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淀粉表面结合脂对板栗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梁丽松
张柏林
林顺顺
王贵禧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9-65,共7页
-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7-09)
-
文摘
以中国不同板栗产区16个品种板栗为试材,研究淀粉表面结合脂对板栗淀粉糊化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在升温过程中逐渐升高并达到峰值,随后黏度降低并在整个温度保持阶段持续降低并降到谷值;在冷却过程中,淀粉糊黏度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整个糊化过程结束。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特征曲线按形状可分为4种类型,脱脂处理虽不改变淀粉糊化黏度特征曲线的形状,但对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特征值产生影响,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升高,糊化温度降低,峰值时间影响不大,对稀懈值和回冷值有显著影响。当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含量为0.96%~4.50%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受到显著影响,从而影响淀粉的糊化特性。
-
关键词
板栗
淀粉
淀粉表面结合脂
糊化特性
-
Keywords
chestnut
starch
starch-surface-lipid
pasting property
-
分类号
S781.1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TS255.6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脂肪酸的组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赵天田
梁丽松
林顺顺
张柏林
王贵禧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2,共7页
-
基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709)
-
文摘
以不同板栗产区的3个主要中国板栗品种群的25个品种为试材,研究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比例并分析在不同品种群之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其中前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30%~50%和60%~70%2个区域,后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30%~40%和50%~70%2个区域,并与品种密切相关;南方品种群板栗普遍具有较低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但品种群之间差异不显著。2)板栗淀粉结合脂中的脂肪酸主要以C16和C182种脂肪酸为主,前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15%~30%之间,并以饱和态的C16:0为主,后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30%~70%之间,并以不饱和态的C18:1,C18:2脂肪酸为主。3)南方品种群板栗淀粉结合脂中具有较高的C16:0,C18:0,C18:1脂肪酸和较低的C16:1,C18:2,C18:3脂肪酸,但品种群间差异不显著;南方品种群普遍具有较高的C16脂肪酸水平和较低的C18脂肪酸水平。4)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及比例与品种密切相关,在品种群之间差异较小。
-
关键词
板栗
淀粉
淀粉表面结合脂
脂肪酸
品种群
-
Keywords
chestnut
starch
starch-surface-lipid
fatty acid
variety group
-
分类号
S781.1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TS255.6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