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牛地气田液氮伴注效果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薛成国 陈付虎 +2 位作者 李国峰 李松 李雷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236-238,共3页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渗、致密、低压的特点,在压裂施工中,通常存在压后返排困难、压裂井自然喷通率低的现象。采取较高液氮伴注比例压裂层位的水平井自然喷通率较高,然而一味地提高液氮比例会增加生产成本。文中在最小液氮伴注比例计算的...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渗、致密、低压的特点,在压裂施工中,通常存在压后返排困难、压裂井自然喷通率低的现象。采取较高液氮伴注比例压裂层位的水平井自然喷通率较高,然而一味地提高液氮比例会增加生产成本。文中在最小液氮伴注比例计算的基础上,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得出了大牛地气田液氮伴注压裂井压后自然喷通的最小液氮用量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大牛地气田盒1气层压裂井压后自然喷通的最小液氮伴注比例,为大牛地气田液氮伴注压裂施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启动压力 液氮伴注比例 自然喷通率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气井压裂液氮伴注比例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勇 赵倩云 +1 位作者 马新星 高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63-167,共5页
提高返排液效率,减少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是压裂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气井排液现状分析,结合管柱结构,开展井筒持续排液条件研究。当井深2 500 m时,必须满足井底液柱压力≤15.68 MPa,或平均气液混相密度≤0.61 g/cm^... 提高返排液效率,减少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是压裂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气井排液现状分析,结合管柱结构,开展井筒持续排液条件研究。当井深2 500 m时,必须满足井底液柱压力≤15.68 MPa,或平均气液混相密度≤0.61 g/cm^3。建立液氮比例运算模型,计算得出当液氮伴注比例≥6%时,井筒可实现自主持续排液。现场试验表明,调整液氮伴注比例后,一次喷通率提高69%,返排率提高19%,试气产量也随液氮比例呈现较好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东部 液氮伴注比例 返排效率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液氮伴注压裂增透机制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文勇 司磊 +2 位作者 郭启文 田坤云 张瑞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7-102,共6页
针对平顶山矿区煤储层“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的特点,为提高地面煤层气储层改造效果,增加煤层气单井产量,提出了采用液氮伴注技术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系统分析了液氮伴注压裂的增产机制:液氮汽化吸热致使煤岩降温... 针对平顶山矿区煤储层“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的特点,为提高地面煤层气储层改造效果,增加煤层气单井产量,提出了采用液氮伴注技术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系统分析了液氮伴注压裂的增产机制:液氮汽化吸热致使煤岩降温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和体积膨胀产生的孔隙压力两者作用下致使煤岩体发生破坏,生成大量微裂隙,提高煤储层渗透性,达到对煤储层改造的目的。采用液氮伴注压裂可显著提高施工砂比,降低压裂液滤失,减小对储层的伤害。压裂后能有效提高地层能量,提高临界解吸压力,缩短煤层气井排采见气周期。现场试验表明:单井最高日产气量达1708 m^3,累计产气量620000 m^3,在构造煤发育区实现了稳定、连续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液氮伴注压裂 温度应力 增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液氮伴注与CO2驱替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29,共6页
在我国煤层气的开发中普遍面临煤层具有的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等自然属性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利用液态气体伴注辅助水力压裂改造煤层技术。文章阐述了液氮伴注技术提高煤层临界解吸压力机理和CO2驱替煤层甲烷机理,结合芦岭煤矿地面煤... 在我国煤层气的开发中普遍面临煤层具有的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等自然属性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利用液态气体伴注辅助水力压裂改造煤层技术。文章阐述了液氮伴注技术提高煤层临界解吸压力机理和CO2驱替煤层甲烷机理,结合芦岭煤矿地面煤层气工业试验,进行了液氮伴注辅助水利压裂、液态CO2驱替煤层甲烷试验以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注入液氮后氮气分子会挤占煤层甲烷分子的空间,为甲烷气体提供外部能量,同时能够降低煤层甲烷分子分压,提高其临界解吸压力,促使煤层更快的解吸出甲烷气体,提高产气量,试验2号井,达到产气峰值3145.2m^3/d仅用190d,稳产期平均产气量为1400m^3/d;CO2具有的强吸附性能够与吸附态煤层甲烷发生置换作用,促使煤层甲烷更快的由吸附态变为游离态,实现煤层甲烷大量解吸的效果,同时CO2在等压条件下还能够降低游离甲烷分压,进一步提高产气量,试验3号井,实际/理论临界解吸压力比值为3.29,达到产气峰值3351.9m^3/d仅用了124d,稳产期平均产气量为800m^3/d。对比可知:液氮伴注技术优势明显,且在后续煤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新的CO2突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液氮伴注 CO2驱替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低渗气藏伤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27
5
作者 赵振峰 赵文 +3 位作者 何治武 丁里 李建山 尹晓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长庆气田为低压、低渗气藏,压力系数低、非均质性强,气藏类型复杂,压裂液对储层容易造成伤害。为了降低伤害,在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压裂改造中引起储层伤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岩心伤害流动实验、电镜对比分析、压裂液残渣... 长庆气田为低压、低渗气藏,压力系数低、非均质性强,气藏类型复杂,压裂液对储层容易造成伤害。为了降低伤害,在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压裂改造中引起储层伤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岩心伤害流动实验、电镜对比分析、压裂液残渣粒径分析等室内实验研究认为,储层压力系数低、稠化剂的大分子集团对储层造成的伤害是引起伤害的主要因素,而储层的敏感性伤害、压裂液残渣的伤害虽对储层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因素。在伤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还阐述了目前在长庆低压、低渗气田应用的CO2 压裂和液氮全程伴注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液氮全程伴注技术已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排液周期进一步缩短、返排率显著提高,压后不能及时喷通的井明显下降。同时结合压裂液伤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压裂液发展的新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储层 液氮全程技术 压裂液 地层损害 长庆气田 地质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致密气藏压裂水锁伤害评价与措施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程宇雄 彭成勇 +1 位作者 周建良 张滨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5-139,共5页
针对临兴致密气水锁伤害问题,利用水相圈闭指数法和总水体积法,对该地区压裂层位进行水锁伤害评价。采用考虑启动压力的理论模型计算出液氮用量的理论值,分析了液氮用量与压裂后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水锁解除措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 针对临兴致密气水锁伤害问题,利用水相圈闭指数法和总水体积法,对该地区压裂层位进行水锁伤害评价。采用考虑启动压力的理论模型计算出液氮用量的理论值,分析了液氮用量与压裂后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水锁解除措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临兴地区较多层位存在水锁风险;对于易水锁、临界水锁层位,充足的液氮量有利于解除水锁,建议临兴地区液氮用量经验系数取4.0~5.0。该研究可为临兴致密气压裂水锁解除措施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水锁伤害 水相圈闭指数法 总水体积法 液氮伴注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