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福红’李冷藏期间初生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炎娟 叶新福 +1 位作者 方智振 周丹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0-140,共11页
为探究‘福红’李冷藏过程中初生代谢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3个冷藏阶段果肉初生代谢谱。将‘福红’李置于4℃贮藏,分别于0、30 d和60 d采集果肉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 为探究‘福红’李冷藏过程中初生代谢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3个冷藏阶段果肉初生代谢谱。将‘福红’李置于4℃贮藏,分别于0、30 d和60 d采集果肉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从‘福红’李果肉中共检测出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核苷酸等573种代谢物。不同冷藏期间‘福红’李果肉代谢物差异显著,其中,30 d vs 0 d存在95种差异代谢物,60 d vs 30 d存在99种差异代谢物,60 d vs 0 d存在173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福红’李冷藏期间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丙酸代谢、硫代谢、嘌呤代谢、核苷酸代谢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主要代谢通路差异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冷藏期间‘福红’李果肉初生代谢物变化规律,可为‘福红’李果实品质评价与采后贮藏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红’李 冷藏 超高效液相-串联技术 初生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古松浩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1期140-142,共3页
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和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析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聚焦于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建立和优化... 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和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析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聚焦于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建立和优化适用于蔬菜样品的LC-MS/MS分析方法并对不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LC-MS/M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性,能够满足对蔬菜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进行同时快速准确分析的需求,该方法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液相-串联联用技术 农药残留 蔬菜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代立勤 樊雯娟 +3 位作者 刘其玲 郭辉 吕伯龙 于耀松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276-277,共2页
介绍了液质联用技术,总结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初级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在初级农产品毒素残留检测的应用技术,以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液相-串联技术 初级农产品 检测 毒素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与分子网络的成分检测方法在植物性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瑶瑶 高品一 +1 位作者 李丹琦 刘学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943-6952,共10页
在“饲料禁抗”的时代,研究安全高效、无残留的新型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对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植物提取物因具有资源丰富、生物功效多样、绿色安全及易于吸收等优势,已成为饲料添加剂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其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一直是饲料... 在“饲料禁抗”的时代,研究安全高效、无残留的新型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对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植物提取物因具有资源丰富、生物功效多样、绿色安全及易于吸收等优势,已成为饲料添加剂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其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一直是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建立的技术问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结合分子网络(MN)在植物提取物成分检测方面具有精密度高、可视化程度强等特色。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C-MS/MS技术结合MN在植物提取物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旨在为饲用植物提取物的成分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串联技术 分子网络 植物提取物 饲料添加剂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的黄英咳喘糖浆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闫伊萌 岳可心 +6 位作者 刘玉生 陈革 田涵雯 刘忠英 刘志强 宋凤瑞 皮子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6-288,共13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科学信息系统分析鉴定黄英咳喘糖浆中化学成分。使用Waters CORTECS Shield RP18 C18色谱柱(4.6 mm×100 mm,2.7μm)和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科学信息系统分析鉴定黄英咳喘糖浆中化学成分。使用Waters CORTECS Shield RP18 C18色谱柱(4.6 mm×100 mm,2.7μm)和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通过UPLC-Q-TOF-MS^(E)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将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串联质谱信息通过UNIFI软件进行辅助解析,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以及相关参考文献,共推断和鉴定出化合物93个,其中包含生物碱类9个、黄酮类43个、三萜及三萜皂苷类21个、氰苷类2个、有机酸类13个、其它类6个。UPLC-Q-TOF-MS^(E)法可快速、高效地对黄英咳喘糖浆进行全成分分析,为进一步筛选该药的药效成分、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英咳喘糖浆 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UNIF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酒类产品中γ-氨基丁酸 被引量:2
6
作者 伊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272-273,共2页
建立液相色谱要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酒类产品中γ-氨基丁酸。结果表明院γ-氨基丁酸的浓度在0.01~0.5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1。食品中γ-氨基丁酸的检出限为0.003 mg/L,加标回收率在85豫以上。该方... 建立液相色谱要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酒类产品中γ-氨基丁酸。结果表明院γ-氨基丁酸的浓度在0.01~0.5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1。食品中γ-氨基丁酸的检出限为0.003 mg/L,加标回收率在85豫以上。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酒类 液相-四极杆串联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精炼植物油中的4种3-氯-1,2-丙二醇双酯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林惠 周楠 +1 位作者 周易枚 丁红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98,共6页
为准确、快速测定油脂中3-氯丙醇双酯,建立了一种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精炼植物油中4种3-氯-1,2-丙二醇双酯[3-氯-1,2-丙二醇棕榈酸二酯(3-MCPD-PP)、3-氯-1,2-丙二醇二油酸酯(3-MCPD-OO)、3-氯-1,2-丙二醇硬脂酸二酯(3-MCPD-SS... 为准确、快速测定油脂中3-氯丙醇双酯,建立了一种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精炼植物油中4种3-氯-1,2-丙二醇双酯[3-氯-1,2-丙二醇棕榈酸二酯(3-MCPD-PP)、3-氯-1,2-丙二醇二油酸酯(3-MCPD-OO)、3-氯-1,2-丙二醇硬脂酸二酯(3-MCPD-SS)、3-氯-1,2-丙二醇-1-棕榈酸-2-亚油酸二酯(3-MCPD-PL)]的方法。待测油样加入氘代同位素内标后经NH2固相萃取柱、固相分散萃取净化包(PSA 500 mg, C18 500 mg)联合净化后,过0.22μm有机膜,取2μL样品溶液注入液质联用仪中进行测定。经Accucore VDX色谱柱分离,ESI源离子化,SRM模式,并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1,2-丙二醇双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3-氯-1,2-丙二醇双酯在1~1 000μg/L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均为0.010 mg/kg,在精炼植物油中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MCPD-PP 62.3%~94.0%和5.43%~11.67%,3-MCPD-OO 60.1%~91.7%和3.28%~13.54%,3-MCPD-SS 61.6%~92.1%和4.73%~10.46%,3-MCPD-PL 62.3%~92.2%和2.69%~11.37%。该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精炼植物油中3-氯-1,2-丙二醇双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双酯 精炼植物油 非衍生化 液相串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广东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7期96-96,共1页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也得到了重视。目前,不少国家与地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指标给出了明确规定;我国在2017年也出台了最新农药残留标准。农药残留中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有效保证的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也得到了重视。目前,不少国家与地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指标给出了明确规定;我国在2017年也出台了最新农药残留标准。农药残留中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有效保证的分析准确性,也是农药残留检测常见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串联技术 农药残留 测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快速测定蔬菜和水果中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玉宾 郭琳琳 刘峰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96-99,108,共5页
为了实现对蔬菜和水果样品中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甲萘威、异丙威和灭多威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同时准确检测,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采用QuEChERS的方法对待测样品进行前处理... 为了实现对蔬菜和水果样品中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甲萘威、异丙威和灭多威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同时准确检测,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采用QuEChERS的方法对待测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采用1%乙酸-乙腈提取,经过无水NaCl脱水盐析,取上清液,加入含有400 mg PSA、100 mg C18e、1 200 mg MgSO_4QuEChERS试剂包的净化管中,经混匀涡旋离心后过0.22μm滤膜,以安捷伦SB-C8柱(2.1 mm×150 mm,3.5 Micron)色谱柱分离,以0.08%甲酸+9.6 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各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02 51~0.007 62 mg/kg;回收率为76%~110%,相对标准偏差为2.1%~6.7%。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好,且快速、准确,适用于蔬菜和水果中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极杆质技术 QU ECH ERS 蔬菜和水果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肺结核的蛋白组学图谱及差异表达蛋白功能分析
10
作者 周文娣 林佳敏 +4 位作者 琚岱晨 王琪 朱家楼 苏宁 胡锦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14-1821,共8页
目的旨在分析肺癌合并肺结核(LC-PTB)患者的外周血蛋白组学特征,寻找其与肺癌(LC)患者的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方法研究共纳入8例LC-PTB患者和10例LC患者,LC均为经病理确诊且未接受任何治疗的初诊患者,PTB均为采样时结核... 目的旨在分析肺癌合并肺结核(LC-PTB)患者的外周血蛋白组学特征,寻找其与肺癌(LC)患者的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方法研究共纳入8例LC-PTB患者和10例LC患者,LC均为经病理确诊且未接受任何治疗的初诊患者,PTB均为采样时结核杆菌病原性阳性。应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上述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测,并评估其间的差异蛋白,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进行功能分析。结果两组共检测到5185种蛋白质,识别出190种差异蛋白,其中58种表达上调,132种表达下调。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外基质。KEGG通路及GO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差异蛋白在免疫反应、新陈代谢和分泌调控等生物过程中的作用。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指出SORT1、SAR1B、RPS6KB1、VWF、SHC1、SRPRB、CTSD、TARDBP、RPLP0、PSMA2、RPS6、XPO1、PRKACB、HLA-DRB1等可能在LC-PTB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ADA2、MAP3K1、GLS2等蛋白的表达变化也可能与LC-PTB的发展密切相关。结论蛋白组学图谱全面描述了LC-PTB的蛋白组学特征并发现众多表达差异蛋白,有望为LC-PTB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结核 蛋白质组学 液相-质串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高慧红 丁力进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4,共6页
为筛选出测定纺织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含量的较优方法,对比分析了多种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联用技术(GC)、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C-MS/MS)、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技术(GC-FID)、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技术(LC-DAD)、液相色谱质... 为筛选出测定纺织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含量的较优方法,对比分析了多种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联用技术(GC)、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C-MS/MS)、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技术(GC-FID)、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技术(LC-DAD)、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技术(UHPLC-MS/MS)、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肼联用技术(LC-Orbitrap)、离子迁移谱技术(IMS)、拉曼光谱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结果表明,液相色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检测难以气化的物质,显著扩大了物质检测范围并增强了检测能力,是纺织品中PAEs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联用技术 液相色谱串联技术 拉曼光技术 红外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培养基中血清水平优化探索赭曲霉毒素A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芳 张志岐 +5 位作者 聂冬霞 范楷 娄秀萍 朱雪婷 韩铮 赵志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血清对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的影响,以期更深入了解OTA的毒性,同时为其他OTA体外毒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测定OTA对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e-deri...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血清对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的影响,以期更深入了解OTA的毒性,同时为其他OTA体外毒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测定OTA对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e-derived epithelial cells,HK-2)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OTA浓度以间接反应细胞对OTA的摄入量,分析培养基中不同水平血清对OTA毒性的影响。[结果]细胞培养基中添加5%的血清在48 h内不会影响细胞活力,可以作为细胞正常培养条件;添加2%的血清在36 h不会影响细胞活力,可以作为配制OTA工作液的细胞处理条件。基于优化的细胞培养及处理条件,OTA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OTA抑制细胞活力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OTA处理HK-2细胞12、24、36 h的IC50分别为39.29、6.28和2.72 μmol·L^(-1)。同时OTA可以时间依赖性极显著提高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水平,并损伤细胞膜的完整性(P<0.01)。[结论]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血清会影响OTA的毒性,且血清水平越高,对OTA毒性影响越大。当使用2%血清的培养基配制OTA工作液时,可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血清水平对OTA毒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血清水平 HK-2细胞 超高效液相-串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LC/MS技术快速定量分析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重 宋凤瑞 +3 位作者 刘舒 赵先恩 刘志强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8-211,共4页
为了测定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含量,应用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Semi-LC/MS),以薯蓣皂苷为内标化合物,仅用一段色谱保护柱分离掉大部分干扰性成分,同时使目标化合物富集,采用Waters公司的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检测。结果表明:黄芪... 为了测定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含量,应用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Semi-LC/MS),以薯蓣皂苷为内标化合物,仅用一段色谱保护柱分离掉大部分干扰性成分,同时使目标化合物富集,采用Waters公司的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检测。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在2.85~57.0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RSD<3%,样品回收率达98.9%。Semi-LC/MS方法可以对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是一种黄芪甲苷的简单、高效、灵敏的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半高效液相-质串联技术(Semi—LC/MS) 多反应监测(MRM)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色紫薇花瓣的花色苷化合物组分及含量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晓华 陈春青 +3 位作者 叶胜忠 钱仁卷 郑坚 张旭乐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花色紫薇花瓣中花色苷的组成特性。[方法]选取6个不同花色紫薇品种,利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描述花瓣花色表型,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不同花色花瓣进行广泛靶向花色苷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 [目的]明确不同花色紫薇花瓣中花色苷的组成特性。[方法]选取6个不同花色紫薇品种,利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描述花瓣花色表型,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不同花色花瓣进行广泛靶向花色苷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6个紫薇品种分为白色系、红色系和紫色系。不同色系紫薇花瓣中花色苷组分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红色系紫薇花瓣花色苷总含量较高,以锦葵色素类与矮牵牛素类化合物为主;紫色系花瓣中花色苷总含量次之,以飞燕草素类化合物为主;白色系花瓣中花色苷总含量较低,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不同色系紫薇花瓣共检测出59种花色苷化合物。其中,红色系紫薇花瓣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5-O-二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半乳糖苷、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色系紫薇。[结论]不同色系紫薇花瓣中花色苷组分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是造成紫薇呈现不同花色的主要原因。本结果可为紫薇花瓣成色分析与花色的定向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超高效液相串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和GC-IMS技术分析采前套袋与未套袋油㮈果实品质差异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炎娟 周丹蓉 +2 位作者 方智振 陈文光 叶新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7-256,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采前套袋...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采前套袋对油㮈果实代谢产物、代谢途径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套袋后油㮈果皮和果肉着黄色。基于UPLC-MS/MS技术鉴定到604个油㮈果实代谢物,采前套袋改变果实代谢特征和代谢途径,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58个,上调物质22个,下调物质36个;其中,与滋味相关的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与滋味相关的氨基酸部分差异显著。基于GC-IMS技术鉴定到油㮈果实含有醛类14种、酯类5种、醇类4种、酮类3种和其他1种共27个挥发性物质,多数酯类物质在未套袋果实中含量较高,多数醇类物质在套袋果实中含量较高。采前套袋与未套袋油㮈果实挥发性成分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基于中药数据库和已鉴定代谢物查询到199个活性成分,根据筛选标准得到37个关键活性成分,其中,采前套袋果实的槲皮素含量下调。由此说明,采前套袋可提高油㮈果实外观品质,对果实滋味、香气和功效成分等部分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㮈 套袋 超高效液相-串联技术 气相-离子迁移技术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qQ-MS/MS技术的坛紫菜中植物激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佳丽 徐盼盼 +4 位作者 陈娟娟 骆其君 杨锐 陈海敏 严小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16-222,共7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坛紫菜中的植物激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优化植物激素的提取方法,最终确定采用甲醇-水-甲酸(15∶4∶1,V/V)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坛紫菜中的9种植物激素,选用10 mmol/L乙酸铵的甲醇-...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坛紫菜中的植物激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优化植物激素的提取方法,最终确定采用甲醇-水-甲酸(15∶4∶1,V/V)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坛紫菜中的9种植物激素,选用10 mmol/L乙酸铵的甲醇-水-乙酸(90∶10∶0.05,V/V)作为复溶溶剂。此外经过流动相、固定相、复溶试剂等方面的条件选择,确定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3μm)为固定相,以含10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为流动相,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对吲哚乙酸、异戊烯腺苷、异戊烯腺嘌呤、反式玉米素核苷、玉米素、脱落酸、芸苔素内酯、水杨酸和赤霉素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9种激素标准品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1,紫菜内主要激素(除赤霉素)回收率均在71%以上;方法的检出限均低于3μg/L,定量限在0.45~5.0μg/L之间。利用该方法对坛紫菜进行激素含量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坛紫菜的激素分布以及不同时期(一水、二水和三水)坛紫菜中9种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激素含量与坛紫菜形态学相关性,了解坛紫菜的激素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植物激素 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串联联用技术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类神经递质的N-乙基化法UHPLC-MS/MS定量分析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海斯 唐惠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氨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对生物体的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探讨这类代谢物的高灵敏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使用乙醛与氰基硼氢化钠(NaBH_3CN)的一对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分别对氨基类神经递质进行N-乙基化柱前衍... 目的·为了研究氨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对生物体的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探讨这类代谢物的高灵敏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使用乙醛与氰基硼氢化钠(NaBH_3CN)的一对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分别对氨基类神经递质进行N-乙基化柱前衍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对20种氨基类神经递质进行一次性高灵敏内标定量分析。结果·方法学验证表明该20种氨基类神经递质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1 0);除组胺检测限为36.5 fmol外,其余物质均在0.5~10 fmol范围;日间差及日内差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使用该方法对人尿液、血清及唾液样本中的氨基类神经递质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分别可检测到14、10及8种神经递质。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检测灵敏度及精密度,可用于人尿液、血清及唾液样本中神经递质的定量分析;与已有方法相比,此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反应原料易于淬灭、灵敏度与精密度高等优势,可实现多种氨基类神经递质的一次性高灵敏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 神经递质 N-乙基化柱前衍生 超高效液相-串联联用技术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技术的血栓心脉宁片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静 林红强 +7 位作者 刘云鹤 王涵 吴福林 董庆海 赵莹 李平亚 刘金平 郝秀华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4-252,I0002,共10页
为全面了解中药大品种血栓心脉宁片(XXT)化学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测定该复方制剂的小分子成分(100~1500u),通过UNIFI天然产物分析平台,比对各成分的精确分子质量、保留时间及质谱碎... 为全面了解中药大品种血栓心脉宁片(XXT)化学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测定该复方制剂的小分子成分(100~1500u),通过UNIFI天然产物分析平台,比对各成分的精确分子质量、保留时间及质谱碎片离子信息,分析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在XXT中共鉴定出187种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类、菲醌类、蟾蜍甾二烯类和甾体类及其他结构类型的化合物。血栓心脉宁片富含小分子化学成分且结构类型多样,是其发挥抗血瘀活性及多靶点作用机制的物质基础。该研究可为阐明XXT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提升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心脉宁片(XXT)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联用技术(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皮分级萃取物中多酚轮廓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物质筛选 被引量:4
19
作者 么亚妹 陈奕彤 +2 位作者 田永涛 刘天悦 王文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溶剂对百香果皮多酚的萃取效率,寻找其中抗氧化活性贡献大的特征多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级萃取百香果皮乙醇粗提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解析各分级萃取物中酚... 为探究不同溶剂对百香果皮多酚的萃取效率,寻找其中抗氧化活性贡献大的特征多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级萃取百香果皮乙醇粗提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解析各分级萃取物中酚类化合物,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定量。选用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清除和Fe^(2+)还原法分析各分级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寻百香果皮中抗氧化活性酚类标志物。结果表明:各萃取物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酸乙酯部位(EE)>正丁醇部位(BE)>乙醇粗提物(CE)>水部位(WE)>石油醚部位(PE)。从CE和各分级萃取物中共鉴定出33个酚类化合物,CE、EE和BE酚类化合物种类和数量较多。主成分分析(PCA)区分了各萃取物的代谢物,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异槲皮苷和异荭草苷为差异物。EE中对羟基苯甲酸(653.44μg/g)、异槲皮苷(2420.64μg/g)和异荭草苷(113.23μg/g)含量最高,CE中原儿茶酸(152.40μg/g)含量最高。百香果皮各分级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EE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是优质的抗氧化剂开发部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和总黄酮是百香果皮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异荭草苷和异槲皮苷是其中的抗氧化活性酚类标志物。研究结果为建立百香果皮相关抗氧化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及精准开发利用百香果皮酚类化合物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皮 分级萃取 超高效液相串联技术(UPLC-MS) 多酚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PCA)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梢去除处理对板栗结果枝基部芽激素含量的影响
20
作者 吕梦炀 马亚特 +4 位作者 肖丽静 张海娥 齐永顺 张京政 王东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2-934,共13页
分析尾梢去除处理对基部芽激素含量的影响,可为了解隐芽萌发条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以燕秋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花后第1 d(TA,5月25日)、第21 d(TB,6月14日)和第41 d(TC,7月4日)进行尾梢去除处理,并在每次去除尾梢后第5 d、第10 d、第1... 分析尾梢去除处理对基部芽激素含量的影响,可为了解隐芽萌发条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以燕秋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花后第1 d(TA,5月25日)、第21 d(TB,6月14日)和第41 d(TC,7月4日)进行尾梢去除处理,并在每次去除尾梢后第5 d、第10 d、第15 d、第20 d取1次基部芽。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测定不同处理的板栗结果枝基部芽中的独脚金内酯(SL)含量、赤霉素(GA)含量、生长素(Auxin)含量、细胞分裂素(CTK)含量、脱落酸(ABA)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结果表明,对板栗结果枝去除尾梢后均促进了基部芽平均萌发一年生枝条总数;TA处理提高了基部芽平均萌发一年生结果枝占比(16.67%)、一年生枝平均发育枝枝长及结果枝枝粗;TB处理、TC处理后基部芽只萌发出了发育枝。对照基部芽未萌发,仅顶端芽萌发一年生枝,平均为3.0个,其中结果枝占比为20.00%。尾梢去除后SL含量在TA处理下降幅度较大;GA含量在TB处理下降幅度较大;Auxin含量在TA处理下降,TB处理上升幅度较大;CTK含量波动幅度与对照相似,差异不显著;ABA含量在TC处理上升幅度较大,而在TA处理下降。吲哚-3-乙酸(IAA)含量与ABA含量的比值总体下降,其中TC处理下降幅度较大;IAA含量与GA含量的比值在TC处理上升幅度较大,波动较明显;ABA含量与GA含量的比值在TA处理下降,TC处理上升幅度较大。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基部芽赤霉素含量和脱落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46),而处理基部芽29种激素间相关性主要集中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之间,其中IA(吲哚-3-丙烯酸)含量与IAA-Ala[N-(3-吲哚乙酰基)-L-丙氨酸]、ICA(吲哚-3-甲酸)、TRA(色胺)、cZROG(顺式-玉米核苷-O-糖苷)、ABA-GE(脱落酸葡萄糖酯)、DHZ7G(双氢玉米素-7-糖苷)、ICAld(吲哚-3-甲醛)、tZOG(反式-玉米素-9-B-葡萄糖苷)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IPR(异戊烯腺嘌呤核苷)含量、tZR(玉米素核苷)含量均与TRA含量、ILA(吲哚-3-乳酸)含量、cZROG(顺式-玉米核苷-O-糖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对板栗进行尾梢去除后会促进基部芽的萌发,同时TA处理会促使基部腋芽萌发结果枝。尾梢去除后整体上降低了GA的含量,低水平的GA含量有助于促进腋芽生长。低水平的ABA含量有助于基部芽萌发结果枝;高水平ABA含量与GA含量的比值会抑制腋芽萌发结果枝。合理区间内的低水平IAA含量,可能会促进板栗基部芽萌发结果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尾梢处理 基部芽 液相串联技术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