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曹鱼淋巴器官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苏友禄 冯娟 +4 位作者 郭志勋 徐力文 王江勇 刘广锋 王瑞旋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4,共8页
运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对出膜后第1~44天(Days post-hatch,dph)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头肾、脾脏和胸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首先观察到前肾管,3 d后,在肾管附近发现原始的造血干细胞,逐渐有红细胞和大淋巴细胞产生。之... 运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对出膜后第1~44天(Days post-hatch,dph)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头肾、脾脏和胸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首先观察到前肾管,3 d后,在肾管附近发现原始的造血干细胞,逐渐有红细胞和大淋巴细胞产生。之后,脾脏出现,其内毛细血管和红细胞丰富,还分布少量巨噬细胞。胸腺虽然是最后出现的淋巴器官,但是发育的非常快,内外分区明显。可以得出其淋巴器官出现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在小淋巴细胞出现前,发现各淋巴器官内存在一些与非特异免疫机制相关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等。淋巴器官原基出现后开始淋巴化,其顺序是胸腺、头肾和脾脏。在采样的时间段里未观察到浆细胞,可能军曹鱼淋巴器官至此仍未发育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淋巴器官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山羊淋巴器官肥大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丽波 刘云 +2 位作者 邹水 赵明华 李金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63-65,共3页
应用改良的甲苯胺兰染色方法观察奶山羊胸腺、脾和淋巴结内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在胸腺只分布于髓质,皮质未见分布;2、脾脏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白髓的脾小体周围;3、在淋巴结内肥大细胞密集于淋巴小结的周围区,在中央区... 应用改良的甲苯胺兰染色方法观察奶山羊胸腺、脾和淋巴结内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在胸腺只分布于髓质,皮质未见分布;2、脾脏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白髓的脾小体周围;3、在淋巴结内肥大细胞密集于淋巴小结的周围区,在中央区则少见,但在髓质内可见有弥散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淋巴器官 奶山羊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淋巴器官内肥大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天有 程怀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5-259,共5页
自从1877年Ehrlich氏在疏松结缔组织内发现并描述了肥大细胞以后,肥大细胞作为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细胞成分,已为世界各国动物学界和医学界的广大学者所公认。但近年来笔者在组织学研究中发现,在生理状态下,猪的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内却分... 自从1877年Ehrlich氏在疏松结缔组织内发现并描述了肥大细胞以后,肥大细胞作为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细胞成分,已为世界各国动物学界和医学界的广大学者所公认。但近年来笔者在组织学研究中发现,在生理状态下,猪的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内却分布着比疏松结缔组织多5~20倍的肥大细胞。同时还发现肥大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总是结伴相处,分布于胸腺的皮质与髓质、脾脏和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及全身各处的弥散淋巴组织内。因此,我们认为肥大细胞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器官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主要淋巴器官肥大细胞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呼格吉乐图 佘锐萍 阿拉坦其其格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家兔主要淋巴器官肥大细胞(MC)的分布特征与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将家兔脾脏及圆小囊用Carnoy液和 (或)4%中性甲醛溶液(NBF)固定,进行常规甲苯胺蓝染色或长时间甲苯胺蓝染色(LTB),光镜观察。结果:家兔的圆小囊MC 主要分布于黏... 目的:探讨家兔主要淋巴器官肥大细胞(MC)的分布特征与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将家兔脾脏及圆小囊用Carnoy液和 (或)4%中性甲醛溶液(NBF)固定,进行常规甲苯胺蓝染色或长时间甲苯胺蓝染色(LTB),光镜观察。结果:家兔的圆小囊MC 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脾脏MC则主要分布于红髓淋巴细胞间,两者非胸腺依赖区的淋巴滤泡中均无 MC,Carnoy液固定的家兔组织染色效果更佳,采用LTB染色可不同程度的增加MC的着染性。结论:MC都具有胸腺依赖性或 T细胞依赖性,淋巴器官MC与T淋巴细胞位置关系密切。不同固定液和不同时间染色方法所获得的MC数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家兔 淋巴器官 甲苯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前房内抗原在淋巴器官分布的定量研究
5
作者 路晖 傅涛 王宁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通过前房注射荧光标记抗原,观察抗原在淋巴器官的分布,并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淋巴器官抗原含量。方法 SD大鼠右眼前房内注入荧光标记抗原FITC-Dextran。对照组大鼠前房注射PBS。分别于注射后1d、3d、5d、7d、12d取出颈部淋巴结... 目的通过前房注射荧光标记抗原,观察抗原在淋巴器官的分布,并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淋巴器官抗原含量。方法 SD大鼠右眼前房内注入荧光标记抗原FITC-Dextran。对照组大鼠前房注射PBS。分别于注射后1d、3d、5d、7d、12d取出颈部淋巴结和脾脏,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织FITC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在大鼠前房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大鼠在颈部淋巴结及脾脏均可见到荧光抗原分布,对照组动物各组织均未见到抗原分布。不同时间点颈部淋巴结中FITC阳性细胞比率保持较低水平;而在脾脏中,前房注射后前3d,脾脏内抗原阳性细胞含量稳定,到第5天,明显升高趋势,第12天有所降低。结论前房内抗原可以到达脾脏和颈部淋巴结。而定量研究表明抗原大部分被引流到脾脏仍是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抗原 淋巴器官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指马鲅淋巴器官发育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蓝军南 温久福 +4 位作者 李俊伟 区又君 周慧 李加儿 李活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7,共8页
采用石蜡组织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60 dph(Days post hatching)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淋巴器官个体发育进行研究,描述了淋巴器官发育特点及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在盐度为9.0±0.5,水温为(28±2)℃条件... 采用石蜡组织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60 dph(Days post hatching)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淋巴器官个体发育进行研究,描述了淋巴器官发育特点及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在盐度为9.0±0.5,水温为(28±2)℃条件下,3 dph胸腺原基出现,由4~6层未分化干细胞和淋巴母细胞样的细胞组成;胸腺发育迅速,主要由淋巴细胞填充;至25 dph皮质区和髓质区分明显,胸腺发育基本完成。3 dph头肾原基形成,由前肾管和少量造血干细胞组成;5 dph胸腺淋巴细胞向头肾迁移,头肾开始淋巴化;随着鱼体生长,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18 dph前肾管开始退化,至53 dph完全消失,头肾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支持下的淋巴造血组织构成。7 dph脾脏原基形成,至16 dph开始淋巴化;脾脏内皮系统较头肾发达,但其发育速度较胸腺和头肾慢,淋巴细胞明显少于胸腺和头肾。研究表明,四指马鲅淋巴器官原基出现及淋巴化的顺序是胸腺、头肾、脾脏。免疫淋巴器官结构及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可能是四指马鲅在变态期间幼体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淋巴器官 发育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器官中的高内皮静脉的研究近况(综述)
7
作者 章明 韩永坚 罗云秀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5期230-232,共3页
自Thome发现淋巴器官内有种特殊的血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PCV)以后,相继积累了淋巴结、扁桃体、小肠淋巴集结、淋巴孤结和胸腺等各种淋巴器官内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有关知识. 1 淋巴器官内PCV的形态结构特征 PCV是全身微循环系中的一部分... 自Thome发现淋巴器官内有种特殊的血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PCV)以后,相继积累了淋巴结、扁桃体、小肠淋巴集结、淋巴孤结和胸腺等各种淋巴器官内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有关知识. 1 淋巴器官内PCV的形态结构特征 PCV是全身微循环系中的一部分,具有微血管的一般特征,但淋巴器官PCV的内皮细胞为单层立方或低柱状,这种内皮细胞被称为高内皮细胞.淋巴器官内的PCV则称为高内皮静脉(HEV). HEV的直径一般为8~40μm,因器官大小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器官 高内皮静脉 形态结构
全文增补中
雏鸡人工感染传染性腔上囊病毒时淋巴器官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8
作者 桑雨周 魏忠华 《浙江畜牧兽医》 1991年第3期10-11,共2页
本研究观察了人工感染传染性腔上囊病毒(IBDV)的雏鸡的腔上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Harder′s腺等淋巴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全部感染鸡腔上囊都有特异性病理变化:表现淋巴小结髓质坏死,髓质、皮质同时坏死,淋巴细胞数量... 本研究观察了人工感染传染性腔上囊病毒(IBDV)的雏鸡的腔上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Harder′s腺等淋巴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全部感染鸡腔上囊都有特异性病理变化:表现淋巴小结髓质坏死,髓质、皮质同时坏死,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未分化上皮细胞立方化;间质充血、水肿增宽或成纤维细胞增生;粘膜水肿、上皮细胞变性;脾脏、盲肠扁桃体、胸腺和Harder′s腺亦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传染性 腔上囊病毒 淋巴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分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英楠 刘洪章 +2 位作者 刘树英 杨柳 杨树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为保持免疫和耐受,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能通过在两者之间迁移并定位的淋巴细胞而建立相互联系。淋巴细胞在体内广泛分布,除中枢神经系统、角膜和眼前房等血流达不到的组织外,都有淋巴细胞存在。研究淋巴细胞在各种淋巴组织中的定位分布... 为保持免疫和耐受,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能通过在两者之间迁移并定位的淋巴细胞而建立相互联系。淋巴细胞在体内广泛分布,除中枢神经系统、角膜和眼前房等血流达不到的组织外,都有淋巴细胞存在。研究淋巴细胞在各种淋巴组织中的定位分布,对评价机体组织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系统地论述了淋巴细胞在各种免疫器官中的定位分布,为制定新的防制战略以控制疾病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鸡淋巴细胞变化规律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纯洁 斯日古楞 +3 位作者 贾德刚 幺宏强 王彩云 赵怀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28-831,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鸡在出孵1个月左右时间内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状况,将SPF雏鸡分别在3、5、7、9、11、14、17、22、27、32日龄时取血液、脾脏、法氏囊及胸腺,分离并制成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双染色法检测Bu-1a+B淋巴细胞、CD3+、C... 为进一步研究鸡在出孵1个月左右时间内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状况,将SPF雏鸡分别在3、5、7、9、11、14、17、22、27、32日龄时取血液、脾脏、法氏囊及胸腺,分离并制成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双染色法检测Bu-1a+B淋巴细胞、CD3+、CD4+、CD8+和TCRγδ+CD3+T淋巴细胞含量及血液淋巴细胞的凋亡规律.结果:在出孵1个月内T、B细胞处于分化发育阶段的初期,除胸腺外,呈上升趋势,但T细胞亚群的变化无规律,B细胞在法氏囊中和T细胞在脾脏中3~9日龄发育最快;血液淋巴细胞凋亡趋于下降,尤其是在9日龄以后.此间不断有成熟的淋巴细胞产生,不断进入血液和脾脏,使其数量有上升趋势.但是,血液中第7日龄时Bu-1a+B淋巴细胞和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最低,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第7日龄时都最低,并在17日龄时进入水平较高的又一个低谷.TCRγδ+CD3+T细胞则变化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血液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腹淋巴结的正常解剖及影像学检查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瀚 杨志刚 闵鹏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关键词 淋巴结疾病 腹部 影像学检查 淋巴器官 解剖 查体 正确诊断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石斛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 郑紫莹 +3 位作者 杨晓丽 白秭琳 田洋 白忠彬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6,共8页
该研究主要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林下仿生石斛多糖(bionic Dendrobium polysaccharide,BDP),探讨其对免疫抑制小鼠淋巴器官发育的免疫调节机制。利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将6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该研究主要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林下仿生石斛多糖(bionic Dendrobium polysaccharide,BDP),探讨其对免疫抑制小鼠淋巴器官发育的免疫调节机制。利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将6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组)、仿生石斛多糖组(剂量为120 mg/kg),另设健康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小鼠灌胃相应的药物10 d,检测免疫脏器系数、观察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结果表明,BDP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体重以及免疫脏器系数,改善环磷酰胺造成的肠系膜淋巴结损伤,提高血清中相关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的分泌,增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的分泌,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仿生石斛多糖 免疫抑制小鼠 淋巴器官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免疫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在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赵玲辉 金莹 +4 位作者 海力斯 李玉兰 除玉东 王全新 王云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5-408,共4页
应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Pase)双重染色法观察了家兔、豚鼠和Wistar大鼠多个器官的淋巴管和血管.在光镜下见到淋巴管壁呈5'-Nase阳性反应,显示褐色;而血管壁呈ALPase阳性反应。
关键词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 器官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的诊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谷昊 吴润晖 王天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14-317,共4页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utoimmune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ALP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伴累及血液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淋巴细胞调亡过程出现异常,导致淋巴细胞稳态失衡进而出现免...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utoimmune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ALP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伴累及血液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淋巴细胞调亡过程出现异常,导致淋巴细胞稳态失衡进而出现免疫系统失调,增加淋巴瘤的患病风险。ALPS患者以肝脾大、淋巴组织增生为显著表现(占患者的69%),大约四分之一的患者除淋巴器官增殖外并发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初始诊断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或Evans综合征,少有患者最初表现为淋巴瘤[1]。诊断或疑似诊断ALPS需满足两项必需诊断指标并附加一项主要或次要诊断指标,详见表1。诊断指标涵盖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目前按照患者是否存在Fas凋亡通路相关基因(FAS、FASLG和CASP10)突变或存在未知突变位点分为ALPS-FAS、ALPS-sFAS、ALPS-FASLG、ALPS-caspase10及ALPS-U[2]。自从ALPS在1990年代初被首次报道以来,对于ALPS的诊断和治疗管理逐步完善;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是目前开展研究最多、长期治疗最有效的口服药物[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器官 突变位点 淋巴组织增生 口服药物 诊断指标 细胞调亡 肝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宰后检疫中常见淋巴结的病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甄森萍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5年第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宰后检疫 淋巴 病变 兽医卫生检验 淋巴器官 免疫 剖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猪屠宰检疫中淋巴结的选择及剖检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令勇 李成贵 《浙江畜牧兽医》 2011年第6期13-14,共2页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组成,是体内的重要滤过器及防卫装置。淋巴结的变化不仅反映所支配区域的病灶性变化,而且反映了全身的感染状况。由于病原的刺激,淋巴结会出现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化脓等病理变化。如果不同...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组成,是体内的重要滤过器及防卫装置。淋巴结的变化不仅反映所支配区域的病灶性变化,而且反映了全身的感染状况。由于病原的刺激,淋巴结会出现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化脓等病理变化。如果不同部位的多数淋巴结出现病变,说明疾病已经全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生猪屠宰检疫 剖检 淋巴系统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感染状况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检验在生猪屠宰检疫中的意义
17
作者 张金莲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12期177-177,共1页
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组成,担负着机体对疾病的重要防御功能和细菌病毒的过滤功能,是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重要器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的规定,生猪在放血开膛后,入池退毛前必须先剖检颌下淋... 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组成,担负着机体对疾病的重要防御功能和细菌病毒的过滤功能,是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重要器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的规定,生猪在放血开膛后,入池退毛前必须先剖检颌下淋巴结、颈浅背倾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屠宰检疫 淋巴结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 肉品卫生检验 淋巴器官 颌下淋巴 淋巴系统 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结构与癌转移》已出版发行
18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共1页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王云祥教授等编著的《淋巴管结构与癌转移》于2011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哈尔滨医科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淋巴管,根据研究成果相继编写了《实用淋巴系统解剖学》等3部专著。本专著是在此基...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王云祥教授等编著的《淋巴管结构与癌转移》于2011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哈尔滨医科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淋巴管,根据研究成果相继编写了《实用淋巴系统解剖学》等3部专著。本专著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的研究成果,并参阅国内外研究的新资料和有关临床应用,由长期从事淋巴管研究和临床肿瘤科教授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介绍了淋巴管研究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系统地论述了各器官淋巴管的结构,重点阐述了各种癌的淋巴转移规律和临床对癌的根治术中淋巴结清除术的问题,使基础理论和临床实际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淋巴 癌转移 出版 结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 系统解剖学 临床应用 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瘟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可毅 曾德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187-191,共5页
系统地观察了250例兔瘟(暂定名)病兔(包括74例自然发病兔和176例实验感染病兔)的病理变化。指出本病的证病性病变是:上呼吸道充血、出血(红气管);肺斑点状出血(红斑肺)以及肺充血、水肿和出血(花斑肺);肾充血和肾小球充血、出血(大红肾)... 系统地观察了250例兔瘟(暂定名)病兔(包括74例自然发病兔和176例实验感染病兔)的病理变化。指出本病的证病性病变是:上呼吸道充血、出血(红气管);肺斑点状出血(红斑肺)以及肺充血、水肿和出血(花斑肺);肾充血和肾小球充血、出血(大红肾);肝实质弥漫性坏死(黄土肝);肾上腺皮质部出血;淋巴器官内网状-淋巴细胞核碎裂。神经系统的病变主要是瘀血、血停滞、微血栓形成和出血以及外周神经脱髓鞘。作者认为,本病的基本发病学环节和直接死因是肺、肾、肝、肾上腺皮质部急性功能衰竭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形态学 肾充血 兔瘟 直接死因 核碎裂 微血栓形成 肾上腺皮质 淋巴器官 血停滞 发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动物免疫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义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综述了甲壳动物免疫学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免疫学未来的发展和工作方向。
关键词 甲壳动物 免疫学 研究进展 淋巴器官 淋巴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因子 免疫增强剂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