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DP晶体中链状分布液相包裹体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德高 滕冰 +3 位作者 于涛 王东娟 王庆国 赵严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5-1329,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测了KDP晶体中出现的一种呈链状分布的液相包裹体,发现它们的尺寸从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不等,主要沿晶棱方向排列。对这类包裹体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分析发现,它们的形成与近年来新提出的KDP晶体棱边...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测了KDP晶体中出现的一种呈链状分布的液相包裹体,发现它们的尺寸从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不等,主要沿晶棱方向排列。对这类包裹体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分析发现,它们的形成与近年来新提出的KDP晶体棱边生长机制有关,讨论了KDP晶体生长过程中出现生长机制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 液相包裹体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茶卡盐湖石盐中流体包裹体记录的古气候信息 被引量:17
2
作者 葛晨东 王天刚 +2 位作者 刘兴起 孟凡巍 刘吉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63-2068,共6页
内陆干旱区形成的盐湖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有效载体之一,而石盐中包裹体是揭示古气候的一种有效手段。青海茶卡盐湖是晚更新世晚期,逐渐演变形成的以石盐为主,固液相并存的综合性盐矿床。对茶卡盐湖钻孔样品中石盐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 内陆干旱区形成的盐湖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有效载体之一,而石盐中包裹体是揭示古气候的一种有效手段。青海茶卡盐湖是晚更新世晚期,逐渐演变形成的以石盐为主,固液相并存的综合性盐矿床。对茶卡盐湖钻孔样品中石盐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揭示出从5ka 以来,盐湖水温总体上逐渐升高,从20℃~30℃升高到接近400℃,反映出古气候的温度是逐渐升高的,与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研究表明,对石盐中原生单液相流体包裹体,采用冷冻-加热的方法测定均一温度,是获得盐湖古水温资料,进而恢复古气候变化的一种十分可信新手段,它在盐湖的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信息 液相包裹 均一温度 石盐 茶卡盐湖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石盐包裹体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董娟 高翔 +3 位作者 方勤方 彭强 马宏伟 刘广耀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古代氯化物型固体钾盐矿床,主要盐类矿物是石盐,其次是钾石盐和光卤石,其中钾石盐是该矿床主要的钾盐矿物。本文采用流体包裹体冷冻加热法,对该矿床含矿层中的原生单一液相石盐包裹体进行了均一...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古代氯化物型固体钾盐矿床,主要盐类矿物是石盐,其次是钾石盐和光卤石,其中钾石盐是该矿床主要的钾盐矿物。本文采用流体包裹体冷冻加热法,对该矿床含矿层中的原生单一液相石盐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测定,以期获得该矿床钾盐成矿和盐湖古水温方面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从白色石盐层→青灰色钾石盐层→含光卤石的青灰色钾石盐层,均一温度的均值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即由23.8℃→27.7℃→38.6℃,这与盐类矿物晶出的顺序一致,即由石盐→钾石盐→光卤石。可见,上部含光卤石的钾石盐层的蒸发强度明显高于其下部的钾石盐层和底部的石盐层,说明钾盐矿层的形成是湖盆卤水不断浓缩咸化的结果,这种咸化是缘于湖盆卤水温度的不断升高。湖盆卤水温度的变化是环境气候变化的结果。因此,原生包裹体均一温度可直接反映矿床形成时湖盆的古水温,同时可推测当时的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纯液相包裹 均一温度 石盐 古水温 勐野井 钾盐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