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鲆肠淋巴样组织免疫细胞研究Ⅱ.无颗粒白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云 姜国良 +2 位作者 姜明 杨栋 张士璀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45-48,共4页
运用电镜技术 ,在牙鲆肠淋巴样组织中鉴定出4种无颗粒白细胞 ,即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它们的形态均比在造血器官中多样化。巨噬细胞形态极其不规则 ;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较多空泡 ;淋巴细胞具多且细长的伪足 ... 运用电镜技术 ,在牙鲆肠淋巴样组织中鉴定出4种无颗粒白细胞 ,即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它们的形态均比在造血器官中多样化。巨噬细胞形态极其不规则 ;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较多空泡 ;淋巴细胞具多且细长的伪足 ,而浆细胞样细胞是以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为其主要特征。同时 ,作者对无颗粒白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淋巴样组织 无颗粒白细胞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相关性淋巴样组织研究概况 被引量:27
2
作者 佘锐萍 高齐瑜 王彩虹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29-33,共5页
系统论述了肠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结构及其在肠道黏膜免疫中的功能作用 ,同时 ,概述了肠相关淋巴组织在消化道感染中的可能作用 ,并指出从黏膜免疫的角度来研究畜禽消化道疾病的病原体与消化道粘膜感染的关系是揭示这类疾病发生机理的一... 系统论述了肠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结构及其在肠道黏膜免疫中的功能作用 ,同时 ,概述了肠相关淋巴组织在消化道感染中的可能作用 ,并指出从黏膜免疫的角度来研究畜禽消化道疾病的病原体与消化道粘膜感染的关系是揭示这类疾病发生机理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它将为策划新的防制战略以控制畜禽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消化道感染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相关性淋巴样组织 肠道黏膜免疫 消化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鳃淋巴样组织内免疫相关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云 姜国良 +1 位作者 姜明 张士璀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72-876,共5页
利用电镜技术观察海水鱼类牙鲆鳃小片的基本结构及其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牙鲆的鳃小片主要由扁平上皮细胞和柱细胞构成 ,血窦腔极为发达。鳃小片在功能上可分为两个区 :气体交换区和免疫区。气体交换区位于上半部分 ,血窦内主要... 利用电镜技术观察海水鱼类牙鲆鳃小片的基本结构及其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牙鲆的鳃小片主要由扁平上皮细胞和柱细胞构成 ,血窦腔极为发达。鳃小片在功能上可分为两个区 :气体交换区和免疫区。气体交换区位于上半部分 ,血窦内主要分布着红细胞 ;免疫区位于鳃小片基部 ,血窦腔中分布着各种免疫相关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酸性粒细胞。此外 ,还观察到了泌氯细胞和粘液细胞。研究结果证明 ,牙鲆的鳃在局部粘膜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PING 淋巴样组织 免疫相关细胞 电镜技术 超微结构 血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与肠道黏膜免疫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为 周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720-3722,共3页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是指肠道相关的淋巴样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器官。根据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可将GALT分类为两大部分.即有结构的组织黏膜滤泡和广泛地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中的弥漫...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是指肠道相关的淋巴样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器官。根据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可将GALT分类为两大部分.即有结构的组织黏膜滤泡和广泛地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中的弥漫淋巴组织。黏膜滤泡是免疫应答的传人淋巴区.又称诱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免疫系统 淋巴样组织 肠道 黏膜固有层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GALT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42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卓长华 应敏刚 +2 位作者 梁寒 臧卫东 陈路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8年5月间42例胃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期等资料,并按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单纯根除Hp组(7例)、单纯手术组(9例)、手术+根除Hp...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8年5月间42例胃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期等资料,并按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单纯根除Hp组(7例)、单纯手术组(9例)、手术+根除Hp组(20例)、手术+放、化疗组(6例),对各治疗组随访结果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LogRank检验评估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全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确诊率26.2%(11/42),HP染色阳性率70.6%(24/34)。免疫表型分析证实全部为B细胞性淋巴瘤。全组Cotswolds改良Ann Arbor分期:Ⅰ E2期17例,ⅡE1期16例,ⅡE2期6例,ⅢE期2例,Ⅳ期1例。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7%、82.4%及43.0%(P=0.027)。结论: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均无明显特异性,故初治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较多病理确诊者可首选根除Hp治疗,疗效与手术无异;晚期患者可在术后选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但远期生存率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胃原发性淋巴 幽门螺杆菌 免疫表型分析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阳性的眼眶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静 葛心 马建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7-878,共2页
患者,女,50岁,因偶然发现右眼球突出1年余,1个月前加重,于2012年11月至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9,左眼1.0,双眼眼压正常,眼位正,眼球运动可,眼球突出度右眼22mm,左眼13mm,眶距101mm,右眼下睑可... 患者,女,50岁,因偶然发现右眼球突出1年余,1个月前加重,于2012年11月至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9,左眼1.0,双眼眼压正常,眼位正,眼球运动可,眼球突出度右眼22mm,左眼13mm,眶距101mm,右眼下睑可触及大小约1.2cm×1.0cm肿物,表面光滑,质中,活动度可,边界清,无触痛。左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样组织淋巴 黏膜相关性 IGG4 眼球突出度 眼眶 阳性 同仁医院 眼部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低度恶性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1例
7
作者 杨■ 徐如良 毛国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胃低度恶性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7例并临床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彭思达 谭获 +3 位作者 黄振倩 郑润辉 覃鹏飞 姜桔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肺MALT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CD20,CD79a,CD5,CD10,CD23,CyclinD1,Ki-67等)...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肺MALT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CD20,CD79a,CD5,CD10,CD23,CyclinD1,Ki-67等)、诊断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例患者男3例、女4例,男女比例:1:1.3。平均年龄58岁。4例患者存在吸烟、肺部反复感染等慢性免疫系统刺激因素。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例,余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及不规则发热。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性浸润病变,双肺多发者4例,右肺者3例,胸腔积液5例。所有患者均呈CD19(+),CD20(+)。Ki-67阳性率较低。CD5、CD10、CyclinD1阴性。结论:肺MALT大多数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新华 梁远征 +4 位作者 周志远 杨延昕 王冠男 李文才 张明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V-LPD)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确诊的HV-LP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8例HV-LPD患者中,16例临床表现为四肢、面部等部位皮肤反复出现丘疹、水疱,破溃后结黑痂愈合... 目的:探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V-LPD)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确诊的HV-LP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8例HV-LPD患者中,16例临床表现为四肢、面部等部位皮肤反复出现丘疹、水疱,破溃后结黑痂愈合形成种痘样斑痕,2例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1例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日照后加重。15例皮下浸润的淋巴细胞为T细胞表型,3例为NK细胞表型。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示EBV编码RNA(EBER)均为阳性。14例行TCR基因重排检测,其中12例阳性。2例行免疫组化PD-1及PD-L1检测,1例PD-1(+)PD-L1(+),1例PD-1(-)PD-L1(+)。18例HV-LPD患者中5例接受化疗,疗效评价均为疾病进展,仅1例化疗失败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完全缓解。截至2019年7月,6例失访,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5例因疾病进展死亡。结论:HV-LPD是一个广谱性疾病,诊断应结合临床及病理表现;暂无标准治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复发难治患者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水疱病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2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慧 胡云峰 +1 位作者 刘赛君 邓列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HV-LPD)的临床特征、转归与预后.方法:分析2例HV-LPD典型患者的皮疹特点、伴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预后等资料,再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例女性患者青... 目的:探讨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HV-LPD)的临床特征、转归与预后.方法:分析2例HV-LPD典型患者的皮疹特点、伴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预后等资料,再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例女性患者青春期发病,以面部红斑、丘疹、丘疱疹为共同特征,血液EB病毒(EBV)DNA定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皮损组织病理:均见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或皮下组织间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弥漫淋巴样细胞,有异型性.免疫组化抗体结果显示:病例1表达CD3、CD4、CD8,Ki67(+)约10%;病例2表达CD7、CD56,Ki67(+)约占80%;EBV、GrB、TIA-1均表达.病例1给予干扰素、盐酸伐昔洛韦、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后病情缓解.病例2给予CHOP化疗、局部放疗等治疗,半年后死亡.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HV-LPD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并与其愈后转归密切相关,本研究总结的HV-LPD临床症状分值表,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可用于临床直观清晰地分析患者病情.结论:HV-LPD临床表现广泛且呈慢性发病过程,可进展为T/NK细胞淋巴瘤,HV-LPD临床症状分值表可协助分析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水疱病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EB病毒(EBV) T/NK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
11
作者 丁书红 李敏 +4 位作者 杨苏 苏婷 鲁严 俞海国 杨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5-357,共3页
报告1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男,13岁。因面部和四肢反复丘疹、丘疱疹、水疱及溃疡伴发热8年,加重2周入院。皮肤科检查:面部及四肢弥漫性肿胀,其上泛发暗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溃疡,溃疡基底部覆有脓... 报告1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男,13岁。因面部和四肢反复丘疹、丘疱疹、水疱及溃疡伴发热8年,加重2周入院。皮肤科检查:面部及四肢弥漫性肿胀,其上泛发暗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溃疡,溃疡基底部覆有脓苔,其间可见大量痘疮样瘢痕;部分手指肌腱外露。实验室检查:血清Epstein-Barr病毒(EBV)拷贝数明显升高。左下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大部分表、真皮坏死结痂,痂内及痂下方血管闭塞,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个别病理性核分裂象。诊断: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入院后患儿存在持续发热,肝、脾大以及其他血液指标异常,提示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水疱病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病理、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克晓燕 景红梅 +2 位作者 李敏 安秀云 高子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 :为开展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ALT)淋巴瘤的标准化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提供病理及临床依据。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诊断的 3 7例MALT型淋巴瘤的病理、临床分期、恶性程度、预后因素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目的 :为开展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ALT)淋巴瘤的标准化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提供病理及临床依据。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诊断的 3 7例MALT型淋巴瘤的病理、临床分期、恶性程度、预后因素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4 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中MALT型 3 9例占 8.82 % (可追踪病例 3 7例 ) ,发病中位年龄 5 2岁 ,5 0岁以上患者占 63 .6%。MALT型NHL的发病部位以胃肠最多见 ,共 2 8例 ,占 71.8% ;其次为甲状腺、腮腺、眼眶、肺。MALT型NHL中低度恶性占 70 .3 % ,低度恶性伴转化 (中度恶性 )占 2 7%。临床分期Ⅰ期占5 3 .6% ,Ⅱ期 2 8.6% ,Ⅲ期 14 .3 % ,Ⅳ期 3 .6%。 3 7例可追踪MALT型NHL的病理标本中 3 5例表达CD2 0抗原 ,2例不确定 ,其中 4例疑难病例通过PCR检测IgH克隆性重排协助诊断。 13例胃MALT型淋巴瘤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 ,阳性率为 4 6.15 %。胃MALT型淋巴瘤患者均接受抗HP三联治疗 ,仅 1例接受单纯抗生素治疗。 2 8例胃肠MALT型淋巴瘤患者除 5例外 ,均曾接受手术治疗 ;多数患者接受系统化疗 ,部分加局部放疗 ,尚无接受单纯胃放射治疗者。结论 :MALT型淋巴瘤多发生于老年患者 ,以低度恶性为主 ,肿瘤发展进程缓慢 ;不同的发病部位、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淋巴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PET/CT表现及预后随访 被引量:9
13
作者 雷强 李新春 +5 位作者 万齐 邹乔 余煜栋 包盈莹 王宇泽 梁结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20-623,639,共5页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PET/CT表现的多样性及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资料,其中3例分别合并矽肺、干燥综合征及结核,4例同...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PET/CT表现的多样性及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资料,其中3例分别合并矽肺、干燥综合征及结核,4例同时有肺外受累。24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2例行CT平扫,10例同时行PET/CT检查,1例仅行PET/CT扫描。结果:27例肺MALT淋巴瘤,单发3例,多发24例。27例CT均表现为肺实变,沿胸膜下或支气管血管束节段性分布,其中跨叶16例,不跨叶11例,其中24例见扩张型充气支气管,病灶边缘伴磨玻璃影或结节;同时其余肺叶伴有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多发磨玻璃影或结节18例。病灶密度均匀,4例见少许钙化。轻度均匀强化7例,中度均匀强化17例,18例见血管造影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7例,胸膜增厚5例。11例病灶SUV范围2.5~14.4,平均为5.6±2.7;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放射性浓聚7例,SUV范围1.5~6.6,其中3例分别并泪腺、肝脏或股骨放射性浓聚,SUV范围3.4~6.8。21例随访,病情稳定或完全缓解18例,进展3例。免疫组化CD20及CD79a均阳性,CyclinD1均阴性,Ki-67阳性表达<20%。结论:肺MALT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性表现为多发的结节及实变影,密度均匀,内有扩张充气支气管,18F-FDG高代谢,但确诊需靠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细胞凋亡和bcl-2、p53蛋白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华亮 李增鹏 +1 位作者 牟江洪 王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ALT)淋巴瘤中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bcl 2、p5 3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应用TdT酶介导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显示肿瘤凋亡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显示bcl 2、p5 3基因蛋白表达。...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ALT)淋巴瘤中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bcl 2、p5 3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应用TdT酶介导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显示肿瘤凋亡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显示bcl 2、p5 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低度恶性 ,低高混合恶性 ,以及高度恶性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平均分别为 (0 2 5± 0 12 ) %、(0 46± 0 2 4) %及 (1 32± 0 35 ) % ;而三组bcl 2阳性率分别为 83%、61 6 %及 43 7%。高度恶性组与低度恶性组bcl 2阳性率及凋亡发生率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cl 2表达与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 ;86例肿瘤组织中 ,p5 3阳性者 2 7例 (30 % ) ,其中低度恶性组 3例 ,混合恶性组 3例 ,高度恶性组 2 1例。高度恶性组 p5 3阳性率高于其余两组。p5 3表达与bcl 2表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在胃MALT淋巴瘤中 ,随着组织学分级的提高 ,凋亡细胞显著增多 ,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转化中起重要作用。p5 3和bcl 2均为重要的凋亡调控基因 ,在胃MALT淋巴瘤从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的转化中 ,p5 3和bcl 2基因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 细胞凋亡 P53 BCL-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天蓉 李百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 病理 MALT-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牟向东 王广发 +1 位作者 刁小莉 阙呈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6-350,共5页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th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MALT-MZ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本例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具...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th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MALT-MZ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本例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内相关资料进行文献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患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热、咳嗽、胸痛,用正规的抗生素治疗无效。胸部CT显示右肺中叶和左肺下叶实变,伴有支气管充气征和CT血管造影征,肺实变内可见扩张的支气管。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是单核细胞为主的渗出液。血清蛋白电泳发现M蛋白。支气管镜下可见左肺下叶、右肺中叶支气管狭窄,用支气管镜进行透壁肺活检,病理为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CD20阳性,CD3,CD5,CD10,CD21,CD23,Bcl2和Bcl6阴性。肺MALT-MZL是肺原发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数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时行有创检查取得病理标本有助于早期诊断。某些临床表现(如周期性发热,肺实变及其内扩张的支气管,血浆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出现M蛋白等)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放疗和化疗。肺MALT-MZL属于惰性淋巴瘤,预后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淋巴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滤泡网免疫表达的差异
17
作者 姚丽青 郑智勇 +3 位作者 卜宪敏 王晨 熊喜生 吴在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免疫标记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对26例FL和12例MALToma做C4d、CD21、CD35、CD10和bcl-6的免疫组化SP法...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免疫标记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对26例FL和12例MALToma做C4d、CD21、CD35、CD10和bcl-6的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做CD35/C4d和CD21/C4d免疫组化双标染色,观察瘤性滤泡和植入滤泡中上述免疫标记物分布区域及阳性率。结果 26例FL中的瘤性滤泡和12例MALToma中的植入滤泡均出现扩大的、表达CD35和CD21的滤泡树突网,26例FL中有19例瘤性滤泡中央滤泡树突状细胞周围出现C4d沉积;12例MALToma中有6例植入滤泡的生发中心边缘有C4d沉积。FL的瘤性滤泡内的细胞可见CD10和bcl-6的表达而MALToma中植入滤泡CD10和bcl-6表达阴性。结论 FL的瘤性滤泡与MALToma植入滤泡中滤泡网免疫组化表达尤其C4d表达的差异,可以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 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 滤泡网 免疫标记物 C4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利娟 易祥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69-573,共5页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MALTLoma)的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特点,对3例经开胸肺活检病理诊断的肺MALTLoma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发现,瘤细胞主要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样瘤细胞组成;3例均...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MALTLoma)的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特点,对3例经开胸肺活检病理诊断的肺MALTLoma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发现,瘤细胞主要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样瘤细胞组成;3例均有淋巴上皮性损伤和反应性淋巴滤泡以及淋巴滤泡的克隆化。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支气管黏膜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周围以及肺泡腔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源性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具有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对肺MALTLoma的超微结构观察为该瘤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电镜观察对判断瘤细胞的来源和免疫表型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接英 李上 +4 位作者 顼晓琳 阮方 李彬 吕岚 潘志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5-550,共6页
背景 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临床上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和误治,影响预后,因此了解其病变特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 背景 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临床上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和误治,影响预后,因此了解其病变特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病变特点、治疗方法、预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并评估不同类型的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所有患者随访期均为1~2年.结果 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发病年龄为27 ~ 83岁,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不典型淋巴细胞增生和淋巴瘤3种类型,位于穹隆部结膜者占90%,结膜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患者表现为结膜类滤泡形成;结膜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患者表现为球结膜局限性粉红色增生,淋巴瘤患者多呈弥漫性鱼肉样外观.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结膜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病变呈滤泡样增生组织,结膜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者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而结膜淋巴瘤组织可见弥漫性单核细胞样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对3种类型进行鉴别.结膜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性病变者采取观察和保守治疗,结膜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和结膜淋巴瘤者行肿物切除联合结膜或羊膜移植术.随访期内未发现病灶复发.结论 原发性结膜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多样,应与慢性眼表疾病相鉴别.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不同类型病变的鉴别,应根据病变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长期随访,原发性结膜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病变/病理 结膜新生物/诊断&治疗 增生 淋巴样组织/病理 淋巴瘤/病理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毅峰 许晓倩 +3 位作者 倪雄 殷亮 刘随意 王健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肝脏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午后间歇性低热、盗汗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的临床表...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肝脏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午后间歇性低热、盗汗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本例患者在排除肝内结核和原发性肝癌的基础上,行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查示:Ki-67增殖活性15%~20%,CD20、CD79a、Bcl-2和PaX-5阳性,CD5、CD10、CD3、CD7、CD23、CD43、MUM1及cyclinD1阴性。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 (典型的淋巴上皮病变)可确诊原发性肝脏MALT。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方案化疗6个疗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随访至2010-04-21已存活12个月。回顾性分析文献中49例原发性肝脏MALT,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2(36~85)岁,男∶女为0.91∶1。影像学检查以孤立性病变较多见,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显像-CT(18F-FDGPET-CT)扫描有助于对肝脏MALT淋巴瘤进行分期。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推荐在行手术治疗后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结论原发性肝脏MALT罕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结果和免疫表型特征,淋巴细胞IgH基因重排和染色体易位检测等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