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脉冲放电辅助提取千金藤素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王毓 周鑫彪 向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1-195,202,共6页
利用液相脉冲放电技术提取金线吊乌龟中千金藤素并优化了工艺流程,以千金藤素的产量为响应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放电电压、提取时间和液固比3种因素。结果表明,放电电压为5.5 kV、提取时间为4.2 min、液固比为52 mL/g时千金藤素的最... 利用液相脉冲放电技术提取金线吊乌龟中千金藤素并优化了工艺流程,以千金藤素的产量为响应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放电电压、提取时间和液固比3种因素。结果表明,放电电压为5.5 kV、提取时间为4.2 min、液固比为52 mL/g时千金藤素的最大产量为(13.07±0.52)mg/g,与传统热浸提取产量[(6.3±0.103)mg/g]相比大幅提高;同时液相脉冲放电法的能量消耗为225 kJ/kg,低于传统热浸提取所耗能量(2041.2 k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吊乌龟 提取 液相脉冲放电 千金藤素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脉冲放电法合成碳化硅纳米晶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凯 魏荣慧 +1 位作者 杨海滨 李立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0,共3页
采用在有机物液体中脉冲放电的方法,以液态有机物二甲基硅油为原料制备了具有纳米尺寸的碳化硅颗粒。产物成分由X射线衍射和Raman光谱确定,碳化硅粉体为β型;尺寸由X射线衍射估算并由透射电镜观察,平均晶粒尺寸在20nm左右。
关键词 SIC 液相脉冲放电 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液相脉冲放电技术去除船体钢表面SRB微生物膜
3
作者 赵江潮 傅增祥 +1 位作者 赵雅莎 孙利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12期88-91,共4页
对高压液相脉冲放电技术去除船体钢表面附着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微生物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液相脉冲放电技术所产生的机械冲击波、空化作用、紫外光、高密度等离子体等复合效应对去除SRB微生物膜具有很好的效果。初步确定最佳... 对高压液相脉冲放电技术去除船体钢表面附着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微生物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液相脉冲放电技术所产生的机械冲击波、空化作用、紫外光、高密度等离子体等复合效应对去除SRB微生物膜具有很好的效果。初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放电电压10 kV、储能电容1.5μF,在此条件下,高压液相脉冲放电技术的有效控制时间约为6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硫酸盐还原菌 高压液相脉冲放电技术 开路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在岩石动态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叶志伟 何阳 +1 位作者 杨建华 姚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39,共6页
在岩石动力学教学实验中引入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介绍了高压脉冲液相放电破岩实验的基本原理、放电电压与电流测量系统、液电冲击波采集系统及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讲解了高压脉冲液相放电破岩实验的操作过程,实现了高压脉冲液相... 在岩石动力学教学实验中引入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介绍了高压脉冲液相放电破岩实验的基本原理、放电电压与电流测量系统、液电冲击波采集系统及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讲解了高压脉冲液相放电破岩实验的操作过程,实现了高压脉冲液相放电破岩中电能-冲击波机械能-岩石破碎能的“可视化”。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新型破岩技术应用于岩石动力学实验的优势,有利于学生掌握新型孔壁冲击加载系统的基本理论与使用方法,深入了解岩石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和性能,为后续岩石动态破碎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动力学 高压脉冲液相放电 冲击加载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致裂岩石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沼萱 闫铁 +3 位作者 侯兆凯 孙文峰 鞠国帅 刘树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共9页
致密砂岩和页岩油气藏因其岩性致密、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等特点给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针对低渗油气资源,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致裂岩石技术是提高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总结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致裂岩石技术的实验装置研发、影响因素... 致密砂岩和页岩油气藏因其岩性致密、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等特点给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针对低渗油气资源,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致裂岩石技术是提高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总结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致裂岩石技术的实验装置研发、影响因素和岩石裂缝规律,明确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液相介质电导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脉冲放电冲击波强度;放电电压越高、放电能量越大,致裂岩石效果越好;岩石裂缝的起裂主要受张剪性应力影响,裂缝扩展存在对称性,有转向、分叉和波形特征。该文可为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致裂岩石技术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对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高压脉冲放电 液电破碎岩石 致密砂岩 页岩 低孔低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液相放电引发等离子体合成碳量子点及其荧光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传军 刘慧 +3 位作者 杜丹丹 孙冰 信延彬 沈雨涵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76-3783,共8页
碳量子点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在环境及能源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为此采用脉冲液相放电技术在柠檬酸和尿素或三聚氰胺的混合水溶液中产生等离子体,引发原料化学反应合成碳量子点。通过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等参数的优化,获得了制备荧光碳... 碳量子点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在环境及能源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为此采用脉冲液相放电技术在柠檬酸和尿素或三聚氰胺的混合水溶液中产生等离子体,引发原料化学反应合成碳量子点。通过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等参数的优化,获得了制备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条件,并对碳量子点进行形貌、结构和荧光特性的表征。结果表明,脉冲放电峰值电压25 kV、电极间距5 mm、放电时间10 min为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反应条件,并且液相放电法合成的碳量子点的发光特性可通过放电参数和物料配比等进行调节。该研究结果表明液相放电等离子体法是一种快速合成碳量子点的有效方法——一方面,为碳量子点的快速合成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对液相脉冲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液相放电 碳量子点 等离子体 荧光特性 快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镀膜时等离子体通道内粒子状态的计算机模拟
7
作者 肖波 揭晓华 肖厚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22,共5页
目的分析液相脉冲放电微观机理,解释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对电极的影响。方法以45钢表面液相脉冲放电沉积TiC陶瓷涂层放电沉积瞬间极板间形成的单脉冲等离子体为研究对象,用粒子模拟的方法描述了放电通道中电子、钛离子的运动及分布状态... 目的分析液相脉冲放电微观机理,解释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对电极的影响。方法以45钢表面液相脉冲放电沉积TiC陶瓷涂层放电沉积瞬间极板间形成的单脉冲等离子体为研究对象,用粒子模拟的方法描述了放电通道中电子、钛离子的运动及分布状态。结果放电通道中电子的运动较为活跃,在放电形成的开始阶段,电子由工件电极负极激发,迅速向工具电极移动,期间通过与液相介质中的中性粒子碰撞,迅速往工具电极积累,运动过程中遵循等离子体的集体运动特性,过程贯穿于整个等离子体的形成过程;在相同的时间步长内,放电通道中Ti离子的运动比电子要缓慢得多,在脉冲放电期间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迁移到极板。结论放电镀膜时,所用极间距应大于电火花成形加工时的极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脉冲放电 粒子模拟 放电通道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姜岩 闻建平 胡宗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6-259,共4页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工业有机废水治理现状、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分析了高级氧化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重点论述了液相高压脉冲放电技术、激光诱变育种技术及高级氧化 -生化耦合技术的特点、现状及应用前景 ,指出今后应从实...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工业有机废水治理现状、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分析了高级氧化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重点论述了液相高压脉冲放电技术、激光诱变育种技术及高级氧化 -生化耦合技术的特点、现状及应用前景 ,指出今后应从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三方面开展高级氧化 -生化耦合化工过程的集成优化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技术 液相脉冲放电技术 工业废水 废水处理 有机废水 生物处理技术 激光诱变育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FeSi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凯 魏荣慧 +3 位作者 徐流杰 魏世忠 李立本 杨海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0,107-108,共3页
采用在有机物液体中脉冲放电的方法,以液态有机物六甲基二硅烷为原料配合铁制电极制备了纳米尺寸的SiC-FeSi纳米复合颗粒。初始产物成分由X射线衍射和能谱色散谱确定,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产物由SiC和FeSi两种颗粒组成;能谱色散谱结果显... 采用在有机物液体中脉冲放电的方法,以液态有机物六甲基二硅烷为原料配合铁制电极制备了纳米尺寸的SiC-FeSi纳米复合颗粒。初始产物成分由X射线衍射和能谱色散谱确定,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产物由SiC和FeSi两种颗粒组成;能谱色散谱结果显示化学成分比接近1∶1。样品经1 000℃真空退火处理后,X射线衍射结果证实SiC和FeSi微晶均有不同程度的长大。复合颗粒尺寸和形貌由透射电镜得出,尺寸在10 nm左右,呈现团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FESI 液相脉冲放电 纳米复合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