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液体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盖芳 纪明山 +2 位作者 谷祖敏 王英姿 张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480-5480,5482,共2页
蜡蚧轮枝菌VL17是沈阳农业大学农药科学实验室筛选出的对温室白粉虱和蚜虫具有高致病力的菌株。对VL17菌株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的最适培养液为PSK和SCSC;最佳温度为25℃;于250 ml摇瓶恒温振荡培养5 d... 蜡蚧轮枝菌VL17是沈阳农业大学农药科学实验室筛选出的对温室白粉虱和蚜虫具有高致病力的菌株。对VL17菌株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的最适培养液为PSK和SCSC;最佳温度为25℃;于250 ml摇瓶恒温振荡培养5 d,加入150 ml培养液,菌丝干重达到0.7 g以上,孢子增长倍数达5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液体培养条件 分生孢子 菌丝生长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厚垣孢子的液体培养条件
2
作者 师情 李会平 +2 位作者 黄大庄 郭成亮 苏筱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3-817,共5页
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培养基、pH值、温度以及氧气等因素对北美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Fusarium virgu-forme sp.nov.)菌株F-171厚垣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F-171产生厚垣孢子的最适液体培养条件为7 500 r.min-1、2 min匀浆断裂菌... 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培养基、pH值、温度以及氧气等因素对北美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Fusarium virgu-forme sp.nov.)菌株F-171厚垣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F-171产生厚垣孢子的最适液体培养条件为7 500 r.min-1、2 min匀浆断裂菌丝,在250 mL三角瓶装入80 mL大豆茎秆或豆芽汁培养液,在pH 6,25~30℃下,以120 r.min-1振荡培养。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下的产孢曲线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厚垣孢子产量逐渐增加,10 d后产量最高,达到3.15×105个.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 厚垣孢子 液体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液体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邓欢 高亚婷 田晶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919-922,共4页
以玫烟色棒束孢菌株为试验材料,首先确定菌株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组合,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蔗糖质量分数、蛋白胨质量分数以及培养时间对菌株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的影响,以明确玫烟色棒束孢最适液体培养条件... 以玫烟色棒束孢菌株为试验材料,首先确定菌株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组合,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蔗糖质量分数、蛋白胨质量分数以及培养时间对菌株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的影响,以明确玫烟色棒束孢最适液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丝生物量最大时的培养条件为:蔗糖质量分数5%、蛋白胨质量分数1.5%、培养时间6 d;产孢量最大时的培养条件为:蔗糖质量分数4%、蛋白胨质量分数0.5%、培养时间7 d。适合菌丝生长的培养条件与适合产孢的培养条件是不一致的,可以根据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孢 液体培养条件 菌丝生物量 产孢量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马勃菌种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帆 王淑敏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6,共3页
以菌丝体的生物量和多糖为指标,对大马勃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酵母膏0.75%、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为6.5,温度为28℃,接种量为10%,摇瓶装量为100 mL。
关键词 大马勃 液体培养条件 菌丝生物量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绣球菌液体菌种制备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汤鸣强 郑永彬 +1 位作者 潘思萍 黄洁 《食药用菌》 2021年第4期313-317,共5页
采用锥形瓶液体培养方式,以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为试验材料,通过考察菌丝生物量及菌球大小评分,研究培养时间、摇瓶转速、培养温度、培养液起始pH及摇瓶装液量对绣球菌液体菌种制备质量的影响。单因素综合试验结果为,适宜... 采用锥形瓶液体培养方式,以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为试验材料,通过考察菌丝生物量及菌球大小评分,研究培养时间、摇瓶转速、培养温度、培养液起始pH及摇瓶装液量对绣球菌液体菌种制备质量的影响。单因素综合试验结果为,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12天,转速210 r/min,培养温度26℃,pH 3.5,装液量75 mL,该条件下所形成的菌丝球均匀细小,菌丝生物量大,菌丝萌发点多,是良好的液体菌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液体培养条件 菌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液体培养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红 张敏 +1 位作者 李超 张季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为获得人工栽培羊肚菌(Morchella)液体菌种生产的最佳工艺,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FY2为材料,通过单因素筛选不同培养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碳源、氮源对液体发酵的影响,根据单因素筛选结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 为获得人工栽培羊肚菌(Morchella)液体菌种生产的最佳工艺,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FY2为材料,通过单因素筛选不同培养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碳源、氮源对液体发酵的影响,根据单因素筛选结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液体配方和发酵条件的优化,为工业化生产羊肚菌菌丝体相关产品的开发及液体菌种在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单因素筛选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最适宜温度为25℃,菌丝体干重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最适初始pH值为7,菌丝体干重最大;当接种量为5%和10%时,菌丝体干重都达到4.0g·L^(-1),差异不显著,所以综合成本考虑,确定最适接种量为5%;羊肚菌菌丝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中菌丝体干重较大,达到5g·L^(-1)以上,但是差异不显著,综合成本考虑,选择葡萄糖做为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羊肚菌菌丝在有机氮源中,黄豆粉生长的最好,有可能与黄豆粉是混合氮源,营养比较丰富有关,在无机氮源中,硝酸钾生长的最好,而这两种氮源中羊肚菌的菌丝体干重差异不显著,所以综合成本考虑,选择黄豆粉做为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液体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人工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秃马勃深层培养条件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涛 田文 +1 位作者 游玲 魏琴 《食用菌》 2009年第2期13-14,共2页
采用单因子设计及正交试验的方法,以测定大秃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菌丝生产量为指标,对大秃马勃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渣4%,蔗糖3%,硫酸铵1.3%,KH2PO41%,MgSO40.... 采用单因子设计及正交试验的方法,以测定大秃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菌丝生产量为指标,对大秃马勃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渣4%,蔗糖3%,硫酸铵1.3%,KH2PO41%,MgSO40.5%;最适发酵条件:温度为22~26℃,发酵时间为5~6d,接种量5%~12.5%,装液量120~150mL/500mL三角瓶之间,摇瓶转速150~18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秃马勃 液体培养条件 菌丝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鹅膏菌纯培养菌丝的分离培养和生长形态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学武 姚丽敏 +1 位作者 龚建华 肖冬光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3期27-30,共4页
采集并组织分离到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和块鳞鹅膏(Amanita spissa)的纯培养菌丝。对2株鹅膏菌的培养发现虽然分离成功率很低,但是菌丝培养相对容易,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种鹅膏菌菌丝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存在较... 采集并组织分离到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和块鳞鹅膏(Amanita spissa)的纯培养菌丝。对2株鹅膏菌的培养发现虽然分离成功率很低,但是菌丝培养相对容易,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种鹅膏菌菌丝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别,对氨基酸的利用也存在差别,但是气生菌丝的延伸速率却非常相似。液体培养条件下,假褐云斑鹅膏菌丝体干重达到0.726mg·mL-1,块鳞鹅膏干重达到0.424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培养 生长形态 分离培养 鹅膏菌 培养 液体培养条件 琼脂培养 组织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