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黏调速离合器离心式油腔设计及其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廖湘平 龚国芳 +1 位作者 周天宇 彭雄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2-1067,共6页
液黏调速离合器是一种依靠多油膜剪切力传递扭矩的装置,尤其适合于大型风机、水泵等工程机械调速节能.由于其各摩擦副润滑油入口处油压、流量大小无法保证均匀一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出现摩擦副过热、变形、偏磨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 液黏调速离合器是一种依靠多油膜剪切力传递扭矩的装置,尤其适合于大型风机、水泵等工程机械调速节能.由于其各摩擦副润滑油入口处油压、流量大小无法保证均匀一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出现摩擦副过热、变形、偏磨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离心油腔式液黏调速离合器.理论分析表明:充分利用油腔离心力的甩油作用可使得润滑油均匀地甩入各摩擦副.另外,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2种不同结构的三维流场模型,应用Fluent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油腔结构和普通油道结构对喷油孔处压力和流速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离心式油腔的设计可显著提高液黏调速离合器各摩擦副润滑油入口处油压及流量的均匀性,从而提升液黏调速离合器的工作性能,延长其工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离心式油腔 计算流体动力学 油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黏调速离合器油槽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崔红伟 潘鑫 +1 位作者 姚寿文 闫清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3-1298,共6页
为了减小液黏调速离合器的带排转矩,降低摩擦副的空载功率损失,以双圆弧油槽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场数值分析、实验设计方法、响应曲面法及数值优化算法为一体的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集成优化设计平台.分析液黏调... 为了减小液黏调速离合器的带排转矩,降低摩擦副的空载功率损失,以双圆弧油槽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场数值分析、实验设计方法、响应曲面法及数值优化算法为一体的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集成优化设计平台.分析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油槽参数对带排转矩的影响,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随着油槽宽度和油槽深度的增大,液黏调速离合器转矩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油槽数目的增多,液黏调速离合器转矩呈现单调上升的趋势.优化后,减小了液黏调速离合器的带排转矩,提高了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带排转矩 油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润滑油道设计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崔红伟 姚寿文 +2 位作者 闫清东 王修鹏 李文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499-504,共6页
为了使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间隙尽可能地均匀分布,满足工作性能和散热要求。基于不可压缩流体控制方程和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湍流模型,建立了两种油道结构的三维流场模型,应用ANSYS CFX对润滑油道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为了使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间隙尽可能地均匀分布,满足工作性能和散热要求。基于不可压缩流体控制方程和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湍流模型,建立了两种油道结构的三维流场模型,应用ANSYS CFX对润滑油道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油道结构对摩擦副入口处油压和流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油道结构对摩擦副入口压力和流速影响比较明显,改进后的油道结构压力损失较小且喷油孔的油压和流速分布比较均匀,有助于摩擦片和对偶钢片间隙的均匀分布,能更好地满足液黏传递转矩和散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油道结构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效应影响的液黏调速离合器流体剪切转矩预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冯珊珊 姚寿文 刘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92,95,共5页
为了更准确地对液黏调速离合器流体剪切转矩进行预测,以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间的流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热效应影响的三维CFD模型,并考虑了黏温特性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ACE+对流场进行求解,得到了摩擦副间流体的压力和... 为了更准确地对液黏调速离合器流体剪切转矩进行预测,以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间的流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热效应影响的三维CFD模型,并考虑了黏温特性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ACE+对流场进行求解,得到了摩擦副间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分布以及流体剪切转矩的数值解;通过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转速和油膜厚度下的流体剪切转矩。结果表明:影响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流体剪切线速度;热效应对摩擦副间流体的压力分布有较小的影响;由于流体温度对黏度的影响,流体剪切转矩随着转速差的增加而缓慢增大。因此,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考虑热效应影响的三维CFD模型能够更为准确地对转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热效应 流体剪切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液黏调速离合器活塞位移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永峰 龚国芳 +1 位作者 王飞 孙辰晨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3-610,共8页
针对液黏调速离合器存在非线性和控制精度较低,难以满足工业领域较高的传动特性需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液黏调速离合器活塞位移滑模控制策略。对液黏调速离合器局部结构进行改进,增设位... 针对液黏调速离合器存在非线性和控制精度较低,难以满足工业领域较高的传动特性需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液黏调速离合器活塞位移滑模控制策略。对液黏调速离合器局部结构进行改进,增设位移传感器和导电滑环以采集位移信号;建立了电液比例溢流阀和液黏调速离合器的数学模型,设计并分析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液黏调速离合器活塞位移滑模控制器;搭建了液黏调速离合器AMESimMATLAB联合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液黏调速离合器活塞位移滑模控制可以有效地适应液黏调速离合器的非线性,并解决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能够提高控制精度,使液黏调速离合器控制器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可以满足较高的工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位移控制 RBF神经网络 滑模控制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高速风扇液黏离合器流体传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寿文 林博 +1 位作者 冯姗姗 崔红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7,共7页
为精确预测高速工况的流场特性,运用自由表面(VOF)模型,对摩擦副流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相流区域分布及其演变规律,预测了全转速范围的转矩。研究表明:两相流区域主要受流体动压效应、流体静压效应影响;输入转速越高,摩擦副流体空... 为精确预测高速工况的流场特性,运用自由表面(VOF)模型,对摩擦副流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相流区域分布及其演变规律,预测了全转速范围的转矩。研究表明:两相流区域主要受流体动压效应、流体静压效应影响;输入转速越高,摩擦副流体空气体积分数越大,供油量越大,空气体积分数越小;流体转矩随着转速升高而增大,而过某临界值时,转矩下降。作者还构建了液黏调速离合器性能试验台架,对摩擦副的油膜转矩传递特性进行试验,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VOF模型 两相流 数值模拟 流体剪切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黏调速器接合过程建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翔宇 汪浒江 +2 位作者 郝惠敏 黄曦 黄家海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4,共7页
针对液黏调速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挤压膜流动以及摩擦阶段过渡问题,综合考虑摩擦副表面粗糙度、表面油槽结构和流体惯性力等因素,根据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和GW粗糙接触模型,建立离合器接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平均流量雷诺... 针对液黏调速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挤压膜流动以及摩擦阶段过渡问题,综合考虑摩擦副表面粗糙度、表面油槽结构和流体惯性力等因素,根据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和GW粗糙接触模型,建立离合器接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平均流量雷诺方程求解,对挤压过程中的油膜压缩速度、油膜厚度、被动盘转速、传递转矩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展开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液黏调速离合器接合过程主要处于流体润滑阶段和混合摩擦阶段。流体润滑阶段黏性扭矩迅速增加,但是相对角速度变化不大,由于油膜厚度变化较快,在0.1 s左右进入混合摩擦阶段,该阶段油膜厚度变化较小,黏性扭矩逐渐下降至零,摩擦扭矩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有限体积法 惯性力 雷诺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比例溢流阀动态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伍洪云 陈飞 黄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5,共4页
在液黏调速离合器电液控制系统中,电液比例溢流阀是关键元件,该文通过实验对它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并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根据所简化的传递函数的正确性。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比例溢流阀 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可控软起动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王光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6-321,共6页
根据大功率带式输送机对驱动装置的要求,给出带式输送机起动时理想的速度、加速度曲线,采用液黏调速离合器作为带式输送机的可控软起动装置,通过压力、速度等检测信号反馈,形成闭环控制回路,自动调节摩擦片间隙,改变输出转速和转矩,使... 根据大功率带式输送机对驱动装置的要求,给出带式输送机起动时理想的速度、加速度曲线,采用液黏调速离合器作为带式输送机的可控软起动装置,通过压力、速度等检测信号反馈,形成闭环控制回路,自动调节摩擦片间隙,改变输出转速和转矩,使实际起动曲线逼近理想曲线,从而实现动态可控起动.同样用调节摩擦片间隙的方法精确控制多机驱动功率平衡和软制动,大大降低了胶带动张力,使输送机起、制动更加平稳,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设备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可控软起动 液黏调速离合器 井下输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不同沟槽摩擦片转矩特性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洪艳 丁颂 +1 位作者 邵帅 马晟哲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4-178,共5页
为了研究在高速工况下液黏调速离合器的摩擦副表面油槽结构对油膜流场传动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C形槽摩擦片。利用SST k-ω湍流模型,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对C形槽和径向槽摩擦副所构成的油膜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获得其... 为了研究在高速工况下液黏调速离合器的摩擦副表面油槽结构对油膜流场传动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C形槽摩擦片。利用SST k-ω湍流模型,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对C形槽和径向槽摩擦副所构成的油膜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获得其流场传动特性。研究表明,摩擦副在高速运转条件下,C形槽的温升要低于径向槽而且油槽处有明显的冷却效果,当输入转速持续提高时,C形槽的温升趋于平缓;随着输入转速的提高,C形槽所传递的转矩呈线性增长,在输入转速相同的前提下,相比于径向槽,C形槽所构成的流场不仅温升小而且可以提供更大的转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油槽结构 传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