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时岩玲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胚乳中合成直链淀粉的关键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的研究进展,展望了GBSS的研究前景。小麦中的GBSS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控制3个Waxy位点的基因Wx-A_1、Wx-B_1和Wx-D_1,分别位于7AS、4AL和7DS上;六倍体小麦和... 本文综述了小麦胚乳中合成直链淀粉的关键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的研究进展,展望了GBSS的研究前景。小麦中的GBSS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控制3个Waxy位点的基因Wx-A_1、Wx-B_1和Wx-D_1,分别位于7AS、4AL和7DS上;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小麦中3个GBSS的DNA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Wx-A_1为2781bp,Wx-B_1为2794bp,Wx-D_1为2862bp。基因的完全编码区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在核苷酸序列上三个糯基因彼此之间有惊人的同源性;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受Wx-B_1的影响最大,其次是Wx-_D1缺失蛋白,Wx-A_1缺失蛋白的影响最小。GBSS的鉴定技术包括I_2-KI染色、电泳和分子标记技术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淀粉合成酶 小麦 胚乳 直链淀粉 序列特征 签定技术 种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亚基组合对小麦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志英 李文淑 +5 位作者 郭迎新 赵云哲 陈广凤 王德华 王冠颖 田纪春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2期9-14,共6页
控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Wx蛋白)形成的基因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进而影响最终加工品质。以含有不同Wx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及面条品... 控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Wx蛋白)形成的基因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进而影响最终加工品质。以含有不同Wx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中共含有8种组合类型,不同Wx蛋白亚基位点缺失对小麦直、支链淀粉含量影响的程度不同。双缺失类型之间直支链淀粉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突变型和其他组合相比达显著差异。W_(x)蛋白亚基的缺失主要影响干面条断裂强度。在双缺失类型下,组合中存在W_(x)-B1缺失位点时对面条干面条断裂强度影响较大,不易断裂。单缺失类型下,影响煮熟面条拉伸参数严重程度为W_(x)-A1≥W_(x)-B1>W_(x)-D1;双缺失类型下,W_(x)-B1和Wx-D1同时缺失时为最优;全缺失时,主要影响煮熟面条的拉伸距离,其次是曲线面积和拉伸力。研究结果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直支链淀粉 面条品质 结合淀粉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量对不同耐低磷型水稻品质及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雨阳 李浩晶 +3 位作者 郝威名 赵喜辉 曹静 徐国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6-826,共11页
适宜磷肥用量对水稻品质具有一定影响。为明确施磷量对不同耐低磷型水稻品质及其强、弱势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连粳7号’(弱耐低磷)和‘甬优2640’(强耐低磷)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磷肥施用量(按P_(2)O_(5)计):... 适宜磷肥用量对水稻品质具有一定影响。为明确施磷量对不同耐低磷型水稻品质及其强、弱势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连粳7号’(弱耐低磷)和‘甬优2640’(强耐低磷)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磷肥施用量(按P_(2)O_(5)计):0 kg·hm^(-2)(P0)、60 kg·hm^(-2)(P60)、120 kg·hm^(-2)(P120)、180 kg·hm^(-2)(P180),分析不同施磷量下稻米品质与淀粉合成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为高品质稻米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与P0相比,增施磷肥改善了稻米品质。随着施磷量增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连粳7号’与‘甬优2640’分别在P120、P60时稻米品质最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比P0增加19.6%、25.3%、79.7%(‘连粳7号’)与17.8%、23.5%、38.4%(‘甬优2640’);‘甬优2640’稻米品质优于‘连粳7号’。2)与P0相比,增施磷肥提高了水稻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tSase)、蔗糖合成酶(SuSase)、淀粉分支酶(Q-酶)、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随施磷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总体来看,‘连粳7号’与‘甬优2640’分别在P120、P60时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最高,灌浆中期强势粒AGPase、StSase活性分别比P0增加18.4%、51.1%(‘连粳7号’)与20.0%、51.5%(‘甬优2640’);‘甬优2640’籽粒酶活性高于‘连粳7号’。3)不同耐低磷型品种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不同。淀粉合成相关酶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连粳7号’蛋白质含量,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甬优2640’直链淀粉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连粳7号’与‘甬优2640’分别在P120、P60处理下能够提高强弱势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促进籽粒中淀粉的合成与积累,有利于水稻品质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低磷品种 施磷量 强弱势 稻米品质 淀粉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对杂交水稻B优827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玲 谢崇华 +1 位作者 李伟 杨国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1-554,共4页
以优质杂交籼稻B优827为材料,通过施用不同水平的氮、钾肥,并在B优827灌浆时段测定籽粒的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以及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分析氮、钾对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及直链淀粉的积累与淀粉合成... 以优质杂交籼稻B优827为材料,通过施用不同水平的氮、钾肥,并在B优827灌浆时段测定籽粒的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以及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分析氮、钾对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及直链淀粉的积累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间的相关性。B优827的直链淀粉含量在开花后20d内呈线性增加,开花20d后有所下降;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开花后12d酶活性达到了最高值,以后随天数增加而迅速降低;淀粉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开花后15d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开花后15d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也接近最高值;灌浆中后期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与直链淀粉含量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增施氮肥可以提高SSS和GBSS活性,施钾肥在生育前期提高SSS和GBSS活性,后期抑制两者的活性;氮肥和钾肥均有促进淀粉积累的作用,但氮肥施用量过高时会抑制淀粉的积累。适当控施氮肥、增施钾肥是提高B优827籽粒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钾素 直链淀粉含量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淀粉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强筋小麦淀粉粒度的影响
5
作者 胡涛 郭兆昊 +6 位作者 丁兴民 郭仁坤 戚瀚月 张建达 周晓燕 冯尚宗 张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12-16,共5页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阳光10号(Y10)、鲁原502(L502)、烟农999(Y999)、山农28(S28)4个强筋小麦品种,在10月10日(常规播期)、10月17日(适期晚播)、10月24日(晚播期)3个播期下的淀粉粒径分布,探究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播期对强筋小麦籽...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阳光10号(Y10)、鲁原502(L502)、烟农999(Y999)、山农28(S28)4个强筋小麦品种,在10月10日(常规播期)、10月17日(适期晚播)、10月24日(晚播期)3个播期下的淀粉粒径分布,探究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播期对强筋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Y10、L502、Y999、S28的淀粉粒径主要分布在0.7~3.0μm之间,其淀粉粒的数目百分比呈单峰分布,而表面积分布、体积分布百分比均呈现双峰分布;适期晚播使得强筋小麦B型淀粉粒占比显著提高,强筋小麦Y10、L502、Y999、S28的B型淀粉粒与面团流变学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有望通过适期晚播来提高强筋小麦籽粒的品质,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高温胁迫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播期 适期晚播 度分布 B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RNAi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玉汇 王丽 +4 位作者 杨宏羽 余斌 李元铭 张俊莲 王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GBSSI是马铃薯块茎中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为培育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根据GenBank登录号X58453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得马铃薯块茎GBSSI相似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G... GBSSI是马铃薯块茎中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为培育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根据GenBank登录号X58453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得马铃薯块茎GBSSI相似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GBSSI相似基因c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克隆的GBSSI相似基因与报道的GBSSI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78%,其开放阅读框长1824bp,编码607个氨基酸,具有许多重要功能位点。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淀粉合成功能,基因序列已注册到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EU403426。以此基因CDS内542bp的靶标序列作为干扰区段,扩增GBSSI的正反向基因片段,并引入237bp的内含子序列,构建由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具有"正义基因片段gbssA-内含子VP1-ABI3-like protein-反义基因片段gbssB"的植物干扰表达载体pBI121g-PgABI。本研究结果将为淀粉合成的进一步研究和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马铃薯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结合淀粉合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RNAI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粒专用型两系早籼恢复系辐269的选育及应用
7
作者 王伟 祁永斌 +4 位作者 王俊敏 肖长明 李克宽 刘超纲 刘庆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43-847,共5页
辐269是以早籼品系中07-108为母本、早籼品系04YK17为父本去雄杂交,F_(1)代干种子经过80 Gyγ-射线辐照处理后,采用系谱法选育出的两系早籼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配合力强、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谷圆粒、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和高抗稻瘟病... 辐269是以早籼品系中07-108为母本、早籼品系04YK17为父本去雄杂交,F_(1)代干种子经过80 Gyγ-射线辐照处理后,采用系谱法选育出的两系早籼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配合力强、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谷圆粒、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和高抗稻瘟病等特点。配组的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69(组合名称湘陵628S×辐269)于201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9年通过湖南省引种备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早籼恢复系 辐269 诱变育种 高直链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A-型和B-型淀粉粒的理化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田益华 张传辉 +5 位作者 蔡剑 周琴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55-1758,共4页
以小麦面粉中分离纯化出的A-、B-型淀粉粒为材料,研究其形态及理化特性。淀粉粒扫描电镜形态观察显示,小麦全淀粉中A-、B-型淀粉粒形态差异显著,分离出的A-、B-型淀粉粒无混杂。分离纯化出的A-型和B-型淀粉粒粒径范围分别为4.45~44.46... 以小麦面粉中分离纯化出的A-、B-型淀粉粒为材料,研究其形态及理化特性。淀粉粒扫描电镜形态观察显示,小麦全淀粉中A-、B-型淀粉粒形态差异显著,分离出的A-、B-型淀粉粒无混杂。分离纯化出的A-型和B-型淀粉粒粒径范围分别为4.45~44.46μm和0.47~11.16μm,单位质量数量分别为1.23×1010g-1和6.70×1010g-1,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7.70%和22.62%。B-型淀粉粒的膨胀势较大,但糊化值明显小于A-型淀粉粒。重组淀粉中B-型淀粉粒的重量比例小于30%时对淀粉糊化特性影响很大,超过30%后,淀粉粒粒级分布对糊化特性的影响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淀粉 B-淀粉 级分布 糊化特性 重组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穗型小麦品种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梁太波 尹燕枰 +5 位作者 蔡瑞国 闫素辉 李文阳 耿庆辉 王平 王振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个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2和PH01-35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强势粒直链淀粉积累量和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Logistic方程模拟淀粉积... 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个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2和PH01-35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强势粒直链淀粉积累量和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Logistic方程模拟淀粉积累过程,强势粒淀粉积累起始势(Co)高,活跃持续期长,平均积累速率(Rmean)高,最终淀粉积累量高。籽粒蔗糖合酶(SS)、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UDPG焦磷酸化酶(UGPase)、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强势粒上述酶活性均高于弱势粒。花后7-21d,弱势粒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强势粒,表明弱势粒淀粉积累量低,并不以其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为限制因子,而主要与淀粉合成能力低有关,同时与籽粒灌浆前期胚乳细胞的数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强势 弱势 淀粉合成 大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穗型粳稻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异与粒位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海江 程方民 +3 位作者 王丰 钟连进 赵宁春 刘正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1-325,共5页
以 6个直穗型和 4个弯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 ,对两者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的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异及其频数分布、粒位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水稻穗型虽然与品种间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 ,但对其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直链淀粉... 以 6个直穗型和 4个弯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 ,对两者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的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异及其频数分布、粒位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水稻穗型虽然与品种间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 ,但对其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直穗型粳稻品种单一稻穗内直链淀粉含量的粒间差异明显大于弯穗型品种 ,其直链淀粉含量的粒间变异系数与离散程度均高于后者 ;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与其相应的粒位有关 ,两种穗型粳稻品种均表现为穗顶部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高、穗基部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低这一基本趋势。但与弯穗型粳稻品种相比 ,直穗型粳稻品种大量低直链淀粉含量籽粒产生的部位是在其稻穗的中部 ,而不仅仅局限在稻穗基部的 3个枝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穗内间变异 直链淀粉含量 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A型淀粉粒大小对淀粉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学举 屈平 +1 位作者 张彩英 刘广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10份小麦种质材料的淀粉粒大小和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了供试样本的直链淀粉含量、面粉膨胀势和Zeleny沉淀值,分析了淀粉粒大小、形状与直链淀粉含量、面粉膨胀势、Zeleny沉淀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样本A型淀粉粒的... 利用扫描电镜对10份小麦种质材料的淀粉粒大小和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了供试样本的直链淀粉含量、面粉膨胀势和Zeleny沉淀值,分析了淀粉粒大小、形状与直链淀粉含量、面粉膨胀势、Zeleny沉淀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样本A型淀粉粒的大小有明显差别,淀粉粒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型和长圆形。圆形和椭圆型淀粉粒比长圆形淀粉粒要大一些;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小麦样本,A型淀粉粒的直径相对较大,膨胀势较高,Zeleny沉淀值也较高;淀粉粒直径与面粉膨胀势之间的正相关不显著,与直链淀粉含量的负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与Zeleny沉淀值之间的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为小麦品质育种以及食品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A淀粉 淀粉特性 面包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分离纯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银永安 齐军仓 +4 位作者 王自布 庞欢 苑会功 曹连莆 李卫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1-275,共5页
为了能够准确研究小麦籽粒胚乳中A、B型淀粉粒的形成机理、化学组分及理化特性,对前人分离提纯A、B型淀粉粒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适于小麦A、B型淀粉粒分离提纯的常量法和微量法。用4个不同淀粉含量类型的小麦品种籽粒对此方法进行验证... 为了能够准确研究小麦籽粒胚乳中A、B型淀粉粒的形成机理、化学组分及理化特性,对前人分离提纯A、B型淀粉粒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适于小麦A、B型淀粉粒分离提纯的常量法和微量法。用4个不同淀粉含量类型的小麦品种籽粒对此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个品种A、B型淀粉粒在常量法中的分离纯度分别达到79.46%~85.23%和90.27%~96.43%,在微量法中的分离纯度分别达到92.68%~96.70%和96.48%~99.00%。在常量法和微量法中,A型淀粉粒的分离纯度与品种淀粉含量成正相关,B型淀粉粒分离纯度与品种淀粉含量成负相关;而A、B型淀粉粒在两种方法中的分离产率与品种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胚乳 A淀粉 B淀粉 分离纯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微乳法制备淀粉基纳米粒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洪斌 姚日生 +2 位作者 何葆芳 尤亚华 邓胜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 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m。TEM和DLS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粒呈圆球形,且微粒的流体力学半径随淀粉水浆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分布变宽,淀粉水浆液的浓度低有利于淀粉基纳米粒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纳米 W/O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与弯曲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淀粉RVA谱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书强 薛菁芳 +3 位作者 张文忠 马殿荣 徐正进 陈温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利用3个直立穗型和3个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研究了两种不同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淀粉RVA谱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的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淀粉RVA谱特征值高低、穗内不同部位间的变异及粒位顺序并无直接必然的联系。同一稻穗内不... 利用3个直立穗型和3个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研究了两种不同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淀粉RVA谱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的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淀粉RVA谱特征值高低、穗内不同部位间的变异及粒位顺序并无直接必然的联系。同一稻穗内不同粒位间的淀粉RVA谱特征值高低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一定联系,两种穗型(直立和弯曲)品种都是一次枝梗上籽粒的淀粉粘滞特性优于二次枝梗上籽粒,穗上部籽粒的淀粉粘滞特性好于穗下部籽粒。品种的一次和二次枝梗与上部、中部和下部枝梗这两类粒位之间的互作对淀粉RVA谱特征值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淀粉粘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淀粉粒结合蛋白与面粉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咏 冶婷 +2 位作者 李卫华 高欢欢 林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3-610,共8页
为了解14个淀粉粒结合蛋白组合类型出现频率较高的28份小麦材料淀粉粒结合蛋白(Starch granule proteins,SGP)组成、品质特性,对其相关蛋白质品质性状、淀粉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蛋白组合类型对蛋白品质性状的效应值... 为了解14个淀粉粒结合蛋白组合类型出现频率较高的28份小麦材料淀粉粒结合蛋白(Starch granule proteins,SGP)组成、品质特性,对其相关蛋白质品质性状、淀粉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蛋白组合类型对蛋白品质性状的效应值不同。在蛋白质性状中,湿面筋含量(WGC)和干面筋含量(DGC)效应值最高的蛋白组合类型均为SGPa+b+c+d+e+f+g+h+i;面筋指数(GI)效应值最高的为SGPa+c+d+e+f+g+i+j;沉降值(SV)效应值最高的为SGPb+c+d+e+f+g+h+j和SGPa+c+d+e+f+g+i+j;蛋白质含量(PC)效应值最高的为SGPa+d+e+f+g+h+i+j。SGPb对干、湿面筋含量的效应值均最高;SGPi对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效应值最高,但其对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效应值最低;SGPa对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GH)的效应值最低,对面筋指数的效应值最高。综合各项蛋白品质指标,贡献率综合排序最高的为SGPh,最低的为SGPa。在淀粉性状中,SGPa+c+d+e+f+g+i+j对峰值黏度(PV)、低谷黏度(LV)、最终黏度(FV)的效应值最高;SGPb+c+d+e+f+g+h+i+j和SGPa+c+e+f+g+h+i+j分别对直链淀粉(Am)和支链淀粉(Ap)含量的效应值最高;SGPb+c+d+e+f+g+h+j对直、支链淀粉之比的效应值最高。对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效应值最大的均是SGPj,SGPb对被测指标的效应值均较低;SGPd对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的效应值均最高,对支链淀粉含量效应值最低。SGPj对淀粉品质性状的贡献率综合排序最高,SGPb的贡献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结合蛋白 蛋白质性状 淀粉性状 效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小麦A-型和B-型淀粉粒分离工艺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益华 张传辉 +2 位作者 姜东 戴廷波 曹卫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6,共5页
为优化小麦A-型、B-型淀粉粒分离工艺,以小麦品种"扬麦158"磨制的面粉为材料,B-型淀粉最大粒径(Bmax)与A-型淀粉最小粒径(Amin)的差值(Bmax-Amin)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D-最优设计对沉淀温度、沉淀时间、悬浮液吸取体积进行分... 为优化小麦A-型、B-型淀粉粒分离工艺,以小麦品种"扬麦158"磨制的面粉为材料,B-型淀粉最大粒径(Bmax)与A-型淀粉最小粒径(Amin)的差值(Bmax-Amin)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D-最优设计对沉淀温度、沉淀时间、悬浮液吸取体积进行分离工艺优化。确定小麦A-型、B-型淀粉粒分离最佳工艺为沉淀温度21.3℃、沉淀时间0.96h、悬浮液吸取体积12.84mL、沉淀9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淀粉 B-捉粉 响应向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穗型冬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动态及其有关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松洁 郭天财 +1 位作者 王文静 罗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32-637,共6页
花后25d内,大穗型品种豫麦66籽粒中淀粉积累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慢,但花后25d后情况则相反.2个品种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峰值出现在花后15~20d,而豫麦66峰值则出现在花后20~25d.灌浆期豫麦66和豫麦49籽粒中蔗... 花后25d内,大穗型品种豫麦66籽粒中淀粉积累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慢,但花后25d后情况则相反.2个品种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峰值出现在花后15~20d,而豫麦66峰值则出现在花后20~25d.灌浆期豫麦66和豫麦49籽粒中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20d和15d,整个灌浆期内豫麦66籽粒中SS活性高于豫麦49;2个品种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AGPP 和淀粉分支酶 SBE 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花后20d,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 活性变化则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10d和20d,且第二个峰值显著高于第一个.相关分析表明,SS、AGPP、SSS和SBE是影响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淀粉 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磷酸酯蜜胺盐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 被引量:20
18
作者 董延茂 鲍治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8-260,263,共4页
为了提高淀粉基阻燃剂的稳定性和阻燃效果,以淀粉、多聚磷酸、三聚氰胺等为原料合成了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研究结果表明:在120℃下,当PPA用量为淀粉的60%,反应时间为6h时,可以得到高产率的淀粉磷酸酯,其结合磷最高可达到4.2%.
关键词 淀粉磷酸酯 膨胀阻燃剂 胺盐 阻燃效果 多聚磷酸 研究结果 原料合成 三聚氰胺 反应时间 稳定性 淀粉 20℃ PPA 高产率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穗型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淀粉黏滞谱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书强 薛菁芳 杜金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利用3个直立穗型和3个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研究了两种不同穗型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淀粉RVA谱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穗内不同粒位间籽粒的淀粉黏滞特性的差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大小因品种而异,与穗型特征无关。淀粉黏滞特性好坏与其颖花在穗... 利用3个直立穗型和3个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研究了两种不同穗型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淀粉RVA谱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穗内不同粒位间籽粒的淀粉黏滞特性的差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大小因品种而异,与穗型特征无关。淀粉黏滞特性好坏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早开花籽粒的淀粉黏滞特性强于晚开花籽粒。一次枝梗上的6个粒位的RVA谱特征值排列顺序以第1,6,5粒位较高,第2粒位最低;二次枝梗上的3个粒位排序为第1粒位>第3粒位>第2粒位。从空间上看,整穗粒位间从上到下,淀粉黏滞特性有逐渐变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淀粉黏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淀粉分支酶同种型SBE IIb的亚细胞定位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法茂 蔡瑞国 +2 位作者 毕建杰 肖军 王宪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2-957,共6页
以70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检测淀粉粒结合SBE IIb的品种间差异;并对SDS-PAGE凝胶中SBE IIb进行回收、复性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淀粉粒结合蛋白(SGP)中分子量为85kD的SGP-2是与淀粉粒结合的S... 以70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检测淀粉粒结合SBE IIb的品种间差异;并对SDS-PAGE凝胶中SBE IIb进行回收、复性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淀粉粒结合蛋白(SGP)中分子量为85kD的SGP-2是与淀粉粒结合的SBE IIb,具有淀粉分支酶活性;SBE IIb从淀粉粒释放并去除SDS后活性立即恢复,其活性高峰出现在花后21d左右;SBE IIb在小麦籽粒发育早期开始表达,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有差异,但其表达图谱在品种间没有差异,即编码SBE IIb的基因位点不具有品种的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结合蛋白(SGP) SBE IIB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