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质联用法对人血浆中吗啡类、氯胺酮和苯丙胺类9种毒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伟 乔湜 +2 位作者 张文芳 覃仕扬 李清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吗啡、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血浆经10%三氯乙酸直接沉淀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吗啡、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血浆经10%三氯乙酸直接沉淀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C18柱,流动相为含0.01%甲酸的水溶液-0.01%甲酸的甲醇溶液,流速为0.3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分段扫描分析。结果:可用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分子离子峰丰度比为指标来定性鉴别血浆中9种化合物。另外,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6-单乙酰吗啡、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血药浓度分别在5.00×10-3~5.00(r=0.9934),1.00×10-2~10.00(r=0.9905),1.00×10-2~10.00(r=0.9929),2.50×10-3~2.50(r=0.9960),5.00×10-3~5.00(r=0.9925),5.00×10-4~5.00(r=0.9910),5.00×10-4~5.00(r=0.9924),5.00×10-4~5.00(r=0.9920),5.00×10-4~5.00(r=0.9900)μg·m L-1内,线性关系均良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0、1.00、1.00、0.50、0.50、0.10、0.10、0.10、0.10 ng·m 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8%;提取回收率均>60%,RSD均<15%。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吗啡类、氯胺酮和苯丙胺类9种毒品化合物的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类 氯胺酮 苯丙胺类 液-质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分析杉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国寿 黄周锋 +4 位作者 张赟赟 李冬梅 苏铁 高美美 閤雪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3,61,共8页
为了获取杉叶的化学成分,以广西种植的杉木杉叶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采集杉叶中化学成分的一、二级质谱数据,将质谱数据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平台上进行数据转换,根据碎片离子的相似性建立簇,得到分子... 为了获取杉叶的化学成分,以广西种植的杉木杉叶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采集杉叶中化学成分的一、二级质谱数据,将质谱数据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平台上进行数据转换,根据碎片离子的相似性建立簇,得到分子网络。结合色谱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裂解规律以及文献报道等,分别鉴定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①根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杉叶的检测及分子网络分析结果,识别出双黄酮类、原花青素类、黄酮类、黄酮苷类、二萜类等5种类型分子簇;②在杉叶样品中共鉴定和推测出88个化合物,如穗花杉双黄酮、原花青素B1、金圣草黄素、槲皮苷、美丽红豆杉素G等成分;③推测分析出杉叶中含有2个潜在的新化合物,均为萜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叶 液-质联用法 分子网络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帕洛诺司琼浓度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德芹 陈安九 +4 位作者 张宏文 葛萍 王永庆 欧宁 孟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3-906,919,共5页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帕洛诺司琼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Hypersil GOLD(150.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0.2%醋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甲醇(50∶50),质谱条件为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源),血浆样...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帕洛诺司琼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Hypersil GOLD(150.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0.2%醋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甲醇(50∶50),质谱条件为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源),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碱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测定。结果:血浆样品中帕洛诺司琼浓度在0.04~20.00 ng/ml的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下限为0.04 ng/ml;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符合生物样本测定方法学要求。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帕洛诺司琼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血药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洛诺司琼 血浆 高效 液-质联用法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冠脉宁片(胶囊)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及松香酸检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瑞忠 张玉荣 +3 位作者 何轶 戴忠 鲁静 马双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6-2329,2330,共5页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冠脉宁片(胶囊)(乳香、没药、血竭等)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掺伪物松香中松香酸的含有量.方法 冠脉宁片(胶囊)和松香的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18 (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冠脉宁片(胶囊)(乳香、没药、血竭等)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掺伪物松香中松香酸的含有量.方法 冠脉宁片(胶囊)和松香的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18 (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1 nm(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241 nm(松香酸).同时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对松香酸进一步确证.结果 松香酸的检出限为0.3 μg/mL;松香酸和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线性范围分别为3.036 ~ 303.6 μg/mL和3.068~306.8 μg,/mL; 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松香酸回收率分别为98.16%和104.22%.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冠脉宁片(胶囊)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测定及掺伪松香中松香酸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宁片(胶囊) 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 松香 松香酸 掺伪 HPLC 液-质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膜中荧光增白剂的透皮吸收特性及对皮肤刺激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虹艳 石晓峰 +3 位作者 王小乔 刘兴国 刘亚鹏 李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2-327,共6页
为了研究含脂溶性荧光增白剂(FWAs)面膜的透皮吸收特性及其对皮肤刺激性,采用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池,以离体雄性大鼠腹部皮肤为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法测定接收液中5种吡唑啉型荧光增白剂的含量,计算其不同透皮时... 为了研究含脂溶性荧光增白剂(FWAs)面膜的透皮吸收特性及其对皮肤刺激性,采用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池,以离体雄性大鼠腹部皮肤为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法测定接收液中5种吡唑啉型荧光增白剂的含量,计算其不同透皮时间段的累计渗透量,并对试验终期皮肤中FWAs的贮留量进行检测;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皮肤刺激性实验要求,采用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5种脂溶性FWAs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5~10.0 pg,定量限为2.0~30.0 pg,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5.2%~102.1%和1.8%~4.2%。面膜中的脂溶性荧光增白剂C.I.162有较强的透皮能力可以进入皮下,在0~36 h内透皮扩散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而C.I.135、C.I.185、C.I.367、C.I.368四种FWAs短期内均被皮肤吸收而未透过皮肤。结果提示,脂溶性FWAs较易迁移到皮肤的角质层或皮下,对哺乳动物皮肤没有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膜 荧光增白剂 透皮吸收 皮肤刺激性 高效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