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柱绕流涡系演变的DPIV测试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玮 王元 +1 位作者 徐忠 金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9-387,共9页
利用数字式PIV技术在阵风环境风洞中对Re=500时的圆柱绕流进行测量,给出了圆柱后2.2倍直径、圆柱两侧各一倍直径的区域内一系列瞬态的速度矢量场、涡量场和流线图。根据可视化图像和量化结果,着重分析了该区域的涡系结构和一个拟周期内... 利用数字式PIV技术在阵风环境风洞中对Re=500时的圆柱绕流进行测量,给出了圆柱后2.2倍直径、圆柱两侧各一倍直径的区域内一系列瞬态的速度矢量场、涡量场和流线图。根据可视化图像和量化结果,着重分析了该区域的涡系结构和一个拟周期内旋涡的发展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涡系演变 DPIV 拟周期 光学测量技术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栅流场尾迹中非定常涡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波 曹志鹏 +2 位作者 蔡元虎 靳军 李育英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2-566,共5页
叶栅通道内包含复杂非定常流动特征的涡系结构,二维直叶栅的尾迹涡系中粘性、尺寸效应十分明显,进行数值模拟时计算量较大,因此对分离涡产生与脱落过程的准确、清晰的捕捉要求有更高效率的数值解法。应用隐式格式、全场统一时间步长和Ba... 叶栅通道内包含复杂非定常流动特征的涡系结构,二维直叶栅的尾迹涡系中粘性、尺寸效应十分明显,进行数值模拟时计算量较大,因此对分离涡产生与脱落过程的准确、清晰的捕捉要求有更高效率的数值解法。应用隐式格式、全场统一时间步长和Baldw in-Lom ax紊流模型求解二维N av ier-Stokes方程,对二维直叶栅流场非定常涡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大攻角、不同进口马赫数的2种工况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刻叶栅流场的熵和压力瞬态图,捕捉到分离涡产生与脱落过程,并合理地反映了紊流流动特征。通过计算结果看出,所采用的非定常粘性流动数值模拟方法有效,计算效率较高,能够较好地捕捉复杂的尾迹非定常涡系,较为清晰地反映叶栅流场涡系的形成、发展和消失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孤立转子和多叶排环境下的非定常流动效应提供了初步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栅 尾流涡系 非定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尖头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涡系结构 被引量:8
3
作者 周乃春 叶正寅 +2 位作者 胡汉东 马明生 杨其德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6-489,493,共5页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细长尖拱旋成体大迎角背风侧非对称涡系结构以及与沿轴向交变的侧向力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求解的是N S方程,采用Jameson中心格式,湍流采用修正的B-L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在头部开始产生非对称涡,形成二...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细长尖拱旋成体大迎角背风侧非对称涡系结构以及与沿轴向交变的侧向力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求解的是N S方程,采用Jameson中心格式,湍流采用修正的B-L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在头部开始产生非对称涡,形成二次涡的机理以及在背风侧形成集中涡的过程。从而说明了采用集中涡来模拟这类流场的正确性,表明了二次涡对多个脱体集中涡形成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涡系 旋成体 大迎角 N-S方程 侧向力 流场 湍流 求解 中心 数值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雷诺数方柱绕流的直接数值模拟及涡系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建春 吴乘胜 +1 位作者 王星 徐金秀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3-905,共13页
作为一种典型的钝体绕流,方柱绕流具有物体几何外形简单而流场结构非常复杂的特性,常规的基于RANS的数值计算方法难以准确模拟。DNS不使用任何湍流模型,直接求解完整的非定常流动控制方程组,模拟包括脉动在内的湍流所有非定常流动量的... 作为一种典型的钝体绕流,方柱绕流具有物体几何外形简单而流场结构非常复杂的特性,常规的基于RANS的数值计算方法难以准确模拟。DNS不使用任何湍流模型,直接求解完整的非定常流动控制方程组,模拟包括脉动在内的湍流所有非定常流动量的时空演变过程,是湍流数值模拟中最精确的方法,在复杂流动数值模拟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本文自主设计和编制并行数值模拟程序,使用基于"神威·太湖之光"国产CPU架构的大规模并行计算,开展了中等雷诺数(Re=10 000)方柱绕流的直接数值模拟。其中:不可压N-S方程组采用基于交错网格的有限体积法离散;压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处理;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采用Gauss-Seidel迭代求解;时间步进采用Euler隐式格式,对流项采用QUICK格式,耗散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数值模拟程序的并行化使用MPI方法处理。文中重点分析了方柱绕流的复杂涡系结构,同时给出了部分湍流统计结果,并通过与RANS和LES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展现了DNS在复杂精细流场模拟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值模拟 方柱绕流 涡系结构 MPI并行 国产CPU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平动叶栅二次流涡系演变及气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光宇 俞茂铮 程代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42-1146,共5页
采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和协调一致的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算法 ,数值求解了三维稳态时均N S方程组 ,并应用可实现k -ε湍流模型 ,计算分析了低展弦比透平动叶栅二次流涡系的演变特点及叶栅气动特性 .计算结果与现有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采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和协调一致的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算法 ,数值求解了三维稳态时均N S方程组 ,并应用可实现k -ε湍流模型 ,计算分析了低展弦比透平动叶栅二次流涡系的演变特点及叶栅气动特性 .计算结果与现有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表明所用的数值方法及湍流模型适用于模拟存在复杂涡系的叶栅流动 .计算结果表明 ,与静叶栅相比较 ,由于动叶栅的折转角较大 ,且气流膨胀加速程度较小 ,通道内横向压力梯度对涡系的发展及叶栅的气动特性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 ,使得马蹄涡压力面分支在叶栅流道进口区域即与端壁上的横向流动相融合 ,并很快发展成强度较大的通道涡 ,马蹄涡吸力面分支也会较早地受到通道涡的卷吸而消失 ,以致叶栅的能量损失显著增大 ,出口气流角沿高度方向分布也很不均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 气动特性 动叶栅 二次流 涡系演变 数值模拟 控制容积积分法 k-ε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平叶栅内集中涡系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韩万今 康顺 +1 位作者 徐文远 王仲奇 《动力工程》 CSCD 1991年第3期11-17,共7页
本文通过流场显示与测量,讨论了低展弦比透平叶栅内集中涡系的某些控制方法.从而达到降低二次流损失.提高叶栅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透平 叶栅 涡系 控制法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缘封严气流与主流涡系交互作用的非定常数值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帆 周莉 王占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5-323,共9页
为了研究涡轮转静盘腔中轮缘封严气流与主流的非定常涡系交互作用机制,在有无封严气流的工况下,数值模拟了封严气流对主流二次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封严气流对上游静子的堵塞减弱了其轮毂二次流强度,并挤压静子轮毂二次流使得其径向位置... 为了研究涡轮转静盘腔中轮缘封严气流与主流的非定常涡系交互作用机制,在有无封严气流的工况下,数值模拟了封严气流对主流二次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封严气流对上游静子的堵塞减弱了其轮毂二次流强度,并挤压静子轮毂二次流使得其径向位置降低而区域减小。静子轮毂二次流抑制了封严出流作用以及转子轮毂通道涡的径向扩张,并加剧转子轮毂二次流的总压损失。封严气流诱导形成了腔体诱导涡和剪切诱导涡,其中剪切诱导涡发展成为转子轮毂通道涡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封严气流通过剪切诱导涡的作用增加了转子轮毂二次流的径向位置和强度。由于转子和静子的相对运动,封严气流与主流的涡系交互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定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静盘腔 封严气流 涡系 非定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干涉下涡轮叶栅内部涡系结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彤 冯国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1-325,共5页
采用三维黏性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某高压涡轮两级的内部流场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该涡轮第一级内主要集中涡系结构——通道涡、壁角涡、泄漏涡的非定常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静叶喉部位置后轴向与径向压力受到动叶前缘的干涉效应,使得静... 采用三维黏性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某高压涡轮两级的内部流场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该涡轮第一级内主要集中涡系结构——通道涡、壁角涡、泄漏涡的非定常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静叶喉部位置后轴向与径向压力受到动叶前缘的干涉效应,使得静叶出口涡量大小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动叶内通道涡因为受到了来流附面层,以及上游静叶的集中涡系的影响,存在很强的非定常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对涡轮内部动静叶非定常干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非定常 动静干涉 涡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低速飞行时旋翼尾涡系的畸变及其诱导速度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茂 H.C.Curtiss Jr.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5-42,共8页
本文用一简化自由涡模型模拟旋翼尾涡系,用一简单涡模拟地面涡,对近地低速飞行时旋翼尾涡系的畸变及其引起的诱导速度变化作了研究。在地面涡和地面的影响下,桨盘附近的尾涡几何位置发生很大变化,导致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发生很大变化。尾... 本文用一简化自由涡模型模拟旋翼尾涡系,用一简单涡模拟地面涡,对近地低速飞行时旋翼尾涡系的畸变及其引起的诱导速度变化作了研究。在地面涡和地面的影响下,桨盘附近的尾涡几何位置发生很大变化,导致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发生很大变化。尾涡畸变在桨盘处引起的诱导速度变化远远大于地面涡和地面在桨盘处直接产生的诱导速度。考虑尾涡畸变后计算出的诱导速度在桨盘处的分布和实验符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涡系 畸变 低速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透平叶栅流场二次流特性及其涡系结构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建忠 丰镇平 沈祖达 《上海汽轮机》 1999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应用 Ti Cl4 烟迹法和表面油膜法对两种透平叶栅二次流特性及其涡系结构进行了流场可视化研究,深入地分析了叶栅端壁及叶栅型面的流动,揭示了叶栅二次流涡系的结构与叶型形状的关系以及马蹄涡吸力面分支和吸力面角涡的发生... 本文应用 Ti Cl4 烟迹法和表面油膜法对两种透平叶栅二次流特性及其涡系结构进行了流场可视化研究,深入地分析了叶栅端壁及叶栅型面的流动,揭示了叶栅二次流涡系的结构与叶型形状的关系以及马蹄涡吸力面分支和吸力面角涡的发生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流 可视化 叶栅 涡系结构 烟迹 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间隙涡炉叶栅涡系结构的数值模拟
11
作者 周岳琨 王光艳 《节能技术》 CAS 2001年第5期14-17,共4页
对具有 3 6 %相对叶顶间隙的涡轮叶栅三维空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了大间隙涡轮叶栅流场的涡系结构。结果表明在叶顶间隙内部和上半翼展现出了复杂的分离流动 ,同时由于叶顶间隙的存在 ,上。
关键词 顶部间隙 结构 尾迹 二次流 叶栅涡系结构 数值模拟 汽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飞机平尾翼尖涡对后体涡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笑 秦苏洋 +2 位作者 向阳 王福新 刘洪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0,共8页
大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体会产生一对反向旋转的脱体涡(后体主涡),该涡与平尾翼尖涡共同构成飞机后体的涡系结构。在风洞中,利用激光粒子测速(PIV)方法,对单独后体和加装不同展长平尾的后体,分别研究涡系结构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大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体会产生一对反向旋转的脱体涡(后体主涡),该涡与平尾翼尖涡共同构成飞机后体的涡系结构。在风洞中,利用激光粒子测速(PIV)方法,对单独后体和加装不同展长平尾的后体,分别研究涡系结构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后体主涡的涡核中心沿流向明显向上移动;加装平尾后,涡系呈现典型的四涡结构,平尾翼尖涡对后体主涡影响显著,加大了后者向上移动的趋势,同时使其沿展向外移,并显著削弱其涡旋强度;平尾展长增加后,后体主涡受到的影响有所减弱。在低速环境下,来流速度对后体涡系结构的无量纲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飞机 后体 涡系结构 激光粒子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涡燃烧室驻涡区涡系特点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春梅 何小民 金义 《航空发动机》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深入了解驻涡燃烧室凹腔内流场的涡系分布特性,采用FLUENT对不同驻涡区前进口堵塞比和不同燃烧室入口速度的驻涡区流场进行计算,分析典型截面压力场和流线图,研究驻涡区涡系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纵截面旋涡特点不同,主流被联焰板堵塞... 为深入了解驻涡燃烧室凹腔内流场的涡系分布特性,采用FLUENT对不同驻涡区前进口堵塞比和不同燃烧室入口速度的驻涡区流场进行计算,分析典型截面压力场和流线图,研究驻涡区涡系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纵截面旋涡特点不同,主流被联焰板堵塞的凹腔纵截面只有主涡,为稳定点火和火焰稳定提供条件;不同横截面的旋涡差别较大,离驻涡区前壁越远的截面涡心距越大,贴近前壁和后壁的截面均无旋涡;燃烧室入口速度对轴向中间截面的旋涡结构无影响,而前进口堵塞比对旋涡结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燃烧 涡系特点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格朗日剖面法在拖曳水槽涡系演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庆民 胡天翔 +3 位作者 刘沛清 刘岳 赵悦 屈秋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7-65,共9页
传统研究方法对于拖曳水槽中的旋涡涡系演化实验,通常水槽的横流面使用激光片光,并对CCD相机拍摄的时间序列下的旋涡运动图像进行分析,但此类研究方法只局限于研究涡系的平面运动.为能从三维空间对于复杂旋涡的演化过程形成进一步的认识... 传统研究方法对于拖曳水槽中的旋涡涡系演化实验,通常水槽的横流面使用激光片光,并对CCD相机拍摄的时间序列下的旋涡运动图像进行分析,但此类研究方法只局限于研究涡系的平面运动.为能从三维空间对于复杂旋涡的演化过程形成进一步的认识,文中提出了一种提取、重构三维复杂涡系的新方法:拉格朗日剖面法,即在基于流场描述的拉格朗日方法下,利用拍摄到的旋涡运动照片,结合伽利略变换和Matlab软件的图像处理技术,编写代码,确定颜色阈值,将流显图片转化为相应数字图像,并提取拖车运动速度与相机拍摄间隔时间重构涡系在时间维度上的相对位置,将二维平面图像转换到三维尺度中,刻画出旋涡的空间演变形态.本方法对直观认识复杂三维涡系演化现象,分析涡系干扰、演变机理具有一定价值,与常规研究尾涡空间演变的方法相比,具有性价比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曳水槽 伽利略变换 图像处理 空间演变 涡系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尾迹涡系的等环量线处理技术及其在前飞固定涡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楼武畺 王适存 《南京航空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8-45,共8页
本文论述等环量线尾迹描述方法,并介绍旋翼尾迹涡系的等环量线处理技术,及其在固定涡系下的实施导致的一种求解前飞旋翼气动载荷、流场与性能的方法。对H34机三种情况计算表明了对经典尾迹结果的改进,并证明尾迹结构精细化对新一代尾迹... 本文论述等环量线尾迹描述方法,并介绍旋翼尾迹涡系的等环量线处理技术,及其在固定涡系下的实施导致的一种求解前飞旋翼气动载荷、流场与性能的方法。对H34机三种情况计算表明了对经典尾迹结果的改进,并证明尾迹结构精细化对新一代尾迹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尾迹 涡系 直升机 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涡系与湍流边界层的相互干扰
16
作者 熊国华 章光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9-316,共8页
本文从沿主流方向抛物化的雷诺方程出发,应用k-ε湍流模式和差分方法对反向旋转纵向涡偶(涡间速度上洗)、同向旋转纵向涡列以及类Taylor-Gortler涡系与平板湍流边界层的相干流动作了数值模拟,定性地讨论了这几种流... 本文从沿主流方向抛物化的雷诺方程出发,应用k-ε湍流模式和差分方法对反向旋转纵向涡偶(涡间速度上洗)、同向旋转纵向涡列以及类Taylor-Gortler涡系与平板湍流边界层的相干流动作了数值模拟,定性地讨论了这几种流动的平均流场特性。反向旋转涡偶与边界层相干流场的数值模拟与文献[2]给出的测量结果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纵向涡系 数值模拟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缘修形三角翼翼面背风区涡系研究
17
作者 匡军 戴昌晖 汪子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89年第3期26-31,共6页
本文对一组前缘修形三角翼翼面背风区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几种修形三角翼上翼面处空间涡系涡迹及表面流谱,研究了各涡之间的相互干扰。结果表明:使用前缘修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本三角翼大迎角时产生的翼面主涡破碎;修形三角... 本文对一组前缘修形三角翼翼面背风区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几种修形三角翼上翼面处空间涡系涡迹及表面流谱,研究了各涡之间的相互干扰。结果表明:使用前缘修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本三角翼大迎角时产生的翼面主涡破碎;修形三角翼翼面背风区存在两条较为稳定的涡,两涡间有利干扰将改善翼面处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翼 翼面 背风区 涡系 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钝度对大迎角非对称多涡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刚 邓学蓥 +1 位作者 刘沛清 王延奎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3,共7页
在西北工业大学NF 3风洞通过表面测压和物面油流实验以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m水洞利用染色线显示和激光片光技术,对尖头和钝头拱形细长体大迎角绕流结构和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头拱形细长体在大迎角下(45°≤α≤60&#... 在西北工业大学NF 3风洞通过表面测压和物面油流实验以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m水洞利用染色线显示和激光片光技术,对尖头和钝头拱形细长体大迎角绕流结构和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头拱形细长体在大迎角下(45°≤α≤60°)表现出非对称多涡的复杂涡系流动现象,相应的截面侧向力CZ沿轴向呈现出类似正弦曲线形式的减幅振荡,并且侧向力幅值较大(1<CZ<3.5);而将尖头改为钝头,CZ的幅值比原来减小2/3(CZ<1),而且在某些滚转角下呈现侧向力分布基本为零的现象。文中分析了侧向力大幅度减小的机理,认为尖拱头部顶端变钝后,物面分离线由开式分离变为闭式分离,并且在顶端背风侧形成U形马蹄涡结构;马蹄涡的作用是约束背风侧2个主涡,抑制非对称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钝度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涡系结构 飞行器 侧向力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体大迎角非对称涡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云军 崔尔杰 周伟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数值方法对大迎角细长体低速湍流流场的模拟,探讨头部顶端极小扰动对细长体非对称绕流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长体顶端附近施加极小扰动可以模拟出实验观测到的非对称流场,非对称的涡系结构沿轴向是逐步发展的,截面侧向力沿... 通过数值方法对大迎角细长体低速湍流流场的模拟,探讨头部顶端极小扰动对细长体非对称绕流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长体顶端附近施加极小扰动可以模拟出实验观测到的非对称流场,非对称的涡系结构沿轴向是逐步发展的,截面侧向力沿轴向的分布呈现正弦型曲线的变化特征,扰动能量经过指数增长后达到饱和,有效扰动的规模影响涡流非对称性的大小及分布,单侧扰动产生的流场非对称性随扰动周向位置的变化呈现单周期性规律.小扰动诱发非对称的数值算例表明非对称绕流的形成是源于流场的空间不稳定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非对称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湍流模型 涡系结构 流体力学 主控方程 差分格式 扰动能量 截面侧向力 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迎角细长体绕流背涡结构与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沛清 邓学蓥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结合实验成果,对大迎角细长体绕流结构及其气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势流理论,探 讨了大迎角下非对称侧向力沿物体轴线的变化特征与分离背涡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截面侧向 力系数沿轴向呈现正弦型曲线的变化特征是由轴向旋涡不断脱落... 结合实验成果,对大迎角细长体绕流结构及其气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势流理论,探 讨了大迎角下非对称侧向力沿物体轴线的变化特征与分离背涡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截面侧向 力系数沿轴向呈现正弦型曲线的变化特征是由轴向旋涡不断脱落所形成的多涡系统诱导的结 果.对于三涡以上的多涡系统中,对称的物面压强分布并非一定对应对称的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旋成体 大迎角绕流 涡系结构 气动特性 势流特性 截面侧向力 物理压强分布 战斗机 机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