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作用下对人内皮细胞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马胜超 孙炜炜 +4 位作者 巩慧慧 马长剑 王菊 田珏 姜怡邓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降低内皮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按不同浓度的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分组:对照组(0μM Hcy)、50μM Hcy组、100μM Hcy组... 目的 :探讨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降低内皮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按不同浓度的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分组:对照组(0μM Hcy)、50μM Hcy组、100μM Hcy组、200μM Hcy组和500μM Hcy组;②100μM Hcy+30μM维生素B12+30μM叶酸组(拮抗剂组),各组(n=5)培养液孵育72 h后,采用3-(4,5)-双甲基-2-噻唑-(2,5)-2苯基溴化四氮唑蓝试验检测Hcy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免法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甲基转移酶-1(DNMT-1)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LOX-1和DNMT-1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测LOX-1蛋白的表达;巢式降落式PCR法测LOX-1基因甲基化的改变。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拮抗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500μMHcy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过氧化氢的含量、LOX-1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表达量及LOX-1蛋白相对β-肌动蛋白表达量均增加;DNMT-1的含量和mRNA表达、LOX-1基因甲基化程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OX-1低甲基化可能是Hcy致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过氧化氢、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DNMT-1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 动脉粥样硬化 甲基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 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欢欢 徐尚华 +2 位作者 黄茂芝 许昌声 谢良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227,共6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活后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和体外培养HUVECs;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Hcy组、GW07...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活后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和体外培养HUVECs;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Hcy组、GW0742(PPARδ特异激动剂)组和二亚苯基碘鎓(DPI,NADPH氧化酶特异抑制剂)组,RT-PCR检测MCP-1和PPARδ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PPARδ蛋白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cy呈浓度依赖性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MCP-1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PPARδ mRNA表达,当Hcy浓度为10-5mol/L时,MCP-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PARδmRNA明显降低(P<0.01);与Hcy组相比,GW0742组细胞MCP-1 mRNA的表达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cy组细胞内ROS明显增强;GW0742显著抑制Hcy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结论:PPARδ激活可抑制Hcy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同型半胱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感知受体OGR1介导酸化环境对内皮祖细胞活力和成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吉 丁声龙 +5 位作者 陈方毅 张继红 桂柯科 熊敏 李炳 赵明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79-1586,共8页
目的:分析卵巢癌G蛋白偶联受体1(ovarian cancer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 OGR1)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中的表达,探索OGR1的酸调节效应对内皮祖细胞活力和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小鼠骨... 目的:分析卵巢癌G蛋白偶联受体1(ovarian cancer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 OGR1)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中的表达,探索OGR1的酸调节效应对内皮祖细胞活力和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采取 FITC-UEA-I 和 DiI-Ac-LDL 双荧光染色法鉴定,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GR1在小鼠EPCs的表达。采用不同pH值培养基处理EPCs后分析OGR1表达。以小干扰RNA(siRNA)沉默 OGR1 ,使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析EPCs的活力及周期分布的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以及成管实验分析EPCs的迁移能力和成管作用的变化。结果:分离诱导的EPCs分化良好,FITC-UEA-I 及 DiI-Ac-LDL染色均呈阳性,小鼠内皮祖细胞存在OGR1的mRNA及蛋白表达。随着培养基pH值降低,OGR1表达逐渐升高,在pH 6.4的培养基中OGR1表达最高( P <0.05)。pH 6.4培养基抑制EPCs的活力并导致其生长停滞,而使用siRNA沉默 OGR1 后可部分逆转酸化环境对EPCs的作用( P <0.05)。pH 6.4培养基抑制EPCs的迁移和成管能力,而使用siRNA沉默 OGR1 后可部分逆转酸化环境对EPCs的作用( P <0.05)。结论: OGR1在EPCs中呈阳性表达,并介导了酸化环境对EPCs活力及迁移和成管能力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卵巢癌G蛋白偶联受体1 内皮祖细胞 化环境 成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过表达酪氨酸激酶受体1对其肿瘤相关内皮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倩玉 韦艳 +1 位作者 白瑞 杨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56-1762,共7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过表达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对其肿瘤相关内皮细胞(TRECs)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宫颈癌细胞(CCCs)与其TRECs中Tie-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宫颈癌TRECs中Tie-1的表达与患...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过表达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对其肿瘤相关内皮细胞(TRECs)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宫颈癌细胞(CCCs)与其TRECs中Tie-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宫颈癌TRECs中Tie-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构建过表达Tie-1的HeLa细胞(HeLa-Tie1OE),采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法将HeLa-Tie1OE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获得宫颈癌TRECs;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小管生成实验检测TRECs的迁移、侵袭及小管生成能力变化。结果96例宫颈癌患者CCCs与TRECs中Tie-1的表达呈正相关;Tie-1在FIGO分期为ⅠB2-ⅡA2期、肿瘤直径≥4 cm、宫颈肌层浸润深度≥1/2全层、腺癌、中低分化宫颈癌患者TRECs中高表达率分别高于ⅠA1-ⅠB1、肿瘤直径<4 cm、宫颈肌层浸润深度<1/2全层、鳞癌、高分化宫颈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e-1在宫颈癌患者TRECs中的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无相关性;Tie-1在宫颈癌TRECs中的高表达与患者5年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Tie-1在宫颈癌TRECs中表达上调且使TRECs侵袭、迁移、小管生成能力增强。结论Tie-1在宫颈癌TRECs的高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宫颈肌层浸润深度、宫颈癌类型有关,且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过表达Tie-1的CCCs可促进其TRECs侵袭、迁移及小管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激酶受体1 肿瘤相关内皮细胞 宫颈癌 血管生成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9在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娟 薛斌 李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目的: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分化,同时探讨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9(integrinα9)表达的变化,旨在寻找淋巴水肿分... 目的: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分化,同时探讨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9(integrinα9)表达的变化,旨在寻找淋巴水肿分子治疗靶点,为ADSCs应用于淋巴水肿的分子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①从吸脂术后废弃的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AD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②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第3代ADSCs表面特征性抗原CD90、CD29、CD34及CD45的表达;MTT法绘制生长曲线。③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人VEGF-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其向LECs方向分化,同时以人LECs作为阳性对照组。④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LECs表面特征性抗原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血管内皮细胞特征性抗原CD34及integrinα9的表达。⑤FCM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使用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AD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第1、3、5代AD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细胞表面抗原为CD90+、CD29+、CD34-、CD45-。②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LYVE-1表达阳性、CD34表达均阴性,integrinα9的表达趋势与LYVE-1一致,且二者在实验组的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三者在阴性对照组中的表达均为阴性。③各组G0/G1期细胞比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小于阴性对照组(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83)。结论:ADSCs离体培养,具有向LECs分化的潜能。使用VEGF-C、VEGF-A、PDGF-BB可诱导部分人ADSCs向LECs分化。在人ADSCs向LECs分化过程中integrinα9的表达增强,分化前后细胞的周期发生了改变。该分子在LECs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将有望在淋巴水肿的再生治疗中成为重要的分子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整合素α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酸对晚期糖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向敏 钱之玉 周成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63-670,共8页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诱导牛内皮细胞(BEC)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西红花酸(1、0.1、0.01μmol/L)预孵BEC细胞12h后,用AGE(100mg/L)刺激细胞12h,RT-PC...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诱导牛内皮细胞(BEC)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西红花酸(1、0.1、0.01μmol/L)预孵BEC细胞12h后,用AGE(100mg/L)刺激细胞12h,RT-PCR法测定RAGE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试剂盒分别检测胞外超氧阴离子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浓度;同时,还用2,7-二氯荧光素(DCFH)测定了胞内H2O2的浓度,并用罗丹明123(Rh123)荧光法及MTT法分别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和其琥珀酸脱氢酶(MSDH)的活性。结果:与AGE模型组相比,西红花酸能显著抑制RAGE mRNA的表达(P<0.05),降低胞外超氧阴离子和TBARS(P<0.01或P<0.05)及胞内H2O2水平;结果还显示,西红花酸能提高细胞MMP水平和MSDH活性。对ICAM-1蛋白表达也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西红花酸可能通过清除AGE与RAGE结合产生的活性氧(ROS)来抑制RAGE mRNA的高表达。提示西红花酸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 活性氧(ROS) 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小玲 何为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成人常见的眼眶疾病,眶周脂肪结缔组织中糖胺聚糖沉积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透明质酸是糖胺聚糖的主要成分,具有高亲水性和黏弹性的特性,可大量吸水膨胀,其在眼眶组织聚集导致眶周结缔组织及眼外肌水肿和纤维...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成人常见的眼眶疾病,眶周脂肪结缔组织中糖胺聚糖沉积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透明质酸是糖胺聚糖的主要成分,具有高亲水性和黏弹性的特性,可大量吸水膨胀,其在眼眶组织聚集导致眶周结缔组织及眼外肌水肿和纤维化,进而出现TAO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眼眶成纤维细胞是透明质酸的主要来源,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和多种细胞因子可与成纤维细胞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等结合,在透明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促进眼眶成纤维细胞合成透明质酸,导致眶周组织、外周血及体液中透明质酸含量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疾病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透明质 眼眶成纤维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淋巴引流阻滞对缺血大鼠脑组织谷氨酸、Ca^(2+)含量和NMDA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司金超 范天黎 +1 位作者 夏作理 许予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给予大鼠颈淋巴管阻塞对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水平等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及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5mi...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给予大鼠颈淋巴管阻塞对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水平等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及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5min后摘除双侧颌下腺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制成脑梗塞后颈淋巴管阻塞(MCAO+CLB)模型,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MDAR1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MCAO+CLB组大鼠上述各指标要比MCAO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颈淋巴管阻塞通过提高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上调NMDAR1表达水平而加重脑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阻塞 淋巴管阻塞 CA2+ 谷氨 N-甲基D-天冬氨受体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阻汤联合降压治疗对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血浆ADMA、sFlt-1/PIGF及母婴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荣赟 胡哲霞 +3 位作者 陈晓 蒋静雯 卜云涛 张雪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分析降阻汤联合降压治疗对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0月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就诊的108例轻中度妊... 目的分析降阻汤联合降压治疗对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0月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就诊的108例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54例观察组采用降阻汤联合降压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差异、血压水平、症状评分、血浆ADMA、sFlt/PIGF水平、胎盘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远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症状评分及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l、RI、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MA、sFlt-1、sFlt-1/PIGF水平低于对照组,PI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70%,远低于对照组的14.81%(P<0.05)。结论降阻汤滋阴潜阳、益气补肾、安神固胎,联合降压治疗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病能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缓解患者症状,调节微循环,改善胎盘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ADMA、sFlt-1、sFlt-1/PIGF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阻汤 降压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病 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胎盘生长因子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孟晓瑜 田美丽 高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周边区LVD(P-LVD)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及P=0.033),且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肿瘤中心区LVD(I-LVD)则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均无关。结论 P-LVD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检测LYVE-1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为进一步临床制定抗淋巴管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LYVE-1) 预后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VEGF-D、VEGFR-3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超 王平 +2 位作者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1/40例)、67.50%(27/40例)、62.50%(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VEGF-C与VEGFR-3(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③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5)、PTNM分期(P<0.05)显著相关。④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及Prox-1标记的MLVD分别为4.22±1.25、1.99±1.49,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Prox-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1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振步 聂寒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MVD,分析LMVD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MVD,分析LMVD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组织LMVD较正常胃组织LMVD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中LMVD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直径≥5cm胃癌LMVD明显多于直径<5cm者,侵及浆膜胃癌组织LMVD明显多于未侵及浆膜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L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RACK1及rac1 被引量:4
13
作者 尤青海 王巾枚 +2 位作者 孙耕耘 蒋丽娟 李文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表达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和ras相关C3肉毒菌毒物底物1(rac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①LPS量效组:0、...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表达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和ras相关C3肉毒菌毒物底物1(rac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①LPS量效组:0、1、5、10 mg/L LPS与大鼠PMVEC孵育12 h;②LPS时效组:10 mg/L LPS与PMVEC孵育0、3、6、8、12、24 h;③IGF-1时效组:100 ng/ml IGF-1与PMVEC孵育0、3、6、8、12、24 h;④LPS+LY294002组:100 ng/ml LY294002预孵育PMVEC 1 h后加入10 mg/L LPS继续孵育12 h,设空白组、LPS组和LY294002组为对照。所有干预结束后Western blot法检测RACK1、rac1及p-Akt蛋白表达。结果①LPS量效组:RACK1、rac1及p-Akt蛋白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各蛋白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455,P<0.001)、(F=165.813,P<0.001)及(F=309.346,P<0.001)。②LPS时效组:RACK1和rac1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LPS刺激24 h后达最高,各蛋白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4.034,P<0.001)和(F=423.630,P<0.001);p-Akt表达自3 h(0.460±0.089)上调,12 h达最高(2.022±0.244),24 h(1.264±0.074)仍高于0 h(0.237±0.0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726,P<0.001)。③IGF-1时效组:IGF-1诱导PMVEC表达RACK1、rac1及p-Akt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293,P<0.001)、(F=115.071,P<0.001)及(F=60.175,P<0.001)。④LY294002干预组:LPS+LY294002作用PMVEC后:RACK1蛋白表达量较LPS组下调[(0.732±0.137)vs(1.498±0.167),P<0.001];rac1蛋白表达量较LPS组下调[(0.758±0.084)vs(1.384±0.170),P<0.001];p-Akt蛋白表达量较LPS组下调[(0.492±0.148)vs(1.106±0.219),P<0.001]。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干预RACK1和rac1表达,参与LPS致PMV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 ras相关C3肉毒菌毒物底物1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苏氨蛋白激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损伤后修复中的淋巴样结构
14
作者 陈丹丹 于宁 +1 位作者 刘然 孟繁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术后14 d组,每组6只。损伤组部分小鼠针刺损伤后死亡3只,后随机补充样本。正常组不损伤脊髓,损伤组采用针刺法制备脊髓损伤。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布,观察正常及针刺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平足蛋白(podoplanin)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的表达情况。通过对脊髓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lvye-1/prox-1、lyve-1/podoplanin及CD34/prox-1的共表达情况,探讨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来源。结果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淋巴管样结构,并呈节段性分布,横向走行于白质与灰质间;针刺损伤处的脊髓出现新生淋巴管样结构,同时表达prox-1、podoplanin、lyve-1和CD34;脊髓损伤处瘢痕化后,新生的淋巴管样结构消失。结论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节段性横向分布的淋巴管样结构;脊髓损伤处重建过程中有新生淋巴管样结构的参与,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能来源于周围既存的淋巴管或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平足蛋白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因子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神经调节蛋白1表达和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中力 李浪 +1 位作者 桂春 杨华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形成蛋白1(Ang-1)和Ang-2对人源性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的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和NRG-1β分泌的影响。方法培养HCMEC至4~5代,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将其分为正常组、VEGF处理组、An...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形成蛋白1(Ang-1)和Ang-2对人源性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的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和NRG-1β分泌的影响。方法培养HCMEC至4~5代,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将其分为正常组、VEGF处理组、Ang-1处理组和Ang-2处理组,与HCMEC共孵育24h,收集细胞和培养液,用蛋白印迹法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NRG-1蛋白表达和NRG-1β分泌。蛋白印迹法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2、ErbB3和ErbB4)蛋白表达。结果ErbB2、ErbB3和ErbB4均表达于HCMEC。与正常组比较,VEGF处理组和Ang-1处理组NRG-1[(1.44±0.05)、(1.18±0.04)vs(1.05±0.06)]表达和NRG-1β[(534.07±6.89)ng/L、(505.19±22.82)ng/L vs(380.71±14.96)ng/L]分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2处理组NRG-1表达和NRG-1β分泌显著降低(P〈0.05)。结论VEGF和Ang-1显著增加HCMEC的NRG-1表达和NRG-1β分泌,Ang-2显著减少HCMEC的NRG-1表达和NRG-1β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内皮细胞 神经调节蛋白1 受体蛋白质酪氨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TGR5受体减轻ET-1致乳小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德秀 李家富 +1 位作者 冯健 范欣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2-447,共6页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TGR5)激活后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所致的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心肌细胞,ET-1浓度分别为10-8、10-7、10...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TGR5)激活后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所致的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心肌细胞,ET-1浓度分别为10-8、10-7、10-6mmol/L,分别作用12、24、36、48 h,建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后,分别给予INT-777(TGR5激动剂)、TGR5 siRNA(病毒干扰TGR5表达)及TGR5空病毒处理48 h。采用CCK-8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生化试剂盒法检测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中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Nrf2下游抗氧化基因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1)mRNA、醌氧化还原酶(quinone oxidoreductase,NQO-1)mRNA、硫氧化蛋白还原酶-1(thioredoxin reductase-1,Txnrd-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10-8、10-7、10-6 mmol/L的ET-1均可诱导SOD活力下降(P=0.000),MDA生成增加(P=0.000);且随着ET-1浓度增加和培养时间延长,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程度越严重。ET-1(10-6 mmol/L)组MDA及LDH明显增加(均P=0.000),SOD活性明显下降(P=0.000),Nrf2、HO-1 mRNA、Txnrd-1mRNA表达增加(均P=0.000)。予以30μmol/L INT-777可有效改善ET-1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与ET-1组相比,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00),MDA及LDH减少(均P=0.000),SOD活性增加(P=0.000),Nrf2、HO-1 mRNA、NQO-1 mRNA、Txnrd-1mRNA表达明显增加(均P=0.000);而病毒干扰TGR5组可部分阻断TGR5激动剂对心肌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Nrf2、HO-1mRNA、NQO-1 mRNA、Txnrd-1 mRNA表达下降(均P=0.000)。结论:激活TGR5可能通过激活Nrf2其下游抗氧化基因HO-1、NQO-1及Txnrd-1减轻ET-1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胆汁受体-1 内皮素-1 氧化应激 核因子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 醌氧化还原酶 硫氧化蛋白还原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 VEGF-D VEGFR-3表达与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超 王平 +3 位作者 程宏忠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37-942,9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146枚淋巴结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 (31/40例)、67.50% (27/40例)、62.50% (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3,P=0.007,P=0.002;P=0.009,P=0.003,P=0.009)。②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44,P=0.027,P=0.001 )、PTNM分期(P=0.018,P=0.033,P=0.007)显著相关③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 ④146枚淋巴结中35 枚有转移,有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29% (26/35例)、65.71 %(23/35例)、54.29%(19/35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淋巴结组织(P=0.000,P=0.001,P=0.006)⑤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为4.22±1.25,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 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 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 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1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供肾选择性缺失Ndst1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李雪梅 谷保红 +5 位作者 胡继科 马延龄 王博方 冯泽东 张凡 陈昊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供肾选择性缺失N-脱乙酰基酶-N-磺基转移酶(Ndst)1对肾移植术后受体小鼠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根据品系和处理方式不同,将小鼠分为3组:野生型(WT)组(n=10)、Ndst1-/-组(n=9)、黏液瘤病毒T7... 目的探讨小鼠供肾选择性缺失N-脱乙酰基酶-N-磺基转移酶(Ndst)1对肾移植术后受体小鼠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根据品系和处理方式不同,将小鼠分为3组:野生型(WT)组(n=10)、Ndst1-/-组(n=9)、黏液瘤病毒T7蛋白(M-T7)治疗组(n=7)。术后第10日对各组小鼠实施安乐死,对各组小鼠移植肾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糖胺聚糖(GAGs)中的双糖[硫酸乙酰肝素(HS)和硫酸软骨素(CS)]含量分析。分析病理学评分与双糖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WT组比较,Ndst1-/-组和M-T7治疗组小鼠移植肾组织的早期排斥反应的总体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WT组比较,Ndst1-/-组小鼠移植肾组织中HS的6-O硫酸化比例、D0S6含量显著增加(均为P<0.05),CS的D0A4和D2A4含量显著下降(均为P<0.05)。与WT组比较,M-T7治疗组小鼠移植肾组织中HS的6-O硫酸化比例、CS的6-O硫酸化和2-O硫酸化比例、HS的D0S6和D2S6含量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HS的D2A0含量、CS的D0A4和D2A4含量明显降低(均为P<0.05)。小鼠移植肾组织中双糖含量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病理学评分均具有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供肾选择性缺失Ndst1可减轻肾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移植肾组织中双糖HS的6-O硫酸化比例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脱乙酰基酶-N-磺基转移酶-1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内皮细胞 糖胺聚糖 乙酰肝素 软骨素 透明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2促进体外培养的绵羊皮肤黑色素细胞增殖及黑色素生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以龙 董常生 +3 位作者 庞亚妙 崔玉琮 赵园园 耿建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9-1205,共7页
内皮素(endothelin,ET)及其受体在黑色素细胞成熟分化时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然而,内皮素-2(ET-2)在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方面,还处于争论中或报道不一致.在此,我们研究ET-2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皮肤黑色素细胞增殖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比较实验组... 内皮素(endothelin,ET)及其受体在黑色素细胞成熟分化时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然而,内皮素-2(ET-2)在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方面,还处于争论中或报道不一致.在此,我们研究ET-2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皮肤黑色素细胞增殖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比较实验组ET-2(1,10,100 nmol/L)与空白对照组,通过MTT法和Ando等的方法检测出黑色素细胞的增殖率和黑色素含量显著增加.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出内皮素受体B(Bdnrb);酪氨酸激酶受体(Kit);酪氨酸酶(Tyr);酪氨酸相关蛋白-1(Tyrp-1)基因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这些数据表明,ET-2可能促进绵羊的皮肤黑色素细胞增殖和黑色素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2 黑色素细胞 内皮受体B 酪氨激酶受体 酪氨 酪氨相关蛋白-1 黑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TGR5通过抑制CaN/NAFT3减轻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德秀 李家富 冯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9-946,共8页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TGR5)受体激活后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ET-1组,ET-1组的浓度分别为1...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TGR5)受体激活后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ET-1组,ET-1组的浓度分别为10^(-6)、10^(-7)、10^(-8) mmol/L,分别培养12、24、36、48 h,分别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总蛋白浓度,建立心肌肥大细胞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ET-1组、ET-1+INT-777(TGR5受体激动剂)组、ET-1+INT-777+TGR5 siRNA(干扰TGR5表达)组、ET-1+INT-777+TGR5 siRNA-NC(空病毒)组。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心肌细胞表面积,BCA法测定细胞总蛋白量,RT-PCR检测TGR5、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的mRN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房尿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TGR5、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3(activated T cell nuclear factor 3,NFAT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48 h内,ET-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在10^(-8) mmol/L~10^(-6) mmol/L浓度范围内成明显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其中ET-1 10^(-6) mmol/L培养48 h心肌细胞表面积为(3 624.7±71.60)um^2,总蛋白量(51.810±1.47)μg,显著高于对照组表面积(1 560.8±3 188.94)um^2和总蛋白(37.827±0.47)μg(P<0.05)。与对照组相比,ET-1组心肌细胞表面积、总蛋白、ANF及β-MHC表达增加(P<0.05),CaN及NFAT3的表达增加(P<0.05)。与ET-1组心肌细胞表面积(4 167.59±271.11)um^2、总蛋白(57.765±0.553)μg、ANF/GAPDH(0.587±0.012)、β-MHC/GAPDH(0.422±0.016)、CaN/GAPDH(0.529±0.006)及NFAT3/Histone3(0.811±0.014)相比,给予TGR5受体激动剂组心肌细胞表面积(2 421.69±123.61)um^2、总蛋白(42.714±0.542)μg、ANF/GAPDH(0.229±0.011)、β-MHC/GAPDH(0.230±0.018)、CaN/GAPDH(0.247±0.008)及NFAT3/Histone3(0.407±0.008)的表达表达增加受到抑制(P<0.05)。予以siTGR5转染细胞后,部分消除了上述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激活TGR5可改善ET-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CaN/NF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胆汁受体1 内皮素-1 心肌细胞肥大 钙调神经磷 活化T细胞核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