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锡青铜超疏水表面纳秒激光制备及润湿性转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蔡兴兴
王权岱
+2 位作者
李鹏阳
侯晓莉
李言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29,共6页
以锡青铜为基底,研究采用纳秒紫外激光代替飞秒激光制备金属超疏水表面的方法。通过改变激光加工参数制备了不同表面微观结构,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制备的微观结构和润湿性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以锡青铜为基底,研究采用纳秒紫外激光代替飞秒激光制备金属超疏水表面的方法。通过改变激光加工参数制备了不同表面微观结构,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制备的微观结构和润湿性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所制备的样片表面化学元素含量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对润湿性转变的机理进行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纳秒紫外激光可以在锡青铜基底制备类似飞秒激光加工得到的金属超疏水表面;激光加工后的样片润湿性随时间变化,转变机理是激光加工过程中生成的CuO在磷元素的催化脱氧作用下生成了本征疏水的Cu2O;在紫外激光能量密度为5.61 J/cm2下,激光扫描速度100 mm/s时,所制备的表面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表面接触角超过150°,滚动角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激光
锡青铜
超疏水表面
润湿性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烷基苯孪连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雨
郑晓宇
+2 位作者
李新功
蒋庆哲
吴运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研究了孪连表面活性剂DSDBS-2(乙撑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润湿及驱油性能。以芘为探针,用稳态荧光法测定能反映DSDBS-2在高岭土表面吸附层微极性的I3和I1值,求得DSDBS-2在溶液浓度为10 mg/L时开始在高岭土表面形成聚集体,溶液...
研究了孪连表面活性剂DSDBS-2(乙撑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润湿及驱油性能。以芘为探针,用稳态荧光法测定能反映DSDBS-2在高岭土表面吸附层微极性的I3和I1值,求得DSDBS-2在溶液浓度为10 mg/L时开始在高岭土表面形成聚集体,溶液浓度为40-100 mg/L时聚集体逐渐完善,溶液浓度高于100 mg/L时形成新的聚集体。在亲水高岭土粉体表面的接触角,随溶液浓度增加先减小,在16.5 mg/L处达到最低值后由于新聚集体形成而趋于增大。由表面张力-溶液浓度曲线求得DSDBS-2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0 mg/L。DSDBS-2可使亲水的玻片、石英片表面强亲水,接触角降至12°以下,使亲油的玻片表面变亲水,接触角降至80°以下。驱油实验温度40℃,使用长29 cm、水测渗透率0.35-0.54μm2的人造砂岩岩心,黏度15.8 mPa.s的克拉玛依七区井口脱气脱气原油,用注入水配制的DSDBS-2(40 mg/L)/HPAM(1500 mg/L)表聚二元驱油剂,该驱油剂黏度49.4 mPa.s,与原油间界面张力0.106 mN/m;水驱之后注入0.5 PV驱油剂,采收率增值分别为15.22%和16.78%(亲油岩心),19.82%和20.13%(亲水岩心)。表聚二元驱中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改变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撑双十二烷基苯磺酸盐
孪连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表面吸附层
聚集体
润湿性转变
接触角
驱油效率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次采油用Gemini季铵型表面活性剂LTS的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
11
3
作者
熊生春
石玲
+2 位作者
刘卫东
韩重莲
何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使碳数大于2的α,ω-二溴代烷与烷基二甲胺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得到了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LTS,在45℃考察了LTS作为降压增注驱油剂的性能,配液用水为矿化度4902mg/L的大庆采油五厂模拟注入水。用电渗法测定,LTS溶液浓度由600mg/L增至80...
使碳数大于2的α,ω-二溴代烷与烷基二甲胺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得到了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LTS,在45℃考察了LTS作为降压增注驱油剂的性能,配液用水为矿化度4902mg/L的大庆采油五厂模拟注入水。用电渗法测定,LTS溶液浓度由600mg/L增至800mg/L时,石英砂在LTS溶液中的表面zata电位由负变正。在石英砂上的饱和吸附量,LTS为0.082mg/L,石油磺酸盐ORS-41为0.102mg/L。LTS溶液浓度为500~600mg/L时,与大庆采油五厂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降至10-3mN/m超低值。动态和静态接触角测定表明,100~800mg/L的LTS溶液可使亲油玻片表面变亲水,600mg/L的LTS溶液使亲水人造石英砂岩心表面变强亲水。Kg0.005~0.008μm2的人造砂岩岩心水驱之后用LTS溶液驱油,当LTS浓度由200mg/L增至1000mg/L时,注LTS压力相对于注水压力的降低率由26.74%增至42.85%,采收率增幅由5.80%增至14.96%。在大庆采油五厂平均渗透率0.01μm2的低渗透油层的6口井注入600mg/L的LTS溶液,单井日注量30~45m3,共注90天,此后平均注水压力下降0.9MPa,单井日增注8.5m3,对应油井年增产油1429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超低界面张力
润湿性转变
表面活性剂驱
降压增注
提高采收率
低渗油藏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筒高含水型微乳液冲洗液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凡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随着油气资源开采的不断发展,油基钻井液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使用,这使得钻井后井筒井壁的润湿性转变为油润湿,影响固井水泥浆的胶结质量。通过冲洗液对井筒井壁上黏附的油基钻井液进行清洗,并转变其润湿性为水润湿是提高水泥胶结质量...
随着油气资源开采的不断发展,油基钻井液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使用,这使得钻井后井筒井壁的润湿性转变为油润湿,影响固井水泥浆的胶结质量。通过冲洗液对井筒井壁上黏附的油基钻井液进行清洗,并转变其润湿性为水润湿是提高水泥胶结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以EAB-40、SDBS、正丁醇、煤油、水为原料,制备了高水量(≥80%)型微乳液冲洗液,研究了微乳液的气泡率、清洗能力以及对岩心的润湿性转变能力,将微乳液制备成隔离液,通过隔离液清洗实验探究了隔离液的清洗性能以及与水泥浆、油基钻井液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微乳液冲洗液的起泡率为17.07%,清洗率为可达99%以上,且对岩心具有优异的润湿性转变能力;同时所配制的隔离液对油基钻井液的清洗效率仍可达99%以上,且与油基钻井液和水泥浆混合后仍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此研究获得了一种清洗效率高、气泡率低、相容性好的清洗井筒用高含水量型微乳液冲洗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微乳液
冲洗液
隔离液
润湿性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砂岩油藏智能水驱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实验
被引量:
10
5
作者
李雪娇
付美龙
+1 位作者
陈航
侯宝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智能水驱是一项低成本、环保、潜力巨大的油田开发新技术。以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归纳智能水驱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类碱驱、微粒迁移、多组分离子交换和储层润湿性转变,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验证智能水驱的提高...
智能水驱是一项低成本、环保、潜力巨大的油田开发新技术。以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归纳智能水驱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类碱驱、微粒迁移、多组分离子交换和储层润湿性转变,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验证智能水驱的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智能水驱进行岩心流动实验时,产出水的pH值明显高于高矿化度水驱,最大pH值能够达到8.23,说明智能水驱能够发挥类似碱驱的作用从而提高采收率;用智能水分别驱替未煅烧和650℃下煅烧过的岩心,最终采收率分别为56.48%和53.45%,因煅烧过的岩心内粘土不再发生迁移,其采收率明显低于未煅烧的,说明智能水驱过程中微粒的迁移能够提高采收率;检测智能水驱产出液中各离子的质量浓度发现,Ca^(2+)的质量浓度先大幅度增加后逐渐降低,Mg^(2+)的质量浓度先小幅度增加再逐渐减小,最终逐渐趋于平稳,说明水驱过程中存在少量Mg^(2+)交换Ca^(2+)以及智能水中的H^+交换粘土表面大量的Ca^(2+)的过程,可见智能水驱过程中多组分离子发生了交换,从而提高了采收率;70 h后在油滴1周围改滴智能水,油滴与岩心的接触角由最初的124°逐渐减小,最终降至67°,润湿性由亲油性变为亲水性,可见智能水驱能够使岩心表面的润湿性发生转变,从而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水驱
提高采收率
机理研究
类碱驱
微粒迁移
多组分离子交换
润湿性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抗冷凝失效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文婧
王德辉
邓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在存在一定过冷度或蒸汽过饱和度的条件下,水蒸汽可在固体表面凝结成核。随着过冷度增大,液滴成核半径将随之减小,冷凝液滴的生长融合将无法避免地发生在超疏水表面不可或缺的微/纳米结构内。若液滴不能及时排出,则会滞留在表面结构内...
在存在一定过冷度或蒸汽过饱和度的条件下,水蒸汽可在固体表面凝结成核。随着过冷度增大,液滴成核半径将随之减小,冷凝液滴的生长融合将无法避免地发生在超疏水表面不可或缺的微/纳米结构内。若液滴不能及时排出,则会滞留在表面结构内并挤出空气,形成局部浸润,导致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性能下降或失效,甚至引起泛洪。本文首先总结了表面因冷凝诱导超疏水性失效的机制,并分析了解决该问题存在的难点。随后对近年来通过微/纳结构优化、提高成核空间选择性和外部能量输入3类方法提升表面抗冷凝失效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尽管上述方法使表面的抗冷凝失效能力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面对高过冷度、持续冷凝等较为苛刻的环境时,仍然无法保证表面浸润性的长效稳定。因此,超疏水表面因冷凝诱导润湿性转变的问题成为限制其广泛实际应用的关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冷凝
润湿性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锡青铜超疏水表面纳秒激光制备及润湿性转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蔡兴兴
王权岱
李鹏阳
侯晓莉
李言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出处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5431
51675422
51375381)资助
文摘
以锡青铜为基底,研究采用纳秒紫外激光代替飞秒激光制备金属超疏水表面的方法。通过改变激光加工参数制备了不同表面微观结构,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制备的微观结构和润湿性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所制备的样片表面化学元素含量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对润湿性转变的机理进行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纳秒紫外激光可以在锡青铜基底制备类似飞秒激光加工得到的金属超疏水表面;激光加工后的样片润湿性随时间变化,转变机理是激光加工过程中生成的CuO在磷元素的催化脱氧作用下生成了本征疏水的Cu2O;在紫外激光能量密度为5.61 J/cm2下,激光扫描速度100 mm/s时,所制备的表面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表面接触角超过150°,滚动角小于10°。
关键词
纳秒激光
锡青铜
超疏水表面
润湿性转变
Keywords
nanosecond laser
tin bronz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wettability transition
分类号
TG178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烷基苯孪连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雨
郑晓宇
李新功
蒋庆哲
吴运强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6-319,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大科技开发项目"新疆油田提高复合驱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8-12-2)
文摘
研究了孪连表面活性剂DSDBS-2(乙撑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润湿及驱油性能。以芘为探针,用稳态荧光法测定能反映DSDBS-2在高岭土表面吸附层微极性的I3和I1值,求得DSDBS-2在溶液浓度为10 mg/L时开始在高岭土表面形成聚集体,溶液浓度为40-100 mg/L时聚集体逐渐完善,溶液浓度高于100 mg/L时形成新的聚集体。在亲水高岭土粉体表面的接触角,随溶液浓度增加先减小,在16.5 mg/L处达到最低值后由于新聚集体形成而趋于增大。由表面张力-溶液浓度曲线求得DSDBS-2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0 mg/L。DSDBS-2可使亲水的玻片、石英片表面强亲水,接触角降至12°以下,使亲油的玻片表面变亲水,接触角降至80°以下。驱油实验温度40℃,使用长29 cm、水测渗透率0.35-0.54μm2的人造砂岩岩心,黏度15.8 mPa.s的克拉玛依七区井口脱气脱气原油,用注入水配制的DSDBS-2(40 mg/L)/HPAM(1500 mg/L)表聚二元驱油剂,该驱油剂黏度49.4 mPa.s,与原油间界面张力0.106 mN/m;水驱之后注入0.5 PV驱油剂,采收率增值分别为15.22%和16.78%(亲油岩心),19.82%和20.13%(亲水岩心)。表聚二元驱中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改变应予重视。
关键词
乙撑双十二烷基苯磺酸盐
孪连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表面吸附层
聚集体
润湿性转变
接触角
驱油效率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Keywords
nonylphenyl polyoxypropylene sulfate
anionic-nonionic surfactant
surfactant/salt/water system
interfacial tension(IFT)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salinity
heavy crude oil
surfactant flood
分类号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258.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次采油用Gemini季铵型表面活性剂LTS的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
11
3
作者
熊生春
石玲
刘卫东
韩重莲
何英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6,共4页
基金
中石油2006年重点项目“碱在复合体系驱油渗流过程中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06-02c-01-02)
文摘
使碳数大于2的α,ω-二溴代烷与烷基二甲胺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得到了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LTS,在45℃考察了LTS作为降压增注驱油剂的性能,配液用水为矿化度4902mg/L的大庆采油五厂模拟注入水。用电渗法测定,LTS溶液浓度由600mg/L增至800mg/L时,石英砂在LTS溶液中的表面zata电位由负变正。在石英砂上的饱和吸附量,LTS为0.082mg/L,石油磺酸盐ORS-41为0.102mg/L。LTS溶液浓度为500~600mg/L时,与大庆采油五厂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降至10-3mN/m超低值。动态和静态接触角测定表明,100~800mg/L的LTS溶液可使亲油玻片表面变亲水,600mg/L的LTS溶液使亲水人造石英砂岩心表面变强亲水。Kg0.005~0.008μm2的人造砂岩岩心水驱之后用LTS溶液驱油,当LTS浓度由200mg/L增至1000mg/L时,注LTS压力相对于注水压力的降低率由26.74%增至42.85%,采收率增幅由5.80%增至14.96%。在大庆采油五厂平均渗透率0.01μm2的低渗透油层的6口井注入600mg/L的LTS溶液,单井日注量30~45m3,共注90天,此后平均注水压力下降0.9MPa,单井日增注8.5m3,对应油井年增产油1429t。
关键词
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超低界面张力
润湿性转变
表面活性剂驱
降压增注
提高采收率
低渗油藏
大庆油田
Keywords
gemini ammonium salt surfactant
ultralow interfacial tension
wettability alternation
surfactant flood
injection well stimula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
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
Daqing oil fields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筒高含水型微乳液冲洗液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凡
机构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储层改造关键流体研发”(2017ZX05023-003-006)。
文摘
随着油气资源开采的不断发展,油基钻井液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使用,这使得钻井后井筒井壁的润湿性转变为油润湿,影响固井水泥浆的胶结质量。通过冲洗液对井筒井壁上黏附的油基钻井液进行清洗,并转变其润湿性为水润湿是提高水泥胶结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以EAB-40、SDBS、正丁醇、煤油、水为原料,制备了高水量(≥80%)型微乳液冲洗液,研究了微乳液的气泡率、清洗能力以及对岩心的润湿性转变能力,将微乳液制备成隔离液,通过隔离液清洗实验探究了隔离液的清洗性能以及与水泥浆、油基钻井液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微乳液冲洗液的起泡率为17.07%,清洗率为可达99%以上,且对岩心具有优异的润湿性转变能力;同时所配制的隔离液对油基钻井液的清洗效率仍可达99%以上,且与油基钻井液和水泥浆混合后仍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此研究获得了一种清洗效率高、气泡率低、相容性好的清洗井筒用高含水量型微乳液冲洗液。
关键词
固井
微乳液
冲洗液
隔离液
润湿性转变
Keywords
well cementing
Microemulsion
Flushing fluid
Spacer fluid
Reversal of wettability
分类号
TE256.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砂岩油藏智能水驱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实验
被引量:
10
5
作者
李雪娇
付美龙
陈航
侯宝峰
机构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颗粒协同阳-非离子Gemini表活剂润湿反转体系的构筑及其机理研究"(51704036)
文摘
智能水驱是一项低成本、环保、潜力巨大的油田开发新技术。以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归纳智能水驱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类碱驱、微粒迁移、多组分离子交换和储层润湿性转变,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验证智能水驱的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智能水驱进行岩心流动实验时,产出水的pH值明显高于高矿化度水驱,最大pH值能够达到8.23,说明智能水驱能够发挥类似碱驱的作用从而提高采收率;用智能水分别驱替未煅烧和650℃下煅烧过的岩心,最终采收率分别为56.48%和53.45%,因煅烧过的岩心内粘土不再发生迁移,其采收率明显低于未煅烧的,说明智能水驱过程中微粒的迁移能够提高采收率;检测智能水驱产出液中各离子的质量浓度发现,Ca^(2+)的质量浓度先大幅度增加后逐渐降低,Mg^(2+)的质量浓度先小幅度增加再逐渐减小,最终逐渐趋于平稳,说明水驱过程中存在少量Mg^(2+)交换Ca^(2+)以及智能水中的H^+交换粘土表面大量的Ca^(2+)的过程,可见智能水驱过程中多组分离子发生了交换,从而提高了采收率;70 h后在油滴1周围改滴智能水,油滴与岩心的接触角由最初的124°逐渐减小,最终降至67°,润湿性由亲油性变为亲水性,可见智能水驱能够使岩心表面的润湿性发生转变,从而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
智能水驱
提高采收率
机理研究
类碱驱
微粒迁移
多组分离子交换
润湿性转变
Keywords
smart water flood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chanism study
alkali-like flooding
particulate migration
mul.ticomponent ion exchange
wettability transition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抗冷凝失效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文婧
王德辉
邓旭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出处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2072014)
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No.2021JDJQ0013)
+1 种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21JDRC0016)
成都市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No.2021-GH02-00105-HZ)资助。
文摘
在存在一定过冷度或蒸汽过饱和度的条件下,水蒸汽可在固体表面凝结成核。随着过冷度增大,液滴成核半径将随之减小,冷凝液滴的生长融合将无法避免地发生在超疏水表面不可或缺的微/纳米结构内。若液滴不能及时排出,则会滞留在表面结构内并挤出空气,形成局部浸润,导致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性能下降或失效,甚至引起泛洪。本文首先总结了表面因冷凝诱导超疏水性失效的机制,并分析了解决该问题存在的难点。随后对近年来通过微/纳结构优化、提高成核空间选择性和外部能量输入3类方法提升表面抗冷凝失效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尽管上述方法使表面的抗冷凝失效能力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面对高过冷度、持续冷凝等较为苛刻的环境时,仍然无法保证表面浸润性的长效稳定。因此,超疏水表面因冷凝诱导润湿性转变的问题成为限制其广泛实际应用的关键难题。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冷凝
润湿性转变
Keywords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Condensation
Wetting transition
分类号
O647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锡青铜超疏水表面纳秒激光制备及润湿性转变机理研究
蔡兴兴
王权岱
李鹏阳
侯晓莉
李言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烷基苯孪连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王雨
郑晓宇
李新功
蒋庆哲
吴运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次采油用Gemini季铵型表面活性剂LTS的性能及应用
熊生春
石玲
刘卫东
韩重莲
何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井筒高含水型微乳液冲洗液研究
张凡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砂岩油藏智能水驱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实验
李雪娇
付美龙
陈航
侯宝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抗冷凝失效研究进展
张文婧
王德辉
邓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