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汽车氢燃料的有机液体氢化物贮氢技术──Ⅱ . MCH 的随车脱氢反应及其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进富 吴芳云 朱亚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0-364,共5页
MCH随车脱氢作为一种非稳态的、反应条件苛刻的过程,要求其脱氢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现有的脱氢催化剂尚难满足其要求。对碱改性工业3861催化剂的研究表明:碱性氧化物能有效地改善催化剂的脱氢性能,Pt-... MCH随车脱氢作为一种非稳态的、反应条件苛刻的过程,要求其脱氢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现有的脱氢催化剂尚难满足其要求。对碱改性工业3861催化剂的研究表明:碱性氧化物能有效地改善催化剂的脱氢性能,Pt-Sn-K(0.4%)/r-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工业3861催化剂可提高8倍以上,但低温活性尚需继续提高;在常压、WHSV=6h-1、300—400℃、纯MCH进料时,MCH的有效贮氢量为2.78%—6.12%;空速与催化剂脱氢活性无明显依赖关系,这为实现随车脱氢反应器的小型化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车脱氢 有机液体氢化物 催化剂 氢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液体氢化物贮氢新技术研究 I. Ni/Al_2O_3 催化剂甲苯气相加氢反应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进富 陆绍信 +1 位作者 赵永丰 朱亚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9-414,共6页
应用工业三叶草型Ni/Al2O3催化剂对甲苯的贮氢反应及其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Ni/Al2O3催化剂是性能优良的甲苯贮氢催化剂;在压力0.12MPa(绝),温度90—150℃,甲苯转化率0—100%的... 应用工业三叶草型Ni/Al2O3催化剂对甲苯的贮氢反应及其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Ni/Al2O3催化剂是性能优良的甲苯贮氢催化剂;在压力0.12MPa(绝),温度90—150℃,甲苯转化率0—100%的实验条件下,该反应呈零级反应,其反应活化能为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技术 有机液体氢化物 催化剂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液体氢化物贮氢新技术研究 Ⅲ.氢燃料汽车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进富 吴芳云 朱亚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2,共5页
对基于甲基环已烷(MCH)—甲苯(TOL)—氢(H2)的一对高度可逆反应的贮氢(简称MTH贮氢)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利用考虑随车脱氢环境的MCH脱氢实验研究结果,对一种发动机功率为20kW的小型氢燃料车进行了初步... 对基于甲基环已烷(MCH)—甲苯(TOL)—氢(H2)的一对高度可逆反应的贮氢(简称MTH贮氢)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利用考虑随车脱氢环境的MCH脱氢实验研究结果,对一种发动机功率为20kW的小型氢燃料车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MTH贮氢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分析。结果表明,MCH随车脱氢供汽车氢燃料在小型汽车上应用是可行的,其贮氢系统的能效可达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汽车 随车脱氢 贮氢 有机液体氢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车车载储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长聘 王新华 陈立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5-442,共8页
综述了燃料电池车车载储氢系统技术,包括高压氢、液氢、金属氢化物、低温吸附、纳米碳管高压吸附以及液体有机氢化物等的研究进展及其车载应用现状。参照燃料电池车对车载储氢系统单位重量储氢密度与体积储氢密度的目标要求,对目前已应... 综述了燃料电池车车载储氢系统技术,包括高压氢、液氢、金属氢化物、低温吸附、纳米碳管高压吸附以及液体有机氢化物等的研究进展及其车载应用现状。参照燃料电池车对车载储氢系统单位重量储氢密度与体积储氢密度的目标要求,对目前已应用和处于研发阶段的一些储氢技术的性能指标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目前该领域的若干新的研究报道,如超高压轻质复合容器、混合储氢容器、b.c.c.储氢合金、超级活性碳和“浆液”双相储氢等,也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车 氢燃料箱 高压容器 液氢 金属氢化物 碳低温吸附 纳米碳管储氢 液体有机氢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储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鹏 刘启斌 +1 位作者 隋军 金红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04-2011,共8页
氢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量载体,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氢的储存是氢能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相比于物理储氢,化学储氢更加高效安全。常用的化学储氢方式主要有金属氢化物、配位氢化物、有机液体氢化物等。本文综述了上述3种... 氢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量载体,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氢的储存是氢能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相比于物理储氢,化学储氢更加高效安全。常用的化学储氢方式主要有金属氢化物、配位氢化物、有机液体氢化物等。本文综述了上述3种主要储氢方式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金属氢化物中,如新近发现的多相R-Mg-Ni系储氢合金储氢量较高,价格低廉,但其仍存在过于稳定、加/脱氢动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配位氢化物含有丰富的轻金属元素,储氢密度较高,但存在可逆循环性能差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液体有机物储氢量高,还可以同汽油一样在常温常压下运输,且环己烷、苯等液体有机储氢介质均为工业上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化学品,如果能开发出高稳定性、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的脱氢催化剂,将大幅度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 金属氢化物 配位氢化物 有机液体氢化物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动态
6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国外 导电聚合物 固态制造工艺 痕量污染物 芯片 传感器 水质检测 氮气 还原 气体净化 防水材料 生物降解性塑料 富勒烯 单层碳纳米管 增强塑料 废物回收 树状分子 紫外光 消毒工艺 水质净化 油籽副产物 护发用品 织物加工 纳米颗粒 液体有机氢化物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