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在发育小鼠肾内的表达
1
作者 秦燕霞 徐蕴 霍冠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发育小鼠肾内的表达。方法:胚胎期第13~18天(E13-18)的胎鼠和出生后第4、14和21天(P4-21)及成年小鼠的肾,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LYVE-1免疫阳性淋巴管丛最早在胚...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发育小鼠肾内的表达。方法:胚胎期第13~18天(E13-18)的胎鼠和出生后第4、14和21天(P4-21)及成年小鼠的肾,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LYVE-1免疫阳性淋巴管丛最早在胚胎期第14天的小鼠肾检测到,主要位于肾皮质的动脉周围。在胚胎期第15天的。肾小球中最早检测到LYVE-1免疫阳性细胞,但LYVE-1免疫阳性细胞在肾小球中的数量和位置不定。结论:LYVE-1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肾动脉周围淋巴管,在肾小球中也有LYVE-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钱文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E-1阳性表达于肿瘤边缘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表现为淋巴管扩张明显,在肿瘤中心区实质部组织淋巴管则表达较少,多呈闭锁的条索状或隙状,乳腺癌肿瘤边缘和中心区MLD均值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粘膜组织(P<0.05,P<0.01),肿瘤边缘组织MLD均值则明显高于肿瘤中心组织(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MLD可作为评价肿瘤淋巴管发生及判断淋巴转移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管密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梅 马晶 +2 位作者 张雅芳 刘宝全 杨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探讨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方法:体外培养B16瘤细胞,接种B16瘤细胞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内,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应用H-E染色、淋巴管内皮...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探讨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方法:体外培养B16瘤细胞,接种B16瘤细胞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内,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应用H-E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1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 LYVE-1)免疫组化染色确认模型和观察肿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结果:建立了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LY- VE-1主要着色于正常组织和移植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是获得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和进一步研究的有效手段;LYVE-1是特异性较高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中可能存在淋巴管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黑移植瘤 淋巴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赵颖 赵兴山 +1 位作者 孙华毅 胡文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8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信使核糖核酸(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Hcy刺激组:100μmol/L Hcy与细胞孵育24 h,3种不同浓...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信使核糖核酸(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Hcy刺激组:100μmol/L Hcy与细胞孵育24 h,3种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干预组:分别以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0.1、1、10μmol/L)预孵育细胞24 h,再与100μmol/L Hcy共同培养24 h,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OX-1 m RNA的表达。结果 Hcy显著诱导HUVECs LOX-1 m RNA的表达,氟伐他汀抑制Hcy诱导的LOX-1 m RNA的表达,并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 Hcy可能通过LOX-1介导其内皮损伤作用,氟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LOX-1过度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同型半胱氨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VE1+巨噬细胞在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表达变化及对RA-FLS细胞迁移、侵袭、FMT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李骁瀚 王洪星 +3 位作者 王玺龙 赵娜 刘治璞 张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淋巴管内皮受体-1(LYVE1)+巨噬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对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迁移、侵袭、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FMT)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45例RA患者及45例骨关节炎(OA... 目的观察淋巴管内皮受体-1(LYVE1)+巨噬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对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迁移、侵袭、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FMT)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45例RA患者及45例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LYVE1、CD68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取对数生长期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在培养液中加入LYVE1过表达慢病毒,培养48 h获得表达LYVE1的THP-1细胞,在表达LYVE1的THP-1细胞中加入100 ng/mL的佛波酯(PMA)诱导培养48 h,获得LYVE1+巨噬细胞;另取部分THP-1细胞,仅加入100 ng/mL的PMA诱导培养48 h获得LYVE1-巨噬细胞。取对数生长期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分为LYVE1+巨噬细胞组、LYVE1-巨噬细胞组,分别加入LYVE1+巨噬细胞、LYVE1-巨噬细胞,另将仅含培养基的小室设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取MH7A细胞分为A组、B组,分别加入LYVE1+巨噬细胞、LYVE1-巨噬细胞,将仅含培养基小室设为C组,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取MH7A细胞分为一组、二组,分别加入LYVE1+巨噬细胞、LYVE1-巨噬细胞,将仅含培养基小室设为空白组,培养48 h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MH7A细胞FMT相关基因(COL1A1、fibronectin、α-SMA)的mRNA。结果RA与OA患者滑膜组织中LYVE1、CD68表达位置基本重叠;RA与OA患者滑膜组织LYVE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9±0.033、1.000±0.159,二者比较,P<0.05。与LYVE1-巨噬细胞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培养24、48 h时LYVE1+巨噬细胞组细胞划痕愈合比低(P均<0.05);与B组、C组比较,培养24 h时A组细胞穿膜细胞数少(P均<0.05);与二组、空白组比较,培养48 h时一组细胞COL1A1 mRNA、fibronectin mRNA、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少(P均<0.05)。结论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LYVE1+巨噬细胞低表达。LYVE1+巨噬细胞可抑制RA-FLS的迁移、侵袭及F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受体-1 LYVE1+巨噬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淋巴管生成及VEGF-C和VEG-FR-3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彩慧 朱学军 +2 位作者 张声 周琳瑛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246-2249,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淋巴管生成及VEGF-C和VEGFR-3的表达。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角膜及烧伤后1,3,5,7,14,21,28d角膜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免疫组化LYVE-1(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染色观...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淋巴管生成及VEGF-C和VEGFR-3的表达。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角膜及烧伤后1,3,5,7,14,21,28d角膜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免疫组化LYVE-1(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染色观察角膜中淋巴管生成情况,电镜观察烧伤后14d角膜新生淋巴管状况。结果:角膜碱烧伤后,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明显升高,烧伤后3d,角膜中出现淋巴管。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生成伴VEGF-C和VEGFR-3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角膜 碱烧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血管内皮抑素对荷人食管鳞癌裸鼠VEGF-C和LYVE-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于俊岩 田向阳 +6 位作者 常建兰 刘平 张蓉 张瑛 黄然欣 乔鲜丽 周文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9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内皮抑素(ES)对荷人食管鳞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食管鳞癌裸鼠模型,6只瘤周皮下注射ES稀释液荷瘤裸鼠作为A组,6只瘤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荷瘤...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内皮抑素(ES)对荷人食管鳞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食管鳞癌裸鼠模型,6只瘤周皮下注射ES稀释液荷瘤裸鼠作为A组,6只瘤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荷瘤裸鼠作为B组,6只正常裸鼠作为C组,比较三组血清LYVE-1、VEGF-C的表达水平,观察ES对荷瘤裸鼠LYVE-1和VEGF-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A、B组血清VEGF-C水平分别为(155.26±10.24)、(180.23±15.64)pg/L,均高于C组的(103.15±13.20)p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清VEGF-C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血清LYVE-1水平分别为(65.32±16.29)、(90.58±10.67)pg/L,均高于C组的(28.31±10.36)p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清LYVE-1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组织内VEGF-C、LYVE-1的PCR扩增倍数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组织内VEGF-C、LYVE-1的PCR扩增倍数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重组ES对TE-1食管鳞癌细胞荷瘤裸鼠干预,重组ES不仅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且重组ES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组织内VEGF-C和LYVE-1的表达,对肿瘤新生淋巴管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血管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食管癌 移植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类化合物MAZ51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8
作者 郭连军 杨慧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吲哚类化合物MAZ51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肉瘤(S180)腹水型瘤株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给予MAZ51,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淋巴管,分析移植瘤周边区和... 目的:观察吲哚类化合物MAZ51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肉瘤(S180)腹水型瘤株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给予MAZ51,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淋巴管,分析移植瘤周边区和正常皮肤的毛细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移植瘤周边区的LMVD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给予MAZ51后,明显减慢移植瘤的生长,但瘤周边区的LMVD并没有变化.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肿瘤周边区有淋巴管新生.MAZ51影响移植瘤的生长,但不影响淋巴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Z51 移植瘤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v6、LYVE-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小庆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5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号拼接变异体v6(CD44v6)、人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宫颈组织78例份、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组织47例...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号拼接变异体v6(CD44v6)、人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宫颈组织78例份、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组织47例份和正常宫颈组织32例份,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CD44v6、LYVE-1蛋白的表达。分析癌组织CD44v6、LYVE-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分析癌组织CD44v6、LYVE-1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4v6、LYVE-1蛋白表达比较: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组织(P均<0.05)。癌组织CD44v6、LYVE-1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均>0.05); CD44v6的表达与临床FIGO分期有关(P<0.05)。CD44v6与LYVE-1表达呈正相关(rs=0.408,P=0.000)。与CD44v6、LYVE-1表达阴性患者比较,CD44v6、LYVE-1表达阳性患者生存率低、生存时间短(P均<0.05)。结论 CD44v6、LYVE-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过量表达,且均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二者可能协同参与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 细胞分化抗原44号拼接变异体v6 淋巴内皮透明质受体-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孟晓瑜 田美丽 高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周边区LVD(P-LVD)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及P=0.033),且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肿瘤中心区LVD(I-LVD)则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均无关。结论 P-LVD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检测LYVE-1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为进一步临床制定抗淋巴管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LYVE-1) 预后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对拟缺血损伤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卫红 王东坡 +1 位作者 李兴广 林燕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对拟缺血损伤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及其受体内皮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endothelial-specific tyrosine kinasereceptor 2,Tie-2)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对拟缺血损伤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及其受体内皮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endothelial-specific tyrosine kinasereceptor 2,Tie-2)表达的影响,以评价其对拟缺血损伤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氧糖剥夺方法复制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拟缺血损伤模型,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染色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检测细胞损伤程度,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Ang-1和Tie-2表达水平。结果通络救脑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拟缺血损伤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降低LDH漏出率,增加内皮细胞Ang-1和Tie-2的表达,两个有效成分发挥疗效的时间有所不同,复方注射液作用明显优于两个有效成分。结论通络救脑注射液对拟缺血损伤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Ang-1及其受体Tie-2表达有关,显示中药组方可发挥整合调节的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救脑注射液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素-1 内皮特异性酪氨激酶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淋巴管E钙黏蛋白、β连环素的表达与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卫东 赵玲辉 +2 位作者 张雅芳 周显礼 李晓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管E钙黏蛋白、β连环素的表达与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胃癌标本32例,正常胃组织标本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定位,观察胃癌淋巴管E钙黏蛋白和β连环素的表达。结果:LYVE-1...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管E钙黏蛋白、β连环素的表达与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胃癌标本32例,正常胃组织标本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定位,观察胃癌淋巴管E钙黏蛋白和β连环素的表达。结果:LYVE-1在淋巴管阳性表达,正常组织淋巴管E钙黏蛋白、β连环素表达阴性。胃癌组织淋巴管的E钙黏蛋白表达阴性。β连环素在淋巴管的表达,低分化组表达率为56.5%,与高分化癌淋巴管的表达率(43.3%)有明显差异;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58.5%,和无转移癌表达率(43.3%)也有明显差异。结论:E钙黏蛋白/β连环素复合物在介导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中起一定的作用,β连环素弱阳性表达与癌的转移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钙黏蛋白 Β连环素 淋巴管内皮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周切缘阳性、LYVE-1表达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起放 刘晓平 +2 位作者 吴平辉 苏晋捷 曾翔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3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及环周切缘阳性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病理学检查评价98例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环周切缘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YVE-1在直肠癌的表达,并观察二者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及环周切缘阳性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病理学检查评价98例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环周切缘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YVE-1在直肠癌的表达,并观察二者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LYVE-1的阳性产物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中,呈棕黄色染色,主要集中于癌组织边缘和正常黏膜的交界处。中、低分化直肠癌Ⅲ~Ⅳ期LYVE-1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环周切缘癌细胞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5 cm者环周切缘癌细胞阳性率高于≥5 cm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直肠癌LYVE-1表达及环周切缘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环周切缘 淋巴管透明质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VE-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姚平 林国彪 张锡流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83-84,共2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标本中LYVE-1的表达,计数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值,分析鼻咽癌组织中LVD与各临...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标本中LYVE-1的表达,计数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值,分析鼻咽癌组织中LVD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LVD值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P<0.01)。鼻咽癌组织中,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0.01;Ⅲ~Ⅳ期鼻咽癌组织LVD高于Ⅰ~Ⅱ期鼻咽癌组织,P<0.01;LVD与年龄、性别及病理分型无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VD的检测可作为鼻咽癌预后判断及临床诊断、治疗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1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