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养退种还湿对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和越冬水鸟种群的影响
1
作者 陈玲 高志平 +3 位作者 胡维军 郭远翔 董新宇 陈辰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47-153,共7页
为了解退养退种还湿对湖北省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地利用及越冬水鸟种群的影响,采用2017—2023年夏季遥感影像,结合现场调查,利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分析;在保护区的主要水域设立固定观测点,2018—2023年每年1... 为了解退养退种还湿对湖北省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地利用及越冬水鸟种群的影响,采用2017—2023年夏季遥感影像,结合现场调查,利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分析;在保护区的主要水域设立固定观测点,2018—2023年每年1月中旬定点同步调查越冬水鸟情况,比较退养退种还湿前后越冬水鸟群落组成、结构和数量变化,并分析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退养退种后,湖泊水面面积大幅增长,种植水面面积大幅下降,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不大;越冬水鸟数量前2年增长12.82%,第3年大幅增长,由13556只增加到22280只,后保持稳定;越冬水鸟种数基本保持稳定,种群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赤膀鸭、罗纹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鸬鹚、反嘴鹬、黑水鸡、白骨顶锐增,红嘴鸥、灰雁、赤麻鸭锐减,优势物种由红嘴鸥转换为罗纹鸭、赤膀鸭,优势科由鸥科变为鸭科,优势目由鸻形目变为雁形目;退养退种后中、大型涉禽(鹭类)和中型游禽(鸭类)种类数量剧增,小型游禽数量骤减。越冬水鸟的总个体数、雁形目个体数、鸭科个体数与湖泊水面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鸻形目个体数、鸥科个体数和红嘴鸥个体数与湖泊水面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养退种还湿 越冬水鸟 种群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 相关分析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陶全霞 周帆琦 +4 位作者 沙茜 李金成 肖繁荣 赵冬冬 朱文宇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紧邻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之一。2021年5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鸟类17目46科172种。其中...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紧邻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之一。2021年5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鸟类17目46科172种。其中,雀形目的种数最多,占鸟类种数的43.02%;居留型方面,以迁徙鸟类为主,占比69.77%,留鸟仅占比30.23%;区系类型方面,古北种85种,占比49.42%,东洋种57种,占比33.14%,广布种30种,占比17.44%;生态类型方面,鸣禽的种类最多,广泛分布于各类生境中。结果显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类型丰富、种类多样、季节差异显著,且涨渡湖水上森林是鹭鸟活动和栖息的集中分布区,建议将该区域划为重点保护与监测区,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渡湿地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季节动态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任亮平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本文介绍了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分析了涨渡湖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涨渡湖自然保护区的现状提出了涨渡湖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品丰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4期104-109,共6页
2015年12月~2016年8月,利用样线法对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鸟类160种,隶属于15目45科99属,占湖北省鸟类种数456种的35.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名... 2015年12月~2016年8月,利用样线法对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鸟类160种,隶属于15目45科99属,占湖北省鸟类种数456种的35.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名录8种,列入CITES附录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资源 涨渡 自然保护区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少斌 吴法清 +5 位作者 查玉平 戴宗兴 何定富 刘家武 罗祖奎 石道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24-432,共9页
2003年-2004年对湖北阳新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3种,隶属于15目38科.对鸟类的区系组成、居留型及重点保护鸟类进行研究,发现当地有繁殖鸟类104种(夏候鸟42种、留鸟62种),非繁殖鸟类69种(冬候鸟5... 2003年-2004年对湖北阳新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3种,隶属于15目38科.对鸟类的区系组成、居留型及重点保护鸟类进行研究,发现当地有繁殖鸟类104种(夏候鸟42种、留鸟62种),非繁殖鸟类69种(冬候鸟51种、旅鸟18种);古北种88种,东洋种62种,广布种2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的有28种),有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47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有30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有12种.对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自然保护区 鸟类 区系 保护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端元模型下湿地植被覆盖度的提取方法--以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4
6
作者 崔天翔 宫兆宁 +2 位作者 赵文吉 赵雅莉 林川 《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0-1171,共12页
植被覆盖度作为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检测湿地生态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华北内陆典型的淡水湿地——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 植被覆盖度作为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检测湿地生态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华北内陆典型的淡水湿地——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对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针对湿地植被类型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的特点,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反映植物生长状况、覆盖程度以及区分地表覆盖类型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原始Landsat TM影像增加NDVI数据维对影像进行维度扩展,克服了传统研究中通常从Landsat TM影像上提取3—4种端元的局限,经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NF变换)、纯像元指数(PPI)计算以及人机交互端元选取等一系列运算,构建以陆生植物、水生植物、高反射率地物、低反射率地物、裸露土壤为组分的五端元模型来反映研究区的地物组成;同时,以原始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构建植物、高反射率地物、低反射率地物、裸露土壤为组分的四端元模型。针对两种端元模型,采用全约束下的LSMM算法进行混合像元分解以获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其次辅以研究区的纯水体信息对其进行优化。精度检验采用相同时期的高分辨率WorldView-2多光谱影像来进行。研究表明:虽然四端元模型与五端元模型对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结果在空间上具有基本一致的分布趋势,但是前者的估算结果在数值上要普遍低于后者,在研究区的水体及其附近,四端元模型难以体现水生植物的植被覆盖信息;另外,五端元模型的估算结果与检验数据的相关系数R达到0.9023,均方根误差(RMSE)为0.0939,明显优于四端元模型的R=0.8671和RMSE=0.1711。这反映了通过对影像进行维度扩展的方法来改进端元提取的数量是可行的,而由此构建的五端元模型可以更充分的反映研究区地物之间的光谱差异,从而获得更好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野鸭湿地自然保护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端元提取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戴宗兴 石道良 +5 位作者 吴少斌 刘国跃 石教法 刘道锦 孙道 李儒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70-273,共4页
2004年对湖北省阳新县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和爬行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分别记录到两栖类27种、爬行类38种.对它们的物种组成、地理区系特点和保护等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两栖类 爬行类 物种组成 区系 保护等级 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目标体系下海河流域湿地需水研究——以河北省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松 许有鹏 +1 位作者 张建新 陈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9-223,共5页
随着当前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不断加剧,流域内湿地面积迅速减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科学分析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对该流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河流域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3层次... 随着当前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不断加剧,流域内湿地面积迅速减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科学分析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对该流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河流域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3层次生态保护目标体系,结合湿地分类分级计算,选取植被需水量等8项指标,分析计算了不同层次生态保护目标下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最小、最优以及最大几个典型状态下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衡水湖湿地供水仅能满足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与湿地现况基本吻合。该研究结果可为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量 生态保护 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与利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白涛 江建国 +2 位作者 雷正玉 罗崇德 周建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66-1868,共3页
在武汉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区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对保护区进行了规划,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明确了各功能分区的主要任务,并对保护区如何开发利用提出了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 湿地 上涉自然保护区 规划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盱眙县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倪霞 林荫 +1 位作者 彭干 鲁小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231-232,共2页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双赢,根据自然保护区调整准则,于2014年对盱眙县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分区进行了调整:保护区总面积调整为33.41 km2,比始建的少7.59 km2;划定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分别为3.52、12.47、...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双赢,根据自然保护区调整准则,于2014年对盱眙县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分区进行了调整:保护区总面积调整为33.41 km2,比始建的少7.59 km2;划定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分别为3.52、12.47、11.89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分别为12.63%、44.73%、42.64%。调整后湿地保护区的功能得到加强,并有效减弱了人为活动的干扰,更有利于优化保护区的管理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自然保护区 范围调整 生境分析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涛 江建国 +2 位作者 雷正玉 罗崇德 周建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6期81-84,共4页
2006年7月~2007年2月对武汉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581种,其中种子植物556种;植被有5个植被亚型,20个群系.底栖动物29种,鱼类74种,其中省级保护鱼类2种.湿地兽类6目9科23种,... 2006年7月~2007年2月对武汉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581种,其中种子植物556种;植被有5个植被亚型,20个群系.底栖动物29种,鱼类74种,其中省级保护鱼类2种.湿地兽类6目9科2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种类1种,省级保护种类4种;湿地鸟类11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一级3种,二级8种,省级保护种类36种;被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鸟类15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6种,被列入“中日候鸟协定”鸟类47种,被列入“中澳候鸟协定”14种,“三有鸟类”86种.认为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完整、自然,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特有,符合国家重要湿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涉湿地自然保护区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楼利高 后兴国 +1 位作者 朱兆泉 吴法清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5期57-61,共5页
2008年3月,根据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状况和植被情况划分生境类型,在4种生境中选择典型样区设定样线,采用样线法对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4种,隶属15目35科,其中留鸟57种、夏候鸟15种、冬候鸟64种、旅鸟8种;古北种75种、东洋... 2008年3月,根据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状况和植被情况划分生境类型,在4种生境中选择典型样区设定样线,采用样线法对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4种,隶属15目35科,其中留鸟57种、夏候鸟15种、冬候鸟64种、旅鸟8种;古北种75种、东洋种48种、广布种21种.分别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G-F指数对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群落丰富度为林地>浅滩>农田>水域;采用Jaccard指数进行鸟类群落间相似性分析结果,农田和林地的鸟类群落相似程度最高.分析了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鸟类资源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鸟类 物种多样性 上涉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晶 刘晨 +3 位作者 李辰亮 洪远平 张泽芳 吴法清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3期23-26,共4页
于2008年7月对湖北省仙桃市排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夏季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52种,隶属于13目29科.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24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易危鸟类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 于2008年7月对湖北省仙桃市排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夏季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52种,隶属于13目29科.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24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易危鸟类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的鸟类5种.该保护区夏季鸟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鸟类密度为8.88只/hm2,4种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是:芦苇(3.342 2)>水域(3.177 8)>农田(2.649 7)>树林(2.425 1);均匀度指数依次是:芦苇(1.179 7)>水域(1.079 3)>农田(1.062 7)>树林(0.676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鸟类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瑞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1期59-60,88,共3页
采用2007年SPOT影像数据,同时结合外业调查,对影像数据解译结果进行校核。在此基础上,对地处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6大湿地景观多样性空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巴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空间变化明显,景观多样性各项指数... 采用2007年SPOT影像数据,同时结合外业调查,对影像数据解译结果进行校核。在此基础上,对地处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6大湿地景观多样性空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巴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空间变化明显,景观多样性各项指数均以哈巴湖湿地为最优,而二道湖、骆驼井等湿地景观多样性较差。导致景观多样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保护力度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巴 自然保护区 湿地 景观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优先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瑞 张克斌 +4 位作者 刘云芳 边振 刘晓丹 路端正 尤万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9,共6页
该文综合样带法、样地法和样线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6大湿地进行全面的植被调查,并对外业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保护区湿地植被优先保护等级评价模型构建的基础上,结合菲尔德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6大主要湿地植被优先保护等级进行... 该文综合样带法、样地法和样线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6大湿地进行全面的植被调查,并对外业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保护区湿地植被优先保护等级评价模型构建的基础上,结合菲尔德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6大主要湿地植被优先保护等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哈巴湖湿地各项参评指标中,群落盖度、珍稀植物种等均较高,其综合评价结果最大(0.965),为一级保护湿地;骆驼井湿地和四儿滩湿地的评价结果为0.863和0.841,为二级保护湿地;柳杨堡湿地和二道湖湿地的评价结果为0.713和0.714,为三级保护湿地;评价结果最低的是高沙窝湿地(0.611),为四级保护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巴自然保护区 湿地植被 优先保护 评价指标 数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排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资源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志远 王晶 +3 位作者 刘晨 吴法清 洪远平 张泽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1-305,310,共6页
2008年11月17~23日和12月22~28日期间,对湖北省仙桃排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冬季鸟类资源及其生境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8种,隶属15目31科.对鸟类的居留型、区系组成及重点保护鸟类进行分析,当地有冬候鸟27种、留鸟29种、夏候鸟1... 2008年11月17~23日和12月22~28日期间,对湖北省仙桃排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冬季鸟类资源及其生境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8种,隶属15目31科.对鸟类的居留型、区系组成及重点保护鸟类进行分析,当地有冬候鸟27种、留鸟29种、夏候鸟11种、旅鸟1种;古北种35种、东洋种20种、广布种1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28种,被列入CITES的鸟类有8种,被列入CRDB的鸟类有3种.针对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鸟类资源 多样性 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辛阳 谈思仪 庞宏东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运用线路调查法、典型样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和区系地理分析,旨在为保护区建设管理和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本底资料和基础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62科143属179种;优势... 运用线路调查法、典型样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和区系地理分析,旨在为保护区建设管理和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本底资料和基础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62科143属179种;优势科为含5种及以上的科;属的分化较大,以含1种的单种属为主.种子植物的62科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可划分10个分布区类型和2个变型,占非世界分布总科数的73.81%;143个属也以热带成分占主导地位,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3个变型,占非世界分布总属数的58.47%.总的来说,保护区内科属的地理成分性质以热带成为为主,兼具一定的温带特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交汇性.针对保护区现状,建议在现有保护鸟类生境的基础上,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生境加以重视,加强对植物物种的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植物资源 湿地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排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资源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志远 王晶 +3 位作者 刘晨 吴法清 洪远平 张泽芳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4期70-74,共5页
于2008年11月17~23日和12月22~28日,对湖北省仙桃市排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冬季鸟类资源及其生境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8种,隶属15目31科.对鸟类的居留型、区系组成及重点保护鸟类进行分析,结果为当地有冬候鸟27种、留鸟29... 于2008年11月17~23日和12月22~28日,对湖北省仙桃市排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冬季鸟类资源及其生境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8种,隶属15目31科.对鸟类的居留型、区系组成及重点保护鸟类进行分析,结果为当地有冬候鸟27种、留鸟29种、夏候鸟11种、旅鸟1种;古北种35种、东洋种20种、广布种1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28种,被列入CITES的鸟类有8种,被列入CRDB的鸟类有3种.针对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鸟类多样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鸟类资源 多样性 湿地自然保护区 仙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培 王亚丹 董琼 《防护林科技》 2022年第3期67-71,共5页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RS、GIS、GPS等技术分析手段,对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06年、2016年两期遥感影像进行计算机辅助解译,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6种类型。对比...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RS、GIS、GPS等技术分析手段,对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06年、2016年两期遥感影像进行计算机辅助解译,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6种类型。对比分析剑湖保护区两期地类时空演变情况,构建土地类型转移矩阵,分析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6-2016年有林地面积大范围增加;灌木林地、草地面积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受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耕地有大面积减少现象;水域面积有小范围的增长,湿地恢复项目取得一定的成效;建设用地面积有大幅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自然保护区 土地类型 转移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辛阳 商佳慧 何诗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92-98,共7页
运用线路调查法与典型样方法对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采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 R )、Simpson多样性指数( D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E )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个样... 运用线路调查法与典型样方法对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采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 R )、Simpson多样性指数( D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E )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个样地中共有植物125种,隶属于47科104属,以草本植物为主;45个样方可划分20种植物群落类型,特征差异化明显;植物群落 R值为5.5~28,D值为0.612~0.929,H值为1.147~2.975,E 值为0.711~0.943;群丛XV (Ass.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 Rosa multiflora - Rumex acetosa + Cynodon dactylon )的 R和H 值最高,群丛XIV (Ass. Rosa multiflora - Imperata cylindrical + Geranium carolinianum)的D 值最高,群丛IX (Ass. Polygonum orientale + Polygonum aviculare )的 E 值最高,群丛XVII (Ass. Bidens pilosa)的R、H和D 值最小,群丛I (Ass. Bidens pilosa )的E值最小。研究结果旨在为保护区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湿地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