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聚己内酯/淀粉共混物和砾石系统反硝化特性
被引量:
9
1
作者
刘佳
沈志强
+2 位作者
周岳溪
曹蓉
李元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1-446,共6页
在序批试验中以PCL(聚己内酯)/淀粉共混物为碳源,研究其和砾石系统的反硝化特性,并对水中DOC(溶解性有机碳)组分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可作为反硝化固体碳源去除低C/N水体中的NO3--N,并且不会造成NO2--N的积累.ρ(NO3--N)...
在序批试验中以PCL(聚己内酯)/淀粉共混物为碳源,研究其和砾石系统的反硝化特性,并对水中DOC(溶解性有机碳)组分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可作为反硝化固体碳源去除低C/N水体中的NO3--N,并且不会造成NO2--N的积累.ρ(NO3--N)大于2 mg/L时,试验组(PCL/淀粉共混物和砾石)和对照组(PCL/淀粉共混物)的反硝化均为零级反应.试验组的平均反硝化速率为7.214 mg/(L·h),高于对照组〔7.152 mg/(L·h)〕,反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固体碳源表面的生物膜中,砾石表面的生物膜也可利用水中的DOC实现反硝化;反硝化反应结束时,砾石表面的微生物也会分泌胞外酶参与PCL/淀粉共混物碳源的降解,导致试验组的ρ(DOC)升至74.50 mg/L,高于对照组(40.75 mg/L).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H先升后降,是固体碳源降解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与反硝化产生的碱度综合作用的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OC中均发现有还原糖、蛋白类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L
淀粉共混物
硝酸盐
反硝化
固体碳源
溶解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微观形态
被引量:
10
2
作者
孙广平
贾树盛
+2 位作者
高贵天
张成义
李作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4-146,150,共4页
采用拉伸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淀粉含量对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屈服强度提高、断裂应力下降,但杨氏模量提高。当淀粉的质量分数小于20%时,淀粉的加...
采用拉伸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淀粉含量对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屈服强度提高、断裂应力下降,但杨氏模量提高。当淀粉的质量分数小于20%时,淀粉的加入对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认为淀粉是聚丙撑碳酸酯的良好填料。淀粉和聚丙撑碳酸酯的相容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撑碳酸酯-
淀粉共混物
力学性能
拉伸试验
扫描电镜
屈服强度
微观形态
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淀粉/PCL共混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美洁
李树材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2年第6期50-53,共4页
介绍了淀粉
关键词
淀粉
/PCL
共
混
物
研究进展
淀粉
聚己内酯
共
混
增容
生
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乳酸/淀粉生物基复合材料的发泡
被引量:
5
4
作者
纪国营
王继文
+1 位作者
翟文涛
郑文革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7,共4页
利用间歇式发泡法,制备了聚乳酸(PLA)/淀粉(starch)以及聚乳酸(PLA)/改性淀粉(M-starch)泡沫材料。通过改变发泡条件,研究了泡孔在聚乳酸/淀粉基体中的成核过程。加入淀粉后,泡沫的泡孔尺寸明显下降,泡孔密度和发泡倍率同时有很大的提...
利用间歇式发泡法,制备了聚乳酸(PLA)/淀粉(starch)以及聚乳酸(PLA)/改性淀粉(M-starch)泡沫材料。通过改变发泡条件,研究了泡孔在聚乳酸/淀粉基体中的成核过程。加入淀粉后,泡沫的泡孔尺寸明显下降,泡孔密度和发泡倍率同时有很大的提高。当加入淀粉的质量分数为30%时,泡沫的泡孔直径从95.6μm下降到41.7μm,泡孔密度从8.7×106个/cm3升高到6.2×107个/cm3,泡沫的发泡倍率为9.0。用改性淀粉替换原淀粉作为填料时,相对于原淀粉泡沫,表现出更高的泡孔密度(8.3×107个/cm3)和发泡倍率(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乳酸
淀粉共混物
发泡
泡孔形态
泡孔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己内酯/淀粉共混物和砾石系统反硝化特性
被引量:
9
1
作者
刘佳
沈志强
周岳溪
曹蓉
李元志
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1-446,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21B01-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20351)
文摘
在序批试验中以PCL(聚己内酯)/淀粉共混物为碳源,研究其和砾石系统的反硝化特性,并对水中DOC(溶解性有机碳)组分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可作为反硝化固体碳源去除低C/N水体中的NO3--N,并且不会造成NO2--N的积累.ρ(NO3--N)大于2 mg/L时,试验组(PCL/淀粉共混物和砾石)和对照组(PCL/淀粉共混物)的反硝化均为零级反应.试验组的平均反硝化速率为7.214 mg/(L·h),高于对照组〔7.152 mg/(L·h)〕,反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固体碳源表面的生物膜中,砾石表面的生物膜也可利用水中的DOC实现反硝化;反硝化反应结束时,砾石表面的微生物也会分泌胞外酶参与PCL/淀粉共混物碳源的降解,导致试验组的ρ(DOC)升至74.50 mg/L,高于对照组(40.75 mg/L).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H先升后降,是固体碳源降解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与反硝化产生的碱度综合作用的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OC中均发现有还原糖、蛋白类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关键词
PCL
淀粉共混物
硝酸盐
反硝化
固体碳源
溶解性有机碳
Keywords
PCL/starch blends
nitrate
denitrification
solid carbon sourc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微观形态
被引量:
10
2
作者
孙广平
贾树盛
高贵天
张成义
李作桁
机构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4-146,150,共4页
文摘
采用拉伸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淀粉含量对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屈服强度提高、断裂应力下降,但杨氏模量提高。当淀粉的质量分数小于20%时,淀粉的加入对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认为淀粉是聚丙撑碳酸酯的良好填料。淀粉和聚丙撑碳酸酯的相容性较差。
关键词
聚丙撑碳酸酯-
淀粉共混物
力学性能
拉伸试验
扫描电镜
屈服强度
微观形态
杨氏模量
Keywords
PPC-starch blends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morphology
分类号
TQ323.4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淀粉/PCL共混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美洁
李树材
机构
天津轻工业学院
出处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2年第6期50-53,共4页
文摘
介绍了淀粉
关键词
淀粉
/PCL
共
混
物
研究进展
淀粉
聚己内酯
共
混
增容
生
物
降解
Keywords
starch
polycaprolactone
blending
compatibilizing
biodegradation
分类号
X38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乳酸/淀粉生物基复合材料的发泡
被引量:
5
4
作者
纪国营
王继文
翟文涛
郑文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出处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7,共4页
文摘
利用间歇式发泡法,制备了聚乳酸(PLA)/淀粉(starch)以及聚乳酸(PLA)/改性淀粉(M-starch)泡沫材料。通过改变发泡条件,研究了泡孔在聚乳酸/淀粉基体中的成核过程。加入淀粉后,泡沫的泡孔尺寸明显下降,泡孔密度和发泡倍率同时有很大的提高。当加入淀粉的质量分数为30%时,泡沫的泡孔直径从95.6μm下降到41.7μm,泡孔密度从8.7×106个/cm3升高到6.2×107个/cm3,泡沫的发泡倍率为9.0。用改性淀粉替换原淀粉作为填料时,相对于原淀粉泡沫,表现出更高的泡孔密度(8.3×107个/cm3)和发泡倍率(10.9)。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乳酸
淀粉共混物
发泡
泡孔形态
泡孔密度
Keywords
PLA
PLA/starch composite
foaming
cell morphology
cell density
分类号
Q946.816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聚己内酯/淀粉共混物和砾石系统反硝化特性
刘佳
沈志强
周岳溪
曹蓉
李元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微观形态
孙广平
贾树盛
高贵天
张成义
李作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淀粉/PCL共混物的研究进展
张美洁
李树材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聚乳酸/淀粉生物基复合材料的发泡
纪国营
王继文
翟文涛
郑文革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