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波动工况下液压作动器密封性能分析及其调控方法研究
1
作者 肖慧莹 赵秀栩 +2 位作者 汤海乐 张江涛 朱亚森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5,共6页
针对压力波动工况下液压作动器密封圈因接触应力不足导致泄漏的问题,提出采用磁流变弹性体实现密封接触应力的调控。通过构建液压作动器密封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压力波动工况下密封圈接触应力分布,并对密封圈弹性模量与密封接触应力之... 针对压力波动工况下液压作动器密封圈因接触应力不足导致泄漏的问题,提出采用磁流变弹性体实现密封接触应力的调控。通过构建液压作动器密封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压力波动工况下密封圈接触应力分布,并对密封圈弹性模量与密封接触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油压波动时,密封接触应力会出现低于油压的状态,导致密封失效;通过调节密封材料的弹性模量可改变接触应力分布,且密封接触应力会随着密封圈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制备聚氨酯基磁流变弹性体,在不同磁场下考察其力学性能。结果发现,聚氨酯基磁流变弹性体的弹性模量随外加磁场强度呈现显著正相关,且磁性颗粒的添加量与粒径对模量变化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因此,通过磁场强度调节可实现磁流变弹性体密封接触应力的调控,为解决压力波动条件下液压密封系统的泄漏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密封性能 压力波 接触应力 弹性模量 磁流变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作动器的复合控制设计及其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祁天军 李富荣 +2 位作者 黄绪山 王飞 赵钰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5-123,共9页
针对液压作动器(HA)位置跟踪,设计一种基于奇异扰动理论的复合控制方法。从时间尺度分离的角度,将HA分解为慢速机械子系统和快速液压子系统,并采用奇异扰动理论进行复合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带观测器反推控制器,提... 针对液压作动器(HA)位置跟踪,设计一种基于奇异扰动理论的复合控制方法。从时间尺度分离的角度,将HA分解为慢速机械子系统和快速液压子系统,并采用奇异扰动理论进行复合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带观测器反推控制器,提出一种类似滑模面的误差变量,将二阶机械子系统转化为一阶误差子系统,由此将HA的位置跟踪误差约束分解为一阶误差子系统的输出约束和一阶液压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奇异扰动理论的稳定性分析,证明通过合理选择控制参数,所提方法能够实现位置跟踪误差约束和所需的稳定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液压作动器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影响,确保位置跟踪误差在规定范围内;与传统的降阶模型非线性控制器(RNC)和反步设计控制器(BDC)相比,所提方法在位置跟踪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复合控制设计 奇异扰理论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作动器关键部件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旭 马少明 +1 位作者 杨培杰 孙悦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38,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润滑状态下,液压作动器关键部件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的选择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干摩擦、乏油润滑以及充分供油润滑3种润滑状态下,分别对活塞-液压缸内壁与活塞杆-端盖2种应用工况开展正交摩擦试验。通过测试不同对摩副... 为了探究不同润滑状态下,液压作动器关键部件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的选择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干摩擦、乏油润滑以及充分供油润滑3种润滑状态下,分别对活塞-液压缸内壁与活塞杆-端盖2种应用工况开展正交摩擦试验。通过测试不同对摩副的摩擦因数、磨损量以及磨损前后表面形貌的变化,分析润滑状态对2种应用工况磨损性能的影响。受导向带的表面织构及碳化钨自润滑性能的影响,在干摩擦与乏油润滑状态下,活塞-液压缸配伍界面采用40Cr-导向带对摩副、活塞杆-端盖配伍界面采用碳化钨-导向带对摩副时的摩擦因数较低;而在充分供油润滑条件下,由于接触界面之间会形成油膜,使得摩擦磨损趋势与上述结果相反,活塞-液压缸配伍界面采用Cu-40Cr对摩副、活塞杆-端盖配伍界面采用Cu-碳化钨对摩副时的摩擦因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摩擦磨损 活塞-液压 活塞杆-端盖 润滑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半主动悬架时滞补偿控制 被引量:14
4
作者 寇发荣 范养强 +2 位作者 张传伟 杜嘉峰 王哲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111-2117,共7页
为了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的车辆半主动悬架结构。进行了EHA作动器的性能试验分析,建立了EHA半主动悬架的键合图模型,计算了EHA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临界时滞,分析了时滞对EHA半主动悬架... 为了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的车辆半主动悬架结构。进行了EHA作动器的性能试验分析,建立了EHA半主动悬架的键合图模型,计算了EHA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临界时滞,分析了时滞对EHA半主动悬架幅频特性和减振性能的影响,设计了Smith预估时滞补偿控制器,进行了EHA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的时滞补偿仿真分析。结果表明,EHA半主动悬架具有较好的阻尼可控性;然而随着时滞的增大,悬架系统会出现"轮跳"现象;在Smith时滞预估补偿控制下,EHA半主动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减小约30%,轮胎动载荷减小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半主悬架 模糊控制 预估时滞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主动悬架力跟踪控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寇发荣 王哲 +3 位作者 杜嘉峰 李冬 许家楠 何凌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964-2970,共7页
建立了1/4主动悬架和EHA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EHA作动器中的无刷直流电机对该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主环LQG理想力控制器和内环电机电流控制器组成的力跟踪控制策略,设计了EHA主动悬架硬件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和台架试验... 建立了1/4主动悬架和EHA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EHA作动器中的无刷直流电机对该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主环LQG理想力控制器和内环电机电流控制器组成的力跟踪控制策略,设计了EHA主动悬架硬件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力跟踪控制能够使电机输出的实际主动力接近理想主动力,改善了EHA主动悬架的动态特性,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和硬件控制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悬架 力跟踪控制 LQG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数字液压作动器测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佳 邢继峰 曾晓华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68,79,共6页
为适应作动系统集成、高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液压和变频技术的一体化数字液压作动器方案,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利用作动器的本体资源,设计了基于串行通讯和数据采集的测控系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测控... 为适应作动系统集成、高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液压和变频技术的一体化数字液压作动器方案,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利用作动器的本体资源,设计了基于串行通讯和数据采集的测控系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测控系统功能齐全,稳定可靠,能够有效监控一体化数字液压作动器的运行状态,位移和压力控制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数字液压作动器 串行通讯 测控系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作动器驱动的风机叶片疲劳加载系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黄雪梅 赵婧 张磊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68,107,共4页
设计了一套液压作动器驱动的风机叶片疲劳加载系统,根据动力源气压变化给出加载系统的工作流程。建立液控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动力源绝热指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采用主从式PID算法对作动器工况进行控制。仿真结果... 设计了一套液压作动器驱动的风机叶片疲劳加载系统,根据动力源气压变化给出加载系统的工作流程。建立液控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动力源绝热指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采用主从式PID算法对作动器工况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加载系统动力源应尽可能处于绝热状态,两个作动器能同时实现任意振幅振动。以上证明了该系统具有驱动叶片进行疲劳加载试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液压作动器 建模与仿真 数学模型 疲劳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及其在汽车主动悬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寇发荣 方宗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将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应用于汽车主动悬架中,并提出了基于EHA的主动悬架样机结构。同时,建立了1/4汽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EHA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EH... 将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应用于汽车主动悬架中,并提出了基于EHA的主动悬架样机结构。同时,建立了1/4汽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EHA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EHA的模糊控制主动悬架明显改善了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 液压作动器 模糊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功率低噪声直驱式液压作动器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克 付永领 +1 位作者 安高成 张卫卫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8-50,共3页
针对现有液压作动器的不足,设计了新型大功率低噪声直驱式液压作动器,该系统采用内函式变速电机泵功率单元及换向阀联合控制,在AMESim仿真平台软件中建立了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作动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低噪声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滑模控制的电动静液压作动器位置跟踪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力涛 焦贺彬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0-435,共6页
为了解决外界干扰力等因素引起的电动静液压作动器位置跟踪出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滑模控制的电动静液压作动器位置跟踪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计算了电机转动引起定量泵上产生的力矩大小,求取了定... 为了解决外界干扰力等因素引起的电动静液压作动器位置跟踪出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滑模控制的电动静液压作动器位置跟踪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计算了电机转动引起定量泵上产生的力矩大小,求取了定量泵产生角速度的传递函数,通过计算液压缸内的流量方程,获取了活塞杆上的动力学模型,从而推导出了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系统模型。然后,以目标压力差以及目标位移为依据,建立了滑模面方程,通过粒子群算法对目标压力差计算过程中的变量因子进行优化,以求取滑模控制过程中所需的控制率,进而实现控制电动静液压作动器对目标位置进行准确的跟踪。最后,利用所提方法与干扰观测器方法对不同目标位置轨迹进行了跟踪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对规则和不规则目标位置轨迹进行跟踪时,所提方法比干扰观测器方法的跟踪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0.77%和27.76%。说明所提方法的控制性能优良,可以控制电动静液压作动器对目标位置进行准确的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位置跟踪 滑模控制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作动器回中锁紧协同作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訚耀保 张小伟 +2 位作者 徐杨 贾涛 肖强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49,共6页
针对某飞行器液压作动器在服役工况下的自动回中、锁紧功能需要,分析了作动器动作次序、工作机理、液体回路及锁紧部件间的协同作用机制。液压作动器各部件油液连通耦合,运动相对独立。分别建立锁紧部件力学模型、作动器活塞和锁紧销的... 针对某飞行器液压作动器在服役工况下的自动回中、锁紧功能需要,分析了作动器动作次序、工作机理、液体回路及锁紧部件间的协同作用机制。液压作动器各部件油液连通耦合,运动相对独立。分别建立锁紧部件力学模型、作动器活塞和锁紧销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仿真求解运动部件的动态响应。对比动态响应幅值、速度,结合装置内部空间结构及参数范围,评估故障锁紧过程中锁紧杆和锁紧销协同作用的可行性及空间干涉问题。为保证锁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结构尺寸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某型液压作动器在1800 N压、拉负载作用下,锁紧销与锁紧杆分别经过66 ms和90 ms的相对运动后,可实现可靠锁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液压作动器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一定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液压作动器 故障工况 锁紧特性 协同 可靠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NN观测器的液压作动器系统自适应故障检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博 吕琛 +2 位作者 王轩 田野 秦维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针对液压作动器系统观测器检测诊断技术较少的状况,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观测器的液压作动器系统自适应故障检测方法,GRNN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较快,能大幅提高训练效率。针对环境... 针对液压作动器系统观测器检测诊断技术较少的状况,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观测器的液压作动器系统自适应故障检测方法,GRNN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较快,能大幅提高训练效率。针对环境噪声和随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引入自适应阈值来降低检测虚警率。首先使用液压作动器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数据训练神经网络,用训练好的网络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故障检测,判断液压作动系统是否发生故障。液压作动器系统3种典型故障模式的仿真数据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液压作动器系统的故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观测 自适应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的建模与自共振抑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贺彬 张庆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83-186,共4页
为解决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s)较为严重的共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对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进行分析,明确了其结构组成以及输入扭矩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对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模型进行了研究,确... 为解决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s)较为严重的共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对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进行分析,明确了其结构组成以及输入扭矩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对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模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液压马达和油泵的排量容积比的关系。利用反馈调制器与自共振抵消(SRC)策略设计了自共振控制方法,实现自共振抵消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法用在对目标位置的跟踪过程中,最大超调量仅为3 rad,较PID方法的最大超调量减小了8 rad,验证了该设计方法能够较好地补偿摩擦产生的影响,对自共振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EHAs中目标位置的跟踪平缓且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 共振抑制 反馈调制 自共振抵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作动器工作点自动回中特性分析
14
作者 章志恒 訚耀保 +3 位作者 李双路 肖强 徐杨 陆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80-1386,1394,共8页
针对液压作动器自动回中问题,本文建立了作动器回中数学模型并搭建了仿真计算平台。通过仿真与试验结合的方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作动器自动回中功能实现的判断条件,分析了结构参数以及对中孔布置方式对作动器回中特性的影响。... 针对液压作动器自动回中问题,本文建立了作动器回中数学模型并搭建了仿真计算平台。通过仿真与试验结合的方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作动器自动回中功能实现的判断条件,分析了结构参数以及对中孔布置方式对作动器回中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应不同的冷却孔尺寸,存在对应临界负载力。当活塞位于对中孔右侧,压负载下,冷却孔及对中孔越大,活塞的回中速度越快,回中位置越小。无杆腔节流孔半径越小,回中速度越慢,回中位置越小,有杆腔节流孔对回中特性的影响与无杆腔节流孔相同。周向布置的对中孔其回中位移较小,且在一定负载下回中位置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回中结构 数学模型 回中特性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隔振系统液压作动器线性化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斌 刘学广 +2 位作者 刘志刚 杨铁军 高忠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933-2938,共6页
针对实际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解决次级通道中液压作动器的非线性问题。利用预补偿模型参考自适应逆控制方法(PCMRAIC控制),在宽频段内对主动控制的次级通道实施线性化控制。在单频正弦输入下进行了线性化控制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次... 针对实际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解决次级通道中液压作动器的非线性问题。利用预补偿模型参考自适应逆控制方法(PCMRAIC控制),在宽频段内对主动控制的次级通道实施线性化控制。在单频正弦输入下进行了线性化控制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次级通道拾取的响应成分中存在的直流偏移量和偶次谐频非线性成分均被消除,而奇次谐频非线性成分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试验噪声也被滤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 线性化控制 试验研究 液压伺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冲击下的液压阻尼作动器位置控制策略研究
16
作者 马佰周 黄惠 +3 位作者 纵怀志 张军辉 徐兵 杜恒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137,共12页
为了提高液压伺服系统在外部负载突变时的控制性能,提升核心元件和传感单元的使用寿命,创新提出液压作动器与磁流变阻尼器串联的液压阻尼作动器,以实现主动阻尼补偿。首先,针对系统的抗冲击需求,定制开发了多级堆叠式流道结构的磁流变... 为了提高液压伺服系统在外部负载突变时的控制性能,提升核心元件和传感单元的使用寿命,创新提出液压作动器与磁流变阻尼器串联的液压阻尼作动器,以实现主动阻尼补偿。首先,针对系统的抗冲击需求,定制开发了多级堆叠式流道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并将其与液压作动器串联组成液压阻尼作动器;然后,采用基于力内环和位置外环的阻尼补偿控制方法,且设计磁流变阻尼器与液压作动器的耦合控制器,确保液压作动器位移跟踪精度的同时快速抑制外部振动冲击;最后,构建位移激励和变负载冲击实验,活塞杆的综合位移控制精度提高了38%以上,验证了液压阻尼作动器在耦合控制器下具备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和冲击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伺服系统 液压阻尼 磁流变阻尼 位置控制 冲击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磁流变与液压机器人关节设计及冲击抑制
17
作者 杨坤全 马佰周 +1 位作者 余春梅 黄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2-339,349,共9页
液压机器人足端与地面接触时容易产生较大的碰撞冲击,其会导致零部件受损,严重影响足式机器人使用寿命。针对于此,这里提出了将磁流变阻尼器串联于液压驱动关节实现一体化的减振新方法。首先,以足端可达面积最大为目标,对液压足式机器... 液压机器人足端与地面接触时容易产生较大的碰撞冲击,其会导致零部件受损,严重影响足式机器人使用寿命。针对于此,这里提出了将磁流变阻尼器串联于液压驱动关节实现一体化的减振新方法。首先,以足端可达面积最大为目标,对液压足式机器人腿部结构进行优化,确定腿节长度、摆角及驱动器尺寸。其次,依据垂落工况设计磁流变阻尼器,并将其通过共用活塞杆的方式与液压作动器串联共同形成液压阻尼作动器。然后,依据单腿垂落冲击工况设计模糊控制器,进而减少冲击后的活塞杆位移误差。最后,通过单腿垂落冲击试验知:串有磁流变阻尼器的液压作动器对足式机器人具有明显的抗冲击效果,致使机械腿动态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足式机 磁流变阻尼 液压阻尼 垂落冲击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压伺服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满孝臣 焦素娟 +1 位作者 龙新华 吴闯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3期207-212,共6页
以两自由度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液压伺服作动器及其振动主动控制系统。通过建立两自由度系统和伺服系统耦合数学模型,用传递函数分析法计算出主动隔振系统力传递率。并搭建包括上下层质量、液压作动器、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的主动隔... 以两自由度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液压伺服作动器及其振动主动控制系统。通过建立两自由度系统和伺服系统耦合数学模型,用传递函数分析法计算出主动隔振系统力传递率。并搭建包括上下层质量、液压作动器、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的主动隔振实验平台,探究不同激振力频率和幅值的工况下主动隔振系统的隔振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液压伺服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力传递率,在不同工况下系统隔振效率可达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波 液压作动器 隔振 力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机载一体化电液作动器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李军 付永领 +1 位作者 王占林 高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针对近年来飞机机载作动系统的发展 ,设计了一种用于功率电传的新型一体化电动静液压作动器 (EHA) ,分析其原理和特点 ,讨论各部件和系统的建模方法 ,采用Matlab 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所设计的EHA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带负载... 针对近年来飞机机载作动系统的发展 ,设计了一种用于功率电传的新型一体化电动静液压作动器 (EHA) ,分析其原理和特点 ,讨论各部件和系统的建模方法 ,采用Matlab 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所设计的EHA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带负载能力 ,达到了良好的性能指标 ,可作为未来飞机机载电作动系统的方案之一 ,对功率电传电液作动系统的研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控制系统 建立模型 仿真 功率电传 飞机系统 液压作动器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作动器O形密封材料失效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欧阳小平 刘玉龙 +3 位作者 薛志全 郭生荣 周清和 杨华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61-1367,共7页
分析航空作动器往复密封材料的表面磨损失效和疲劳失效,针对材料疲劳失效,提出比S-N曲线更方便实用的基于断裂力学密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由于压缩率与拉伸率对密封失效及寿命的影响极大,分别建立压缩率为8%、12%、16%及20%的二维仿真模... 分析航空作动器往复密封材料的表面磨损失效和疲劳失效,针对材料疲劳失效,提出比S-N曲线更方便实用的基于断裂力学密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由于压缩率与拉伸率对密封失效及寿命的影响极大,分别建立压缩率为8%、12%、16%及20%的二维仿真模型和拉伸率为1、1.03、1.05和1.20的三维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作动器O形圈进行仿真分析,基于表面磨损失效机理对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接触压力与磨损速率的关系.通过基于断裂力学的材料疲劳失效机理,计算O形密封疲劳寿命.综合考虑两种失效分析,选择恰当的压缩率与拉伸率,不仅可以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延长密封件寿命,而且计算数值与航空标准HBZ 4-1995基本一致,从而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形密封 断裂力学 航空液压作动器 拉伸率 压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