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涡轮设计集成技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成恩 刘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488,共4页
航空发动机设计需要大量的计算软件,因此,设计数据和应用系统的集成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采用COM组件技术,研究了航空发动机涡轮设计的多学科综合集成方法;采用代理对象封装空气动力学、热力学和结构计算程序,利用COM... 航空发动机设计需要大量的计算软件,因此,设计数据和应用系统的集成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采用COM组件技术,研究了航空发动机涡轮设计的多学科综合集成方法;采用代理对象封装空气动力学、热力学和结构计算程序,利用COM对象调用机制完成跨进程服务请求和响应·基于COM组件的集成系统可以实现专业计算软件注册、运行控制、数据映射、设计方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等功能·系统支持可视化设计方案仿真和项目组人员在线协同,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组件 发动机涡轮设计 系统集成 协同设计 知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发动机部分进气涡轮设计与流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凯 王晓锋 +1 位作者 李昌奂 袁伟为 《火箭推进》 CAS 2018年第3期30-36,共7页
根据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性能及结构要求,采用一维方法设计了部分进气、圆锥形喷嘴、单级超声速冲击式涡轮。基于求解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组,对涡轮内部流场进行全三维粘性定常仿真计算及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转子叶栅通道面积... 根据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性能及结构要求,采用一维方法设计了部分进气、圆锥形喷嘴、单级超声速冲击式涡轮。基于求解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组,对涡轮内部流场进行全三维粘性定常仿真计算及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转子叶栅通道面积变化方式对涡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进气涡轮内部流动流线不规则、存在较多漩涡流动、转子叶栅激波复杂、叶片通道内分离较为严重;喷嘴通道和转子叶栅通道内总压损失均在20%以上,其中转子叶栅通道损失更大;不同转子叶栅通道面积的变化方式对涡轮总体性能影响基本不大,但收缩-扩张型通道可降低流速,缓解气流分离,对降低叶片温差应力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进气涡轮 超声速冲击式涡轮 涡轮设计 流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在涡轮设计中的作用
3
作者 寇淑萍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0-72,共3页
根据近些年涡轮部件设计管理工作的实践,总结概括了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技术管理、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性的提出了技术管理过程中确保产品设计应当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涡轮结构 技术管理 燃气涡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Navier-Stokes方程计算在新型跨音速涡轮设计中的应用
4
作者 乔向宇 陈本森 《火箭推进》 CAS 1996年第4期10-22,共13页
本文论述应用三维、非定常 Navier-Stokes 软件包来预测一种新型跨音速涡轮流道中的非稳态流动问题。对于这种新型设计,早期的二维工作已经表明:非稳态干扰对涡轮的性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种干扰不仅影响到级效率,而且能显著改变流动... 本文论述应用三维、非定常 Navier-Stokes 软件包来预测一种新型跨音速涡轮流道中的非稳态流动问题。对于这种新型设计,早期的二维工作已经表明:非稳态干扰对涡轮的性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种干扰不仅影响到级效率,而且能显著改变流动的时间平均特性。本工作是已作过的二维计算工作的自然延续,并讨论了一些在二维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这些计算工作是作为实际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而进行的,同时也证明了非稳态动——静叶交互计算在涡轮机械设计中的价值。计算结果以时间平均的压力和叶型表面的压力幅值形式给出.另外,为了进一步理解流动的粘性和非粘性特性,本文给出了压力和马赫数的瞬时等值线图。文中还给出了有关的二次流特征,例如总压的横向分布图和质量平均参数在翼展方向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 富氧燃气涡轮 非稳态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超高负荷高压级的1+1/2对转涡轮低压涡轮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杰 王会社 +3 位作者 张磊 雒伟伟 徐静静 徐建中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1-405,共5页
开展了带有超高负荷高压级的1+1/2对转涡轮低压级设计与研究。首先对该超高负荷涡轮进行特性分析,提出了1+1/2对转涡轮低压涡轮的设计目标,并进行了低压涡轮的详细设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1+1/2对转涡轮低压级基本达到设计要... 开展了带有超高负荷高压级的1+1/2对转涡轮低压级设计与研究。首先对该超高负荷涡轮进行特性分析,提出了1+1/2对转涡轮低压涡轮的设计目标,并进行了低压涡轮的详细设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1+1/2对转涡轮低压级基本达到设计要求;1+1/2对转涡轮出口背压的变化,对低压级流场产生直接显著的影响,但对高压级流场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负荷涡轮 1+1/2对转涡轮 涡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洋流发电涡轮机转子设计方法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健 李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0-183,105,共5页
针对洋流发电涡轮机转子叶型设计,通过理论推导将轴流叶轮机的设计方法应用到转子设计中,分析了前缘半径不变时不同弦向负荷分布的二维叶型的攻角特性,以及叶尖展向和弦向的负荷分布对流动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尖部分应适当减小负... 针对洋流发电涡轮机转子叶型设计,通过理论推导将轴流叶轮机的设计方法应用到转子设计中,分析了前缘半径不变时不同弦向负荷分布的二维叶型的攻角特性,以及叶尖展向和弦向的负荷分布对流动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尖部分应适当减小负荷,采用后加载叶型更为合理,叶片的其他部分采用前加载叶型较好。应用CFD方法模拟不同工况下涡轮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流发电 涡轮设计 CFD 负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高压比大流量增压器涡轮多学科设计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磊 敖良波 +1 位作者 李元生 岳珠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4-579,共6页
针对船用高压比大流量增压器涡轮的多场耦合问题,综合考虑学科间耦合、相互影响,利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插值函数实现气压、温度到结构域的传递,网格重生成技术实现结构变形向气动分析模型的传递,建立了考虑气动、传热、强度、振动几个学科... 针对船用高压比大流量增压器涡轮的多场耦合问题,综合考虑学科间耦合、相互影响,利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插值函数实现气压、温度到结构域的传递,网格重生成技术实现结构变形向气动分析模型的传递,建立了考虑气动、传热、强度、振动几个学科的增压器涡轮多学科可行(MDF)分析模型,在优化算法的驱动下实现了多学科设计优化。在MDF分析模型中,经过3次迭代实现了耦合系统的求解;在优化过程中,针对造型参数众多所导致优化设计规模巨大的问题,开展造型参数的主效应分析,选取对性能影响的主要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加权平均方法权衡各个学科之间的矛盾,实现增压器涡轮综合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力学 增压器涡轮多学科设计优化 多学科可行方法 耦合信息传递 主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气动涡轮的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蓝方昕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5-42,共8页
本文论述了喷咀斜放和平放在涡轮侧面时,变形冲动式高速气动涡轮的不同设计方法。
关键词 气动涡轮 变形冲动式 气动涡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流CFD方法的涡轮可控涡设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筑宇 范召林 +1 位作者 邱名 陈劲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7994-8004,共11页
为进一步实现高性能涡轮精准气动设计、提升涡轮效率,基于Euler方程通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发展了控制叶排出口环量的涡轮可控涡设计方法。设计方法通过时间推进法求解二维流动方程,采用具有TVD性质的... 为进一步实现高性能涡轮精准气动设计、提升涡轮效率,基于Euler方程通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发展了控制叶排出口环量的涡轮可控涡设计方法。设计方法通过时间推进法求解二维流动方程,采用具有TVD性质的三阶精度Godunov格式,时间方向按显式-隐式交替求解。损失系数通过模型计算后在径向重新分布,在给定叶排出口环量分布后涡轮气动设计开始进行。利用设计方法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单级涡轮进行了自由涡和可控涡设计,并利用三维CFD方法验证气动性能。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可控涡设计。相比三维模拟结果,通流结果流量误差在0.2%左右,膨胀比误差在-0.02左右,效率误差不超过0.77%;可控涡设计比自由涡设计效率更高,转子叶根反力度更高,叶排根部二次流和流动分离更弱、损失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气动设计 通流CFD技术 时间推进法 损失分布 可控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式涡轮出口旋流测量试验
10
作者 谢文平 薛颖娴 +2 位作者 张琨 邓康耀 杨名洋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1-479,共9页
高压级涡轮在非设计工况下由于叶轮高速旋转存在强旋流结构,该流场结构作用于低压级涡轮进口,进而导致低压级涡轮性能产生显著异化效应,该异化效应与旋流的形态相关性大,而现有研究未涉及涡轮出口旋流在不同工况的变化机制,基于自主设计... 高压级涡轮在非设计工况下由于叶轮高速旋转存在强旋流结构,该流场结构作用于低压级涡轮进口,进而导致低压级涡轮性能产生显著异化效应,该异化效应与旋流的形态相关性大,而现有研究未涉及涡轮出口旋流在不同工况的变化机制,基于自主设计的X-型二维恒温热线步进机构探明了高压级涡轮旋流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涡轮出口旋流形态强烈地依赖于膨胀比和转速,旋流强度随转速增加呈先减后增的非单调变化趋势,且在膨胀为1.1、速比为0.1时发生旋流方向逆转现象;此外,旋流轴向速度和周向速度呈现强耦合的关系.旋流强度与周向速度增加,导致轴向速度分布呈现尾流状(Wake-like)的特征.在脉冲来流条件下,涡轮出口速度波动与脉冲来流频率相同,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轴向速度逐渐增加,最大增幅约为5%,但周向速度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增压 涡轮增效设计 出口旋流 脉冲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eller modeling and analysis based on UG NX/KF and Fluent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凌云 黄红辉 Rae W.West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430-3434,共5页
Parametric modeling of the impeller which drove a small wind device was built by knowledge fusion technology.NACA2410 airfoil blade was created by KF language.Using technology of UG/KF secondary development for the au... Parametric modeling of the impeller which drove a small wind device was built by knowledge fusion technology.NACA2410 airfoil blade was created by KF language.Using technology of UG/KF secondary development for the automatic modeling of wind turbine blade,the program can read in the airfoil data files automatically and the impeller model entity can be generated automatically.In order to modify the model,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eller were analyzed for getting aerodynamic parameters by Fluent.The maximum force torch and best parameters of impeller were calculated.A physical prototype impeller was manufacture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sign was verified,and the error of force torch betwee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about 10%.Parameterization design of the impeller model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modeling and flexibility of the CAD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fusion airfoil wind turbine blade parametric design CAD/C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ient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for turbine disk radial deformation
12
作者 费成巍 白广忱 +2 位作者 唐文忠 蔡逸思 高海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44-352,共9页
The radial deformation design of turbine disk seriously influences the control of gas turbine high pressure turbine(HPT)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BTRRC).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BTRRC under continuous opera... The radial deformation design of turbine disk seriously influences the control of gas turbine high pressure turbine(HPT)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BTRRC).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BTRRC under continuous operation, the nonlinear dynamic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of disk radial deformation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ERSM), including ERSM-based quadratic function(QF-ERSM) and ERSM-ba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of regression(SR-ERSM).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framework of reliability-based dynamic design optimization was developed.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optimization methods have the promising potential in reducing additional design samples and improving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with acceptable precision, in which the SR-ERSM emerges more obviously. Through the case study, we find that disk radial deformation is reduced by about 6.5×10–5 m; δ=1.31×10–3 m is optimal for turbine disk radial deformation design and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verified again. The presented efforts provide an eff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he nonlinear transient design of motion structur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enrich mechanical reliability design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ine disk radial deformation reliability-based transient design optimizati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