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晓萍 王海东 +2 位作者 邵明明 李妮 韩文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分析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32例初发LPL患者(LPL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另同期收集25例于本院体检健康的人员(对照组)的资料。比较2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 目的:分析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32例初发LPL患者(LPL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另同期收集25例于本院体检健康的人员(对照组)的资料。比较2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的差异。结果:LPL组Plt[(137.06±40.14)×10^9/L]较对照组[(215.07±33.25)×10^9/L]显著下降,D-D[(1.01±0.16)mg/L]、PT[(13.01±1.37)s]和APTT[(40.96±7.24)s]较对照组[(0.37±0.09)mg/L、(11.96±0.87)s、(25.07±5.13)s]显著升高(P<0.01);2组TT和Fib水平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泌不同免疫球蛋白(Ig)类型的LPL患者Plt、D-D、Fib、AP、TT及APTT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LPL患者经治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且未出现因出血、血栓形成而死亡的病例。结论:LPL患者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且这与患者分泌的Ig类型并无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 凝血功能 免疫球蛋白 出血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