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辐射屏数及密度对超导腔垂直测试杜瓦漏热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金树峰
陈叔平
+1 位作者
张军辉
苏海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4-760,共7页
超导腔垂直测试杜瓦为广口液氦容器,对绝热性能有较高要求,其内筒体采用高真空多层绝热,顶部盖板侧为多屏绝热。为减少杜瓦顶部盖板侧漏热,提出了变密度辐射屏方法,以盖板、辐射屏、液面和氦气为对象建立了导热、对流与辐射耦合换热的...
超导腔垂直测试杜瓦为广口液氦容器,对绝热性能有较高要求,其内筒体采用高真空多层绝热,顶部盖板侧为多屏绝热。为减少杜瓦顶部盖板侧漏热,提出了变密度辐射屏方法,以盖板、辐射屏、液面和氦气为对象建立了导热、对流与辐射耦合换热的传热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辐射屏数对漏热的影响规律及最优辐射屏密度。结果表明:1)实验测得的辐射屏温度与传热模型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平均相对偏差为8.37%,认为传热模型是合理的;2)靠近液面处第1层辐射屏(屏1)与液面间氦气的格拉晓夫数Gr随屏1温度T_1的升高存在极大值(T_1=9.14 K,Gr=1.12×10^(14)),T_1超过35 K后Gr基本保持不变;3)等间距分布时,辐射屏数大于11层后总漏热变化不明显,一定辐射屏数下,相邻两屏之间气体导热占主导地位,低温区域(靠近液面侧)至高温区域(靠近盖板侧)导热热流比重减小,辐射热流比重升高;4) 11层辐射屏数下,高温区域布置7层、低温区域布置4层的变密度辐射屏方式漏热最小,与等间距分布相比漏热可减少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腔垂直测试
杜瓦
液氦杜瓦
传热模型
变密度辐射屏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辐射屏数及密度对超导腔垂直测试杜瓦漏热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金树峰
陈叔平
张军辉
苏海林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4-760,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项目(XDA03020000)
文摘
超导腔垂直测试杜瓦为广口液氦容器,对绝热性能有较高要求,其内筒体采用高真空多层绝热,顶部盖板侧为多屏绝热。为减少杜瓦顶部盖板侧漏热,提出了变密度辐射屏方法,以盖板、辐射屏、液面和氦气为对象建立了导热、对流与辐射耦合换热的传热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辐射屏数对漏热的影响规律及最优辐射屏密度。结果表明:1)实验测得的辐射屏温度与传热模型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平均相对偏差为8.37%,认为传热模型是合理的;2)靠近液面处第1层辐射屏(屏1)与液面间氦气的格拉晓夫数Gr随屏1温度T_1的升高存在极大值(T_1=9.14 K,Gr=1.12×10^(14)),T_1超过35 K后Gr基本保持不变;3)等间距分布时,辐射屏数大于11层后总漏热变化不明显,一定辐射屏数下,相邻两屏之间气体导热占主导地位,低温区域(靠近液面侧)至高温区域(靠近盖板侧)导热热流比重减小,辐射热流比重升高;4) 11层辐射屏数下,高温区域布置7层、低温区域布置4层的变密度辐射屏方式漏热最小,与等间距分布相比漏热可减少4%。
关键词
超导腔垂直测试
杜瓦
液氦杜瓦
传热模型
变密度辐射屏
实验
Keywords
superconducting cavity vertical test Dewar
liquid helium Dewar
heat transfer model
variable density radiation shield
experiment
分类号
TB661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辐射屏数及密度对超导腔垂直测试杜瓦漏热的影响
金树峰
陈叔平
张军辉
苏海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