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依据理化性质分析牡丹花色形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李想
段晶晶
罗小宁
张延龙
牛立新
史倩倩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43,67,共7页
-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专项(2014047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599)
+1 种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7JQ3024)
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M623267)
-
文摘
对5个不同花色的牡丹品种花瓣解剖结构、色素分布、理化性状及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色牡丹品种的表皮细胞形态存在差异,类黄酮和金属元素(Al和Fe)质量分数与牡丹花色值显著相关。类黄酮为主要影响因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和芍药素作为主要色素,槲皮素和木樨草素作为辅助色素,共同参与了红色系的形成;查尔酮、芹菜素、槲皮素和金圣草黄素影响了黄色花的形成。结合8个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显示,CHI、DFR、ANS基因控制花青苷的合成,CHI、F3H、F3’H和FLS基因控制黄酮、黄酮醇以及查尔酮的合成,分别在红色及黄色品种中高表达。因此,牡丹不同花色的形成主要受相关基因表达以及类黄酮质量分数的调控,而金属元素(Al、Fe)和花瓣表皮细胞形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花色的呈现。
-
关键词
花色
表皮细胞
液泡ph值
金属元素
花色素
类黄酮合成基因
-
Keywords
Flower color
Epidermal cells
Cell sap ph
Metal-ions
Pigments
Flavonoid biosynthetic genes
-
分类号
S685.1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Q944.58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荔枝果皮的褐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S.J.R.Underhill
吴振先
-
出处
《中国果品研究》
1993年第4期16-17,共2页
-
文摘
荔枝果皮的褐变一直是商业上的一个主要采后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褐变是由于果实失水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引起的,它导致了花青苷的迅速降解,使果变褐。然而,支持此理论的实验证据很少。最近,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着重研究果皮液泡的PH值对花青苷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研究荔枝果皮褐变的方法,并针对目前流行的PPO引起花青苷降解的理论提出一些疑问。
-
关键词
荔枝
多酚氧化酶
采后生理
色素
液泡ph值
-
分类号
S6
[农业科学—园艺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