讨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收集25例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结合HE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结果 25例中Castleman病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9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3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Burkitt淋巴瘤1例、浆细胞瘤1例。结论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生长隐敝,且种类较多,诊断时需仔细观察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甚至必要时行分子检测。DLBCL是最常见的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其次为Castleman病,FL与PTCL位居第3位。部分疾病形态具有相应的部位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腹膜后 原发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用于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明清 孙兴伟 +2 位作者 张健 白旭明 靳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观察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用于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患者,均接受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记录临床表现、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2例共接受21次经腹股沟结... 目的观察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用于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患者,均接受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记录临床表现、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2例共接受21次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其中5例接受单次、6例接受2次、1例接受4次造影;造影技术成功率100%。造影后,12例中,7例(7/12,58.33%)治愈、5例(5/12,41.67%)无效。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3/21),包括慢性腹泻2例次、穿刺点疼痛1例次;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对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淋巴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并发腹腔淋巴结肿大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璐 刘丽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73-2178,共6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L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LA在AIL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2例AIL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2例,原发...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L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LA在AIL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2例AIL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2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174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26例,获得随访病例78例。按照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70例,无淋巴结肿大(NLA)组182例。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及随访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矫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而诊断的比例及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AIH、PB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腹腔LA的发生率分别为21.2%(11/52),26.4%(46/174),50.0%(13/26),AIH-PBC重叠综合征腹腔LA发生率高于AIH和PBC(χ~2=6.771,P=0.009;χ~2=6.039,P=0.014)。LA组ALP、GGT水平高于NL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44、3.169,P=0.003、0.002);PBC患者中,LA组GGT水平高于NLA组(Z=2.136,P=0.033);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中,LA组TBil明显高于NLA组(Z=2.121,P=0.035);AIH患者中,LA组与NLA组各项检查指标改变无明显差异。LA组影像学异常发生率较NLA组高(97.1%vs 81.9%,χ~2=9.863,P=0.002)。获得随访病例78例,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LA组6例获得完全缓解(23.1%),7例不完全应答(26.9%),1例复发(3.8%),12例治疗失败(46.2%);NLA组21例完全缓解(40.4%),17例不完全应答(32.7%),7例复发(13.5%),7例治疗失败(13.5%),LA组与NLA组药物治疗反应组间分布不同(Z=2.406,P=0.016)。结论AIH-PBC重叠综合征伴腹腔LA的发生率高于AIH及PBC,伴有LA的AILD胆汁淤积及肝功能损伤更为明显,药物治疗反应较差,提示合并LA可能为疾病严重程度估计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胆管炎 胆汁性 重叠综合征 淋巴系统疾病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湛瑛 吴秀娟 曹洪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7例患者91枚淋巴结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91枚淋巴结中良性72枚,...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7例患者91枚淋巴结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91枚淋巴结中良性72枚,恶性19枚,当弹性应变比(SR)为2.08为诊断界值时,其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4.7%。以超声评分7分为诊断界值,其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71.2%,2种检查方法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1,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系统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诊断结果
5
作者 韩治宇 李欣 邵秋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171例经穿刺病理及随访证实良恶性的浅表淋巴结声像图进行分析,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超声检查指标,并检验这些指标是否有统计...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171例经穿刺病理及随访证实良恶性的浅表淋巴结声像图进行分析,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超声检查指标,并检验这些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前进法逐步回归的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引入方程的超声检查指标包括:有无淋巴门结构、长短径比值的赋值、是否有透声区、血流是否丰富、血流类型以及协变量年龄和性别,所有这些指标均为良恶性淋巴结比较χ2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同时显示,血流信号类型变化,淋巴结为恶性可能性也有变化。结论: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元分析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和分析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鉴别诊断的过程,并能筛选出有意义的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超声检查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肠系膜淋巴囊肿(附5例体会)
6
作者 张正茂 王守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系膜淋巴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5例先天性肠系膜淋巴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恢复良好,1例于空肠内置管,术后出现慢性肠梗症状。结论该病预后良好。B超和CT是该病的最佳检查手段,单纯囊肿...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系膜淋巴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5例先天性肠系膜淋巴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恢复良好,1例于空肠内置管,术后出现慢性肠梗症状。结论该病预后良好。B超和CT是该病的最佳检查手段,单纯囊肿剥除或包括囊肿在内的肠切除肠吻合术是最佳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囊肿 肠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orham-Stout综合征1例
7
作者 王冬 胡文 郝跃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906-908,共3页
病例女,5岁6月,因“咳嗽、间断发热12 d”入院,患儿病初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气喘及呼吸困难,伴发热,胸部CT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并右肺压迫性肺不张。于我院行右侧胸腔镜探查术,见右侧胸腔大量黄白色... 病例女,5岁6月,因“咳嗽、间断发热12 d”入院,患儿病初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气喘及呼吸困难,伴发热,胸部CT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并右肺压迫性肺不张。于我院行右侧胸腔镜探查术,见右侧胸腔大量黄白色乳糜样液体,吸引器引出约1000 mL。术后肺泡灌洗液:肺炎链球菌,胸水乳糜实验阳性;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总蛋白22.1 g/L、葡萄糖测定5.76 mmol/L,红细胞总数2000.00×10^(6)L^(-1)、浆性黏蛋白试验阳性,白细胞总数1790.00×10^(6)L^(-1)。考虑先天性脉管发育畸形,给予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同时静脉高营养+口服明治MCT奶粉喂养,胸水量未见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骨质溶解 原发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守伟 王知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与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相关的常规超声及经静脉超声造影(CEUS)特征。资料与方法对68例患者共68枚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对其中62枚行CEUS检查,所有淋巴结均获取病理结果。比较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差异,... 目的探讨与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相关的常规超声及经静脉超声造影(CEUS)特征。资料与方法对68例患者共68枚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对其中62枚行CEUS检查,所有淋巴结均获取病理结果。比较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差异,对各因素分别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对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良性和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短径、长短径之比、有无淋巴门、周围型/混合型血流、增强是否均匀、增强时有无淋巴门、外周向中心增强、增强时有无灌注缺损等超声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对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665、0.786、0.676、0.628、0.662、0.725和0.648。结论浅表淋巴结病变短径、长短径之比、有无淋巴门、周围型/混合型血流、增强是否均匀、增强时有无淋巴门、外周向中心增强、增强时有无灌注缺损等超声特征是鉴别诊断良恶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系统疾病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病变影像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海刚 唐光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64-267,共4页
淋巴结是重要的周围淋巴器官,具有阻止和清除细菌、毒素、异物和痛细胞等物质的生理功能。淋巴结的病变主要有炎症、反喧性增生、转移瘤及淋巴瘤四类。人体许多疾病的发展可引起淋巴结结构、形状、大小、功能及代谢等方面的异常改变。... 淋巴结是重要的周围淋巴器官,具有阻止和清除细菌、毒素、异物和痛细胞等物质的生理功能。淋巴结的病变主要有炎症、反喧性增生、转移瘤及淋巴瘤四类。人体许多疾病的发展可引起淋巴结结构、形状、大小、功能及代谢等方面的异常改变。无创而准确的检出及判断病变淋巴结的性质,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淋巴造影术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海菁 黄飚 +2 位作者 李春芳 李良 张应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RI表现。方法:对68例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常规用化学位移饱和法脂肪抑制成像(FatSat),分析病灶的形态学表现和信号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在确诊的2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33例颈部淋...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RI表现。方法:对68例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常规用化学位移饱和法脂肪抑制成像(FatSat),分析病灶的形态学表现和信号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在确诊的2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3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1例恶性淋巴瘤的MRI图像上,圆形淋巴结(长径比横径小于2,即LT<2)45例(结核性8例,转移癌28例,淋巴瘤9例),长圆形淋巴结(LT>2)19例(结核性12例,转移癌5例,淋巴瘤2例)。T1WI及T2WI出现中心淋巴结坏死灶和T1WI薄壁的环状强化35例(结核性6例,转移癌27例,淋巴瘤2例)。淋巴结边缘模糊和邻近脂肪组织受侵35例(结核性5例,转移癌28例,淋巴瘤2例)。9例恶性淋巴瘤MRI图像上均为均质表现。结论:MRI对颈部肿大淋巴结性质评估具有相当重要性,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范小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973-974,共2页
目的 :总结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本院近十年收治的 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5例均为颈部的无痛性肿块 ,包膜完整 ,切面呈灰白结节 ,镜下见癌细胞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增... 目的 :总结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本院近十年收治的 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5例均为颈部的无痛性肿块 ,包膜完整 ,切面呈灰白结节 ,镜下见癌细胞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增生 ,癌细胞PAS染色阴性 ,角蛋白阳性。结论 :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病理特征明显 ,临床上要与鼻咽转移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和恶性淋巴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淋巴系统疾病 病理 鉴别诊断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易华 罗克枢 +2 位作者 简燚 罗艳 范严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5例滤泡性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结果: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片状、旋涡状或席纹状瘤细胞胞浆丰富,呈淡嗜酸性,胞核卵圆形或... 目的:探讨滤泡性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5例滤泡性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结果: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片状、旋涡状或席纹状瘤细胞胞浆丰富,呈淡嗜酸性,胞核卵圆形或胖梭形,核染色空淡,可见细小的核仁,常见多核或单核瘤巨细胞,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局部可有高级别,间质常有淋巴细胞浸润,核分裂象多少不等。所有病例瘤细胞均表达CD21、CD35和 clusterin。结论:滤泡性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不确定性,明确诊断需要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标记,并应与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细胞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淋巴上皮瘤样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树突细胞 滤泡 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