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ESI-Q-TOFMS鉴定淋巴癌患者尿液中的修饰核苷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华雨 刘宏民 +5 位作者 卜闪闪 李娟 韩冬 吴广银 王少敏 张明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1-669,共9页
尿液修饰核苷反映了机体RNA的代谢速率及细胞增殖状况,可以作为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研究.尿液中的修饰核苷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进行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高分辨质谱(HRMS)及串联质谱(MS... 尿液修饰核苷反映了机体RNA的代谢速率及细胞增殖状况,可以作为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研究.尿液中的修饰核苷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进行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高分辨质谱(HRMS)及串联质谱(MS/MS)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对淋巴癌患者尿中修饰核苷研究发现,9种尿液核苷与标样的信息完全一致,17种无标样的尿液修饰核苷也被鉴定,其中包括3-甲基腺苷、7-甲基腺嘌呤、5′-脱氢-2′-脱氧次黄苷、3-甲基鸟嘌呤、O6-甲基鸟苷和7-甲基-1-乙基鸟苷6种未见报道的新尿液修饰核苷.此方法能在无对照品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提纯、分离和鉴定复杂的生物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ESI-Q-TOF MS 修饰核苷 淋巴癌病人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护理模式联合心理干预在淋巴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志芳 孙青 +1 位作者 王晓君 马风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4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模式联合心理干预对淋巴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8例淋巴癌放疗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模式联合心理干预对淋巴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8例淋巴癌放疗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4例采取强化护理模式联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意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用药情况、运动情况、定期复诊情况以及自我训练情况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模式联合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淋巴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护理模式 淋巴癌 生活质量 依从性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早期发现淋巴癌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刚 《求医问药》 2011年第6期25-25,共1页
淋巴癌又叫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等淋巴组织的一种癌症。此病患者多为20~40岁的青中年人。此病的发病原因是:①病毒和细菌感染。临床研究发现,人类疱疹病毒、肝炎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等病毒和细菌都可以导致淋巴组织的细胞发生... 淋巴癌又叫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等淋巴组织的一种癌症。此病患者多为20~40岁的青中年人。此病的发病原因是:①病毒和细菌感染。临床研究发现,人类疱疹病毒、肝炎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等病毒和细菌都可以导致淋巴组织的细胞发生突变。人们若感染了上述病毒或细菌,就容易患淋巴癌。②免疫系统出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癌 人类疱疹病毒 细菌感染 早期 淋巴组织 恶性淋巴 幽门螺杆菌 青中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癌患者早期发现接受规范治疗可长期存活
4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4-14,共1页
淋巴癌可治愈吗?预防淋巴癌应当吃什么?新华网报道,48岁的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癌逝世,33岁的年轻女演员李钰前不久也因患淋巴癌医治无效离开人世,令人扼腕叹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主任丁家华表示,淋巴癌的病情凶... 淋巴癌可治愈吗?预防淋巴癌应当吃什么?新华网报道,48岁的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癌逝世,33岁的年轻女演员李钰前不久也因患淋巴癌医治无效离开人世,令人扼腕叹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主任丁家华表示,淋巴癌的病情凶险,但并非绝症,如能在早期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是可以长期存活的,有的患者还有治愈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存活 规范治疗 早期诊断 淋巴癌 患者 科主任 大医院 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或可防淋巴癌
5
《中国食品》 2016年第10期147-147,共1页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益生菌有防癌作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用一种基因突变导致易患白血病和淋巴癌的老鼠做实验,把它们分成两组,让第一组只接受抗炎症的"好"细菌,而第二组既接受"好"细菌也接受导致炎症的"坏"细菌。...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益生菌有防癌作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用一种基因突变导致易患白血病和淋巴癌的老鼠做实验,把它们分成两组,让第一组只接受抗炎症的"好"细菌,而第二组既接受"好"细菌也接受导致炎症的"坏"细菌。通常情况下,"好"、"坏"细菌在消化道中并存。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老鼠出现淋巴癌的速度比第二组慢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癌 洛杉矶分校 作用 速度比 基因突变 尼亚 公共图书馆 营养补充剂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上皮癌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思林 李婷婷 +2 位作者 冯旭琴 王丹 胡欣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03-1408,共6页
肺淋巴上皮癌(Pulmonary Lymphoepithelial-like carcinoma,pLEC)是一种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2021年(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归类于肺鳞状细胞癌的一个亚型。pLEC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 肺淋巴上皮癌(Pulmonary Lymphoepithelial-like carcinoma,pLEC)是一种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2021年(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归类于肺鳞状细胞癌的一个亚型。pLEC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均不同于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pLEC的发生发展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密切相关,其预后明显好于常见的NSCLC。近年来有关pLEC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将就pLE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pLEC的规范化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 EB病毒 PD-1/PD-L1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侧上部囊性淋巴结转移癌——附7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方一鸣 王莹 +2 位作者 胡美龙 王靖虓 丁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2-282,共1页
关键词 颈侧上部囊性淋巴结转移 误诊 诊断 治疗 囊性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戴维德 吴明晓 +5 位作者 王川予 张征 陈岚 马卫华 韩秀婕 郭发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所获得标本送细胞学检查和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或随访...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所获得标本送细胞学检查和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结果本组病例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7.1%(68/70)。68例患者中,66例细胞学检查与细胞块免疫组化联合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相符,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1%。穿刺细胞块免疫组化结果:淋巴结转移癌51例,非淋巴结转移癌17例。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53例,非淋巴结转移癌15例。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敏感度为96.2%(51/53),特异度为88.2%(15/17)。结论超声引导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具有简便实用、安全可靠、准确率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淋巴结转移 细胞块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原发淋巴上皮癌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汉勇 王晓玫 +5 位作者 成志强 彭全洲 胡锦涛 高利昆 王艳 金红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0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癌(LE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腮腺LEC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腮腺LEC光镜下肿瘤细胞均呈浸润性生长,排列成片状、岛状和条索状;...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癌(LE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腮腺LEC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腮腺LEC光镜下肿瘤细胞均呈浸润性生长,排列成片状、岛状和条索状;肿瘤细胞边界不清楚,嗜酸性胞质淡染,泡状核呈椭圆形,染色质空,核仁明显;间质为成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常伴有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5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伴有神经纤维侵犯。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CK、EMA、CK5/6、P63抗体阳性,Vimentin、LCA、CD56抗体阴性;原位杂交检测EBER 10例阳性,1例阴性。结论腮腺LEC是腮腺未分化癌的少见亚型,肿瘤组织由恶性上皮岛和淋巴样组织构成,EBER检测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淋巴上皮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管癌病临床及X线检查特点分析(附4例报道) 被引量:8
10
作者 蔡后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淋巴 X线诊断 PLC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液体隔离法辅助粗针穿刺活检对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志刚 韩治宇 +2 位作者 刘方义 于杰 陈洪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0期131-133,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液体隔离法辅助粗针穿刺活检对诊断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枚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病灶平均最大径为(0.9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液体隔离法辅助粗针穿刺活检对诊断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枚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病灶平均最大径为(0.93±0.16)cm,均位于颈部Ⅳ区大血管旁,在超声引导下通过局部注射生理盐水行液体隔离法,辅助完成18G粗针穿刺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00%(24/24)的患者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后实现了病灶与相邻大血管的有效分离,并完成了粗针穿刺活检操作。术后无损伤血管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液体隔离法辅助粗针穿刺活检是诊断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液体隔离法 粗针穿刺活检 颈部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管癌病(附二例尸检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培东 姜玉茹 +3 位作者 薛春华 孙辉臣 郭宏 张忠才 《临床误诊误治》 1998年第4期209-210,共2页
临床资料【例1】男,25岁。主因心慌、胸闷、咳嗽1个月于1991年11月25日入院。查体:坐位,双侧颈部数枚淋巴结肿大,质中偏硬;双肺闻及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肝肋下2cm,上腹部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心包穿... 临床资料【例1】男,25岁。主因心慌、胸闷、咳嗽1个月于1991年11月25日入院。查体:坐位,双侧颈部数枚淋巴结肿大,质中偏硬;双肺闻及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肝肋下2cm,上腹部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心包穿刺为血性液。X线片:双肺纹理重,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误诊 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深淋巴结转移癌与颈动脉粘连的CT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再评价肿瘤包绕颈动脉弧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峰 李松柏 +1 位作者 朱玉森 白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的技术优势 ,进一步研究颈淋巴结转移癌包绕颈动脉弧度作为常用指标在诊断肿瘤与动脉粘连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头颈部鳞癌合并颈动脉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 2 2例 ,颈动脉间隙转移淋巴结共 31枚 ,经多层CT三维增强扫...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的技术优势 ,进一步研究颈淋巴结转移癌包绕颈动脉弧度作为常用指标在诊断肿瘤与动脉粘连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头颈部鳞癌合并颈动脉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 2 2例 ,颈动脉间隙转移淋巴结共 31枚 ,经多层CT三维增强扫描 ,应用多平面成像 (MPR)方法显示淋巴结与血管 ,选择淋巴结与动脉相接最大且垂直于颈动脉走行的平面 ,测量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弧度 ,对照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包绕颈动脉弧度≥ 1 80°作为诊断淋巴结与颈动脉粘连的标准 ,敏感度 47.67%、特异度 1 0 0 %、准确度 74.1 9% ;以≥ 90°作为诊断粘连的标准 ,敏感度 80 % ,特异度 93 .75 % ,准确度 87.1 0 % ;以≥ 45°作为诊断粘连的标准 ,敏感度 1 0 0 % ,特异度 68.75 % ,准确度为 83 .87% ;以包绕弧度 <45°作为诊断颈动脉未粘连受侵的标准 ,敏感性 68.75 % ,特异性 1 0 0 % ,准确度 83 .87%。结论 :以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弧度90°以上作为诊断粘连标准较合适 ;包绕颈动脉弧度≥ 1 80°可以肯定粘连的存在 ;包绕颈动脉弧度 <45°时可以排除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深淋巴结转移 颈动脉粘连 CT 诊断 包绕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涛 王志学 +1 位作者 朱鸷翔 尹晓翔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60-61,共2页
目的评价CT导引下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男19例,女9例,年龄28~81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肝癌术后转移7例,胰腺癌术后转移5例,胃癌术后转移3例,结直肠癌术后转移1例,卵巢癌术后转移1例... 目的评价CT导引下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男19例,女9例,年龄28~81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肝癌术后转移7例,胰腺癌术后转移5例,胃癌术后转移3例,结直肠癌术后转移1例,卵巢癌术后转移1例,食管癌术后转移2例。按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Ⅰ级5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均药物止痛效果欠佳。均在CT导引下行125I粒子永久组织间植入治疗。结果 28例疼痛患者中,1周后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有效率82.14%。1个月后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85.71%。3个月后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2.86%。6个月后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96.43%。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对控制患者疼痛症状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疼痛 放射性125I粒子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诊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磊 汤铜 +5 位作者 史加宁 李佳 郑璐 贾文俊 刘永鹏 方晶 《安徽医学》 2018年第9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CLT合并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有22例(61. 1%)存在多发结节,21例...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CLT合并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有22例(61. 1%)存在多发结节,21例(58. 3%)位于双侧; 9例(25. 0%)存在多发癌灶,4例(11. 1%)位于双侧。32例患者行中央区或联合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17例(53. 1%)存在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结论 CLT合并的PTC有多灶性特点,手术方式建议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少数患者可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建议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慎重选择清扫颈侧区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 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囊淋巴上皮癌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黎冬平 杜芳 王育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5期471-471,共1页
患者男性,74岁。因“右眼视力逐渐下降1个月”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远视力0.5,眼压26.6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睑裂小,下眼睑皮肤轻度肿胀,较对侧隆起,下睑内侧泪囊区触诊可及质硬、边界不清、不规则肿物,不可推动,后端边界不清,... 患者男性,74岁。因“右眼视力逐渐下降1个月”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远视力0.5,眼压26.6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睑裂小,下眼睑皮肤轻度肿胀,较对侧隆起,下睑内侧泪囊区触诊可及质硬、边界不清、不规则肿物,不可推动,后端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有黏连,表面光滑无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 泪囊 眼部检查 眼睑皮肤 周围组织 表面光滑 眼视力 远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新敏 王承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7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究器官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2003年10月—2008年1月收治的140例胃癌患者病理标本进行溶脂,获取器官外淋巴结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并按照其浸润转移类型分为淋巴结转移组56例... 目的:探究器官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2003年10月—2008年1月收治的140例胃癌患者病理标本进行溶脂,获取器官外淋巴结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并按照其浸润转移类型分为淋巴结转移组56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84例,对比2组患者5年存活率、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等指标,分析器官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胃癌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5年存活率48.2%(27/56),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5年存活率32.1%(27/8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官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亦具有高浸润深度与分化程度,与淋巴结性转移癌类似,且预后较差,因此,在治疗中应对非淋巴结性转移癌患者等同于淋巴结性转移癌患者对待,不可忽视,以推断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性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CT对肺癌性淋巴管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波 刘永利 李英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894-1895,共2页
目的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HRCT特征表现,提高对该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癌性淋巴管炎的HRCT表现。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33例;胸膜不规则增厚26例。结论癌性淋巴管炎具有特... 目的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HRCT特征表现,提高对该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癌性淋巴管炎的HRCT表现。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33例;胸膜不规则增厚26例。结论癌性淋巴管炎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HRCT对其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亮 赵文天 +1 位作者 杨娜 王高燕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05-309,共5页
目的加强对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认识。方法对1例诊断为儿重胸腺LELC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0例儿童LELC进行分析。结果惠儿,12岁,男,表现为夜间睡眠不宁、胸闷;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胸部CT示右中上纵膈... 目的加强对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认识。方法对1例诊断为儿重胸腺LELC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0例儿童LELC进行分析。结果惠儿,12岁,男,表现为夜间睡眠不宁、胸闷;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胸部CT示右中上纵膈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物,病理报告为胸腺LELC;化疗后临床症状消失,6个月后原位复发。近20年来文献报道胸腺LELC患儿共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起病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者6例,肥大性骨关节病(HOA)5例,证实EBV感染6例;8例在发病1年左右死亡。结论胸腺LELC是儿童时期罕见的恶性肿瘤,常合并EBV感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临床特点为咳嗽、胸闷、胸腔巨大占位和HOA,手术难以完整切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胸腺 淋巴上皮瘤样 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继院 张松 +1 位作者 刘兴安 单国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3期106-107,共2页
目的:评价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07例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采用OUR-QGD 型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系统,50%~7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边缘,靶区周边总剂量3500~5000 cGy,单次剂量260~500 cGy,每周照射3~5... 目的:评价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07例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采用OUR-QGD 型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系统,50%~7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边缘,靶区周边总剂量3500~5000 cGy,单次剂量260~500 cGy,每周照射3~5次。结果体部伽玛刀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RR83.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7.9%、34.2%、8.9%。放疗后NRS疼痛强度明显下降, Karnofsky评分显著升高。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腹膜后转移癌近期疗效好、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副作用小,可作为治疗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体部伽玛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