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棉/涤混纺织物中棉含量快速检测 被引量:37
1
作者 桂家祥 耿响 +3 位作者 要磊 李慧 廖燕燕 陈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59,共5页
为提高纺织纤维的分析速度,增强纺织品生产质量监控,以249个棉/涤混纺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棉/涤混纺织物中棉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并按样品的含棉量细分为0%~30%、30%~60%、60%~80%和80%~100%4段,分段分别... 为提高纺织纤维的分析速度,增强纺织品生产质量监控,以249个棉/涤混纺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棉/涤混纺织物中棉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并按样品的含棉量细分为0%~30%、30%~60%、60%~80%和80%~100%4段,分段分别建立定量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实用性,对1 000个棉/涤样品进行了预测,将预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国标方法(GB/T 2910.11—2009)的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制定了纺织品原料组分近红外快速检测初筛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经实际应用证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分段建模 棉/涤混纺织物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棉/涤混纺织物的组分快速分离及其含量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晓程 周彦 +5 位作者 田卫国 乔昕 贾锋伟 许丽丽 张金明 张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共8页
基于高效溶解纤维素的低黏度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提出了一种废旧棉/涤(PET)混纺织物的组分分离与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离子液体与共溶剂的种类及比例对废旧棉/涤混纺织物各组分的溶解能力、溶液黏度及分离过程对回收组分结构与性能的... 基于高效溶解纤维素的低黏度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提出了一种废旧棉/涤(PET)混纺织物的组分分离与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离子液体与共溶剂的种类及比例对废旧棉/涤混纺织物各组分的溶解能力、溶液黏度及分离过程对回收组分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二甲基亚砜(质量比为1∶1)共溶剂体系可选择性高效溶解棉/涤混纺织物中的纤维素成分,所得纤维素溶液黏度较低,经简单过滤即可实现棉/涤混纺织物中纤维素和PET的高效分离,该溶解分离过程在25~60℃即可实现,纤维素组分几乎不降解,可进一步加工成膜、纤维及凝胶微球等材料,未经预粉碎的废旧织物分离后回收的PET纤维形态完整,纯度高。该方法不仅能实现棉/涤混纺织物的组分分离,而且能准确测定棉(纤维素)和涤(PET)组成含量,有助于废旧纺织物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棉/涤混纺织物 离子液体 共溶剂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涤混纺织物近红外简化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国丽 王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51-1655,共5页
纺织品成分标签是纺织品技术法规严格控制的内容之一。论文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棉/涤混纺织物中棉含量进行分析。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用于消除由颜色、纹理和厚度等差异引起的纺织品光散射和光谱基线漂移;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 纺织品成分标签是纺织品技术法规严格控制的内容之一。论文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棉/涤混纺织物中棉含量进行分析。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用于消除由颜色、纹理和厚度等差异引起的纺织品光散射和光谱基线漂移;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MCUVE)、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和迭代保留信息变量(IRIV)三种特征变量优选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用于棉含量近红外简化模型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经IRIV变量优选方法处理后,建模变量数减少到6,PLSR模型的R;和RMSEP分别为0.909和9.721。该方法为开发纺织品成分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器的光源和探测器选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简化模型 变量优选 棉/涤混纺织物 成分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载体cwp-8809在毛/涤混纺织物上的染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余艳娥 季洪引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39,共3页
采用分散染料载体法对毛/涤混纺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载体用量、阿白格B用量、浴比、染色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对染色K/S值的影响,得到染色的最佳工艺为:分散染料2% (owf)、弱酸性染料2%(owf)、载体用量0.5%(owf)、... 采用分散染料载体法对毛/涤混纺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载体用量、阿白格B用量、浴比、染色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对染色K/S值的影响,得到染色的最佳工艺为:分散染料2% (owf)、弱酸性染料2%(owf)、载体用量0.5%(owf)、阿白格B 20 g/L、匀染剂10 g/L、pH值5.5~6.0、温度100℃,保温时间70 min,浴比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毛/涤混纺织物 K/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氯三嗪-β-环糊精与毛/涤混纺织物的接枝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淑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2-35,共4页
文章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纺织助剂——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在毛/涤混纺织物上的接枝工艺。该助剂的一氯三嗪部分可与羊毛纤维结合,在混纺织物上的羊毛部分引入β-环糊精。由于β-环糊精对分散染料具有包合作用,使得接枝后的毛/... 文章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纺织助剂——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在毛/涤混纺织物上的接枝工艺。该助剂的一氯三嗪部分可与羊毛纤维结合,在混纺织物上的羊毛部分引入β-环糊精。由于β-环糊精对分散染料具有包合作用,使得接枝后的毛/涤混纺织物在分散染料印花加工中的K/S值明显提高。通过实验,确定改性接枝毛/涤混纺织物的最优工艺为一氯三嗪-β-环糊精60 g/L,DMDHEU 20 g/L,柠檬酸5 g/L,聚乙二醇10 g/L,轧余率70%,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氯三嗪-β-环糊精 涤混纺织物 K 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棉混纺织物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及相关问题探讨(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时瑶 李文霞 +3 位作者 赵国樑 李书润 王华平 张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4-639,共6页
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中,纤维类型和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是回收方案的关键部分。以598个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近红外(NIR)光谱仪测试了样品的原始近红外光谱。在1 400~1 700和1 900~2 200nm光谱区域,100%棉和100... 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中,纤维类型和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是回收方案的关键部分。以598个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近红外(NIR)光谱仪测试了样品的原始近红外光谱。在1 400~1 700和1 900~2 200nm光谱区域,100%棉和100%聚酯样品的光谱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这些光谱差异存在于各种颜色纤维上。同时探讨了斜线光谱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织物表面效果、着色方法及粘附在纤维表面的细小颗粒造成的。深色样品易造成其光谱基线在短波区发生漂移,经导数预处理后,基线漂移基本消除,斜线光谱呈现出正常光谱的特征。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法结合一阶导数、S-G平滑、均值中心化和正交信号校正法,建立了废旧棉-涤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选取346个样本采用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样品集外部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模型的RMSECV值0.002、校正集相关系数RC=0.998、预测相关系数RP=0.997、预测标准差SEP=1.121,模型预测正确率可达97%。对模型进行匹配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NIR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无显着性差异。NIR预测值与重量法测定值误差在±3%以内时,二者的一致性在90%以上,当误差在±5%以内,二者的一致性在95%以上,分析时间小于10s。因此,利用近红外技术结合所建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废旧棉/涤混纺织物纤维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棉-涤混纺织物 基线漂移 斜线光谱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层层自组装法整理多巴胺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威 关晋平 +1 位作者 陈国强 匡小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100,共7页
为了赋予涤/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以pH值为5、质量分数为1%壳聚糖溶液和pH值为2、质量分数为1.5%植酸钠溶液,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经多巴胺改性后的涤/棉(65/35)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中正负离子交替沉积1次记为组装1层,第1... 为了赋予涤/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以pH值为5、质量分数为1%壳聚糖溶液和pH值为2、质量分数为1.5%植酸钠溶液,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经多巴胺改性后的涤/棉(65/35)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中正负离子交替沉积1次记为组装1层,第1层内每次组装15 min,第1层后各次组装时间为5 min,共组装15层。探讨了整理后织物极限氧指数(LOI)、炭长、热重、热释放速率、炭渣形貌等性能。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可以提高涤/棉混纺织物的反应性,有利于阻燃整理;整理后织物阻燃性能显著提高,LOI值从未整理时的18.8%提高到28.7%;热分解温度比未整理织物大幅提前,炭渣含量较未整理提高了5.7%;整理后织物点燃时间延长,平均热释放速率(HRR)和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分别为14.16 k W/m2和51.07 k W/m2,相较未整理涤/棉织物下降了84.62%和78.47%,织物燃烧危险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混纺织物 阻燃性能 多巴胺 改性 静电层层自组装法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对涤/棉混纺织物的快速无损鉴别(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文霞 李枫 +2 位作者 赵国樑 唐世君 刘晓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46-3252,共7页
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对376个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研究,利用定量分析模型中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cal least squares,PLS)作为校正方法,结合涤/棉混纺织物中涤、棉含量设定的定性鉴别系数,建立了涤/棉混纺织物的半定量-定性分析校正模... 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对376个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研究,利用定量分析模型中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cal least squares,PLS)作为校正方法,结合涤/棉混纺织物中涤、棉含量设定的定性鉴别系数,建立了涤/棉混纺织物的半定量-定性分析校正模型。该模型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定性鉴别的同时得出其相对含量,分析结果具有半定量性质。在建模过程中,采用Savitzky-Golay导数法,消除噪声和基线漂移对光谱的影响,并研究了波段选择和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定性校正模型的影响。纯棉的主要吸收峰位于1 400~1 600nm,纯涤的主要吸收峰位于1 600~1 800nm,随着涤或棉含量的增加,其相应的吸收峰强度增强,因此,建模波段以涤、棉主要吸收峰区间为基本波段,进行双向扩展,得到最佳波长区间1 100~2 500nm(相关系数0.6,波点数934)。利用所建校正模型对验证集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1 100~2 500nm处,预处理方法为Savitzky-Golay导数、多元散射校正与均值中心化相结合时,该模型评价参数较佳,其中RC(校正集相关系数)0.978,RP(验证集相关系数)0.940,SEC(校正标准差)1.264,SEP(预测标准差)1.590,样品预测正确率达93.4%。表明该定性分析校正模型能够较好地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半定量-定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混纺织物 近红外光谱 半定量-定性 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涤含量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学娇 李文霞 +1 位作者 李书润 赵国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0-804,共5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252个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研究,建立了不同光谱特征的涤/棉混纺织物的偏最小二乘(PLS)定量分析模型。将近红外光谱异常样本与光谱正常样本分别建模,显著提高了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拓宽了模型的适用范围。以涤、...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252个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研究,建立了不同光谱特征的涤/棉混纺织物的偏最小二乘(PLS)定量分析模型。将近红外光谱异常样本与光谱正常样本分别建模,显著提高了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拓宽了模型的适用范围。以涤、棉主要吸收峰区间为基本建模波段,进行双向扩展,筛选出最佳建模波段,以相关系数(R)、预测集标准差(SEP)和验证集准确率优化建模条件,并与未分别建模的PLS模型相比较。用346个未参与建模的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外部验证准确率为92%,识别时间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废旧/棉混纺织物 分类建模 定量分析模型 外部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回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燕敬雪 张瑞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更好地溶解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采用4种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活化,并在4种活化方法中寻找最适合的活化方法,其原则是应尽量减少对涤纶各方面的影响和增加棉纤维素的溶解度。通过比较4种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 为更好地溶解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采用4种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活化,并在4种活化方法中寻找最适合的活化方法,其原则是应尽量减少对涤纶各方面的影响和增加棉纤维素的溶解度。通过比较4种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的质量、拉伸性能、化学结构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钠+超声波处理方法对涤纶各方面的影响较小,可用于活化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一步探讨这2种活化方法对棉纤维素结构和溶解性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钠+超声波活化方法最适合用来活化废旧涤/棉混纺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棉混纺织物 活化 结构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麻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素霞 张爱军 +1 位作者 蒋丽敏 高勇 《印染》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3-25,共3页
根据麻纤维的结构和特性,针对涤麻混纺织物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烧毛效果差、麻皮难以去除和强力受损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制订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使各项物理指标达到标准。
关键词 混纺织物 染整工艺 烧毛 麻皮去除 强力受损 工艺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粘混纺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澜 袁近 《电镀与精饰》 CAS 2006年第2期14-17,共4页
通过分析敏化、活化和化学镀三道工序的主要工艺因素与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果的关系,优化了涤/粘混纺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化工艺。其结果表明:涤/粘混纺织物经过电磁波屏蔽化后,具有良好且耐久的电磁波屏蔽效果。
关键词 /粘混纺织物 电磁波屏蔽 敏化 活化 化学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NIRS定性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外部验证(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枫 李文霞 +3 位作者 赵国樑 唐世君 李学娇 吴红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85-2791,共7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354个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研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和定性鉴别系数建立了不同光谱特征的涤/棉混纺织物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染色涤/棉混纺织物NIR光谱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具有正常涤/棉...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354个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研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和定性鉴别系数建立了不同光谱特征的涤/棉混纺织物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染色涤/棉混纺织物NIR光谱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具有正常涤/棉光谱特征,另一类光谱由于样本中染料、颜料和消光剂等化学助剂的影响,使光谱谱线成斜线,失去其光谱特征。如以全部样本建模,模型识别率较低。故将样本分为两类:斜线光谱样本和正常光谱样本,分别建立NIR定性分析模型。NIR定性分析模型建立后,根据验证结果分别对建模的谱区、预处理方法和主因子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样本分别建模后,模型的识别率大大提高,用验证集样本进行内部验证,正常光谱和斜线光谱所建模型的识别率均达99%,其校正集相关系数RC均为0.991,验证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83和0.984、校正标准差SEC分别为0.887和0.453、预测标准差SEP分别为1.131和0.573。用150个界外样本分别对正常光谱样本模型和斜线光谱样本模型进行外部预测检验,模型识别率分别达91.33%和88.00%,表明所建NIR定性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在回收现场进行涤/棉混纺织物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棉混纺织物 PLS 定性分析模型 外部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水热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自清洁性能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文豆 张辉 +1 位作者 陈天宇 武海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2-128,134,共8页
为赋予涤/棉混纺织物光催化自清洁性能,基于水热合成技术,分别使用钛酸四丁酯、硫酸钛以及硫酸氧钛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负载纳米TiO2颗粒,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 为赋予涤/棉混纺织物光催化自清洁性能,基于水热合成技术,分别使用钛酸四丁酯、硫酸钛以及硫酸氧钛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负载纳米TiO2颗粒,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仪等对TiO2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TiO2前驱体改性涤/棉混纺织物可见光下降解污物的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较钛酸四丁酯和硫酸钛改性的涤/棉混纺织物,硫酸氧钛改性涤/棉混纺织物接枝的锐钛矿型TiO2颗粒多且尺寸小,光吸收能力增强,禁带宽度减小,其光催化自清洁性能优异,5次洗涤后自清洁性能没有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混纺织物 二氧化钛 水热合成法 功能纺织品 自清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涤/棉混纺机织物起球过程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琪 王瑞 +2 位作者 张淑洁 孙红玉 王静茹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78,共9页
为更好地了解涤/棉混纺机织物起毛起球过程,基于对织物起球过程表面毛羽测量得到的毛羽分布特征,借助PYTHON语言建立了织物及其表面毛羽的几何模型,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了涤/棉混纺机织物表面毛羽的起球过程,分析了涤纶弹性模... 为更好地了解涤/棉混纺机织物起毛起球过程,基于对织物起球过程表面毛羽测量得到的毛羽分布特征,借助PYTHON语言建立了织物及其表面毛羽的几何模型,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了涤/棉混纺机织物表面毛羽的起球过程,分析了涤纶弹性模量对涤/棉混纺机织物起球过程的起球等级、能量吸收形式的影响规律,并将有限元仿真的起球结果和实测起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涤纶弹性模量的增加使得涤/棉混纺机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降低;摩擦耗散能是涤/棉混纺机织物起毛起球过程的主要能量吸收形式,织物起毛起球等级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差异在7.4%以内,证明有限元仿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混纺织物 起毛起球 有限元仿真 纤维弹性模量 摩擦耗散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植酸层层自组装阻燃涤/棉混纺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新华 刘海龙 +2 位作者 方寅春 严鹏 侯广开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的环保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和植酸(PA)为原料,基于层层自组装(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构建PEI/PA阻燃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和垂直燃烧测试仪等对整理前后涤...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的环保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和植酸(PA)为原料,基于层层自组装(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构建PEI/PA阻燃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和垂直燃烧测试仪等对整理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上成功构建PEI/PA阻燃涂层;与未整理的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经过PEI/PA涂层整理后的涤/棉混纺织物LOI值可达32.3%,损毁长度降至98 mm,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都为0 s,无熔滴产生,且对织物的断裂强度和白度影响较小;涤/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能得到提高,形成稳定的炭层;经20次洗涤其LOI值大于26%,表现出较好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混纺织物 阻燃整理 植酸 层层自组装 耐久性 功能性纺织品 阻燃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超疏水涤/棉混纺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寅春 陈吕鑫 李俊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118,共6页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同时具有阻燃和超疏水功能,以生物基的壳聚糖(CS)和植酸(PA),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上构建阻燃涂层,并采用含氟的超疏水整理剂处理涤/棉混纺织物。测定了织物的阻燃和超疏水性能及热稳定性;并观察了阻...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同时具有阻燃和超疏水功能,以生物基的壳聚糖(CS)和植酸(PA),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上构建阻燃涂层,并采用含氟的超疏水整理剂处理涤/棉混纺织物。测定了织物的阻燃和超疏水性能及热稳定性;并观察了阻燃处理前后织物及其垂直燃烧后残炭的外观形貌。结果表明:经CS/PA阻燃处理后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值)可以达到30.6%,经超疏水处理会使其LOI值有所降低,但静态接触角可以达到150°以上,可获得阻燃超疏水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水洗耐久性;织物经阻燃超疏水处理,有利于提高其高温稳定性和促进其成炭,CS/PA阻燃涂层可发挥膨胀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混纺织物 功能性纺织品 阻燃整理 超疏水整理 植酸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涤粘混纺织物退浆-苛化一步法前处理工艺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勇 罗维新 +1 位作者 晁金光 曹连萍 《印染》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共2页
针对涤粘混纺织物采用分散 /活性染料染色的中深鲜艳色效果不佳的问题 ,采用退浆 -苛化一步法平幅前处理工艺。经过小试和大试 ,取得了理想的提深效果。
关键词 前处理 退浆 苛化 一步法 混纺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黑型导电纤维在混纺毛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秋宇 周永凯 +1 位作者 史丽敏 裴广玲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共4页
将碳黑型导电纤维长丝作为纬纱嵌织入精纺毛/涤织物中,通过改变导电丝间距、织物结构,测试其各项参数,分析导电纤维在不同织物结构中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不同结构织物经过不同次数的洗涤之后,测试其电学性能,探讨洗涤次数对织物抗... 将碳黑型导电纤维长丝作为纬纱嵌织入精纺毛/涤织物中,通过改变导电丝间距、织物结构,测试其各项参数,分析导电纤维在不同织物结构中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不同结构织物经过不同次数的洗涤之后,测试其电学性能,探讨洗涤次数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导电纤维在织物中含量越多,织物的抗静电能力就越好;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并未随组织中浮长线的增减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不同方法在测试织物抗静电性能上具有统一性;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纤维 织物 抗静电性 毛/涤混纺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氨混纺织物的原位矿化染色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会会 邢建伟 +2 位作者 徐成书 欧阳磊 苏广召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6,58,共4页
采用原位矿化染色技术对涤/氨混纺织物进行染色,并与传统染色工艺对比。结果表明,在原位矿化环节中,当助剂XBD用量为染料用量的0.2倍、XYS用量为染料用量的3.0倍、矿化温度为85℃,矿化时间为35 min时,涤/氨混纺织物染色后色牢度和颜色... 采用原位矿化染色技术对涤/氨混纺织物进行染色,并与传统染色工艺对比。结果表明,在原位矿化环节中,当助剂XBD用量为染料用量的0.2倍、XYS用量为染料用量的3.0倍、矿化温度为85℃,矿化时间为35 min时,涤/氨混纺织物染色后色牢度和颜色深度可以达到与传统染色工艺相当的水平。采用该染色新技术,可免除染色后还原清洗和多次净洗环节,排放废水的CODCr值较传统染色工艺降低40%~60%,实现了节水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原位矿化 /氨混纺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