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质联用法对人血浆中吗啡类、氯胺酮和苯丙胺类9种毒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伟 乔湜 +2 位作者 张文芳 覃仕扬 李清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吗啡、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血浆经10%三氯乙酸直接沉淀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吗啡、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血浆经10%三氯乙酸直接沉淀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C18柱,流动相为含0.01%甲酸的水溶液-0.01%甲酸的甲醇溶液,流速为0.3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分段扫描分析。结果:可用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分子离子峰丰度比为指标来定性鉴别血浆中9种化合物。另外,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6-单乙酰吗啡、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血药浓度分别在5.00×10-3~5.00(r=0.9934),1.00×10-2~10.00(r=0.9905),1.00×10-2~10.00(r=0.9929),2.50×10-3~2.50(r=0.9960),5.00×10-3~5.00(r=0.9925),5.00×10-4~5.00(r=0.9910),5.00×10-4~5.00(r=0.9924),5.00×10-4~5.00(r=0.9920),5.00×10-4~5.00(r=0.9900)μg·m L-1内,线性关系均良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0、1.00、1.00、0.50、0.50、0.10、0.10、0.10、0.10 ng·m 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8%;提取回收率均>60%,RSD均<15%。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吗啡类、氯胺酮和苯丙胺类9种毒品化合物的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类 氯胺酮 苯丙胺类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雪莲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及液-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玲 蔡敏 +1 位作者 周燕 丁立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24-627,共4页
建立新疆雪莲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以Luna C18为分析柱,用乙腈-0.1%醋酸梯度洗脱,获得分离度较好的新疆雪莲药材HPLC分析条件。通过10批样品的分析和对照,标示出12个共有峰,相似度分析大于0.92。最后通过HPLC-UV-MS/MS联用分析鉴定... 建立新疆雪莲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以Luna C18为分析柱,用乙腈-0.1%醋酸梯度洗脱,获得分离度较好的新疆雪莲药材HPLC分析条件。通过10批样品的分析和对照,标示出12个共有峰,相似度分析大于0.92。最后通过HPLC-UV-MS/MS联用分析鉴定出其中7个化学成分。该方法可为新疆雪莲药材指纹图谱和质量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雪莲 指纹图谱 高效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液相色谱电解质效应结合脉冲梯度色谱技术提高药代筛选中生物样品液-质联用分析的速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川 牛巍 +1 位作者 孙艳 王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181-1181,共1页
Drug discovery calls for faster method development and high-throughput analysis in supporting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 (PK) studies, whereas the rapid, sensitive, and accurate analysis of biological samples... Drug discovery calls for faster method development and high-throughput analysis in supporting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 (PK) studies, whereas the rapid, sensitive, and accurate analysis of biological samples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analysis of complex biomatrices (e.g. plasma), 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interfaced to mass spectrometry (MS) or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S/MS) has been hampered by adverse matrix effects. For rapid assay development, i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time-consuming method comparison and optimization steps by using generic procedures that work for a variety of compounds. However, injudiciously combining the generic procedures including protein precipitation for sample clean-up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for detection, as well as using conventional short-time isocratic or gradient LC, yield fast assay development, but often at the cost of decreased assay accuracy and increased risk of assay failure.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the use of a mobile phase containing an extremely low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formate (HCOONH4) or formic acid (HCOOH) increased analyte ESI response and controlled against matrix effects. We designated these favorable effects ‘LC-electrolyte effects’. These favorable effects can be achieved in either the positive or the negative ion ESI mode, but not for atmospheric-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APCI). The magnitude of the LC-electrolyte effect on the analyte response depends on bo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electrolyte modifier added into the mobile phase and its identity, which is also analyte-dependent. In addition, LC is often optimized with more emphasis on improving the analytical sensitivity by concentrating the analyte on the LC column leading to a narrow and symmetric band and achieving sufficient separation between analytes and polar matrix components to avoid adverse ion suppression or enhancement of MS-MS detection. For these reasons, we proposed the so-called ‘pulse gradient system’ for conventional HPLC-based MS-MS analyses of complex biological samples, which is generic and makes method development straightforward. In order to support rapid PK studies for drug discovery, we applied the LC-electrolyte effects and the pulse gradient chromatography to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ic procedures that can be used to quickly generate reliable PK data for compound candidates. We herein demonstrate our approach using four model tested compounds (Compd-A,-B,-C, and-D). The analytical methods involve generic protein precipitation for sample clean-up, followed by application of fast LC gradients and the subsequent use of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SI-MS/MS) for individual measurement of the tested compounds in 20 μL plasma samples. Good linearity over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6 or 8-25 000 ng/mL (r2>0.99), precision (RSD, 0.45%-13.10%), and accuracy (91%-112%) were achieved through the use of a low dose of formic acid (0.4 mmol/L or 0.015‰) in the methanol/water-based LC mobile phase. The analytical method was quite sensitive, providing a lower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of 1.6 pg on-column except for Compd-C (8 pg), and showed negligible ion suppression caused by matrix components. Finally, the assay suitability was demonstrated in simulated discovery PK studies of the tested compounds with i.v./p.o. dosing to rats. This new assay approach has been adopted with good results in our laboratory for many recent discovery PK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电解效应 脉冲梯度色谱技术 药代筛选 生物样品 液-质联用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测定乳制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 被引量:26
4
作者 汪隽 范必威 许淑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8-331,共4页
建立了乳制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P)、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P)和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BP)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初筛、质谱(MS)确认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溶解后,用固相萃取柱(SPE-C18)进... 建立了乳制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P)、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P)和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BP)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初筛、质谱(MS)确认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溶解后,用固相萃取柱(SPE-C18)进行净化。使用C18反相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溶液-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54nm,4种防腐剂在12min之内完全分离。在选定的条件下各组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4,线形范围0.01~100mg/L,回收率为97.4%~106%。并用负离子一级质谱进行进一步确认分析。本方法用于乳制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的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防腐剂 液-质联用 乳制品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毛桃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陶敬奇 闻莹莹 +2 位作者 王辉 王三永 陈洪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81,112,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n)法确定五指毛桃指纹图谱的方法.采用C18柱,水(A)-甲醇(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程序洗脱.4个产地的五指毛桃样品分离得到16个"共有峰",通过质谱鉴定出10种成分,通过样品"共...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n)法确定五指毛桃指纹图谱的方法.采用C18柱,水(A)-甲醇(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程序洗脱.4个产地的五指毛桃样品分离得到16个"共有峰",通过质谱鉴定出10种成分,通过样品"共有峰"含量及特征峰,以评价不同产地五指毛桃的优劣,并为五指毛桃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五指毛桃 高效相色谱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分析杉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6
作者 陆国寿 黄周锋 +4 位作者 张赟赟 李冬梅 苏铁 高美美 閤雪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3,61,共8页
为了获取杉叶的化学成分,以广西种植的杉木杉叶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采集杉叶中化学成分的一、二级质谱数据,将质谱数据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平台上进行数据转换,根据碎片离子的相似性建立簇,得到分子... 为了获取杉叶的化学成分,以广西种植的杉木杉叶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采集杉叶中化学成分的一、二级质谱数据,将质谱数据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平台上进行数据转换,根据碎片离子的相似性建立簇,得到分子网络。结合色谱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裂解规律以及文献报道等,分别鉴定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①根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杉叶的检测及分子网络分析结果,识别出双黄酮类、原花青素类、黄酮类、黄酮苷类、二萜类等5种类型分子簇;②在杉叶样品中共鉴定和推测出88个化合物,如穗花杉双黄酮、原花青素B1、金圣草黄素、槲皮苷、美丽红豆杉素G等成分;③推测分析出杉叶中含有2个潜在的新化合物,均为萜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叶 液-质联用 分子网络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定量分析生物基质中丁香醛及其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允吉 王清清 +4 位作者 杨志晖 杨杰 关华 周平坤 宋海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99-1004,共6页
目的建立测定SD大鼠血浆中丁香醛的在线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on-line SPE LC-MS/MS)。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后,取上清经on-line SPE系统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选用香兰素为内标,以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丁香醛的含量。色谱柱为GRACE Al... 目的建立测定SD大鼠血浆中丁香醛的在线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on-line SPE LC-MS/MS)。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后,取上清经on-line SPE系统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选用香兰素为内标,以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丁香醛的含量。色谱柱为GRACE Alltima HP C18(50 mm×2.1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60∶40,V∶V),流速为0.4 ml·min-1。电喷雾离子化(ESI)方式,采用多反应监测,检测离子为正离子,分别选择m/z 182.3→m/z123.1和m/z 153.1→m/z 93.0作为丁香醛和内标物香兰素的检测离子对。结果丁香醛在10.0~2 0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方法的准确度(相对误差,RE)范围为-8.5%~5.9%;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16.3%,日间精密度RSD<13.8%。SD大鼠灌胃给予丁香醛(17.5 mg.kg-1和70 mg.kg-1)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41.9 min和54.0 min、Cmax分别为361.0μg·L-1和944.0μg·L-1、Tmax分别为10.0 min和27.5 min、CL分别为848.1 ml·min-1.kg-1和683.9 ml·min-1·kg-1。结论建立的基质中丁香醛的测定方法快速、准确、特异性好,适用于丁香醛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醛 香兰素 在线固相萃取-联用 SD大鼠 定量分析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帕洛诺司琼浓度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德芹 陈安九 +4 位作者 张宏文 葛萍 王永庆 欧宁 孟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3-906,919,共5页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帕洛诺司琼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Hypersil GOLD(150.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0.2%醋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甲醇(50∶50),质谱条件为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源),血浆样...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帕洛诺司琼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Hypersil GOLD(150.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0.2%醋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甲醇(50∶50),质谱条件为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源),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碱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测定。结果:血浆样品中帕洛诺司琼浓度在0.04~20.00 ng/ml的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下限为0.04 ng/ml;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符合生物样本测定方法学要求。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帕洛诺司琼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血药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洛诺司琼 血浆 高效 液-质联用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甘蓝和土壤中的醚菊酯残留 被引量:5
9
作者 纪然 朱光艳 刘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建立了测定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在0.02,0.20和2.00mg/kg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0.3%~105.5%,相对标准偏差<6.9%,样本中醚菊酯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该方法简便易行、... 建立了测定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在0.02,0.20和2.00mg/kg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0.3%~105.5%,相对标准偏差<6.9%,样本中醚菊酯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该方法简便易行、干扰少、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采用所建立方法测定了北京、浙江杭州和云南昆明3地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醚菊酯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9~2.1和14~16d;10%醚菊酯水乳剂于甘蓝生长旺期施药3~4次(间隔7d),有效施药剂量为60和90g/hm2,收获期距末次施药间隔7,14,21d时,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甘蓝 土壤 醚菊酯 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抗氧化分析和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快速筛选桂花抗氧化及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慧吉 李廷钊 李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79,共13页
目的:研究桂花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活性化学成分。方法:以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这3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来衡量桂花水提物及其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超高效液相-ABTS^(+)&... 目的:研究桂花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活性化学成分。方法:以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这3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来衡量桂花水提物及其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超高效液相-ABTS^(+)·-质谱(UPLC-PDA-QDa-ABTS^(+)·)在线法对桂花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Ultra-filtration affinity-liquid chromatography spectrometry,UF-LC-MS),筛选桂花中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用H_(2)O_(2)致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评价桂花水提物及其化合物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结果:桂花水提物清除DPPH·及ABTS^(+)·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值分别为37.66和38.32μg/mL。当桂花浓度达到2 mg/mL时,FRAP值可高达3.17。桂花水提物抑制酪氨酸酶双酚酶的EC_(50)为595.9μg/mL。通过UPLC-Triple-TOF/MS分析,初步鉴定了桂花水提物中28种化学成分。采用UPLC-PDA-QDa-ABTS^(+)·在线法及UF-LC-MS技术,快速筛选出桂花提取物中5种具有较好抗氧化作用并兼具显著酪氨酸酶结合率的化学成分,鉴定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毛蕊花糖苷。体外抗氧化和酪氨酸酶实验,验证了毛蕊花糖苷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毛蕊花糖苷清除DPPH·及ABTS^(+)·的EC_(50)值分别为10.27和14.96μg/mL。当毛蕊花糖苷浓度达到1 mg/mL时,FRAP值可高达4.22。毛蕊花糖苷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EC_(50)为477.5μg/mL,对双酚酶的抑制活性几乎没有。利用H_(2)O_(2)致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进一步验证桂花提取物及毛蕊花糖苷对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结论:桂花水提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毛蕊花糖苷具有很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氧化应激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毛蕊花糖苷 UPLC-ABTS · 在线抗氧化 超滤亲和-联用 酪氨酸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润肤霜中两种酚酸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及质谱确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少静 刘萌 +2 位作者 郭秀英 韩禄 杨黎彬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建立了自制枸杞润肤霜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确证方法。枸杞润肤霜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提取液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后测定。采用Aglient HC-C18色谱柱(250×4.6mm,5μm)分离,以甲醇... 建立了自制枸杞润肤霜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确证方法。枸杞润肤霜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提取液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后测定。采用Aglient HC-C18色谱柱(250×4.6mm,5μm)分离,以甲醇-0.5%乙酸水溶液(27∶73,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7nm。绿原酸、咖啡酸分别在3.3~250μg/mL、3~225μg/mL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28%、99.2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为1.93%。自制枸杞润肤霜中绿原酸、咖啡酸含量分别为0.0398 mg/g、0.0323mg/g。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枸杞润肤霜中绿原酸、咖啡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相色谱法 液-质联用 枸杞润肤霜 绿原酸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与附子、黄连配伍的HPLC-ESI-MS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杜芹芹 张旭 +2 位作者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32-1336,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不同比例的人参与附子或黄连的水煎液、药渣和沉淀进行研究,共鉴定了8种人参皂苷,发现加入附子或黄连后,溶液中人参皂苷含量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证明附子或黄连中的某些成分阻止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不同比例的人参与附子或黄连的水煎液、药渣和沉淀进行研究,共鉴定了8种人参皂苷,发现加入附子或黄连后,溶液中人参皂苷含量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证明附子或黄连中的某些成分阻止了皂苷的溶出;同时以抗坏血酸作对照,应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法(FRAP)测定了人参单煎液及人参与附子、黄连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证明,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高于人参单煎液,同时也高于人参与附子或黄连单煎混合液的抗氧化活性,但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这可能与煎煮过程中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附子 黄连 液-质联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冠脉宁片(胶囊)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及松香酸检查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瑞忠 张玉荣 +3 位作者 何轶 戴忠 鲁静 马双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6-2329,2330,共5页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冠脉宁片(胶囊)(乳香、没药、血竭等)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掺伪物松香中松香酸的含有量.方法 冠脉宁片(胶囊)和松香的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18 (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冠脉宁片(胶囊)(乳香、没药、血竭等)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掺伪物松香中松香酸的含有量.方法 冠脉宁片(胶囊)和松香的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18 (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1 nm(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241 nm(松香酸).同时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对松香酸进一步确证.结果 松香酸的检出限为0.3 μg/mL;松香酸和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线性范围分别为3.036 ~ 303.6 μg/mL和3.068~306.8 μg,/mL; 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松香酸回收率分别为98.16%和104.22%.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冠脉宁片(胶囊)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测定及掺伪松香中松香酸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宁片(胶囊) 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 松香 松香酸 掺伪 HPLC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比阿培南中聚合物杂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冀亚敏 吴韶梅 +1 位作者 张亚莉 哈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HPSEC)对比阿培南中的聚合物杂质进行分离分析,并采用液-质(LC-MS)联用的方法确定其分子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Protein-Park^TM 60(7.8mm×300mm,1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mmol/L的乙... 目的建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HPSEC)对比阿培南中的聚合物杂质进行分离分析,并采用液-质(LC-MS)联用的方法确定其分子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Protein-Park^TM 60(7.8mm×300mm,1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mmol/L的乙酸铵溶液,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进样量为20μL。用LC-MS法测定聚合物杂质分子量。结果采用HPSEC法,比阿培南聚合物杂质与比阿培南能完全分离,聚合物杂质在含比阿培南0.06-0.16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重复性较好(RSD=1.6%,n=6)。采用LC-MS法推断聚合物杂质主要是比阿培南的二聚物和三聚物。结论HPSEC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适用于比阿培南中聚合物杂质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聚合物杂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提取印楝种仁成份的HPLC-MS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秋芬 赵淑英 宋湛谦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12-314,共3页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甲醇萃取印楝中的印楝素及三萜类物质 ,利用质谱研究十种印楝主要萃取成分。讨论其质谱的裂解特征 ,利用液 -质联用 (HPLC -MS)方法对印楝萃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结构分析 ,讨论萃取物中九种主要成分的结...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甲醇萃取印楝中的印楝素及三萜类物质 ,利用质谱研究十种印楝主要萃取成分。讨论其质谱的裂解特征 ,利用液 -质联用 (HPLC -MS)方法对印楝萃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结构分析 ,讨论萃取物中九种主要成分的结构 ,它们分别是 :(1)azadirachtinA ;(2 )azadirachtinD ;(3)azadirachtinB ;(4 )salannolactame - 2 1;(5 )2 1-oxo -ochinolide ;(6 ) 6 -desacetylnimbin ;(7)nimbin ;(8)salannol;(9)salan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印楝提取 印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安对小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的影响
16
作者 王萍 李军伟 沈秀微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研究了杀虫安经灌胃给药后对小鼠脑组织内多巴胺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将60只ICR(美国癌症研究所)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杀虫安低剂量(200 mg/kg bw)及高剂量(300 mg/kg bw)3个处理组,于灌胃后出现惊厥时断头取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 研究了杀虫安经灌胃给药后对小鼠脑组织内多巴胺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将60只ICR(美国癌症研究所)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杀虫安低剂量(200 mg/kg bw)及高剂量(300 mg/kg bw)3个处理组,于灌胃后出现惊厥时断头取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检测法测定了鼠脑组织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了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发现,两个剂量处理组鼠脑组织内DA及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DA比对照分别升高25.25%和31.93%(P<0.05),DOPAC分别升高23.16%和37.71%(P<0.05),天门冬氨酸(Asp)分别升高13.65%和15.07%(P<0.05),谷氨酸(Glu)分别升高20.07%和25.66%(P<0.05);而低剂量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比对照降低32.55%(P<0.05),两个剂量处理组甘氨酸(Gly)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26%和17.79%(P<0.05)。表明杀虫安导致惊厥时伴有鼠脑内多巴胺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安 多巴胺 氨基酸 高效相色谱-电化学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34
17
作者 孙立梅 李明远 +2 位作者 彭勃 林梅钦 郭继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8,共6页
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聚合物的交联剂,广泛应用于油田的堵水调剖作业。为了获得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与交联特性的关系,研究了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合成过程和结构。在甲醛与苯酚的摩尔比为3∶1和碱性催化条件下,合成了1种平均聚合度较高... 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聚合物的交联剂,广泛应用于油田的堵水调剖作业。为了获得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与交联特性的关系,研究了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合成过程和结构。在甲醛与苯酚的摩尔比为3∶1和碱性催化条件下,合成了1种平均聚合度较高的水溶性酚醛树脂。传统的减压脱水分离产物的方法容易产生凝胶,故将金属盐沉淀的分离方法用于合成产物的分离。利用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水溶性酚醛树脂为聚合度在2~10的缩聚物的混和物,树脂分子中的酚环通过亚甲基以邻-对位连接,其余的邻、对位被羟甲基取代,并推导出了合成的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酚醛树脂 沉淀分离 红外光谱 液-质联用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黄酮的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袁亚娜 张平平 +3 位作者 何庆峰 吴海清 樊秀花 张立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0-73,共4页
目的:对冬枣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粉碎冬枣用60%乙醇提取,提取物经过大孔树脂初步分离后得到黄酮粗提物(FW-1),将FW-1采用硅胶柱进一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较高的组分(FW-2),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系统... 目的:对冬枣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粉碎冬枣用60%乙醇提取,提取物经过大孔树脂初步分离后得到黄酮粗提物(FW-1),将FW-1采用硅胶柱进一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较高的组分(FW-2),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系统对该组分进行分析,并测定所得FW-1、FW-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冬枣黄酮提取物FW-1总黄酮含量为55%,FW-2中总黄酮含量为94%;FW-2的液相色谱图中的主要峰为E峰,从E峰的质谱图可以推断其为一种双黄酮类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90。冬枣黄酮对·OH的清除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清除率也增高,且在低质量浓度时高于VC;对O2-·的清除作用低于VC;在质量浓度为200μ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时可达85%以上,并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从冬枣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主要成分为双黄酮类,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黄酮 液-质联用(LC-MS)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的代谢组学方法在毒理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会芳 王丽 +1 位作者 张艳军 边育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胚胎干细胞(ESC)是高度未分化的细胞,具备体外无限增殖和诱导分化成三个胚层细胞的特性,所以胚胎干细胞可以作为一种毒性评价的工具。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内源性的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一... 胚胎干细胞(ESC)是高度未分化的细胞,具备体外无限增殖和诱导分化成三个胚层细胞的特性,所以胚胎干细胞可以作为一种毒性评价的工具。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内源性的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一门新学科,它以生物体液,细胞提取物,细胞培养液和组织等为研究对象,研究手段主要是核磁共振和质谱。该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和代谢组学相关的实验技术及其在毒理学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对基于胚胎干细胞的代谢组学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代谢组学 液-质联用 核磁共振 毒理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悠 杨俊 +3 位作者 魏磊 吴鹏飞 龙利红 陈建国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8期915-917,共3页
目的建立甘草酸二铵的活性代谢产物甘草次酸血药浓度的液-质联用色谱测定法(LC-MS),并对甘草酸二铵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两制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先后分别单剂量口服甘草酸二铵... 目的建立甘草酸二铵的活性代谢产物甘草次酸血药浓度的液-质联用色谱测定法(LC-MS),并对甘草酸二铵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两制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先后分别单剂量口服甘草酸二铵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50 mg,采用液-质联用色谱法,以熊果酸为内标,测定血浆中其活性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AUC0-t分别为(1648.49±230.55)和(1609.27±265.59)ng.mL-1.h;Cmax分别为(95.97±14.99)和(93.05±17.91)ng.mL-1;tmax分别为(12.00±1.30)和(11.80±1.44)h。结论两种制剂人体内血药浓度变化符合二室模型,两药的平均生物利用度为(103.5±12.7)%(AUC0-t),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甘草次酸 液-质联用色谱法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