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核双原子分子流体液汽界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梅东海 李以圭 陆九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44-648,共5页
The coexisting densities of equilibrium liquid and vapor phases,density profile,interfacial thickness and surface tension of homonuclear diatomic molecular fluid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isothermal-isochoric molecul... The coexisting densities of equilibrium liquid and vapor phases,density profile,interfacial thickness and surface tension of homonuclear diatomic molecular fluid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isothermal-isochoric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method.It was found that the equilibrium densities of liquid and vapor phase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Monte Carlo(MC)simulation.The thickness of Liquid-vapor interface increased as temperature went up,but surface tension showed the opposite tendency.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interfacial thickness was stronger in the range of higher reduced temperature.In addition,the molecular anisotropy also had an effect on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homonuclear diatomic molecular fl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液汽界面 同核双原子分子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汽液界面智能调控模型优选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光跃 刘尚奇 +2 位作者 沈平平 刘洋 罗艳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5-280,共6页
为了在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过程中,根据不同时刻井筒沿程蒸汽腔发育状况实时调整注采温度差(Subcool),以防止蒸汽突破并提高热量利用效率,开展了汽液界面智能调控模型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程的系数优选研究。以蒸汽腔内液池... 为了在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过程中,根据不同时刻井筒沿程蒸汽腔发育状况实时调整注采温度差(Subcool),以防止蒸汽突破并提高热量利用效率,开展了汽液界面智能调控模型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程的系数优选研究。以蒸汽腔内液池为研究对象、Subcool为调控目标,依据热量守恒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PID控制方程系数优选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和Ziegler-Nichols(Z-N)整定法优选了适用于加拿大M区块的汽液界面智能调控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评价了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组合时,进一步缩短了注采温度差达到Subcool目标值的时间,提高收敛速度和健壮性。与常规注汽相比,模型优选方法下智能注汽显著改善了井筒沿程蒸汽腔均匀扩展程度,提高产油量的同时降低了汽油比,模拟结果与Z-N整定法相似,但模型优选法简化了智能调控模型的优选过程,更为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辅助重力泄油 界面 智能调控模型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程 系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腔水膜闪蒸汽液界面瞬态传质系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严俊杰 张丹 +1 位作者 邓炜 郭迎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518,541,共5页
以膜渗透理论为依据,通过搭建水膜闪蒸实验台,对水膜闪蒸汽液界面的瞬态传质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液膜厚度为0.02~0.10m,过热度为10~20℃,真空腔压力为0.005~0.015MPa.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界面传质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 以膜渗透理论为依据,通过搭建水膜闪蒸实验台,对水膜闪蒸汽液界面的瞬态传质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液膜厚度为0.02~0.10m,过热度为10~20℃,真空腔压力为0.005~0.015MPa.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界面传质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08~16.77m/s.在相同条件下,该系数随初始过热度或初始液膜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闪蒸过程中,该传质系数随液膜厚度的减小或真空腔压力的升高而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蒸 传质系数 界面 过热度 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界面表面张力模拟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朝 曾丹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8,共3页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汽液界面性质时 ,适当选取模拟分子数目和势函数截断半径 ,既能满足合理的计算时间要求 ,又减少分子数目效应和势函数截断半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NVT系综中 ,以氩原子为对象 ,对长方形模拟盒中粒子数目为 5 ...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汽液界面性质时 ,适当选取模拟分子数目和势函数截断半径 ,既能满足合理的计算时间要求 ,又减少分子数目效应和势函数截断半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NVT系综中 ,以氩原子为对象 ,对长方形模拟盒中粒子数目为 5 0 0、86 4、1372和 2 0 4 8个的汽液平衡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在计算时发现 ,汽液界面的表面张力值与模拟分子数目有关 ,模拟分子数目在 10 0 0个以上 ,表面张力值趋于恒定。势函数截断半径Rc=4 .5σ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界面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电解质水溶液汽液界面张力的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于燕梅 李以圭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4年第5期20-25,共6页
本文选择滴体积法作为实验方法,建立了汽液界面张力实验装置,用纯液体界面张力值校验后,在25℃下,测定了KNO3、ZnCl2、kBr、K2CO34个单一电解质水溶液体系在0.05-2mol/L浓度范围的气液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滴体积法所建立的实验... 本文选择滴体积法作为实验方法,建立了汽液界面张力实验装置,用纯液体界面张力值校验后,在25℃下,测定了KNO3、ZnCl2、kBr、K2CO34个单一电解质水溶液体系在0.05-2mol/L浓度范围的气液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滴体积法所建立的实验装置能够准确并方便地测定电解质水溶液的汽液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水溶 界面 K2CO3 实验装置 电解质 实验方法 力值 实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电解质水溶液汽液界面张力的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燕梅 李以圭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5年第2期46-49,共4页
本文选择滴体积法作为实验方法,建立了汽液界面张力测定装置,用纯液体界面张力值校验后,在25℃下,测定了LiCl-NaCl,LiCl-KCl,NaCl-KCl,LiCl-NaCl-KCl四种混合电解质水溶液体系在0.1-4.5 mol/kg浓度范围的汽液界面张力.讨论了混合电解质... 本文选择滴体积法作为实验方法,建立了汽液界面张力测定装置,用纯液体界面张力值校验后,在25℃下,测定了LiCl-NaCl,LiCl-KCl,NaCl-KCl,LiCl-NaCl-KCl四种混合电解质水溶液体系在0.1-4.5 mol/kg浓度范围的汽液界面张力.讨论了混合电解质水溶液的界面张力随电解质浓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解质 界面 水溶体系 界面张力 实验方法 测定装置 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平衡界面微观特征与应力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时雯 何川 李少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6,3,共5页
采用Verlet-List和动态存储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饱和汽液平衡体系中的分子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了汽液界面的微观物理特征和应力特性以及温度变化对汽液界面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液界面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涨落起伏的非稳定区域... 采用Verlet-List和动态存储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饱和汽液平衡体系中的分子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了汽液界面的微观物理特征和应力特性以及温度变化对汽液界面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液界面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涨落起伏的非稳定区域,且分子由液态向气态转变是一个突变过程;汽液过渡区厚度与局部界面涨落区宽度相同,验证了汽液过渡区和分界面涨落区的统一性;当温度从0.7变化至1.1时,气液界面厚度从4增加到9.5,而表面张力和两相密度差则不断减小;当温度接近临界温度时,系统表面张力趋近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界面 微观特征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中汽液界面运移数学模型及规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瑞坤 梁光跃 +1 位作者 刘尚奇 刘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115,共5页
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过程实施蒸汽捕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在生产井上方形成一定高度的汽液界面,预防蒸汽突破的发生,提高热量利用效率。然而,现场操作中汽液界面位置并不能直接监测,只能通过监测... 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过程实施蒸汽捕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在生产井上方形成一定高度的汽液界面,预防蒸汽突破的发生,提高热量利用效率。然而,现场操作中汽液界面位置并不能直接监测,只能通过监测注采井间温度差(subcool)进行间接估测。为了准确预测蒸汽腔汽液界面运移位置,将蒸汽腔内液池垂向剖面形状简化为"扇形",根据流体渗流理论建立了汽液界面高度随subcool、注采压差和产液速度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证实其可靠性,并分析汽液界面运移规律。该模型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实现了汽液界面运移位置快速预测,可为现场技术人员准确判断汽液界面运移位置提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辅助重力泄油 界面 捕集控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式热电偶液位测量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祖力 唐锐 王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38-1740,共3页
压力容器内的水位是反应堆运行中的重要参数,针对传统的传感器难以实现液位测量,提出了一种加热式热电偶传感器,它是基于发热体在气(汽)体和液体中放热系数的显著差异,研制的一种变液位测量为温差测量的加热式铠装热电偶。试验表明,液... 压力容器内的水位是反应堆运行中的重要参数,针对传统的传感器难以实现液位测量,提出了一种加热式热电偶传感器,它是基于发热体在气(汽)体和液体中放热系数的显著差异,研制的一种变液位测量为温差测量的加热式铠装热电偶。试验表明,液位测量传感器原理正确,结构可行,性能可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液气(汽)界面的位置,推广该传感器在压力容器内应用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界面 位测量 加热式热电偶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感温式液位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祖力 罗松 +1 位作者 王华 张立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24-128,135,共6页
液位测量的方法很多,针对传统液位传感器难以实现准确可靠的液位测量,提出了一种多点感温式液位传感器。它是基于发热体在气(汽)体和液体中放热系数差异显著的特点,设计的一种变液位测量为温差测量的传感器。实验表明,研制的多点感温式... 液位测量的方法很多,针对传统液位传感器难以实现准确可靠的液位测量,提出了一种多点感温式液位传感器。它是基于发热体在气(汽)体和液体中放热系数差异显著的特点,设计的一种变液位测量为温差测量的传感器。实验表明,研制的多点感温式液位传感器原理正确,结构可行,性能可靠,可承受高温、高压,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液气(汽)界面,有必要推广到压力容器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界面 位测量 多点感温式位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生产井控制机理与应用 被引量:41
11
作者 钱根宝 马德胜 +2 位作者 任香 孙新革 席长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和解析方法,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采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蒸汽腔中,流动以重力泄油为主,压力梯度较低;在注汽井和采油井间汽液界面下的流体流动规律与蒸汽腔中靠重力泄流为主不同,汽液界面下... 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和解析方法,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采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蒸汽腔中,流动以重力泄油为主,压力梯度较低;在注汽井和采油井间汽液界面下的流体流动规律与蒸汽腔中靠重力泄流为主不同,汽液界面下的流动以注汽井和采油井间的压力驱替为主,压力梯度相对较高。在认识采油井压力梯度分布的基础上,运用离散化井筒模型对采油井的汽阻温度(sub-cool)控制进行了优化,并与现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采油井的汽阻温度控制在10~1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重力泄油 水平井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泵回路蒸发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吉裕 李强 宣益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2,59,共6页
文章针对毛细泵回路(CPL)蒸发器内的多孔芯结构, 建立了描述换热和流动的非稳态数值模型。该模型采用焓模型来处理多孔介质内工质的相变问题, 通过分区计算既避免了采用耗时复杂的自适应网格技术又能方便地跟踪汽液界面, 为处理多孔介... 文章针对毛细泵回路(CPL)蒸发器内的多孔芯结构, 建立了描述换热和流动的非稳态数值模型。该模型采用焓模型来处理多孔介质内工质的相变问题, 通过分区计算既避免了采用耗时复杂的自适应网格技术又能方便地跟踪汽液界面, 为处理多孔介质中的毛细力带来方便; 在处理流动问题时, 通过对源项的处理考虑了毛细抽力的作用, 体现了毛细抽力是CPL的动力源, 从给定的算例来分析, 该数值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毛细芯的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芯 CPL 界面 换热 多孔介质 工质 流动 回路 源项 自适应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