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马铃薯新品系花青素组分和含量的液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姜超 于肖夏 +4 位作者 于卓 高喆 张明飞 杨东升 石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107,共9页
为明确彩色马铃薯新品系蒙彩-01和蒙彩-02的块茎花青素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对其新品种育成及花青素开发应用提供依据,以彩色马铃薯品种红美作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块茎花青素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对... 为明确彩色马铃薯新品系蒙彩-01和蒙彩-02的块茎花青素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对其新品种育成及花青素开发应用提供依据,以彩色马铃薯品种红美作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块茎花青素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对照品种红美的块茎花青素总含量为169.88 mg/100g FW,共含4种花青素组分,即天竺葵素-3-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香豆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阿魏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其中天竺葵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香豆酰-葡萄糖苷含量较高,分别占总花青素含量的48.95%和39.97%。2)新品系蒙彩-01的块茎花青素总含量为1051.65mg/100g FW,共含4种花青素组分,即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苷、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阿魏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其中,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占总含量的79.14%,为主要组分。3)新品系蒙彩-02的块茎花青素总含量为159.41mg/100g FW,共含5种花青素组分,分别为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苷、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阿魏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芍药素-3-咖啡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其中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含量最高(54.08%),芍药素-3-咖啡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次之(24.06%)。综上,2个彩色马铃薯新品系块茎花青素组分和含量与对照品种红美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新品系 花青素 组分 含量 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虎杖白藜芦醇及其液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曾里 连春霞 夏之宁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3-56,共4页
超声波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有明显作用 ,超声波的频率、强度、作用时间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 ,但超声波另一重要参数—占空比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药虎杖中白藜芦醇 ,探讨超... 超声波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有明显作用 ,超声波的频率、强度、作用时间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 ,但超声波另一重要参数—占空比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药虎杖中白藜芦醇 ,探讨超声波的占空比改变对白藜芦醇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用HPLC -MS分析提取物并比较其化学成分。发现不同占空比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白藜芦醇 ,对其含量有一定影响。占空比较小的超声波辅助提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用分析 虎杖 白藜芦醇 超声波 占空比 中药分析 有效成分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蜡梅叶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液质联用分析
3
作者 陈庆祥 伍全根 胡丰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9期13-14,22,共3页
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为腊梅科腊梅属常绿灌木,其叶片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该研究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联合试验法,对山蜡梅叶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 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为腊梅科腊梅属常绿灌木,其叶片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该研究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联合试验法,对山蜡梅叶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蜡梅叶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其中安徽黄山、六安和市售的山蜡梅叶对0.4mg/mL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2.23、2.31和2.82mg/mL。利用液质联用和清除自由基进行联合分析,山蜡梅叶甲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C7H12O6、C15H18O9、C15H14O5、C22H26O19和C27H30O16。其中,C15H18O9、C15H14O5和C27H30O16有着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3种活性化合物可能分别为咖啡酸葡萄糖苷、三羟基黄烷醇和芦丁,其中咖啡酸葡萄糖苷和三羟基黄烷醇为首次从山蜡梅中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蜡梅叶 活性成分 联用和DPPH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梅叶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及薄层色谱和液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华年 朱永胜 胡丰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6期30-31,48,共3页
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腊梅科腊梅属落叶灌木,本研究首次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以及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试验法对其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腊梅叶片的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对0.4mg/ml... 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腊梅科腊梅属落叶灌木,本研究首次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以及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试验法对其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腊梅叶片的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对0.4mg/ml 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为3.2 mg叶片/ml甲醇。薄层试验表明该植物叶片的甲醇提取物组成较丰富。DPPH试验表明提取物中有一极性较低的弱自由基清除活性物质存在。HPLC-DAD-MS分析表明腊梅叶片甲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可能为:C33H40O19和C22H26O19。其中前者化合物都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经天然产物数据库查询发现化合物C33H40O19可能为已知的化合物Grosveno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梅 成分 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 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炙甘草水煎液的HPLC-MS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佩东 周习 丁安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15-2120,共6页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HPLC-MS)分析炙甘草水煎液中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250 mm×6 mm,5μm);流动相A为0.05%甲酸,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 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 nm;采用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炙甘草水煎...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HPLC-MS)分析炙甘草水煎液中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250 mm×6 mm,5μm);流动相A为0.05%甲酸,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 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 nm;采用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炙甘草水煎液中鉴定出38个化合物,主要为二氢黄酮、异黄酮和三萜皂苷类成分。结论炙甘草水煎液中含有大多数甘草中的主要成分,包括亲脂性苷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 水煎 液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糠多酚提取液组成成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晚霞 刁静静 +5 位作者 贾鹏禹 李朝阳 曹荣安 张丽萍 曹龙奎 李良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86,共4页
试验以小米糠为研究对象,采用液质分析的方法对小米糠多酚提取液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米糠中多酚主要含有7-O-β-D-吡喃葡萄糖基-6-C-β-D-吡喃葡萄糖基木樨草素(C27H30O16)、对香豆酸(C9H8O3)、易金雀花素-7-O-β-D-葡萄糖... 试验以小米糠为研究对象,采用液质分析的方法对小米糠多酚提取液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米糠中多酚主要含有7-O-β-D-吡喃葡萄糖基-6-C-β-D-吡喃葡萄糖基木樨草素(C27H30O16)、对香豆酸(C9H8O3)、易金雀花素-7-O-β-D-葡萄糖苷(C28H32O16)等3种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糠 多酚提取 液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鉴定甘草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永 严安定 高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建立HPLC/ESI-MS分析鉴定甘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195~400 nm;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检测模式。结果甘草中的14个黄... 目的建立HPLC/ESI-MS分析鉴定甘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195~400 nm;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检测模式。结果甘草中的14个黄酮类、8个皂苷类成分和1个香豆素类成分获得了良好的分离与鉴定。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适合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的鉴定,可用于甘草原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用技术分析 甘草提取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菊花水提物的UHPLC-ESI-Orbitrap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晓俞 李程勋 +1 位作者 郑开斌 李爱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4,共9页
为阐明杭白菊花水提物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超高压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花水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从杭白菊花水提物中鉴定出376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0.1%的成分有152种... 为阐明杭白菊花水提物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超高压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花水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从杭白菊花水提物中鉴定出376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0.1%的成分有152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有绞股蓝皂苷XXⅦ、含羞草碱-O-β-葡萄糖苷、甲基-β-葡萄糖苷、D-1-O-甲基粘质肌醇、L(+)-甲基肌醇、过氧化苯甲酰、甲基-β-半乳糖苷、甲基-α-果糖苷、芒柄醇、松醇、(E)-2-己烯-α-阿拉伯糖-(1→2)-β-葡萄糖苷、米瑟毒苷等。杭白菊花水提物主要以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成分为主,分别有40和53种,相对含量分别为22.68%和26.57%,是杭白菊花发挥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水提物 化学成分 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苦味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韩舒晨 何天枫 +2 位作者 曹荣安 李朝阳 李良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5-174,共10页
为充分利用菊苣资源,探究菊苣生产菊粉加工副产品中菊苣苦味素利用价值,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结合响应面法对菊苣根苦味素进行提取与参数优化,以获得最佳提取参数,以液质分析对菊苣苦味素进行了成分分析,最后对菊苣苦味... 为充分利用菊苣资源,探究菊苣生产菊粉加工副产品中菊苣苦味素利用价值,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结合响应面法对菊苣根苦味素进行提取与参数优化,以获得最佳提取参数,以液质分析对菊苣苦味素进行了成分分析,最后对菊苣苦味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24 min、超声功率450 W,液料比33:1 mL/g条件下,菊苣苦味素的得率为1.18%±0.015%。液质分析结果显示,菊苣苦味素主要含有7种化合物,分别为地胆草丁、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绿原酸、莴苣酸、山莴苣素及山莴苣苦素。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菊苣苦味素对DPPH·、ABTS^(+)·、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数清除浓度(IC_(50))分别为0.271、0.0734和0.130 mg/mL,且清除能力与浓度呈现浓度依赖性;菊苣苦味素浓度为1.0 mg/mL时,菊苣苦味素的总还原能力达到了1.108,研究为菊苣苦味素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苦味素 响应面法 液质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FLC-Q-TOF-MS/MS技术的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杂质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昕 张超 +3 位作者 周翠兰 邹威 苏薇薇 彭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采用UFLC-Q-TOF-MS/MS技术,在正离子模式下,根据各物质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鉴定出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中16种杂质,其中克林霉素九酸酯、克林霉素十酸酯、克林霉素十一酸酯、克林霉素十三酸酯为首次检到,本研究为其质量监控提供... 采用UFLC-Q-TOF-MS/MS技术,在正离子模式下,根据各物质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鉴定出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中16种杂质,其中克林霉素九酸酯、克林霉素十酸酯、克林霉素十一酸酯、克林霉素十三酸酯为首次检到,本研究为其质量监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 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棠(Malus hupehensis)叶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静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5期60-61,74,共3页
首次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以及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试验法对海棠(Malus hupehensis)叶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棠叶的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对0.4mg/mL DPPH... 首次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以及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试验法对海棠(Malus hupehensis)叶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棠叶的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对0.4mg/mL 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为0.53mg叶/mL甲醇。薄层实验表明海棠叶的甲醇提取物组成较单一。DPPH实验表明提取物中有一极性较低的弱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物质存在。HPLC-DAD-MS分析表明海棠叶甲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可能为:C7H12O6、C6H14O6、C21H24O11、C21H24O10和C21H20O11,其中C21H24O11、C21H24O10和C21H2O O11三个化合物都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叶 成分 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 联用分析
全文增补中
硝基呋喃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龙 刘师文 许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4-467,471,共5页
介绍了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原药及代谢产物的相关性质,详细阐述了其在食源性动物组织中残留的各类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旨在促进硝基呋喃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常规检测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硝基呋喃类药物 代谢产物 分光光度法 高效相色谱 联用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厌氧法处理聚乙二醇废水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侠 胡仰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59,共3页
在厌氧条件下,考察驯化后的城市污泥对聚乙二醇2000(PEG2000)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驯化后的城市污泥经厌氧反应后形态发生变化,孔隙变大,厌氧菌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于污泥中。在PEG初始质量浓度为4.0 g/L,总有机碳(TOC)为1 650 mg/L,38... 在厌氧条件下,考察驯化后的城市污泥对聚乙二醇2000(PEG2000)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驯化后的城市污泥经厌氧反应后形态发生变化,孔隙变大,厌氧菌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于污泥中。在PEG初始质量浓度为4.0 g/L,总有机碳(TOC)为1 650 mg/L,38℃的恒温厌氧降解条件下,系统运行前5 d,PEG2000降解率快于TOC降解率,通过液质联用(LC-MS)分析发现,PEG2000在降解初始阶段断裂为分子质量较低的物质,厌氧反应10 d后,低分子质量的物质进一步氧化降解,TOC和PEG2000降解率均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厌氧降解 聚乙二醇2000 总有机碳(TOC) 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race levels of β-ionone in water by liquid-liquidphase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LE-GC-MS)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梦鸿 高乃云 +3 位作者 谢茴茴 安娜 邓扬 戎文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472-477,共6页
A simple and rapid technique based on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coupled to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LLE-GC-MS) was developed for analysis of taste and odour compound β-ionone in water. Instrumen... A simple and rapid technique based on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coupled to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LLE-GC-MS) was developed for analysis of taste and odour compound β-ionone in water. Instrum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programmed oven temperature, injection temperature and ion source temperature were evaluated and optimized. Effects of extraction time, ionic strength and p H on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8 min of extraction time, without Na Cl addition at p H=9. Good linearity(R2=0.9997) was obtained when the linear range was 10-500 μg/L. The recoveries of β-ionone in ultrapure water and tap water samples were 88%-95% and 110%-114%,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 were less than 10%. The method detection limit(MDL) and rejection quality level(RQL) were achieved at1.98 μg/L and 6.53 μg/L, respectively. LLE-GC-MS was demonstrated to be a rapid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β-ionone in water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Β-IONONE WA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geomembrane puncture from granular material under liquid pressure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晓桢 束一鸣 朱俊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3256-3264,共9页
A simplified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geomembrane punctures from granular material was presented when subjected to liquid pressure.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force between geomembrane and granular materi... A simplified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geomembrane punctures from granular material was presented when subjected to liquid pressure.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force between geomembrane and granular material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 probability and assumptions that grains are spheres with constant size.A particle flow code PFC3Dwa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contact process which indicate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probabilistic analysis.The odds of geomembrane puncture from grains of constant size were obtained by evaluating the puncture force which should not exceed the puncture resistance of geomembrane.The effects of grain radius,grain rigidity and liquid pressure were studied in more detail and displayed in graphs.Both high-level of liquid pressure and large grain can result in high risk of geomembrane puncture.The influence of grain rigidity on the geomembrane puncture odds is significant.For granular material with a grain size distribution,the geomembrane puncture odds can be estimated by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erved as weight function and it is a cautious design if the largest grain is chosen as the design grain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embrane punctur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ontact fo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