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煤中显微组分液化反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夏筱红
秦勇
凌开成
吴艳艳
王文峰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
出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7,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02014)
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OF4469).
-
文摘
煤炭液化是目前可大规模采用的缓解我国石油资源供应紧张的有效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煤岩显微组分液化特性和机理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显微组分性质对液化反应性的影响,提出了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认为低煤级煤中惰质组的转化率和油收率不可忽视,只是反应条件与其他显微组分并不一致,且影响惰质组反应性的因素较为复杂.所以建议,不同显微组分的最佳液化条件与差异、煤中活性显微组分与惰性成分在液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显微组分在液化反应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及其表征等是值得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
-
关键词
煤
显微组分
液化反应性
-
Keywords
coal,macerals,liquefaction reativity
-
分类号
TQ529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兖州煤与木质素共液化反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毛素
张凡
郭相坤
申恬
侯志刚
王永刚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化工研究所
-
出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4,共4页
-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7AA05Z323)
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80440444)
-
文摘
采用单因素法,以四氢萘为供氢溶剂,以Fe2O3和S为催化剂,在高压釜内,研究了配比、温度、反应时间和初始氢压对兖州煤与木质素共液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化中适量添加木质素可提高兖州煤的液化反应性.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和经济成本,得到共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兖州煤:木质素(质量比)=9:1,440℃,60min,8MPa,在此条件下转化率与油产率分别为86.8%与62.9%.
-
关键词
兖州煤
木质素
共液化反应性
油产率
-
Keywords
Yanzhou coal, lignin, co-liquefaction processes, oil yield
-
分类号
TQ529.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煤油共炼双组分溶剂油煤浆黏温特性及液化反应性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彦军
舒歌平
高山松
贾梦婷
王洪学
-
机构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54,共7页
-
文摘
煤油共炼技术是煤与劣质油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以循环溶剂、石油基重质油和褐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油煤浆浓度、溶剂性质、双组分溶剂(循环溶剂和重质油)配比对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双组分溶剂油煤浆的液化反应性。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油煤浆黏度迅速降低至较低值;相同条件下,浓度越大,黏度越大。双组分溶剂油煤浆流变特性优于重质油油煤浆;重质油含量越高,黏度反增温度越低,反增幅度越大;重质油含量为30%时,黏度反增温度为240℃,反增幅度最大。在煤油共炼过程,双组分溶剂可以配制更高浓度的油煤浆。双组分溶剂油煤浆煤油共炼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循环溶剂优化了活性氢的传递转移,阻断了结焦过程。当重质油加入量小于等于20%时,可获得更高的油收率和更低的沥青产率。随重质油加入比例增加,产品油馏程升高,双环芳烃和链烷烃含量增大。
-
关键词
煤油共炼
双组分溶剂
油煤浆
黏温特性
液化反应性
-
Keywords
coal/oil co-processing
two-component solvent
coal-oil slurry
viscosity-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liquefaction reactivity
-
分类号
TQ52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