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膜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
1
作者 陆岗 姜楚生 +1 位作者 路琼华 李盘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各种载体以及浓度对液膜溶胀和破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载体浓度的增加,液膜的破碎率和溶胀率都将增大,含有酸性络合萃取剂的液膜最易破碎,离子缔合萃取剂次之,而中性络合萃取剂最低。合理选择载体及用量,有助于提高液... 本文实验研究了各种载体以及浓度对液膜溶胀和破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载体浓度的增加,液膜的破碎率和溶胀率都将增大,含有酸性络合萃取剂的液膜最易破碎,离子缔合萃取剂次之,而中性络合萃取剂最低。合理选择载体及用量,有助于提高液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 破碎率 液膜稳定性 溶胀率 络合萃取剂 体浓度 离子缔合 酸性络合 正三辛胺
全文增补中
乳状液液膜体系中助表面活性剂LA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印华 张秀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0-38,共9页
本文提出了通过降低乳水界面张力来改善乳液分散的新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依靠提高机械搅拌速度,来改善乳液分散效果时引起的乳液稳定性降低这一不良影响。研制了一种命名为LA的助表面活性剂,将其用于液膜体系可有效地降低乳水界面张... 本文提出了通过降低乳水界面张力来改善乳液分散的新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依靠提高机械搅拌速度,来改善乳液分散效果时引起的乳液稳定性降低这一不良影响。研制了一种命名为LA的助表面活性剂,将其用于液膜体系可有效地降低乳水界面张力,极大地改善乳液的分散,提高液膜的稳定性,在液膜除酚试验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乳状 液膜稳定性 稳定性 油/水界面 稳定性 界面性能 应用研究 分散效果
全文增补中
不同旋流器作用下气液螺旋环状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皓宇 杨杨 +3 位作者 荆文婕 杨斌 唐雨 刘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44-2755,F0002,共13页
管内气液螺旋环状流动可以通过设置固定叶片的旋流器形成,旋流器的结构极大地影响了形成的螺旋环状流动的稳定性。对此,选取了四种典型旋流器结构开展三个典型来流工况下螺旋环状流形成的实验研究。通过图像处理结合概率密度函数(probab... 管内气液螺旋环状流动可以通过设置固定叶片的旋流器形成,旋流器的结构极大地影响了形成的螺旋环状流动的稳定性。对此,选取了四种典型旋流器结构开展三个典型来流工况下螺旋环状流形成的实验研究。通过图像处理结合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拟合的方法分析了形成螺旋环状流的稳定性,同时结合液膜波动特性与旋流器内部作用过程分析发现:平板式及平板有中心柱式旋流器在不同来流工况下产生的液膜相较于螺旋叶片式A/B旋流器都更加稳定,相同工况下的失稳距离也更长,而螺旋叶片式A/B旋流器产生的螺旋环状流的稳定性较差,在更短的距离内即发生了螺旋环状流失稳现象;不同工况下液相折算速度的上升有助于提高液膜稳定性与螺旋环状流失稳距离,从而形成更稳定的螺旋环状流;叶片作用下流体内部压力梯度和气液相分布规律高度相关,压力梯度和周向速度是形成螺旋环状流动的主要因素,并且压力梯度和周向速度的大小一定程度决定了螺旋环状流动气液交界面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成像 旋流器 螺旋环状流动 概率密度函数 液膜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