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节期渍水对软质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娟 杨婷婷 +3 位作者 闫素辉 雍玉东 张士雅 李文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77-1884,共8页
为明确拔节期渍水对软质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于2021—2023年,选用软质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和荃麦725为试验材料,设对照(CK)和渍水(WL)2种处理,在小麦拔节期进行连续10 d的渍水处理,研究拔节期渍水对软质小... 为明确拔节期渍水对软质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于2021—2023年,选用软质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和荃麦725为试验材料,设对照(CK)和渍水(WL)2种处理,在小麦拔节期进行连续10 d的渍水处理,研究拔节期渍水对软质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及黏度参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拔节期渍水胁迫通过降低小麦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从而降低小麦产量,籽粒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显著增加。拔节期渍水胁迫抑制了小麦胚乳B淀粉的产生和生长,使小麦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及数目百分比显著降低,其中主要影响2.8~10.0μm的淀粉粒;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以影响其中10.0~22.0μm的淀粉粒为主,渍水胁迫对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性影响。渍水胁迫后,面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及回升值显著增加。可见,拔节期渍水胁迫改变了小麦淀粉粒度分布,通过降低B型淀粉粒占比,增加A型淀粉粒占比,进而增加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最终影响小麦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淀粉粒度分布 糊化特性 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及淀粉粒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3 位作者 王晨阳 宋晓 冯辉 韩巧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3-47,共5页
以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及大、小淀粉粒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淀粉粒的糊化参数明显不同,大淀粉粒的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明显低于小淀粉粒,而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则明显高于小... 以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及大、小淀粉粒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淀粉粒的糊化参数明显不同,大淀粉粒的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明显低于小淀粉粒,而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则明显高于小淀粉粒。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大、小淀粉粒及总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以N3或N4处理的数值最高,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改善小麦淀粉糊化特性。随着施氮水平增加,<2.0μm和<9.8μm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9.8μm的淀粉粒数目和表面积百分比呈升高趋势。表明增施氮肥,降低了小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而增加了大淀粉粒的数目和表面积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籽粒 淀粉粒度分布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遮阴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建新 李文阳 +4 位作者 李瑞 谭植 魏鹏 袁雅妮 闫素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6,共7页
为了解灌浆期遮阴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灌浆期对扬麦13、宁麦13和烟农19进行30%遮阴后籽粒的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灌浆期遮阴显著降低了<10μm的B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占比,增... 为了解灌浆期遮阴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灌浆期对扬麦13、宁麦13和烟农19进行30%遮阴后籽粒的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灌浆期遮阴显著降低了<10μm的B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占比,增加了>10μm的A型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占比,其中A型淀粉粒中主要增加了10~20μm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占比;遮阴处理对淀粉粒数目分布无显著影响。遮阴处理后,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回升值等糊化参数指标均显著降低。小麦籽粒硬度、容重、出粉率等指标也因遮阴处理而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遮阴处理改变了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降低了淀粉糊化参数和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遮阴 淀粉粒度分布 糊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olaris sorokiniana黑胚病对中筋小麦淀粉含量、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宋改利 王璐倩 +7 位作者 屈柯飞 唐建卫 董纯豪 黄振朴 高艳 牛吉山 殷贵鸿 李巧云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64-2175,共12页
小麦黑胚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明确黑胚病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淮麦区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致病菌、采用孢子液喷洒方法对2个中筋小麦进行接种,以自然大田条件收获... 小麦黑胚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明确黑胚病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淮麦区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致病菌、采用孢子液喷洒方法对2个中筋小麦进行接种,以自然大田条件收获的籽粒为对照(CK),研究黑胚病对淀粉含量、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黑胚病导致总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与CK相比,黑胚粒的总淀粉与支链淀粉分别降低7.40%与13.56%,直链淀粉含量增加9.72%,支/直比下降21.22%;黑胚病抑制了B型淀粉粒的产生和生长,使小麦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及数目百分比显著降低,其中主要影响1.0~2.8μm的淀粉粒,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以影响10.0~20.0μm的淀粉粒为主;黑胚病导致面粉黏度参数显著降低,黑胚粒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和回生值分别比CK降低27.70%、28.49%、23.22%、26.00%与15.71%。可见,B.sorokiniana黑胚病改变了中筋小麦的淀粉含量与粒度分布,导致糊化参数降低、淀粉品质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筋小麦 直链淀粉含量 糊化特性 淀粉粒度分布 黑胚病 麦根腐平脐蠕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穗花发育与籽粒淀粉粒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植 闫素辉 +6 位作者 刘良柏 王平信 刘飞 邵庆勤 许峰 张从宇 李文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644,共8页
为明确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穗花发育与籽粒淀粉粒分布的影响,以‘宁麦13’、‘华成3366’等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拔节期夜间低温处理,研究低温对小麦籽粒产量、穗花发育与胚乳淀粉粒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低温显著降低小... 为明确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穗花发育与籽粒淀粉粒分布的影响,以‘宁麦13’、‘华成3366’等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拔节期夜间低温处理,研究低温对小麦籽粒产量、穗花发育与胚乳淀粉粒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低温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产量,低温处理产量较对照降低46.55%~66.09%。低温处理穗数、穗粒数与籽粒质量分别较对照降低2%~31%、17%~55%与4%~26%。可见,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穗粒数影响最大,籽粒质量次之,穗数最小。拔节期低温显著降低小麦的总小穗数,主要是由顶部败育小穗数与基部败育小穗数增加造成。低温显著降低小麦总小花数、结实小花数,其中对基部结实小花数和弱势结实小花数影响更大。低温胁迫显著降低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其中与<2.8μm淀粉粒组相比,低温对2.8~10μm淀粉粒组体积、表面积百分比的降幅更大。拔节期低温对B、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可见,本试验中小麦拔节期低温不利于籽粒B型淀粉粒的生长,即其个体体积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低温 产量 穗花发育 淀粉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颗粒类型及其比例在小麦品质特性形成与改良中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高欣 郭雷 +6 位作者 单宝雪 肖延军 刘秀坤 李豪圣 刘建军 赵振东 曹新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7-1454,共8页
小麦面粉主要由蛋白质和淀粉组成,面筋蛋白尤其是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是影响面团品质的关键因素并受到育种家的广泛关注,而淀粉的组分及其理化特性对面团品质的贡献往往被育种家忽视。小麦淀粉粒度呈双峰分布,根据颗粒大小分为直径大... 小麦面粉主要由蛋白质和淀粉组成,面筋蛋白尤其是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是影响面团品质的关键因素并受到育种家的广泛关注,而淀粉的组分及其理化特性对面团品质的贡献往往被育种家忽视。小麦淀粉粒度呈双峰分布,根据颗粒大小分为直径大于10μm的A型淀粉颗粒和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B型淀粉颗粒,不同类型淀粉颗粒的理化特性存在差异,因此淀粉的粒度分布会影响小麦总淀粉的理化特性、面筋蛋白的网络结构、面筋与淀粉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加工特性。本文从淀粉粒度分布的角度出发,综述A型和B型淀粉颗粒的发育和调控机制、理化特性以及对品质和产量的贡献并提出未来的强筋小麦品质改良策略,即在育种中重视淀粉特性的选择与提升,筛选B型淀粉颗粒比例高、面筋与淀粉相互作用强的种质并加以利用,旨在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粒度分布 A型和B型淀粉颗粒 淀粉理化特性 面筋的网络结构 面筋与淀粉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的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蔡文璐 李可 +3 位作者 简超群 郑路敏 唐树鹏 徐云姬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5-825,共11页
为探明氮肥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的影响,以扬麦16和扬麦20为材料,设置120kg·hm^(-2)(120N)、180kg·hm^(-2)(180N)、240kg·hm^(-2)(240N)和300kg·hm^(-2)(300N)4个氮肥水平,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灌浆期强、弱势粒中free-PA... 为探明氮肥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的影响,以扬麦16和扬麦20为材料,设置120kg·hm^(-2)(120N)、180kg·hm^(-2)(180N)、240kg·hm^(-2)(240N)和300kg·hm^(-2)(300N)4个氮肥水平,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灌浆期强、弱势粒中free-PAs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及成熟期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灌浆期弱势粒的游离亚精胺(free-Spd)和精胺(free-Spm)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及成熟期中淀粉粒(5~50μm)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布比例、淀粉积累量和粒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大淀粉粒(>50μm)粒度分布比例呈先降后升趋势;强势粒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籽粒游离腐胺(free-Put)含量、小淀粉粒(<5μm)的粒度分布比例、中淀粉粒的数量和长度分布比例对施氮量无明显响应。Free-Spd和free-Spm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淀粉积累量和粒重与中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布比例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大淀粉粒的粒度分布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喷施Spd或Spm增加了弱势粒内源free-Spd或free-Spm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中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布比例、淀粉积累量和粒重,降低了大淀粉粒的分布比例,而喷施其抑制剂的结果相反。综上所述,氮肥主要影响小麦弱势粒的中淀粉粒和大淀粉粒,合理施氮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的改善得益于free-Spd和free-Spm对淀粉合成酶活性的正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度分布 小麦 施氮量 弱势粒 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