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向激光雷达的液压支架护帮板与采煤机防撞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1
作者 王浥晨 王学文 +3 位作者 马凯 李辉 倪强 谢嘉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2,共9页
目的针对采煤机运行过程中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易发生碰撞,而现有监测设备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复杂、精度受限且有滞后性等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全向激光雷达的液压支架护帮板与采煤机空间相对位姿解算方法,对液压支架护帮板与采煤机... 目的针对采煤机运行过程中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易发生碰撞,而现有监测设备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复杂、精度受限且有滞后性等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全向激光雷达的液压支架护帮板与采煤机空间相对位姿解算方法,对液压支架护帮板与采煤机防撞监测进行研究。该方法可分为3部分:(1)将二维激光雷达和精密旋转云台组成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安装在液压支架顶梁下方,对目标物进行数据采集,建立护帮板与采煤机滚筒位姿解算模型;(2)结合SIFT算法提取特征点,对采煤机滚筒和液压支架护帮板的相对位姿进行实时解析,并建立行为数据库;(3)建立分级预警机制,通过Unity 3D可视化界面输出护帮板状态是否异常,并及时发出警报。结果对实验室10组液压支架护帮板与采煤机滚筒位姿信息多次解算并判断是否发生碰撞,结果表明:护帮板伸缩位移平均误差1.5 cm,护帮板倾角平均误差1.7°时关键点坐标解算x轴相对误差为4.5%,y轴相对误差为3.6%,z轴相对误差为2.8%。5种工况下,x,y,z坐标轴方向绝对误差均值均<3.5 cm,通过位姿信息解算能够有效评估其截割干涉状态并确保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满足应用需求。结论该方法以较低成本获取护帮板和滚筒在三维空间中的相对位姿信息,且精度较高,实时监测碰撞状态,有利于提高井下设备的安全性和综采工作面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滚筒 液压支架护帮板 二维激光雷达 三维扫描 防撞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 被引量:2
2
作者 毛清华 胡鑫 +2 位作者 王孟寒 张旭辉 薛旭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护帮板处于未收回异常状态导致采煤机滚筒与护帮板干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基于边界约束和非线性上下文正则化的去雾去尘方法对视... 针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护帮板处于未收回异常状态导致采煤机滚筒与护帮板干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基于边界约束和非线性上下文正则化的去雾去尘方法对视频图像进行清晰化处理,提高综采工作面监控视频图像质量;对YOLOv5s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将YOLOv5s主干网络中的普通卷积Conv替换为分类效果更佳的Ghost卷积,减少了模型的参数数量,提高了模型识别速度,同时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提高了模型对护帮板和滚筒特征提取能力,从而提高模型识别精确率。运用软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oft-NMS)的锚框筛选方法,减少因护帮板重叠而发生漏检问题。针对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判定问题,提出液压支架护帮板与采煤机滚筒锚框重合度的判定方法。运用本文改进YOLOv5s模型与YOLOv5s、YOLOv3-tiny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原模型相比的识别精确率提高了约8.1%,GFLOPs降低1.86倍;mAP@.5达到97.2%、平均识别速度为检测时间为5.9 ms。运用本文方法对煤矿实际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视频图像进行干涉状态识别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识别准确率为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滚筒 液压支架护帮板 YOLOv5s 干涉状态 视频图像 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护帮装置的煤壁变形监测和集中载荷反演技术
3
作者 于翔 王国法 +3 位作者 王家臣 李良晖 吴昊阳 王雨兵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8,26,共11页
煤壁片帮是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开发的主要因素,精准监测煤壁支护状态是提高煤壁稳定性、保证回采安全的基础。针对传统煤壁变形监测技术精度低、范围小、实时性差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智能护帮装置,创新性地将FBG... 煤壁片帮是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开发的主要因素,精准监测煤壁支护状态是提高煤壁稳定性、保证回采安全的基础。针对传统煤壁变形监测技术精度低、范围小、实时性差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智能护帮装置,创新性地将FBG嵌入液压支架护帮板中,构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煤壁集中载荷反演模型,以监测煤壁支护状态。针对复杂工况下变截面结构件受力情况理论计算的局限,基于分布式光栅应变数据,通过PSO−RBF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微观力学参数与宏观力学参数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对煤壁护帮板集中载荷位置及大小的高精度反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点标定实验样本上的预测误差较低,拟合优度较高;水平、竖直方向位置坐标及载荷大小在训练集上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606,0.2487,0.9732;相比于载荷大小预测,模型对集中载荷位置预测的误差更小。研究成果为煤壁支护状态监测与回采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也为液压支架其他结构件所受围岩载荷的精准测量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壁变形监测 智能装置 液压支架护帮板 集中载荷反演 光纤布拉格光栅 PSO−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护帮板运动状态监测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明 赵国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针对现有液压支架护帮板状态监测方法可靠性低、量化监测能力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非接触式护帮板运动状态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卷积和反卷积网络实现护帮板关键点空间位置检测,然后利用前馈神经网络将护帮板关键点... 针对现有液压支架护帮板状态监测方法可靠性低、量化监测能力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非接触式护帮板运动状态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卷积和反卷积网络实现护帮板关键点空间位置检测,然后利用前馈神经网络将护帮板关键点的空间运动轨迹转换为护帮板伸缩角度,实现护帮板状态监测的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护帮板关键点空间位置的平均检测误差小于2个像素,护帮板位姿角度的平均量化误差小于3°,算法处理速度大于60f/s,具有良好的监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护帮板 神经网络 关键点检测 机器视觉 状态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帅 任怀伟 +1 位作者 韩安 巩师鑫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5,共10页
复杂条件煤层地质条件参数变化数量多、参数变化范围大,其智能化开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煤矿的主要地质条件特征及面临的问题,指出相较于综合机械化采煤,智能化开采对地质保障度的要求更高。地质条件越复杂,... 复杂条件煤层地质条件参数变化数量多、参数变化范围大,其智能化开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煤矿的主要地质条件特征及面临的问题,指出相较于综合机械化采煤,智能化开采对地质保障度的要求更高。地质条件越复杂,控制系统就越需要更精准的感知、更快速的分析与决策、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两淮地区“三软”煤层开采为例,探讨了其在智能化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煤壁频繁片帮、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相邻支架错位及咬合不紧密、护帮板不整齐、支架扎底、超前巷道变形,指出围岩(顶底板、煤壁)条件、煤层走向/倾向角度、矿压及超前巷道稳定性是影响工作面正常连续开采的5个因素。为解决上述5个因素条件参数变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从围岩参数感知、趋势分析、精细化控制、动力系统适应、自适应决策等方面研发出解决复杂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核心技术。详细阐述了目前实现复杂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即液压支架护帮板精准控制及快速跟机技术、顶板分区协同支护技术、工作面装备姿态监测技术、工作面调直技术、上窜下滑控制技术、稳压供液控制技术、仿真决策系统平台和超前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效果及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对于多种复杂条件共存的煤层,关键元部件的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分布式控制方式、大数据的分析应用、装备群协同快速推进控制和实时仿真平台与智能决策系统的开发是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条件 工作面智能开采 深部开采 工作面装备姿态监测 液压支架护帮板精准控制 上窜下滑控制 工作面调直 超前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