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连续提取和液体磷核磁共振表征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的剖面分布(英文)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润宇
吴丰昌
陈敬安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384-388,共5页
应用连续提取法(SMT)和液体磷核磁共振(31P NMR)技术研究了太湖北部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形态和组成的剖面变化。结果表明,铁/铝磷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约占总磷含量的 44.0–54.6%。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铁/铝磷含量均随沉积深度增加...
应用连续提取法(SMT)和液体磷核磁共振(31P NMR)技术研究了太湖北部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形态和组成的剖面变化。结果表明,铁/铝磷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约占总磷含量的 44.0–54.6%。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铁/铝磷含量均随沉积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至 18 cm 以下略有增加,而钙磷却在柱样下部随沉积深度增加呈累积趋势。31P NMR 显示,沉积物磷主要由正磷酸盐(72.0-99.2%)和磷酸单酯(0.8-25.9%)构成,磷酸二酯、膦酸盐和焦磷酸盐的相对含量非常低,分别为 1.0%、0.4–1.0%和 0.1%。正磷酸盐含量在沉积物表层 9 cm 内减少了 65%,9 cm 以下波动变化,但总体呈降低趋势。这些特征表明沉积物中磷对梅梁湾上覆水体具有强烈的释放潜力,是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剖面
磷
连续提取
液体磷核磁共振
梅梁湾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连续提取和液体磷核磁共振表征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的剖面分布(英文)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润宇
吴丰昌
陈敬安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384-388,共5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0525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2011)
文摘
应用连续提取法(SMT)和液体磷核磁共振(31P NMR)技术研究了太湖北部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形态和组成的剖面变化。结果表明,铁/铝磷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约占总磷含量的 44.0–54.6%。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铁/铝磷含量均随沉积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至 18 cm 以下略有增加,而钙磷却在柱样下部随沉积深度增加呈累积趋势。31P NMR 显示,沉积物磷主要由正磷酸盐(72.0-99.2%)和磷酸单酯(0.8-25.9%)构成,磷酸二酯、膦酸盐和焦磷酸盐的相对含量非常低,分别为 1.0%、0.4–1.0%和 0.1%。正磷酸盐含量在沉积物表层 9 cm 内减少了 65%,9 cm 以下波动变化,但总体呈降低趋势。这些特征表明沉积物中磷对梅梁湾上覆水体具有强烈的释放潜力,是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沉积物剖面
磷
连续提取
液体磷核磁共振
梅梁湾
太湖
Keywords
sediment profile
phosphorus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solution 31p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pec.troscopy
Meiliang Bay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连续提取和液体磷核磁共振表征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的剖面分布(英文)
张润宇
吴丰昌
陈敬安
《生态科学》
CSCD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