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粉末润滑界面边界层状态微观形态观察和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田明
王超
杨斌
刘焜
-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0,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5135
11472096)~~
-
文摘
目的粉末润滑边界层状态预示着润滑条件的优劣。粉末颗粒以其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承载能力以及对极端工况的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因此需对粉末润滑界面的摩擦润滑性能展开深入研究。方法利用UMT-2多功能摩擦磨损测试仪,结合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对粉末润滑界面边界层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和机理分析。重点研究载荷(1、2、4、6 MPa)、速度(2、4、8、16 r/min)、粉末层厚度(1.5、3.5、5.5、7.5μm)以及表面粗糙度(0.389、0.745、1.751、3.112μm)等工况条件对粉末润滑的影响机制。结果较大的接触载荷有利于形成致密的边界层,提高润滑性能。在速度较低时,不利于形成完整、致密的边界层,润滑较差,甚至产生爬行现象,随着速度的增加,润滑效果改善,但过大的速度又会加快粉末耗散。适量的粉末层厚度能够使摩擦界面间形成完整、厚实的边界层,提供良好的润滑能力。粗糙度适当的表面有利于粉末润滑剂存储、边界层的形成以及润滑作用的维持。结论合理选择接触载荷、速度、粉末层厚度以及试样表面粗糙度有助于提高粉末颗粒的润滑性能。
-
关键词
粉末
润滑界面
边界层
爬行
摩擦
微观形态
-
Keywords
powder
lubrication interface
boundary layer
crawling
fiiction
microscopic morphology
-
分类号
TH11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题名金属轧制入口区润滑界面滑移分析
- 2
-
-
作者
吴承伟
胡令臣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
-
出处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0-67,共8页
-
文摘
金属成形加工中润滑界面滑移分析是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利用有限元及参数二次规划法分析研究了金属轧制过程中入口区的界面滑移问题。结果发现,滑移速度可用参数二次规划技术直接获得,在压力分布和滑移速度之间不存在迭代过程;界面滑移可以使润滑油膜厚度明显减小,这与文献报道的试验结果一致;粘塑性润滑剂的初始极限剪应力和极限比例常数对界面滑移的影响很大,从而影响了油膜厚度;当润滑剂和工件材料及厚度确定以后,轧制速度对油膜厚度的影响较小.粘塑性润滑剂的这种润滑特性有益于轧制加工。
-
关键词
轧制
粘塑性
润滑剂
润滑界面滑移
数学分析
-
Keywords
metal rolling,adhesive plastic lubricant,lubrication interface slip,thickness of oil film,parametric quadratic programming(PQP),mathematic analysis
-
分类号
TG335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
-
题名烷基化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多层界面润滑特性研究
- 3
-
-
作者
王固霞
徐海明
-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宁夏太阳能化学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化工技术基础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2-957,共6页
-
基金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AAC02034,2023AAC03279)。
-
文摘
为解决机械磨损引起的能源损耗问题,通过共价作用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十八烷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烷基化,制备了不同链长的烷基化还原氧化石墨烯[rGO-C(N),N=12、16、18]。结果表明,rGO-C(16)在15#工业白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在多种负载条件下,rGO-C(16)展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其中,在400 N条件下,与15#工业白油相比,其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分别降低了38.0%和17.0%。
-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滑动磨损
分散稳定性
界面润滑
-
Keywords
reduced graphene oxide
sliding wear
dispersion stability
interfacial lubrication
-
分类号
TQ646.1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
-
题名本期导读
- 4
-
-
-
出处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SiC_(p)_(p)/Al复合材料高效低损伤加工技术研究进展P1-19赵重阳韩基山王毅赵波唐进元铝基碳化硅(SiC_(p)/Al)复合材料在实际加工中存在加工效率低、刀具磨损严重和表面完整性差等问题,上述问题限制着SiC_(p)/Al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实现SiC_(p)/Al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本文从工艺参数的选择、界面冷却润滑刀具选用及优化的角度出发,总结了传统机械加工的研究现状。从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超声辅助加工、磨料水射流加工、激光加热辅助加工以及电化学射流加工的研究现状出发,详述了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切削力、刀具磨损、材料去除形式、表面和亚表面损伤方面出发,论述了加工参数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在总结现有加工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多能场复合加工是改善SiC_(p)/A1切削性能、降低刀具磨损及表面损伤、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界面冷却润滑
工艺参数
激光加工
高效低损伤加工
-
分类号
TG50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
-
题名作动器往复密封可靠性退化分析
- 5
-
-
作者
谭桂斌
邝鸿晖
李顺利
黄兴
郭飞
-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橡塑密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7,57,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3400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05176)。
-
文摘
作动器往复密封在服役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磨损,对密封性能造成影响。采取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密封界面混合润滑状态,通过流固耦合方法对作动器往复密封的密封性能进行分析;基于Rhee磨损理论建立密封圈磨损公式,分析密封唇口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轮廓的磨损情况;进而模拟密封圈应力、接触压力及泄漏率随磨损时间的变化趋势。考虑密封圈尺寸公差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拟合泄漏率与结构尺寸之间的关系式,得到未磨损条件下的泄漏率分布及可靠度,在此基础上考虑磨损对可靠度的影响,建立考虑随机效应的可靠性退化模型,得到磨损后密封可靠性退化趋势及服役寿命。研究结果显示:VL封结构尺寸对泄漏率的影响敏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高度、宽度、空气侧倾角、油侧倾角、直径;直接以泄漏率为评价指标,可对VL封服役过程中的密封可靠性进行预测。
-
关键词
往复密封
润滑界面
磨损预测
可靠性
作动器
-
Keywords
reciprocating seal
lubrication interface
wear prediction
reliability degradation
actuator
-
分类号
TH136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B42
[一般工业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