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压汞法和低温液氮法孔隙分析的两淮煤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1
作者 王志强 刘会虎 +2 位作者 范正谱 丁海 徐宏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58-4066,共9页
为了对比分析两淮煤的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以淮南矿区刘庄矿13煤和淮北矿区祁东矿7煤为研究对象,运用压汞法和低温液氮吸附法对其孔隙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分形理论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对比分析了淮南淮北煤孔隙结构的差异。压汞... 为了对比分析两淮煤的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以淮南矿区刘庄矿13煤和淮北矿区祁东矿7煤为研究对象,运用压汞法和低温液氮吸附法对其孔隙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分形理论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对比分析了淮南淮北煤孔隙结构的差异。压汞结果表明,刘庄13煤总孔容和总比表面积分别为3.488 mL/g、0.020 m^(2)/g,祁东7煤为4.926 mL/g和0.027 m^(2)/g,祁东煤样孔容均更大。二者孔容均大孔孔容最大,中孔最小。低温液氮吸附结果表明,刘庄13煤微孔比表面积比为76.25%,微孔最为发育。祁东7煤小孔比表面积比为79.79%,小孔最为发育。分形分析表明两者均有分形特征,通过压汞孔隙数据分形,刘庄13煤和祁东七煤孔径大于100 nm的孔隙分形维数分别为2.8056和2.7567,通过对低温液氮吸附孔隙数据分形,刘庄13煤和祁东七煤孔径小于100 nm的孔隙分形维数分别为2.7275和2.0372,均处于2~3范围内。表明刘庄13煤孔隙结构更为复杂和不均匀,尤其在小孔和微孔范围内分形维数差异更大。可能与显微组分和矿物含量的差异有关,其中镜质组是煤中主要的气孔发育成分,含量与孔隙分形维数成正相关。壳质组和惰质组不是气孔发育的主要成分,两者含量与孔隙分形维数成负相关。矿物分布不均可能增加了煤孔隙结构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因此两淮煤样中各矿物含量与分形维数均变现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 低温液氮吸附法 孔隙特征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中阶煤孔结构的压汞—液氮联合表征及孔隙分形特征
2
作者 李奇 吴勇 乔磊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为研究深部中阶煤的孔隙结构特征与孔隙分形规律,利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对沈阳红阳三矿、开滦林西矿、淮南新集二矿和平顶山平煤六矿等典型深部开采矿区的主采煤层煤样进行了孔径、孔容、比表面积等参数测试,基于Menger海绵模型和FHH... 为研究深部中阶煤的孔隙结构特征与孔隙分形规律,利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对沈阳红阳三矿、开滦林西矿、淮南新集二矿和平顶山平煤六矿等典型深部开采矿区的主采煤层煤样进行了孔径、孔容、比表面积等参数测试,基于Menger海绵模型和FHH模型进行了孔隙分形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压汞法的孔隙结构参数测试中平均孔径31.10~34.70 nm,总孔容0.0483~0.0594 mL/g,总比表面积5.5909~7.6528 m^(2)/g,得出典型深部开采矿区的主采煤层孔隙发育比较接近;孔容分布以大孔孔容占主导,微孔与过渡孔孔容比重相当,中孔的孔容分布相对较小,表明大孔孔隙连通性较好,中孔较为闭塞;比表面积分布以微孔为主,占比达70%以上,而中孔和大孔的比重甚微,可见微孔吸附能力最强,不利于深部煤层瓦斯治理;Menger海绵模型分形维数介于2.6~3之间,表明孔隙形状很不规则,孔隙较为复杂,整体上孔隙表面较为粗糙。(2)基于液氮吸附法测试的有效孔径范围为3~177 nm,总孔容与比表面积不同的矿区差异明显,孔容分布以过渡孔和中孔为主,微孔分布较低,大孔为0,表明利用液氮吸附法对于中孔、过渡孔有很好的表征,而难以表征大孔结构,且微孔的孔隙连通性较差;比表面积分布中主要为过渡孔、微孔和中孔,大孔为0,其中以过渡孔为主,且其吸附能力也较强;FHH模型分形维数介于2.0~2.7,结构较为简单规则。(3)讨论了深部中阶煤孔隙结构差异性,其中压汞法和液氮法的孔隙结构参数(比表面积、孔容)随埋深的增加均呈非线性的凹曲线变化;Menger海绵模型与FHH模型分形维数则随埋深的增加呈凸曲线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中阶煤 压汞 液氮吸附法 孔径结构 孔隙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软硬煤全孔径孔隙结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彦伟 张帅 +2 位作者 左伟芹 韩红凯 徐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106,共9页
煤体孔隙结构研究主要侧重于某一种孔隙结构测定技术方法,而单一测定方法在原理上不能准确表征煤体多尺度孔裂隙结构特征。在分析压汞法、液氮吸附法、二氧化碳吸附法以及小角X射线散射法4种试验方法的试验原理、适用条件和煤体物性特... 煤体孔隙结构研究主要侧重于某一种孔隙结构测定技术方法,而单一测定方法在原理上不能准确表征煤体多尺度孔裂隙结构特征。在分析压汞法、液氮吸附法、二氧化碳吸附法以及小角X射线散射法4种试验方法的试验原理、适用条件和煤体物性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煤全孔径孔隙结构集成测定和表征方法。采用新方法从孔隙形状、孔容、比表面积、孔径分布4个方面,研究了2种不同变质程度软硬煤孔隙结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煤全孔径孔隙结构集成测定和表征方法融合了上述4种方法测定孔隙结构的优势,结果更可靠、合理;2种煤样的软煤总孔容大于硬煤,软硬煤大孔孔容所占比例最大,且两者阶段孔容的差异性主要在于中孔和大孔阶段,其中中孔差距最为明显。而软煤微孔孔比表面积远大于硬煤。构造作用对于高变质程度煤的中孔孔容发育影响最大,对于低变质程度煤的大孔孔容发育影响最大;构造作用对于低变质程度煤的微孔表面积影响较小。上述研究成果为开展煤体多尺度孔隙的瓦斯吸附、运移规律和机理研究奠定了物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压汞 液氮吸附法 二氧化碳吸附 小角X射线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神府矿区富油煤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申艳军 王旭 +4 位作者 赵春虎 王生全 郭晨 师庆民 马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1,共9页
利用富油煤提油炼气是弥补我国油气供给不足的重要措施,而富油煤的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渗透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是开发利用富油煤的基础工作。以榆神府矿区富油煤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压汞法、核磁共振法以及气渗透法等多元手段对... 利用富油煤提油炼气是弥补我国油气供给不足的重要措施,而富油煤的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渗透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是开发利用富油煤的基础工作。以榆神府矿区富油煤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压汞法、核磁共振法以及气渗透法等多元手段对富油煤多尺度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并开展富油煤全段孔隙表征研究。基于富油煤多尺度孔隙结构测试结果,开展富油煤孔隙特征与传统低阶煤样差异性讨论。结果发现:榆神府矿区富油煤微小孔隙极为发育,占比高达70%以上,大孔、中孔发育相对不足,仅占总孔隙的25%~30%;核磁共振结果与低温液氮吸附法、压汞法联合表征结果对比发现,联合低温液氮吸附法与压汞法可较好地表征煤样全段孔隙;相较于传统低阶煤,富油煤具有较大的孔比表面积与低温氮吸附量,分别为27.48 m^(2)/g、40~50 cm^(3)/g,具备富油煤提油炼气的良好物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孔隙结构 低温液氮吸附法 压汞 核磁共振 气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康矿区气煤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翠霞 刘伟 刘纪坤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阜康矿区瓦斯的储存情况与抽采可行性,采用压汞法和低温液氮吸附法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煤的孔隙结构参数及其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煤样中大孔和微孔占比较大,孔径较大的孔隙由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孔及四边开放的平行板孔组成,开... 为了研究阜康矿区瓦斯的储存情况与抽采可行性,采用压汞法和低温液氮吸附法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煤的孔隙结构参数及其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煤样中大孔和微孔占比较大,孔径较大的孔隙由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孔及四边开放的平行板孔组成,开放性好,有利于瓦斯抽采利用;气煤煤样总孔容大于高变质程度煤样,孔隙结构有利于瓦斯赋存和放散;气煤孔隙的比表面积虽然小于高变质程度煤样,但其孔隙结构中小孔的比表面积占比较大,小孔为瓦斯吸附提供了较大空间,所以阜康矿区气煤也具有一定的瓦斯吸附能力,煤层瓦斯可以抽采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气煤孔隙结构 压汞 低温液氮吸附法 孔隙分布特征 孔容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煤基质压缩效应的煤全孔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纪坤 任棒 王翠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采用单一煤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只能对某一孔径范围内的孔隙结构进行表征,联合压汞法和低温液氮吸附法可表征煤全孔径分布特征,然而煤基质压缩效应会给孔径分布测量结果带来误差,且目前的研究均未考虑煤基质压缩效应对孔径分布测量结果的... 采用单一煤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只能对某一孔径范围内的孔隙结构进行表征,联合压汞法和低温液氮吸附法可表征煤全孔径分布特征,然而煤基质压缩效应会给孔径分布测量结果带来误差,且目前的研究均未考虑煤基质压缩效应对孔径分布测量结果的影响。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全孔径分布特征,选取4种煤样进行压汞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当汞压为0.124~20 MPa时,煤基质被压缩,孔隙结构发生变形,且随着汞压增加,煤基质压缩效应逐渐明显,孔隙结构变形程度逐渐增加;当汞压为20~206 MPa时,煤基质压缩效应显著,孔隙结构遭到破坏。考虑煤基质压缩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联孔分析原则:将联孔分界点设定为62.35 nm(汞压为20 MPa时对应的孔径为62.35 nm),当孔径小于62.35 nm时,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分析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当孔径大于62.35 nm时,结合煤基质压缩性系数对压汞法所测累计进汞体积进行校正来分析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微孔和过渡孔对比表面积的贡献最大,中孔及大孔对孔体积的贡献最大;煤样变质程度越大,微孔和过渡孔对比表面积的贡献越大,中孔及大孔对孔体积的贡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质压缩 全孔径分布 压汞 低温液氮吸附法 联孔分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