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DPE等温结晶中液-固转变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陈青 范毓润 +1 位作者 李文春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5-368,共4页
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温结晶过程中液-固转变的流变行为.发现在等温结晶过程中,旋转流变仪的平行板上会产生法向拉应力;在结晶初期,此应力会快速松弛;一定时间后,呈现出积聚并迅速增加的现象.针对此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态测试方... 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温结晶过程中液-固转变的流变行为.发现在等温结晶过程中,旋转流变仪的平行板上会产生法向拉应力;在结晶初期,此应力会快速松弛;一定时间后,呈现出积聚并迅速增加的现象.针对此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态测试方法,即利用由结晶导致的体积收缩测量法向拉力.对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方法下的流变行为进行比较发现,动态测试适用于结晶速率较慢的体系,而静态测试则适用于结晶速率较快的体系.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具有不干扰被测试样结晶行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等温结晶 -转变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酰基结冷胶/酪蛋白酸钠复合体系液-固转变流变学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青 马慧婷 +1 位作者 陆海霞 姚兰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2-327,共6页
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低酰基结冷胶(LA)和酪蛋白酸钠(SC)复合体系的液-固转变,对比了储能模量、损耗模量交点法和Winter准则,并利用非等温动力学模型研究了LA/SC复合体系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Winter准则更适用于表征LA/SC复合体系的液... 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低酰基结冷胶(LA)和酪蛋白酸钠(SC)复合体系的液-固转变,对比了储能模量、损耗模量交点法和Winter准则,并利用非等温动力学模型研究了LA/SC复合体系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Winter准则更适用于表征LA/SC复合体系的液-固转变。对于LA/SC复合体系而言,酪蛋白酸钠存在一个临界质量浓度0.005 g/mL,当体系内酪蛋白酸钠质量浓度低于该临界值时,酪蛋白的添加对凝胶温度影响不大,但当酪蛋白酸钠质量浓度超过该临界值时,酪蛋白酸钠的添加会显著地降低复合体系的凝胶温度。复合体系的松弛指数随着酪蛋白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分形维数则随着酪蛋白浓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非等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凝胶可以分为2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冷胶 酪蛋白酸钠 -转变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固两相转变的夹具技术 被引量:12
3
作者 钟康民 郭培全 王红岩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6,共2页
对温度变化导致相变的蜡固、冰固及低熔点合金等夹具进行了分析,对电致相变技术进行了介绍。此外,对各种基于液固两相转变技术的机床夹具的选用原则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两相转变 夹具 电致相变 机床 夹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固-液转变过程的低频内耗研究
4
作者 陈刚 朱震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2期276-278,共3页
介绍双试样悬浮方法测量金属材料固-液转变过程低频内耗的原理,提出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模型,并由这些力学模型推导了不同扭摆振动系统的内耗表达式.通过对纯Zn固-液转变过程低频内耗的实际测量,证实了该方法在金属材料固-液转变... 介绍双试样悬浮方法测量金属材料固-液转变过程低频内耗的原理,提出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模型,并由这些力学模型推导了不同扭摆振动系统的内耗表达式.通过对纯Zn固-液转变过程低频内耗的实际测量,证实了该方法在金属材料固-液转变过程内耗测量研究中的可行性,并对上述测量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转变 低频内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固液转变型偶氮苯聚合物的合成与光响应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丽 赵霄雷 +4 位作者 彭锦雯 许建 马丽丽 刘远立 邓卫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48,56,共7页
偶氮苯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光响应性能在光分子开关、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但偶氮苯顺反异构化转变及光致固液转变的影响因素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文中设计并合成了4种偶氮苯聚合物,对比了偶氮苯相连的柔性链对其光响应性能的... 偶氮苯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光响应性能在光分子开关、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但偶氮苯顺反异构化转变及光致固液转变的影响因素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文中设计并合成了4种偶氮苯聚合物,对比了偶氮苯相连的柔性链对其光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柔性链段使偶氮苯异构化时间从20 min降到100 s,同时含柔性链段的偶氮苯聚合物具有光致固液转变的能力,而不含柔性链段的偶氮苯聚合物不能发生光致固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聚合物 光致异构 光致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i6.5Cu2.8Mg合金半固态重熔时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昌明 何乃军 +1 位作者 杨大壮 鞠治刚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4,共5页
研究了AlSi6.5Cu2 .8Mg合金在固、液相区温度重熔时 ,固、液相转变 ,α晶体形貌演变的规律和α晶体长大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半固态重熔时 ,α晶体的形态的演变过程按液相量和成份的变化以及α晶体的形态变化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研究了AlSi6.5Cu2 .8Mg合金在固、液相区温度重熔时 ,固、液相转变 ,α晶体形貌演变的规律和α晶体长大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半固态重熔时 ,α晶体的形态的演变过程按液相量和成份的变化以及α晶体的形态变化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液相量的增加阶段 ;第二阶段为液相成份向平衡亚共晶成份转化阶段 ;第三阶段为液相达平衡亚共晶成份以后的阶段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 ,α晶体以碰撞合并方式长大 ,第三阶段按Ostward方式长大。试验数据作统计分析知 :α晶体的直径d与时间的抛物线关系的幂指数是随重熔温度而变化的 ;573℃ ,578℃和 584℃对应的幂指数分别是 4 .0 0 4 ,2 .38和 1.84 ;幂指数主要受熔体中对流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Mg合金 态重熔 转变 α晶体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法微晶纤维素/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洪赞 罗志强 +2 位作者 郭晓玲 高俊刚 张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7-159,164,共4页
以离子液体为微晶纤维素(MCC)和聚乙烯醇(PVA)的共溶剂,采用液-固相转变法制备MCC/PVA共混膜。共混膜经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接触角测试和拉力试验等表征。FT-IR和SEM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分间有很好的相容性,... 以离子液体为微晶纤维素(MCC)和聚乙烯醇(PVA)的共溶剂,采用液-固相转变法制备MCC/PVA共混膜。共混膜经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接触角测试和拉力试验等表征。FT-IR和SEM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分间有很好的相容性,用甲醇做沉淀剂可以制备出孔径均一的纳米共混膜。TGA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具有良好的综合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及尺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聚乙烯醇 离子 共混膜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面体准晶对非晶形成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国荣 吴佑实 +1 位作者 张川江 赵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以液态金属Ni为例,研究了在不同冷却条件下形成晶体及非晶的过程.模拟采用镶嵌原子法(EAM)作用势,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冷却速度下Ni的径向分布函数以及原子组态变化的重要信息,利用键对分析技术探讨了二十面体...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以液态金属Ni为例,研究了在不同冷却条件下形成晶体及非晶的过程.模拟采用镶嵌原子法(EAM)作用势,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冷却速度下Ni的径向分布函数以及原子组态变化的重要信息,利用键对分析技术探讨了二十面体准晶对非晶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形成 二十面体准晶 分子动力学模拟 镶嵌原子法作用势 金属镍 液固转变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硅羟基-1-丙基磺酸/聚氧乙烯十八烷基胺为外壳的可流动碳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曦 郑亚萍 +1 位作者 兰岚 杨海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3-208,共6页
采用3-硅羟基-1-丙基磺酸(SIT8378.3)和聚氧乙烯十八烷基胺(Ethomeen18/25)在酸化多壁纳米碳管表面上生成长链壳层,相当于"溶剂",使碳纳米管在没有溶剂时,损耗模量G″高于储能模量G',具有流体特性。结果表明,长链分子接... 采用3-硅羟基-1-丙基磺酸(SIT8378.3)和聚氧乙烯十八烷基胺(Ethomeen18/25)在酸化多壁纳米碳管表面上生成长链壳层,相当于"溶剂",使碳纳米管在没有溶剂时,损耗模量G″高于储能模量G',具有流体特性。结果表明,长链分子接枝于碳纳米管表面使碳纳米管的直径增大,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16.03%。碳纳米管在去离子水中稳定分散,渗流阈值为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无溶剂纳米流体 -转变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三嵌段聚合物(PPP)无溶剂流体的制备及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曦 郑亚萍 +2 位作者 兰岚 李化毅 杨海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5-159,共5页
采用三嵌段聚合物(PPP)对酸化碳纳米管(MWNTs-COOH)进行改性,制备MWNTs-COOH/PPP无溶剂流体。采用流变仪研究其流变性能,采用差热扫描(DSC)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MWNTs-COOH/PPP/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溶剂存在时,MWNTs-CO... 采用三嵌段聚合物(PPP)对酸化碳纳米管(MWNTs-COOH)进行改性,制备MWNTs-COOH/PPP无溶剂流体。采用流变仪研究其流变性能,采用差热扫描(DSC)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MWNTs-COOH/PPP/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溶剂存在时,MWNTs-COOH/PPP复合物具有液体的特征,碳纳米管含量为27.37%。以MWNTs-COOH/PPP复合物作为增强材料,采用溶液法和机械法制备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可以使聚丙烯的结晶度有一定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纳米流体 -转变 聚丙烯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尺度原位揭示纳米粒子相变微观机制
11
作者 赵进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4-454,共1页
凝固和熔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广泛涉及到工业生产及物理、化学、生命、材料和环境等科学研究领域。但是,由于缺乏直接实验依据,目前关于液态、固态之间相变的微观机制认识尚不十分清楚。为此,在原子尺度观察材料相变过程中的成核... 凝固和熔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广泛涉及到工业生产及物理、化学、生命、材料和环境等科学研究领域。但是,由于缺乏直接实验依据,目前关于液态、固态之间相变的微观机制认识尚不十分清楚。为此,在原子尺度观察材料相变过程中的成核、生长等微观动力学过程则是认识相变微观机制的关键。由于相变过程的不连续性、瞬时性且发生的空间范围往往在原子尺度等特点,实验上很难实现在操控材料相变的同时对其微观动力学过程进行全面和详细记录。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尺度 微观机制 微观动力学 不连续性 子相 生长机制 -转变 纳米粒 胶体粒子 微米量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苯高分子光控可逆黏合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佳慧 袁晨瑞 +2 位作者 吴泽宏 陈韬 吴思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301,共9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一种能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发生固液转变的可逆黏合剂,其主链结构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侧链为以6个亚甲基为间隔基和短链聚乙二醇(PEG)为尾基的偶氮苯聚合物(PAzo-PEG)。偶氮苯基团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辐...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一种能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发生固液转变的可逆黏合剂,其主链结构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侧链为以6个亚甲基为间隔基和短链聚乙二醇(PEG)为尾基的偶氮苯聚合物(PAzo-PEG)。偶氮苯基团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辐照下发生可逆的顺反异构。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PAzo-PEG的可逆光致异构过程,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其固液转变。结果表明:反式异构体的Tg高于室温,顺式异构体的Tg低于室温,PAzo-PEG在光照下宏观表现出可逆固液转变的现象。固态和液态的PAzo-PEG不同的黏附能力赋予了PAzo-PEG光控可逆黏合的性能。实验测得其反式状态下最大黏附强度能达到0.97 MPa,而顺式状态下PAzo-PEG的黏附强度降低到0.03 MPa。在3个黏附循环后其黏附强度仍能保持初始黏附强度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合剂 偶氮苯 聚合物 光致转变 玻璃化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润滑型防/除冰表面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郭志彪 何志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12,共11页
有机润滑型表面是一种润滑层与基底相结合的新型表面,因其较低的黏附力在防/除冰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有机润滑型表面的设计原则和防/除冰机理,分析了表面耐久性问题;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有机润滑型防/除冰表面的功能及其优缺... 有机润滑型表面是一种润滑层与基底相结合的新型表面,因其较低的黏附力在防/除冰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有机润滑型表面的设计原则和防/除冰机理,分析了表面耐久性问题;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有机润滑型防/除冰表面的功能及其优缺点;最后建议将多种防/除冰策略与有机润滑型表面结合来设计新型防/除冰表面,实现外部低温环境中的长期使用。针对新型有机润滑型表面及其在防/除冰领域的应用,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实现户外裸露表面的全天候防/除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除冰表面 有机润滑 持续释放 转变 光/电热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