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体纳米CaCO_(3)对砂浆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1
作者 孙久业 孙倩 +5 位作者 王冬梅 杨仁和 李佳琪 荣辉 郭义兵 张鹏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1-2780,共10页
近些年纳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纳米CaCO_(3)作为在许多领域生产和使用最多的纳米材料之一,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前景广阔。为研究液体纳米CaCO_(3)(LNC)对砂浆性能的影响,本文选取不同LNC掺量,研究其对砂浆工作性能、... 近些年纳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纳米CaCO_(3)作为在许多领域生产和使用最多的纳米材料之一,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前景广阔。为研究液体纳米CaCO_(3)(LNC)对砂浆性能的影响,本文选取不同LNC掺量,研究其对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水化行为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LNC后,砂浆流动度随LNC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加LNC可以提高砂浆的抗折与抗压强度,在3.0%(质量分数)掺量LNC时,3 d抗折与抗压强度比基准组分别提高了14.29%和32.51%;LNC通过小尺寸效应和晶核效应可以提高砂浆的密实度,促进水化反应进行,改善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纳米caco_(3)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水化行为 微观结构 晶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纳米CaCO_(3)流体的制备及其流变性能分析
2
作者 李韩飞 赵旭波 +6 位作者 朱广凯 张俊 李晓亮 白星星 童张法 廖丹葵 李立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为了解决纳米碳酸钙(CaCO_(3))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团聚的问题,改善其与聚合物材料共混的相容性,通过共价接枝的方法将长链有机物聚醚-硅烷(KHM)接枝到纳米CaCO_(3)表面,制备出新型的稳定无溶剂纳米流体(CaCO_(3)-KHM),并考察其流... 为了解决纳米碳酸钙(CaCO_(3))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团聚的问题,改善其与聚合物材料共混的相容性,通过共价接枝的方法将长链有机物聚醚-硅烷(KHM)接枝到纳米CaCO_(3)表面,制备出新型的稳定无溶剂纳米流体(CaCO_(3)-KHM),并考察其流变学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aCO_(3)-KHM中的CaCO_(3)呈立方形,有机层均匀包覆在CaCO_(3)表面形成核壳结构,有机层厚度为4 nm左右;有机含量超过70%后,CaCO_(3)-KHM显示出类似液体的性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表明,CaCO_(3)-KH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6℃,熔融温度为10℃。热分析发现该类流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在260℃以上。乳液状无溶剂纳米CaCO_(3)流体能够实现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材料的“液-液”混合,对热固性树脂改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_(3) 纳米类流体 流变性 聚醚胺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纳米CaCO_(3)的刚玉-尖晶石浇注料显微结构及抗热震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谭丹 王景然 +2 位作者 张锦化 倪月娥 韩兵强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0-336,共7页
以烧结刚玉、α-Al_(2)O_(3)微粉、90MA尖晶石微粉、铝酸钙水泥、电熔镁砂细粉为原料制备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经1100、1600℃保温3 h热处理。研究了纳米CaCO_(3)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1.5%和2.0%)对刚玉-尖晶石浇注... 以烧结刚玉、α-Al_(2)O_(3)微粉、90MA尖晶石微粉、铝酸钙水泥、电熔镁砂细粉为原料制备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经1100、1600℃保温3 h热处理。研究了纳米CaCO_(3)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1.5%和2.0%)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各组浇注料流动性一致的情况下,随着纳米CaCO_(3)加入量的增加,浇注料用水量逐渐增加,显气孔率逐渐增大,体积密度逐渐降低。纳米CaCO_(3)受热分解后与基质中Al_(2)O_(3)原位反应生成CA_(2)和CA_(6)等铝酸钙相,能够提高浇注料经1100℃热处理后的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但经1600℃热处理后的常温抗折和耐压强度逐渐降低。添加纳米CaCO_(3)能够改善浇注料的抗热震性能,纳米CaCO_(3)最佳外加量(w)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_(3) 刚玉-尖晶石浇注料 抗热震性能 六铝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CaCO_(3)纳米颗粒改变碳酸盐岩润湿性评价实验
4
作者 董小龙 王伟 +2 位作者 张岩 方越 杨振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2,共8页
为降低纳米颗粒的制备成本,明确纳米颗粒改变碳酸盐岩润湿性的机理,以价格低廉且环保的海洋生物金乌贼为原料,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分散法制备天然CaCO_(3)纳米颗粒。通过开展接触角测定、静态渗吸和渗流实验,研究... 为降低纳米颗粒的制备成本,明确纳米颗粒改变碳酸盐岩润湿性的机理,以价格低廉且环保的海洋生物金乌贼为原料,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分散法制备天然CaCO_(3)纳米颗粒。通过开展接触角测定、静态渗吸和渗流实验,研究了CaCO_(3)纳米颗粒吸附前后岩石润湿性、渗吸效率、单相油/水和油气两相渗流特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天然CaCO_(3)纳米颗粒为相对均匀的近球形,平均粒径为31.97~36.00 nm,总孔体积为0.286 cm3/g,平均孔径为8.53 nm;经纳米流体浸泡后,岩石的润湿性由强亲油(或弱亲水)型液体润湿转化为弱亲油(或憎水)型气体润湿,纳米流体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06%;当润湿性改变后,岩石的静态吸水量和吸油量大幅降低,降幅分别达69.4%和63.9%;在单相水(油)渗流中,注水和注油压力梯度的最大降幅分别为29.3%和46.5%,在油气两相渗流中,最大含油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增大。研究成果可为缓解凝析液堵塞,提高凝析油产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_(3)纳米颗粒 凝析油 接触角 润湿性 渗流 渗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与碳粉低热固固耦合原位制备纳米CaO和CO
5
作者 陆子煊 叶献民 +2 位作者 蔡正宇 张冰姿 唐美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8-6223,共6页
高温条件下固相CaO可直接与CO_(2)反应生成CaCO_(3),CO_(2)捕集率达78.57%(质量分数),是解决碳排放的高效手段。钙循环技术中如何降低CaCO_(3)分解温度、CaO再生和CO_(2)利用是关键问题。研究通过纳米CaCO_(3)和碳粉的低热固固耦合反应... 高温条件下固相CaO可直接与CO_(2)反应生成CaCO_(3),CO_(2)捕集率达78.57%(质量分数),是解决碳排放的高效手段。钙循环技术中如何降低CaCO_(3)分解温度、CaO再生和CO_(2)利用是关键问题。研究通过纳米CaCO_(3)和碳粉的低热固固耦合反应同时实现纳米CaO再生和CO_(2)原位转化为CO,使纳米CaCO_(3)分解温度下降46℃,分解速率提高约50%,再生的多孔纳米CaO粒径小而均匀,可再次捕集CO_(2)实现钙循环利用,由CO_(2)转化的CO可应用于工业合成气。纳米CaCO_(3)和碳粉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安全性高、运输便捷等优点,该低热固固耦合反应在低成本前提下具有提高CO_(2)捕集和利用效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_(3) 低热固固耦合 钙循环技术 纳米CaO再生 CO_(2)原位转化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功能化Fe_(3)O_(4) 比色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快速检测
6
作者 谷思恬 吴洁 +3 位作者 许刘润姿 刘倩文 杨庆利 侯秀丹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构建一种基于AuPt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酶比色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可视化、快速、灵敏检测。采用不锈钢网作为比色生物传感器基底,并将适配体附着在SSM表面。通过离子液体的交联,将AuPt纳米颗粒沉积在Fe_(3)O_(4)材料表面,获得了... 构建一种基于AuPt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酶比色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可视化、快速、灵敏检测。采用不锈钢网作为比色生物传感器基底,并将适配体附着在SSM表面。通过离子液体的交联,将AuPt纳米颗粒沉积在Fe_(3)O_(4)材料表面,获得了具有高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磁性纳米酶。通过多菌灵和cDNA与适配体的竞争作用,分离AuPt@IL@Fe_(3)O_(4)信号探针,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过氧化氢体系,肉眼观察颜色,紫外分光光度计记录652 nm处的吸光度。通过米氏方程,计算得到AuPt@IL@Fe_(3)O_(4)纳米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 max)为6.45×10^(-8) mol/(L·s),米氏常数(K m)为0.36 mmol/L,在优化条件下,多菌灵在5~200 ng/mL范围内与652 nm处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A=0.0032 C+0.0031(r^(2)=0.9983),检出限为2.40 ng/mL。以生姜和苹果为实际样品,测定加标样品中多菌灵的含量,加标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83.37%~100.32%和93.71%~102.29%。结果表明,构建的离子液体Fe_(3)O_(4)传感器对多菌灵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纳米 Fe_(3)O_(4) 离子液体 多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影响下重塑软黏土动力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7
作者 庄心善 张子涵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48,共10页
为研究循环荷载下纳米CaCO_(3)重塑软黏土的动力特性与微观形态,进行GDS动三轴、NMR试验,分析其动应力-动应变、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及微观孔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纳米CaCO_(3)掺量增加、围压增大,软黏土的动应变逐渐减小,动弹性模... 为研究循环荷载下纳米CaCO_(3)重塑软黏土的动力特性与微观形态,进行GDS动三轴、NMR试验,分析其动应力-动应变、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及微观孔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纳米CaCO_(3)掺量增加、围压增大,软黏土的动应变逐渐减小,动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固结应力比增大使纳米CaCO_(3)重塑软黏土动应变先减小后增大,动弹性模量先增加后减小;围压和固结应力比的提高均可有效降低软黏土的阻尼比;软黏土滞回耗能与动应变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纳米CaCO_(3)重塑软黏土T2分布曲线主峰峰值及峰面积相比于素软黏土显著降低,孔隙比减小使土体结构更加稳定。所进行的纳米CaCO_(3)重塑软黏土动力特性研究,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工程 重塑软黏土 纳米caco_(3) 循环荷载 固结应力比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纳米LaF_3液体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润滑性能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晓龙 李志良 +2 位作者 余国贤 金亚清 李承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31,共7页
在乙醇-水体系中,以氟化铵、氯化镧为原料,以二辛基二硫代磷酸双(β-)羟乙基十八胺盐(DOPA)为表面修饰剂,制备了表面修饰纳米LaF3,通过不同的后续处理分别得到纳米LaF3干粉和含纳米LaF3的液体润滑油添加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 在乙醇-水体系中,以氟化铵、氯化镧为原料,以二辛基二硫代磷酸双(β-)羟乙基十八胺盐(DOPA)为表面修饰剂,制备了表面修饰纳米LaF3,通过不同的后续处理分别得到纳米LaF3干粉和含纳米LaF3的液体润滑油添加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热重仪(TG)表征了DOPA表面修饰纳米LaF3的结构及形貌,采用离心沉降法和升温法考察了在常温和高温下纳米LaF3干粉和含纳米LaF3的液体润滑油添加剂在500SN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这2种添加剂以及表面修饰剂DOPA的摩擦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钢球表面磨斑形貌。结果表明,纳米LaF3的平均粒径为10nm左右,液体添加剂中的纳米LaF3在基础油中的常温和高温分散稳定性均大大优于干粉的纳米LaF3;与DOPA及纳米LaF3干粉添加剂相比,含纳米LaF3液体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最好,当500SN基础油中加入含纳米LaF3液体添加剂,LaF3质量分数为0.8%时,可使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由510N提高到1069N,钢球磨斑直径(WSD)减小为0.35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LaF3 液体润滑油添加剂 制备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合成六方WO_3纳米棒束(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闫智英 李俊杰 +2 位作者 段德良 王伟 王家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37-2642,共6页
提出了利用简单的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溴辅助水热法合成六方WO3纳米棒束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其形成机理。TEM照片表明:WO3纳米棒束由长200~300 nm、直径25~30 nm的纳米棒组装而成。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溴... 提出了利用简单的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溴辅助水热法合成六方WO3纳米棒束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其形成机理。TEM照片表明:WO3纳米棒束由长200~300 nm、直径25~30 nm的纳米棒组装而成。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溴在纳米棒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结构导向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纳米棒束 WO3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Bmim]BF_4辅助制备超顺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利锋 高玉双 +3 位作者 刘毅 郑鹏 黄剑锋 郭守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17-2421,共5页
以七水硫酸亚铁(Fe SO4·7H2O)与六水三氯化铁(Fe Cl3·6H2O)为原料,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添加剂,70℃下反应2 h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 以七水硫酸亚铁(Fe SO4·7H2O)与六水三氯化铁(Fe Cl3·6H2O)为原料,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为添加剂,70℃下反应2 h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热重分析(TG)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了所合成样品的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形貌较为均一,呈近似球状,平均直径约为14 nm,产品在室温下表现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60.66 emu/g。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模拟了Fe3O4分别与离子液体和水相互作用的电子结构,发现离子液体通过阴离子的桥联,更易吸附在Fe3O4晶粒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FE3O4纳米粒子 超顺磁性 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离子液体对水热生长纳米α-Fe_2O_3形貌与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洪河 陈有行 +1 位作者 石磊 王键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8-188,共1页
关键词 室温离子液体 水热法 纳米-Fe2O3 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对PE–HD/C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虹 王选伦 明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3,共4页
针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碳纤维(CF)二元复合材料随CF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增大、冲击强度却逐渐下降的情况,在二元体系中添加纳米CaCO3制得PE–HD/CF/CaCO3三元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 针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碳纤维(CF)二元复合材料随CF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增大、冲击强度却逐渐下降的情况,在二元体系中添加纳米CaCO3制得PE–HD/CF/CaCO3三元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元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纳米CaCO3的加入使得三元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降低,但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当纳米CaCO3含量为10份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碳纤维 纳米caco_3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纳米Fe_3O_4的聚α-烯烃合成油基磁性液体抗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善飞 郑敏华 +1 位作者 王正良 汪永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7-460,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法制备Fe3O4纳米磁性微粒,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修饰纳米Fe3O4,用超声波将其充分分散于配伍的聚α-烯烃合成油中,制备出纳米颗粒在润滑油中能保持长期分散稳定的磁性液体。在4球摩擦试验机上评价含不同质量分数纳米Fe3O4的磁... 采用化学共沉法制备Fe3O4纳米磁性微粒,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修饰纳米Fe3O4,用超声波将其充分分散于配伍的聚α-烯烃合成油中,制备出纳米颗粒在润滑油中能保持长期分散稳定的磁性液体。在4球摩擦试验机上评价含不同质量分数纳米Fe3O4的磁性液体抗磨性能。在改进的环块摩擦试验机上评价不同外加磁感应强度下磁性液体的抗磨性能。结果表明,磁性液体比其载液聚α-烯烃合成油的抗磨性能明显提高,外加磁场也使磁性液体抗磨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态物理学 纳米FE3O4 表面活性剂 磁性液体 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选择性激光烧结PS/SBS/纳米CaCO_(3)制件弯曲强度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娟 杨来侠 高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5,91,共7页
针对聚苯乙烯(PS)粉末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成型件强度较低的问题,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了P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纳米CaCO_(3)复合粉末,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SLS工艺参数对成型件弯曲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 针对聚苯乙烯(PS)粉末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成型件强度较低的问题,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了P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纳米CaCO_(3)复合粉末,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SLS工艺参数对成型件弯曲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实验结果表明,烧结件的弯曲强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扫描速度、扫描间距和分层厚度的增大而降低;激光功率对PS/SBS/纳米CaCO_(3)复合粉末烧结件弯曲强度的影响最大,分层厚度对弯曲强度的影响最小,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的影响介于两者之间;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27 W,扫描速度1300 mm/s,扫描间距0.24 mm,单层厚度0.22 mm。在此工艺参数组合下PS/SBS/纳米CaCO_(3)复合粉末烧结件的弯曲强度为13.38 MPa;改性纳米CaCO_(3)与PS和SBS的相容性较好,能有效起到增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纳米caco_(3) 复合粉末 选择性激光烧结 工艺参数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辅助合成Fe_3O_4纳米粒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利锋 宋巧兰 +2 位作者 张金振 刘毅 郭守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9-403,共5页
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Bmim][TFSI])辅助合成了Fe3O4纳米粒子,研究了其磁、电化学方面的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该离子液体为稳定剂合... 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Bmim][TFSI])辅助合成了Fe3O4纳米粒子,研究了其磁、电化学方面的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该离子液体为稳定剂合成的Fe3O4纳米粒子平均直径约为20 nm,且形貌均一,在室温下表现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68.13 emu/g。将所得Fe3O4纳米粒子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1 A/g条件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高达1025 mAh/g和142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FE3O4纳米粒子 超顺磁性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培峰 李世为 +1 位作者 张展铭 杨宗昊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145,共9页
为改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充分发挥出SBS应有的改性效果,进一步提高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选择纳米CaCO_(3)对SBS改性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三大指标试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ut... 为改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充分发挥出SBS应有的改性效果,进一步提高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选择纳米CaCO_(3)对SBS改性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三大指标试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utiple Stress Creep Recovery Test, MSCR)、弯曲蠕变劲度试验(Bending Beam Rheometer Test, BBR)和温度扫描试验(Temperature Scanning Test, TS)分析不同掺量的纳米CaCO_(3)对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高温流变性能、低温流变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各掺量纳米CaCO_(3)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效果,推荐纳米CaCO_(3)的合理掺量;通过离析试验对比分析SBS改性沥青与纳米复合改性沥青的相容性;通过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研究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aCO_(3)能够改善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综合考虑性能影响效果,建议复合改性沥青中纳米CaCO_(3)的合理掺量为4%;纳米CaCO_(3)可以有效改善SBS与沥青的相容性;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加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略有提升。此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aCO_(3)/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综合性能较好,更适合应用于我国南方炎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_(3) SBS 复合改性沥青 流变性能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基纳米Fe_3O_4磁性液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小荣 王超 张振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39,44,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纳米Fe3O4微粒,主要研究了Fe2+与Fe3+不同物质的量比对Fe3O4微粒、粒径及磁化强度的影响,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硅油基纳米Fe3O4磁性液体。结果表明:Fe2+与Fe3+物质的量比对Fe3O4微粒性能影响显著,对微...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纳米Fe3O4微粒,主要研究了Fe2+与Fe3+不同物质的量比对Fe3O4微粒、粒径及磁化强度的影响,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硅油基纳米Fe3O4磁性液体。结果表明:Fe2+与Fe3+物质的量比对Fe3O4微粒性能影响显著,对微粒尺寸影响不大,均为纳米级,当Fe2+与Fe3+物质的量比为0.6时,其饱和磁化强度达到最大,为52.1 A.m2.kg-1;在无水乙醇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分散效果虽优于油酸,但与硅油相溶性差、增粘作用明显的缺点限制了PVP的使用;而油酸由于亲油性好,更适合作为制备硅油基Fe3O4磁性液体的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微粒 磁性液体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磁性液体的稳定性研究
18
作者 崔升 沈晓冬 林本兰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8-80,共3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粉体,采用球磨分散法将磁性粉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制得稳定分散的纳米Fe3O4磁性液体。实验中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粉体进行表面处理和分散,主要研究球磨时间、溶液pH值和表面活性剂的用...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粉体,采用球磨分散法将磁性粉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制得稳定分散的纳米Fe3O4磁性液体。实验中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粉体进行表面处理和分散,主要研究球磨时间、溶液pH值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Fe3O4磁性液体稳定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对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分散剂种类和用量以及溶液的pH值对磁性液体的稳定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球磨时间为4—5h,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量为Fe3O4粉体用量的8%时,制得的磁性液体分散稳定性效果较好;表面活性剂在粒子表面起到了保护作用,抑制了粒子团聚长大,同时在溶液中还起到了分散作用,使得磁性液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磁性液体 稳定性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改性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多重界面性能
19
作者 罗素蓉 林世杰 +1 位作者 安世宇 林公正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5-892,共8页
将纳米CaCO_(3)和纳米SiO_(2)掺入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RASCC)中,通过纳米压痕技术研究其多重界面性能,并探讨RASCC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纳米CaCO_(3)和纳米SiO_(2)可有效改善RASCC老骨料-新砂浆界面过渡区(ITZ... 将纳米CaCO_(3)和纳米SiO_(2)掺入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RASCC)中,通过纳米压痕技术研究其多重界面性能,并探讨RASCC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纳米CaCO_(3)和纳米SiO_(2)可有效改善RASCC老骨料-新砂浆界面过渡区(ITZ_(2))及老砂浆-新砂浆界面过渡区(ITZ_(3))的微观结构与界面弹性模量,提升其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其中纳米SiO_(2)的改性效果更显著;当纳米CaCO_(3)和纳米SiO_(2)掺量为1.0%时,RASCC的宏观力学性能均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增加掺量则因颗粒团聚而出现性能下降;纳米SiO_(2)改性RASCC的宏观力学性与界面弹性模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随ITZ_(3)界面弹性模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 纳米caco_(3) 纳米SiO_(2) 纳米压痕 力学性能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对粉煤灰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程子扬 陈国夫 屠艳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8-235,共8页
研究了纳米CaCO_(3)(NC)和粉煤灰(FA)单掺及复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RAC)坍落度、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水化反应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C能够提高RAC的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水化反应速率,但会降低其坍落度;FA能够提... 研究了纳米CaCO_(3)(NC)和粉煤灰(FA)单掺及复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RAC)坍落度、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水化反应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C能够提高RAC的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水化反应速率,但会降低其坍落度;FA能够提高RA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后期力学性能,但会降低其水化反应速率和早期力学性能;两者复掺后,单掺NC、FA时的负面影响得到改善,RAC具有较优的坍落度、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水化反应速率;复掺NC和FA可以降低RAC中氢氧化钙(CH)晶体的含量,填充RAC浆体结构的孔隙,修复新旧砂浆之间的界面过渡区(ITZ),提高RAC的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_(3) 粉煤灰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