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算法-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自润滑镀层耐磨性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亚利 于继明 王艺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0-34,共5页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存在的缺陷,引入遗传算法和模糊运算建立遗传算法-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GA-FRBFNNM),介绍了模型结构和仿真思路。以自润滑镀层耐磨性为研究主题开展正交实验,在正交实验结果中任取1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用于模型...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存在的缺陷,引入遗传算法和模糊运算建立遗传算法-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GA-FRBFNNM),介绍了模型结构和仿真思路。以自润滑镀层耐磨性为研究主题开展正交实验,在正交实验结果中任取1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用于模型训练,其余6组数据作为测试样本用于模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AFRBFNNM的预测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其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相同结构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验证了该模型是有效的,能够更准确预测自润滑镀层耐磨性。主要归因于引入模糊运算使得径向基神经网络全部节点都具备特定意义,另外引入遗传算法优化了训练算法,避免了模型陷入局部极小点等问题,使得模型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镀层 摩擦因数 遗传算法-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 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复合镀制备Ni-Co-P-PTFE自润滑镀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宏科 赵文轸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53,93,共4页
对Ni-Co-P-PTFE化学复合镀制备自润滑镀层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实验因素对镀层的摩擦因数和显微硬度的影响情况,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电镀时间2h,镀液温度90℃,pH值5,PTFE乳液加入量10g/L,镀液中CoSO4与NiSO4的摩尔配比为1∶1... 对Ni-Co-P-PTFE化学复合镀制备自润滑镀层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实验因素对镀层的摩擦因数和显微硬度的影响情况,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电镀时间2h,镀液温度90℃,pH值5,PTFE乳液加入量10g/L,镀液中CoSO4与NiSO4的摩尔配比为1∶1。实验表明,该复合镀层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镀层 化学复合镀 工艺研究 制备 最佳工艺条件 NiSO4 工艺过程 显微硬度 电镀时间 镀液温度 PTFE 摩尔配比 润滑性能 复合镀层 因数和 pH值 加入量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TFE自润滑镀层的制备工艺及沉积过程的控制步骤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钱瑜明 黄志荣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1-55,共5页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Cu-PTFE自润滑复合电镀层,研究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及其沉积过程的控制步骤。最佳工艺条件为:CuSO4 85 g/L,H2SO4 55 g/L,PTFE 40 g/L,电流密度4.0 A/dm2,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60 min。该复合电镀层具有良好的硬度和...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Cu-PTFE自润滑复合电镀层,研究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及其沉积过程的控制步骤。最佳工艺条件为:CuSO4 85 g/L,H2SO4 55 g/L,PTFE 40 g/L,电流密度4.0 A/dm2,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60 min。该复合电镀层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润滑性能,并且研究沉积过程中颗粒浓度对控制步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TFE 润滑镀层 摩擦因数 显微硬度 控制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钢化学镀Ni-W-P/PTFE自润滑镀层的耐磨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熊如意 林松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改善40Cr钢的耐磨性,采用化学镀工艺在40Cr钢表面制备Ni-W-P/PTFE自润滑镀层。研究PTFE乳液含量对镀层中PTFE微粒含量及镀层厚度、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分析了40Cr钢和镀层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PTFE乳液质量浓度从1... 为改善40Cr钢的耐磨性,采用化学镀工艺在40Cr钢表面制备Ni-W-P/PTFE自润滑镀层。研究PTFE乳液含量对镀层中PTFE微粒含量及镀层厚度、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分析了40Cr钢和镀层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PTFE乳液质量浓度从15 g/L增至75 g/L,镀层中PTFE微粒的质量分数从1.92%升至3.88%,镀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相差不大,显微硬度总体下降,耐磨性改善。随PTFE乳液质量浓度从75 g/L增至105 g/L,镀层中PTFE微粒含量下降,镀层表面平整度变差,显微硬度降低,耐磨性下降。40Cr钢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轻度黏着磨损和较严重氧化磨损,而Ni-W-P/PTFE自润滑镀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轻度氧化磨损。PTFE乳液质量浓度为75 g/L制备的NiW-P/PTFE自润滑镀层耐磨性优于其它Ni-W-P/PTFE自润滑镀层,可有效改善40Cr钢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PTFE自润滑镀层 40CR钢 化学镀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润滑Cr/C复合镀层的制备和机械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贾贵西 李言 +3 位作者 李洪涛 胡鹏飞 张翔 蒋百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50-1153,1157,共5页
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固定碳靶电流参数,调节铬靶电流参数,在GCr15轴承钢球、45#钢和单晶硅基体上制备出自润滑Cr/C复合镀层。用XRD对镀层相结构进行分析,测试了镀层的摩擦系数、磨损率、结合强度、硬度和韧性,用光学显微镜观... 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固定碳靶电流参数,调节铬靶电流参数,在GCr15轴承钢球、45#钢和单晶硅基体上制备出自润滑Cr/C复合镀层。用XRD对镀层相结构进行分析,测试了镀层的摩擦系数、磨损率、结合强度、硬度和韧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镀层磨损形貌。结果表明,镀层相结构为非晶态,随铬靶电流变大逐渐向晶态转变;与未镀层的基体相比,镀层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载荷承载能力;镀层随铬靶电流增加,硬度逐渐降低,韧性逐渐提高。所获铬电流为0.1和0.3A镀层有很好的自润滑性能,且后者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溅射工艺参数 Cr/C自润滑镀层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PTFE自润滑复合电镀层的制备及沉积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宏科 赵文轸 苏勋家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438,共5页
对Ni-Co-PTFE自润滑复合电镀层的制备工艺条件及其电沉积机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实验因素对镀层摩擦性能的影响情况,其最佳工艺条件为:CoSO425 g.l-1(相对于NiSO4200g.l-1),电流密度4.0A.dm-2,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5min,镀层pH值3.5,... 对Ni-Co-PTFE自润滑复合电镀层的制备工艺条件及其电沉积机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实验因素对镀层摩擦性能的影响情况,其最佳工艺条件为:CoSO425 g.l-1(相对于NiSO4200g.l-1),电流密度4.0A.dm-2,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5min,镀层pH值3.5,PTFE50g.l-1.该复合电镀层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PTFE复合电镀 润滑镀层 显微硬度 摩擦系数 沉积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元素对高温自润滑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传慧 钟良 雷亚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34-1536,共3页
通过对超微粉体表面预处理,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0Gr18Ni9Ti试件上得到Ni-Re-P/(人造金刚石粉(C)+CaF2)、Ni-P/(人造金刚石粉(C)+CaF2)两种复合镀层,通过测试性能比较,铼元素的加入后,耐高温自润滑复合镀层的抗氧化能力和耐磨擦磨损... 通过对超微粉体表面预处理,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0Gr18Ni9Ti试件上得到Ni-Re-P/(人造金刚石粉(C)+CaF2)、Ni-P/(人造金刚石粉(C)+CaF2)两种复合镀层,通过测试性能比较,铼元素的加入后,耐高温自润滑复合镀层的抗氧化能力和耐磨擦磨损的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复合镀层 Re元素 化学复合镀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钢电沉积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毛望军 高志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7,共7页
采用电沉积工艺在制造齿轮常用的40Cr钢表面制备掺杂MoS_(2)颗粒的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并研究MoS_(2)颗粒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晶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完整覆盖40Cr钢表面,... 采用电沉积工艺在制造齿轮常用的40Cr钢表面制备掺杂MoS_(2)颗粒的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并研究MoS_(2)颗粒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晶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完整覆盖40Cr钢表面,主要成分为Ni、W、Mo和S元素,存在4个Ni的衍射峰并且都呈现(220)晶面择优取向。镀液中MoS_(2)颗粒质量浓度变化导致镀层的晶粒形态及致密性显现出差异,MoS_(2)颗粒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造成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耐磨性能先改善后变差。当镀液中MoS_(2)颗粒质量浓度为5 g/L,Ni-W/MoS_(2)复合镀层中MoS_(2)颗粒含量达到4.17%,形成条状与乳突状不同形态的晶粒,结合更紧密,其硬度达到607.5 HV,表面磨痕宽度仅为420μm,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能起到较理想的减摩作用,从而显著提高40Cr钢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 电沉积 齿轮钢 MoS_(2)颗粒质量浓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镍基MoS_2复合镀层及其宽温域摩擦性能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文生 崔帅 +1 位作者 何玲 李乾坤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3,共7页
为了降低纯镍镀层的摩擦因数,研究镍基MoS_2复合镀层适用温度范围,进一步提高金属机件在极端摩擦条件下的服役寿命。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不同MoS_2浓度的镍基固体润滑复合镀层。用复合电镀循环伏安曲线法研究复合镀层的... 为了降低纯镍镀层的摩擦因数,研究镍基MoS_2复合镀层适用温度范围,进一步提高金属机件在极端摩擦条件下的服役寿命。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不同MoS_2浓度的镍基固体润滑复合镀层。用复合电镀循环伏安曲线法研究复合镀层的电化学沉积规律,采用XRD、SEM对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及摩擦形貌进行分析探讨,对比分析不同含量MoS_2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MoS_2的加入促进了阴极极化,提高了镀层的结晶细致程度;同时能显著降低镀层摩擦因数,在MoS_2浓度为30 g/L的溶液中沉积的复合镀层在室温下的摩擦因数最低为0.02~0.03;在400℃以下摩擦环境中,复合镀层摩擦因数保持在0.02~0.05之间,具有很好的润滑性能;温度超过400℃时,MoS_2将逐渐被氧化为Mo O3,摩擦因数接近0.15,失去润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复合镀层 摩擦磨损 宽温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耐磨自润滑分散电刷镀
10
作者 高家峰 曹国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25-28,共4页
介绍了在电分散沉积技术和电刷镀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分散镀方法。该方法在各种材料制成的特定形状部件上能得到耐磨、耐蚀和有自润滑性能的均匀镀层。
关键词 电分散沉积 镀层 电刷镀 分散镀 耐磨自润滑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盐电镀Pb-Sn合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建红 旷亚非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2期20-22,共3页
研究了甲磺酸电镀Pb-Sn合金的电解液组成,讨论了主盐、游离酸、稳定剂的质量浓度以及阴极电流密度对Pb-Sn合金镀层中Sn含量的影响。采用Hull槽试验方法确定了甲磺酸电沉积Pb-Sn合金镀层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甲磺酸体... 研究了甲磺酸电镀Pb-Sn合金的电解液组成,讨论了主盐、游离酸、稳定剂的质量浓度以及阴极电流密度对Pb-Sn合金镀层中Sn含量的影响。采用Hull槽试验方法确定了甲磺酸电沉积Pb-Sn合金镀层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甲磺酸体系电镀Pb-Sn合金润滑镀层的工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 电镀 铅-锡合金 润滑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化学复合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宿辉 曹茂盛 王正平 《电镀与精饰》 CAS 2004年第2期12-15,30,共5页
回顾了有关纳米粒子化学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微粒在复合镀层中的作用,包括提高镀层的硬度、耐磨减摩性能、耐腐蚀性能、耐高温抗氧化性能、自润滑性能等,分析了影响纳米微粒化学复合镀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论述了该领域现阶段... 回顾了有关纳米粒子化学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微粒在复合镀层中的作用,包括提高镀层的硬度、耐磨减摩性能、耐腐蚀性能、耐高温抗氧化性能、自润滑性能等,分析了影响纳米微粒化学复合镀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论述了该领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了它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化学复合镀 耐磨减摩镀层 润滑镀层 抗腐蚀镀层 耐高温抗氧化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