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SA改性木薯淀粉基Pickering乳液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芒莱 范方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3-71,共9页
为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影响,以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Octenyl Succinic Tapioca Starch,OSTS)为固体颗粒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以乳液粒径、流变特性、微观结构、贮藏稳定性为指标,探究了OSTS添加量(3.0%、3... 为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影响,以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Octenyl Succinic Tapioca Starch,OSTS)为固体颗粒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以乳液粒径、流变特性、微观结构、贮藏稳定性为指标,探究了OSTS添加量(3.0%、3.5%、4.0%、4.5%、5.0%)及油相体积分数(40%、45%、50%、55%、60%)对乳液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离子强度(100、200、300、400、500 mmol/L)及pH(2、4、6、8、10)下乳液的粒径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OSTS添加量5%,油相体积分数50%时,乳液粒径最小,为3.59μm,乳液贮藏60 d后仍未出现分层。乳液内部形成了弹性凝胶网络结构,随OSTS添加量及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乳液黏度及凝胶强度增大,抵抗变形能力增强。高浓度盐离子(NaCl浓度≥500 mmol/L)及强碱(pH≥10)会显著增大乳液粒径(P<0.05),降低乳液稳定性。OSTS添加量5%,油相体积60%,NaCl浓度100 mmol/L及pH为6条件下形成的乳液具有良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琥珀酸木薯淀粉 pickering 流变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分子结构的OSA淀粉构建Pickering乳液及其释放特性研究
2
作者 孙媛媛 秦志良 +2 位作者 梁世濠 黄霭珺 司徒文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8-74,共7页
淀粉作为Pickering乳液的常用载体材料,在生物活性物质输送中有较广泛的应用。针对淀粉链结构对其Pickering乳液的影响,本研究以普通玉米淀粉(Corn)和蜡质玉米淀粉(Waxy)为原料,先经辛烯基琥珀酸(OSA)改性后,再分别经酸降解(Acid Degrad... 淀粉作为Pickering乳液的常用载体材料,在生物活性物质输送中有较广泛的应用。针对淀粉链结构对其Pickering乳液的影响,本研究以普通玉米淀粉(Corn)和蜡质玉米淀粉(Waxy)为原料,先经辛烯基琥珀酸(OSA)改性后,再分别经酸降解(Acid Degradation,AD)或酸热复合降解(Acid-heat Composite Degradation,AH)获得4种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淀粉基材料,并制备相应的Pickering乳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排阻色谱法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并对相应的Pickering乳液的粒径、ζ-电位及释放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降解得到的辛烯基琥珀酸玉米淀粉酯(OSA-AD-Corn)具有一定的有序结构,且短链分子数量约为90.7%±0.02%,链长分布更为均匀。受链结构影响,OSA-AD-Corn Pickering乳液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大的表面电位。在后续的模拟消化实验中,该乳液在模拟小肠部位释放的游离脂肪酸达42.86%±0.54%。在功能因子控释方面,OSA-AD-Corn Pickering乳液可稳定递送姜黄素,在模拟胃液和小肠液中的释放率分别为52.48%±0.42%和27.98%±0.22%,相较于其他淀粉基载体材料,能控制更多的功能因子递送在小肠部位。本研究结果为活性功能因子的生物高效利用提供合适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琥珀酸淀粉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 功能因子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法制备SiO_(x)/G@C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凤霞 李雨霏 +3 位作者 魏炜 黄杰 许晓飞 刘志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硅基负极在LIB充放电循环中的巨大体积膨胀以及较低的e-、Li+电导率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种高效且快速的Pickering乳液油相扩散法一步合成胶囊结构的SiO_(x)/G@PPO-C复合微球。乳液油相作为牺牲层构筑了微球的空心结构,为内部... 硅基负极在LIB充放电循环中的巨大体积膨胀以及较低的e-、Li+电导率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种高效且快速的Pickering乳液油相扩散法一步合成胶囊结构的SiO_(x)/G@PPO-C复合微球。乳液油相作为牺牲层构筑了微球的空心结构,为内部包埋的SiO_(x)体积膨胀提供了缓冲空间。通过高温碳化和额外碳掺杂制备了复合微球的导电碳球壳(SiO_(x)/G@C),旨在提高负极材料活性单元的导电性。结果表明,Pickering乳液油相扩散法具有操作耗时短、工艺过程简单、技术适应性强等显著优点,可为新型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和产业化制备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pickering 负极 胶囊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姜黄素/花色苷的木薯淀粉基W_(1)/O/W_(2)型Pickering双重乳液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翦秋 毕会敏 范方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7,共12页
以木薯纳米淀粉、木薯醋酸酯变性淀粉为颗粒乳化剂制备食品级W 1/O/W 2型Pickering双重乳液,分别于内层水相、油相对姜黄素与花色苷进行负载。考察不同木薯醋酸酯变性淀粉质量分数对双重乳液显微形态、粒径、Zeta电位、负载率及贮藏稳... 以木薯纳米淀粉、木薯醋酸酯变性淀粉为颗粒乳化剂制备食品级W 1/O/W 2型Pickering双重乳液,分别于内层水相、油相对姜黄素与花色苷进行负载。考察不同木薯醋酸酯变性淀粉质量分数对双重乳液显微形态、粒径、Zeta电位、负载率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在体外消化过程的控释性能。结果表明,木薯醋酸酯变性淀粉质量分数为6%时,乳液综合性能最好。此时,乳滴分布均匀,呈“三相两膜”结构,粒径为3.65μm,Zeta电位为-14.50 mV,姜黄素、花色苷的负载率达到95.23%、93.00%,4、25、40℃时贮藏20 d均未出现明显分层;经模拟消化后乳液中姜黄素、花色苷保留率为41.59%、76.29%,与游离姜黄素、花色苷相比,二者生物利用率分别提高了约4倍、3倍。证实了木薯淀粉基双重乳液能实现在模拟消化系统中对活性物质的保护,并能有效提升其生物利用率。研究结果旨在为食品工业中淀粉基功能性乳液运载体系的构建及新型食品级Pickering双重乳液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花色苷 淀粉pickering双重 负载率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纳米淀粉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翦秋 毕会敏 范方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以木薯纳米淀粉稳定Pickering乳液,以乳析指数、贮藏稳定性、粒径分布及流变特性作为指标,考察纳米淀粉添加量、离子强度、温度、pH对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淀粉添加量7.5%时,乳液综合性质最佳,液滴大小分布较均匀,室温贮藏30 ... 以木薯纳米淀粉稳定Pickering乳液,以乳析指数、贮藏稳定性、粒径分布及流变特性作为指标,考察纳米淀粉添加量、离子强度、温度、pH对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淀粉添加量7.5%时,乳液综合性质最佳,液滴大小分布较均匀,室温贮藏30 d无分层现象,粒径最小,为115.30 nm;表观黏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最大,表现为凝胶特性。此条件下,乳液具有较强的盐离子抵抗力,最适贮藏温度为25~70℃、pH为2.00~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纳米淀粉 pickering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纳米淀粉酯颗粒的制备及其食品级Pickering乳液的特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94-99,共6页
利用醇沉法结合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反应,成功制备能够稳定食品级Pickering乳液的纳米淀粉酯颗粒.以纳米淀粉酯粒径、Zeta电位、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为指标,研究颗粒添加量、pH值和离子强度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p... 利用醇沉法结合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反应,成功制备能够稳定食品级Pickering乳液的纳米淀粉酯颗粒.以纳米淀粉酯粒径、Zeta电位、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为指标,研究颗粒添加量、pH值和离子强度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pH值和离子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纳米淀粉酯的电位值,其中在极端pH值或者高离子强度条件下,纳米淀粉酯的电位绝对值最低.研究发现,当纳米淀粉酯添加量为2.0 g/100 mL时,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此外,在体系pH 6.0并且KCl浓度为0.005 mol/L条件下,Pickering乳液分散相油滴的直径最小并且分布均匀,油滴不容易发生聚结,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纳米颗粒 酯化反应 食品级pickering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淀粉-单宁酸-壳聚糖复合物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7
作者 张成成 李炜娴 +1 位作者 林志伟 姬娜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66-271,共6页
本文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OSA)-壳聚糖-单宁酸复合物为稳定剂构建Pickering乳液体系,研究了OSA淀粉浓度对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流变学特性以及对姜黄素的包埋效果。结果表明:随着OSA淀粉浓度从2%增加至10%,... 本文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OSA)-壳聚糖-单宁酸复合物为稳定剂构建Pickering乳液体系,研究了OSA淀粉浓度对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流变学特性以及对姜黄素的包埋效果。结果表明:随着OSA淀粉浓度从2%增加至10%,乳液的粒径从15.68μm降低至13.27μm,粒径分布变窄,颗粒大小均匀。流变学结果证明OSA淀粉-单宁酸-壳聚糖复合物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是假塑性流体,具有类弹性结构(G′>G″)。三元复合物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姜黄素的包埋率高达90%,提升了姜黄素的利用率,为Pickering乳液设计荷载姜黄素和其他亲脂性功能成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A淀粉 单宁酸 壳聚糖 pickering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脂质复合体的构建及其Pickering乳液性能表征
8
作者 张灿 高玲玲 +1 位作者 何梦影 张康逸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3,共6页
采用干法制备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淀粉脂质复合体,并通过复合率、溶解率、膨胀力、碘吸收曲线、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乳化性等对淀粉脂质复合体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种淀粉脂质复合体的复合率随着... 采用干法制备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淀粉脂质复合体,并通过复合率、溶解率、膨胀力、碘吸收曲线、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乳化性等对淀粉脂质复合体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种淀粉脂质复合体的复合率随着脂肪酸碳链的增长而增大;溶解率和膨胀力总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变大,但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碘吸收特性、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V型结晶淀粉与脂肪酸复合的效果越好。此外,利用质量浓度为8 g/L的淀粉脂质复合体制备的乳液具有较稳定的乳化状态。试验表明,淀粉脂质复合体在Pickering乳液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淀粉脂质复合体 化性 pick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小米淀粉酯稳定Pickering乳液 被引量:16
9
作者 陆兰芳 杨鹏 +2 位作者 王展 沈汪洋 于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2-48,共7页
用碱提法从小米中提取小米淀粉,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对提取的小米淀粉进行疏水改性,得到OSA淀粉。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淀粉结构进行表征,发现小米淀粉成功引入了OSA基团,改... 用碱提法从小米中提取小米淀粉,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对提取的小米淀粉进行疏水改性,得到OSA淀粉。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淀粉结构进行表征,发现小米淀粉成功引入了OSA基团,改性后淀粉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通过测定乳液乳化指数、乳滴粒径及流变学特性分析OSA淀粉取代度、颗粒质量浓度、油相比例等因素对Pickering乳液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小米淀粉乳化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乳液乳化指数随淀粉颗粒质量浓度和油相比例增大而增大,乳滴粒径随淀粉颗粒质量浓度增大而减小,随油相比例增大而增大。在高淀粉颗粒质量浓度和油相比例下乳液稳定性更好。流变学特性表明乳液可能形成了内部网络结构,具有类似于凝胶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淀粉 辛烯琥珀酸 改性 pickering 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可可精油Pickering乳液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艺潼 张彦军 +1 位作者 徐飞 王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97,共11页
油脂作为可可的主要成分,高温高湿条件下易被氧化变质导致其应用受限,因此,以辛烯基琥珀酸(OSA)淀粉作为稳定可可油相的固体颗粒,超临界CO_(2)提取的可可精油(CEO)作为油相,优化Pickering乳液制备过程并研究其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CEO... 油脂作为可可的主要成分,高温高湿条件下易被氧化变质导致其应用受限,因此,以辛烯基琥珀酸(OSA)淀粉作为稳定可可油相的固体颗粒,超临界CO_(2)提取的可可精油(CEO)作为油相,优化Pickering乳液制备过程并研究其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CEO中主要脂肪酸有6种,当OSA淀粉质量浓度和CEO体积分数分别是250 mg/mL和5%时,Pickering乳液粒径最小,为0.587μm。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发现乳液呈现小液滴聚集状态,油滴完全被淀粉包裹且界面相对光滑。稳定性实验表明,乳液在pH值5、低粒子浓度(0~0.3 mol/L)条件下相对稳定。贮藏21 d后发现,随着贮藏时间增加,5%油相体积分数下的Pickering乳液粒径由0.587μm增长至1.160μm,50~300 mg/mL淀粉质量浓度下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增长约1.500μm,最大粒径达2.760μm。研究表明,OSA淀粉-可可精油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琥珀酸淀粉 可可精油 超声剪切 pickering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淀粉-壳聚糖复合基Pickering乳液的构建及其特性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成辰 黄泽昊 +4 位作者 周戚薇 李锦格 许爽 徐甜 洪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6-125,共10页
本研究以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为原料,将其和壳聚糖结合生成复合物,并研究了取代度对复合物官能团变化和疏水性的影响。利用复合物构建了油相体积分数分别为20%、50%、80%的OSA淀粉-壳聚糖复合基Pickering乳液,探究... 本研究以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为原料,将其和壳聚糖结合生成复合物,并研究了取代度对复合物官能团变化和疏水性的影响。利用复合物构建了油相体积分数分别为20%、50%、80%的OSA淀粉-壳聚糖复合基Pickering乳液,探究了不同取代度与油相体积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SA淀粉取代度的提高,复合物的疏水性显著增加。当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添加量为2%(w/w,以淀粉干物质计),复合物的三相接触角接近90°,具有较理想的湿润性。当取代度或油相体积分数提高时,乳液粒径也随之增大,液滴分布更加均匀致密,乳液状态也更加趋向于固态;并且,油相体积分数对乳液的影响更为突出。当OSA淀粉取代度为0.00895、乳液油相体积分数为80%时,乳液的平均粒径为27.4±1.4μm,呈现良好的凝胶网络结构,在-4℃下储藏30 d后乳析指数为0,具有较高的离子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本研究在OSA淀粉-多糖复合基Pickering乳液的构建参数选定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有望推动该乳液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 辛烯琥珀酸淀粉 壳聚糖 取代度 油相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蛋白天然共生颗粒Pickering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家起 邓乾春 +4 位作者 李康昱 肖军霞 向霞 郑畅 彭登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4-84,共11页
利用双蛋白天然共生颗粒制备Pickering纳米乳液并对其物化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此拓宽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碱提取-等电点沉淀法(Alkali extraction-isoelectric point precipitation,AE)和盐提取-透析法(Salt extraction-... 利用双蛋白天然共生颗粒制备Pickering纳米乳液并对其物化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此拓宽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碱提取-等电点沉淀法(Alkali extraction-isoelectric point precipitation,AE)和盐提取-透析法(Salt extraction-dialysis,SE)从大豆-亚麻籽混合粕中富集大豆蛋白(Soy protein)和亚麻籽蛋白(Flaxseed protein),制备双蛋白天然共生颗粒(Natural particles,SFNPs)。首先,利用外观观察、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圆二色谱和拉曼光谱对两种双蛋白共生颗粒进行表征;其次,将其作为颗粒稳定剂制备Pickering纳米乳液,并对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E-SFNPs的尺度更为均一,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与SE-SFNPs相比,AE-SFNPs的二级结构中β-折叠占比更高,达51.25%,具有更加致密有序和良好柔性的结构特性。2种双蛋白天然共生颗粒均可制备出Pickering纳米乳液。在28 d的贮藏期间,AE-SFNPs稳定乳液的粒径仅增加了约14 nm,电位基本稳定在-34 mV左右,而SE-SFNPs稳定乳液的粒径增加了约12倍,电位降低了1.32倍。贮藏至第28 d时,AE-SFNPs的稳定性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TSI,5.83),远小于SESFNPs的TSI值(55.13)。尤其是,AE-SFNPs制备的Pickering纳米乳液表现出了比酪蛋白酸钠(食品领域加工常用乳化剂)制备的纳米乳液更佳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AE-SFNPs可作为一种天然高效植物蛋白基颗粒稳定剂制备Pickering纳米乳液,为丰富纳米乳液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双蛋白 共生提取 天然颗粒 界面重构 pickering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Pickering乳液及其微胶囊相变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柯文涛 陈明 +2 位作者 郑淳天 石小丽 朱新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9,共10页
Pickering乳液固含量和储存稳定性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乳液,但是,其乳化剂品种仍然稀缺,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乙醇为助溶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型共聚物颗粒(P... Pickering乳液固含量和储存稳定性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乳液,但是,其乳化剂品种仍然稀缺,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乙醇为助溶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型共聚物颗粒(P(St-co-DMC)),并将其作为乳化剂制备了石蜡Pickering乳液;并将石蜡乳液浸渍粘胶水刺非织造布制备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Vis-PCM)。借助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热联用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共聚物及相变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MC用量、引发剂用量和乙醇含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P(St-co-DMC)粒径和分散指数先减小后增大,其Zeta电位则先快速增大而后趋于恒定,而亲水性持续增强;所得石蜡Pickering乳液的油水体积比高达3∶1,储存稳定性超过3个月;Vis-PCM的相变潜热高达139.3 J/g,经过20次冷热循环处理后,Vis-PCM中的石蜡泄漏率仅0.6%。本文制备的Vis-PCM具有良好的储热与放热性能,在相变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氧乙三甲氯化铵 无皂聚合 石蜡 pickering 粘胶非织造布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淀粉酯纳米颗粒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然 钟玉珍 张丽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03-310,共8页
为探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对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酯化淀粉纳米颗粒(StarchNanoparticles,SNPs)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OSA-SNPs的过程中添加TPs,研究TPs对OSA-SNPs的理化... 为探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对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酯化淀粉纳米颗粒(StarchNanoparticles,SNPs)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OSA-SNPs的过程中添加TPs,研究TPs对OSA-SNPs的理化性质和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TPs使OSA-SNPs的平均粒径增加、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接触角减小(P<0.05)。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发现,TPs与OSA-SNPs之间存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在TP-OSA-SNPs稳定的乳液中,增加TP-OSA-SNPs的质量浓度(从0.5g/mL至2.0g/mL),乳滴平均直径明显减小(P<0.05);当TP-OSA-SNPs的质量浓度增加至2 g/mL时,乳液形成了油滴紧密堆积的界面结构,能够抑制油滴迁移。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发现,与OSA-SNPs相比,TP-OSA-SNPs稳定的乳液中氢过氧化物值(PeroxideValue,POV)相对较低(P<0.05),说明TP-OSA-SNPs具有延缓乳液中油脂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品级颗粒乳化剂,对构筑淀粉基Pickering乳液载体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纳米颗粒 茶多酚 食品级pickering 氧化稳定性 辛烯琥珀酸酐酯化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解时间对小颗粒淀粉性质及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强 杨银洲 +1 位作者 王婵 冯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酸解、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疏水改性和冷冻粉碎复合改性方法制备小颗粒淀粉,研究了酸解时间对小颗粒淀粉及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分析仪对小颗粒淀粉的形态与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探究了...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酸解、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疏水改性和冷冻粉碎复合改性方法制备小颗粒淀粉,研究了酸解时间对小颗粒淀粉及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分析仪对小颗粒淀粉的形态与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探究了小颗粒淀粉在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随着酸解时间延长,小颗粒淀粉颗粒粒径明显降低,其体积平均粒径由原淀粉的15.6μm降低到6.6μm;颗粒呈碎片状,且分散均匀;OSA改性取代度随酸解时间延长而降低;以小颗粒淀粉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乳液稳定性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乳化指数随着乳液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趋于稳定;酸解48 h和72 h复合改性小颗粒淀粉制备的乳液稳定性较好,贮存30天后乳化指数保持在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酸解预处理 辛烯琥珀酸酐改性 冷冻粉碎 pick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乳化稳定性小米淀粉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博 陆兰芳 +4 位作者 余海忠 汤尚文 豁银强 吴进菊 闫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4-111,共8页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为获得高乳化稳定性淀粉基Pickering乳液,作者采用超声辅助辛烯基琥珀酸化、球磨处理改性小米淀粉,通过测定取代度、水解度、特征官能团、结晶结构、微观形貌、粒径及乳... 淀粉基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为获得高乳化稳定性淀粉基Pickering乳液,作者采用超声辅助辛烯基琥珀酸化、球磨处理改性小米淀粉,通过测定取代度、水解度、特征官能团、结晶结构、微观形貌、粒径及乳化指数等指标,研究了小米淀粉乳化能力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提高了小米淀粉酯化反应效率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OSA)基团主要接枝在小米淀粉无定形区,少量进入了结晶区;球磨破坏了OSA小米淀粉的颗粒形态和晶体结构;随着球磨时间和OSA小米淀粉添加量的增加,OSA小米淀粉形成Pickering乳液的能力和乳化稳定性显著增加。超声辅助辛烯基琥珀酸化结合球磨处理是一种制备高乳化稳定性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拓展淀粉资源在Pickering乳液领域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淀粉 pickering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淀粉在Pickering乳液中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康 黄强 徐亚峰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共3页
Pickering乳液是一种新型乳液稳定体系,以固体颗粒替代传统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乳液,具有独特性质特性。该文综述Pickering乳液稳定机理和分类、变性淀粉制备Pickering乳液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并进行展望;以期为新型乳液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变性淀粉 pickering 固体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在油基钻井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强 樊哲 +2 位作者 赵春花 耿铁 孙德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40,共8页
Pickering乳液以其较高的聚并稳定性、多样性、可调控性、低成本、低毒性和生物兼容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近年来,Pickering乳液在石油行业的应用备受关注。分析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与其相较于传统... Pickering乳液以其较高的聚并稳定性、多样性、可调控性、低成本、低毒性和生物兼容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近年来,Pickering乳液在石油行业的应用备受关注。分析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与其相较于传统乳液的优势;探究了影响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诸多因素及调控方式;最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Pickering乳液在钻井和驱油方面的应用,并对Pickering乳液在石油行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 聚并稳定性 钻井 界面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ckering乳液的油基钻井液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超 狄雯雯 +4 位作者 耿铁 任亮亮 高雅欣 郝田浩 孙德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4,共7页
Pickering乳液通过颗粒在油水界面吸附,形成稳定界面膜防止水滴聚并,能够提高油基钻井液的稳定性。然而,关于Pickering乳液油基钻井液的研究,忽略了油相中水滴和无机亲水颗粒间相互作用,均未考虑配浆时加入的氢氧化钙、加重剂以及地层... Pickering乳液通过颗粒在油水界面吸附,形成稳定界面膜防止水滴聚并,能够提高油基钻井液的稳定性。然而,关于Pickering乳液油基钻井液的研究,忽略了油相中水滴和无机亲水颗粒间相互作用,均未考虑配浆时加入的氢氧化钙、加重剂以及地层中进入的劣质固相等无机颗粒对乳液中水滴存在形式的影响。因此,向W/O型Pickering乳液中加入氢氧化钙、重晶石和不同水化程度高岭土颗粒,通过宏观沉降实验和显微镜图像证明水滴与颗粒结合,以结合水形式存在,导致颗粒聚集;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低温差示扫描量热对结合水进行表征。通过添加分散剂可以促进结合水颗粒的分散,提高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基于W/O型Pickering乳液的油基钻井液不是油包水乳液,而是结合水颗粒在油相中适度分散的体系。此外,配制低密度油基钻井液模型体系,并调控体系的流变性能,实现低温恒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pickering 结合水 稳定性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淀粉纳米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1-87,共7页
在蜡质玉米淀粉糊化过程中添加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并采用乙醇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用于稳定食品级Pickering乳液。通过考察添加TP后淀粉纳米颗粒(starch nanoparticles,SNP)的结构性质、颗粒性质和乳化特性,探究其对Pickering乳... 在蜡质玉米淀粉糊化过程中添加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并采用乙醇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用于稳定食品级Pickering乳液。通过考察添加TP后淀粉纳米颗粒(starch nanoparticles,SNP)的结构性质、颗粒性质和乳化特性,探究其对Pickering乳液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P与淀粉的羟基通过氢键发生相互作用;添加TP导致SNP的粒径由187.00 nm增加至233.80 nm,接触角由53.41°增加至80.60°,Zeta电位绝对值由|-17.20|mV增加至|-22.10|mV;利用TP-SNP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形成了大量的小乳滴;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TP-SNP能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一层物理屏障,抑制油滴聚结;通过检测Pickering乳液在15 d贮藏期油脂氧化产物的生成量,发现TP-SNP具有延缓乳液油脂氧化的作用,说明TP-SNP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品级颗粒乳化剂稳定Pickering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纳米颗粒 茶多酚 食品级pickering 油脂氧化 滴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