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值响应性液流转向剂对自生CO2调驱效果优化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郑玉飞 李翔 +3 位作者 徐景亮 刘文辉 冯轩 于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2,共5页
针对渤海油田多轮次自生CO2调驱效果逐渐递减的问题,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一种利用pH值响应性深部液流转向剂优化自生CO2调驱效果的方法。岩心驱替实验表明:一轮常规自生CO2调驱采收率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25.61%,二轮... 针对渤海油田多轮次自生CO2调驱效果逐渐递减的问题,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一种利用pH值响应性深部液流转向剂优化自生CO2调驱效果的方法。岩心驱替实验表明:一轮常规自生CO2调驱采收率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25.61%,二轮调驱已无增油效果;二轮调驱时加入0.1 PV凝胶,采收率可在一轮常规调驱基础上提高6.11%,但驱替压力由0.07 MPa增至0.7 MPa,表明凝胶体系能够改善调驱效果,但注入性差;二轮调驱时加入0.1 PV的pH值响应性堵剂,注入压力在0.05~0.35 MPa波动,最终采收率可在一轮常规调驱基础上增加12.33%,且调驱后注入压力无明显增加,表明堵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不影响后续注水。2015年和2018年,分别在渤海油田A区块开展了两轮次现场试验,一轮为常规自生CO2调驱,措施后累计增油1 371 m3;二轮为自生CO2优化调驱,措施后累计增油2 317 m3,较第一轮增油效果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CO2 渤海油田 多轮次 液流转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深部液流转向剂SR-3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红卫 刘玉章 +2 位作者 熊春明 李宜坤 唐孝芬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液流转向剂SR-3是一种柔性的交联聚合物颗粒,在HPAM溶液中的悬浮体用于储层深部调剖。实验考察了SR-3的多项力学性能,结果如下。SR-3在单轴拉伸中发生屈服及延性断裂;在单轴压缩中不破裂;在动态剪切中特别是高温下(70--90℃)易发... 液流转向剂SR-3是一种柔性的交联聚合物颗粒,在HPAM溶液中的悬浮体用于储层深部调剖。实验考察了SR-3的多项力学性能,结果如下。SR-3在单轴拉伸中发生屈服及延性断裂;在单轴压缩中不破裂;在动态剪切中特别是高温下(70--90℃)易发生屈服及塑性流动;G’值高,约在2200Pa上下,随温度变化辐度小,G”值低,约在200--400Pa范围,随温度变化幅度大,应力超过约600--800Pa时或温度高于70℃后G’急剧下降,G”急剧上升,发生塑性剪切流动;在拉伸蠕变和恢复测试中,瞬时弹性变形所占比例很大,可恢复的推迟弹性变形(黏弹性变形)所占比例较小,残余变形随拉伸应力增大而迅速增大。SR-3颗粒剂弹性大,强度高,变形能力强,易发生蠕变,在90℃高温下也可使用。图8表1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柔性交联聚合物 液流转向剂(深部调剖) 力学性能 应力 应变关系 储能模量 损耗模量 蠕变 恢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吸水颗粒深部液流转向剂注入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9-122,共4页
由于吸水网络与控制网络的互穿结构,复合吸水材料颗粒具有吸水膨胀速度可控、吸水后强度高的特点。通过填砂管模型、变径管模型研究了复合吸水颗粒深部液流转向剂的注入特性、吸水后在孔喉中的运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粒径小于孔喉尺... 由于吸水网络与控制网络的互穿结构,复合吸水材料颗粒具有吸水膨胀速度可控、吸水后强度高的特点。通过填砂管模型、变径管模型研究了复合吸水颗粒深部液流转向剂的注入特性、吸水后在孔喉中的运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粒径小于孔喉尺寸的前提下,未吸水膨胀前颗粒可以顺利注入;吸水后即使颗粒直径大于孔喉直径也可以通过拉伸变形顺利通过,通过后立即恢复原状。注入过程中填砂管渗透率降低,颗粒膨胀后渗透率进一步降低,颗粒膨胀后在驱替压力足够大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填砂管微孔中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颗粒 深部液流转向剂 注入性 驱替压力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含油污泥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0,156,共3页
在研究分析河南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伴生含油污泥组成及粒径分布的基础上,以油田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辅以JHW-1型悬浮剂、分散剂碳酸钠和NT-1固化剂等助剂,开发油、水井深部液流转向剂。实验表明,其浆体稳定、流变性和注入性好,有着较高... 在研究分析河南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伴生含油污泥组成及粒径分布的基础上,以油田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辅以JHW-1型悬浮剂、分散剂碳酸钠和NT-1固化剂等助剂,开发油、水井深部液流转向剂。实验表明,其浆体稳定、流变性和注入性好,有着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封堵性能,且成本低廉,适合大剂量深部注入。在河南油田现场应用62口井,消耗含油污泥11.31×104m3,阶段累计增油2.04×104t,降水13.59×104m3,增油、降水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液流转向剂 回收 废物利用 河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液流转向剂ZYTQ01在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层的研究和试验
5
作者 何国庆 《小型油气藏》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层内非均质严重,综合含水率已达92%。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增大波及体积,使注入水在深部发生液流转向.研制了新型调驱剂ZYTQ01,并在该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关键词 深部液流转向剂 濮城油田 油田开发 波及系数 改性 调剖技术 含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研究 被引量:68
6
作者 刘玉章 熊春明 +5 位作者 罗健辉 李宜坤 王平美 刘强 张颖 朱怀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8-251,共4页
提出了提高高含水注水油藏水驱效率的战略思想: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改变注入水的流场,遏制注入水通过高渗强水洗部位的无效循环;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究思路:①该剂应是变形剂,具有5个基本特征:自适应性,在高渗部位产生动态沿... 提出了提高高含水注水油藏水驱效率的战略思想: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改变注入水的流场,遏制注入水通过高渗强水洗部位的无效循环;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究思路:①该剂应是变形剂,具有5个基本特征:自适应性,在高渗部位产生动态沿程阻力,抗剪切,不进入低渗层,耐温耐盐耐老化;②该剂为柔性剂,在大孔道中的运移类似蚯蚓蠕动,具有6个特征:任意变形,环境赋形,强黏附性,强拉伸柔性,化学性稳定,具二次黏结能力。由34%柔性单体、60%共聚单体、5%增韧剂、1%引发剂合成了微粒型胶状柔性深部液流转向剂SR-3,产品为50%的防黏结水悬浮液。SR-3的密度略大于1g/cm^3。可根据注入水密度调节,粒径按油藏大孔道和裂缝确定。力学测试表明SR-3具有很高的弹性、柔性和强度,抗拉强度为28.44kPa。拉伸断裂延伸率为676.8%;在温度45~140℃、矿化度4—93g/L的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玉门等油田模拟污水中浸泡1年,未见任何破坏现象。吉林油田包括9口油井的G2-1井组注水井,经4次调剖,效果甚微(井组增油25.3t),2005年11月25-26日分3个段塞注入SR-3共8t,悬浮液300m^3,施工注入压力由5.5MPa升至7.0MPa。注入后7个月内井组产油量不减而含水量略降,一口低产井截止2006-04-12共增产油102t。该刑的应用包括:深部液流转向,高温高盐油井堵水,聚驱/复合驱防窜,酸化暂堵,防深部蒸汽窜,钻井修井堵漏防滤失。图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转向剂 变形颗粒 柔性颗粒 高含水油藏 改善水驱 深部流转向 吉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丽娜 李军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89,共2页
针对进入高含水阶段的油田,要稳产必须进行大幅度提液和大量注水。地层由于长期注水冲刷形成大孔道窜流,造成注入水严重低效循环,使得采油成本大幅度上升。堵水调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但由于其处理半径有限,不能解决... 针对进入高含水阶段的油田,要稳产必须进行大幅度提液和大量注水。地层由于长期注水冲刷形成大孔道窜流,造成注入水严重低效循环,使得采油成本大幅度上升。堵水调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但由于其处理半径有限,不能解决油井水窜问题。因而,提出了利用深部液流转向剂改变注入水流场、遏制注入水通过高渗及强水洗部位无效循环的研究思路及作用机理,并结合机械器材使转向剂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 调剖 液流转向剂 深部流转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深部液流转向增效技术
8
作者 李先杰 张健 +1 位作者 吕鑫 赵文森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125,共2页
为进一步提升聚合物驱效果,针对渤海典型油田条件提出了聚合物驱深部液流转向增效技术,研究了该技术的核心材料深部液流转向剂的应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深部液流转向剂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较强的选择性封堵能力和的耐冲刷性能,能够运移... 为进一步提升聚合物驱效果,针对渤海典型油田条件提出了聚合物驱深部液流转向增效技术,研究了该技术的核心材料深部液流转向剂的应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深部液流转向剂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较强的选择性封堵能力和的耐冲刷性能,能够运移到油藏深部,实现深部液流转向;同时可以增强聚合物驱效果,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深部液流转向剂 封堵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1
9
作者 魏发林 刘玉章 +3 位作者 唐孝芬 李宜坤 熊春明 刘戈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生产井特别是水平井和分支井采用笼统注入法实施堵水作业时,堵剂的选择性对预防产层伤害十分重要。综述了国内外主要是国外近期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选择性堵水剂按作用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聚合物类相渗(透率)调节剂,通过... 生产井特别是水平井和分支井采用笼统注入法实施堵水作业时,堵剂的选择性对预防产层伤害十分重要。综述了国内外主要是国外近期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选择性堵水剂按作用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聚合物类相渗(透率)调节剂,通过大分链在水相中伸展、在油相中收缩降低水相渗透率,包括以DMDAAC为阳离子的两性聚合物poly-DMDAAC和性能更好的乙烯基单体/酰胺三元共聚物(后者在60℃、6.89-27.56 kPa压降下水、油相流动阻力比高达270-13),实施堵水作业后油井产油能力逐渐提高。另一类是选择性水相封堵剂,除硅酸盐类、沥青类、乳化稠油外,主要介绍了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反离子盐(钾盐)、缓冲溶液组成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AS或VAS)体系,该体系一般与相渗调节剂共同使用。介绍了两类选择性堵水剂在国外一些油田的应用情况。讨论了选择性堵水效果评价问题和选择性堵水剂研发方向。图2表1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 选择性 相渗调节 液流转向剂 黏弹性表面活性 油井堵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J-L低温弱凝胶调驱剂 被引量:18
10
作者 白宝君 唐孝芬 +4 位作者 刘戈辉 李良雄 魏兆言 梁春 于兴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7-350,371,共5页
定义储能模量G′值 >0 .1Pa而≤ 1.0Pa的凝胶为弱凝胶 ,以G′值代表弱凝胶的强度。稳定的弱凝胶的G′值在角频率 0 .0 3— 2 .0rad/s范围内基本不变。详尽介绍了可用于 2 0 - 5 0℃低温油藏调驱的聚合物水基弱凝胶RNJ L的形成、配方... 定义储能模量G′值 >0 .1Pa而≤ 1.0Pa的凝胶为弱凝胶 ,以G′值代表弱凝胶的强度。稳定的弱凝胶的G′值在角频率 0 .0 3— 2 .0rad/s范围内基本不变。详尽介绍了可用于 2 0 - 5 0℃低温油藏调驱的聚合物水基弱凝胶RNJ L的形成、配方和性能。在 30— 40℃ ,pH值 6— 8条件下 ,用矿化度 <10 0 0 0mg/L的水配制的 30 0— 12 0 0mg/LHPAM(M >5 .0× 10 6)、30 0— 5 0 0mg/L酚醛复合体RE(交联剂 )、5 0— 75 0mg/L交联助剂AN水溶液均能形成稳定的弱凝胶。成胶时间随AN、RE及HPA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弱凝胶强度 (模量G′)随HPAM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RE和AN浓度的增加通过极大值。RNJ L的成胶时间 (几小时到几天 )的控制可通过组分浓度的变化而不必借助pH值的调节。成胶温度超过 5 0℃时弱凝胶的G′值下降。在 30℃和 45℃下进行的长期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测定的溶液成胶时间是初凝时间 ,完成凝胶化反应需要 3— 7天 ,G′值达到最高值约需要 30天 ,RNJ L弱凝胶可稳定存在至少 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酚醛复合体水基凝胶 弱凝胶 调驱 深部液流转向剂 配方 应用性能评价 低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交联调剖剂HT-600系列产品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桂意 胡玉国 +3 位作者 韩海沧 柴德民 邓大智 于仲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简述了HT - 6 0 0系列调驱剂研发思路和过程 ,阐述了新型预交联调剖剂HT - 6 0 4的性能指标和特点、调驱机理 ,论述了以HT - 6 0 0系列调驱剂产品为基础配套的调剖技术系列的室内研究 ,总结了新型预交联调剖剂HT - 6 0 0系列调驱剂产品... 简述了HT - 6 0 0系列调驱剂研发思路和过程 ,阐述了新型预交联调剖剂HT - 6 0 4的性能指标和特点、调驱机理 ,论述了以HT - 6 0 0系列调驱剂产品为基础配套的调剖技术系列的室内研究 ,总结了新型预交联调剖剂HT - 6 0 0系列调驱剂产品的现场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调剖 HT-600系列 应用 液流转向剂 调驱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温抗盐的颗粒型水驱流向改变剂的研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健 刘娟 +1 位作者 彭小容 鲁红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5,共4页
采用逐步降温(70-35℃)反相悬浮引发聚合方法,制备了可用作流向改变剂的细粒状交联共聚物AM/AA/AN/AMPS/MBAM。介绍了合成过程。测定了该共聚物颗粒在不同浓度的各种盐水溶液中的吸水膨胀倍率(以质量计),随盐浓度增大,膨胀... 采用逐步降温(70-35℃)反相悬浮引发聚合方法,制备了可用作流向改变剂的细粒状交联共聚物AM/AA/AN/AMPS/MBAM。介绍了合成过程。测定了该共聚物颗粒在不同浓度的各种盐水溶液中的吸水膨胀倍率(以质量计),随盐浓度增大,膨胀倍率先迅速减小,然后出现一个平台区(50~250g/LNCl或KCl,3.0~7.5g/LMgCl2)或缓慢下降区(3.0-7.5g/LCaCl2.2.0-5.0g/LFeCl3),在高盐浓度时(250~350g/LNaCl或KCD再次迅速下降;该共聚物可抗250g/LNaCl或KCl,可抗7.5g/LCaCl2或MgCl2,抗FeCl3性能差。在NaCl水溶液中,80℃和70℃下的膨胀倍率远大于40℃下的膨胀倍率.因而适用于较高温油藏。在自来水中约12小时达到最大膨胀倍率,其值超过200。200目共聚物颗粒在100mg/LHPAM溶液中的5g/L悬浮波注入2-20μm^2填砂管时,流量大于0.02mL/s后颗粒进入砂层内.流压随流量增大而增大。用Smith方法测得悬浮在100-300mg/LHPAM溶液中并充分溶胀的200目共聚物颗粒的韧性指数ftay。为1.087~1.250.平均值1.170,抗破裂能力好。图6表1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转向剂 颗粒调堵 高吸水共聚物 制备方法 吸水膨胀特性 抗盐性 力学强度 注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膨型预交联调驱剂TY-101在港西18-6-1井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崔景胜 胡玉国 +2 位作者 张伟东 尹铁山 王浩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6-149,共4页
本文简述了国内调剖堵水剂及技术概况 ,阐述了体膨型预交联调驱剂TY - 10 1的性能指标和特点、调驱机理以及在大港油田西 18- 6 - 1注水井的应用状况 ,总结了体膨型预交联调驱剂及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 。
关键词 体膨型预交联调驱TY-101 港西18-6-1井 应用 大港油田 调剖 液流转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水处理伴生含油污泥回收利用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玉青 陈渊 +2 位作者 高申领 李新丹 田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河南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伴生的含油污泥含水35.08%、油29.06%、泥质35.86%、150目筛余率4.21%,外观为黑硬膏状。油田含油污泥固相主要是由不同粒径的砂子和黏土组成的泥质颗粒,占97.45%,粒径小于63μm的颗粒占84.02%,泥质粒径细小且分... 河南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伴生的含油污泥含水35.08%、油29.06%、泥质35.86%、150目筛余率4.21%,外观为黑硬膏状。油田含油污泥固相主要是由不同粒径的砂子和黏土组成的泥质颗粒,占97.45%,粒径小于63μm的颗粒占84.02%,泥质粒径细小且分布集中。以油田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加入0.20%~0.25%JHW-1悬浮剂、0.3%~0.4%FSJ-1分散剂、2.5%~4.0%NT-1固化剂,得到油水井深部液流转向剂。实验表明,该液流转向剂浆体稳定、注入性好、强度较高(突破压力梯度大于0.28 MPa/cm),封堵率为88.2%~95.6%,且成本低廉适合大剂量深部注入。双管并联岩心实验表明,液流转向剂调剖后,低渗、高渗岩心的水驱采收率分别增加25.73%和17.11%。在河南油田现场应用56口井,措施井启动压力增加、吸水指数降低、注水压力上升、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共消耗含油污泥105118 m^3,累计增油17369 t,降水90000 m^3,增油、降水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污水 液流转向剂 采收率 回收 河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复合驱波及系数技术对策和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祥国 胡建波 +1 位作者 张吉昌 关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在非均质油藏水驱和化学驱油过程中,驱油剂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能力在化学驱增油效果中的作用已愈来愈受到石油工作者的重视。针对水驱和化学驱生产中存在的制约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探讨了复合驱... 在非均质油藏水驱和化学驱油过程中,驱油剂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能力在化学驱增油效果中的作用已愈来愈受到石油工作者的重视。针对水驱和化学驱生产中存在的制约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探讨了复合驱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在提高采收率中的作用、液流转向剂与驱油剂联合使用效果、液流转向时机及其与驱油剂段塞组合方式,研究了复合驱扩大波及效率的技术对策和方法。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性(渗透率变异系数在0.6~0.8)比较严重的油藏,当驱油剂黏度相同但界面张力不同时,驱油剂扩大波及体积能力对采收率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在药剂费用相同条件下,驱油剂与液流转向剂联合使用可以比单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3%以上。液流转向剂注入时机愈早,注人体积越大,化学驱增油效果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转向剂 驱油 波及体积 洗油效率 采收率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