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背鳍对细长平板三角翼分离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宣市 蔡晋生 +1 位作者 罗时钧 刘锋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9,共5页
对细长锥体分离涡稳定性判据进行了介绍,并应用该判据对细长体平板三角翼和加上两个不同高度背鳍组合体分离涡流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并观察气动力随迎角的变化,根据理论分析模型设计了实验模型,并在低速风... 对细长锥体分离涡稳定性判据进行了介绍,并应用该判据对细长体平板三角翼和加上两个不同高度背鳍组合体分离涡流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并观察气动力随迎角的变化,根据理论分析模型设计了实验模型,并在低速风洞进行了六分量天平测力实验,三角翼后掠角为82.5°,实验迎角范围12°~32°,侧滑角范围-10°~+10°,实验雷诺数1.66×106。实验结果表明:在翼面上发生旋涡破裂前,单独细长平板三角翼的横向力/力矩在实验迎角范围内始终为零;加了两个不同高度的背鳍后,在一定迎角下,三角翼的横向力/力矩变得不为零。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在定性上吻合得很好,初步验证了有关文献关于细长锥体分离涡的稳定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的稳定性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背鳍 细长体 平板三角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背鳍平板三角翼分离涡流场的显示与测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宣市 乔志德 +2 位作者 高超 罗时钧 刘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5-649,共5页
对后掠角82.5°的平板三角翼和在其对称面分别加低、高背鳍后的组合体在低速风洞进行了烟粒子/激光片光流场显示与测量实验,实验迎角29°,侧滑角为0°。结果表明:对于单独平板三角翼和加高背鳍组合体,其流场是对称、锥型和... 对后掠角82.5°的平板三角翼和在其对称面分别加低、高背鳍后的组合体在低速风洞进行了烟粒子/激光片光流场显示与测量实验,实验迎角29°,侧滑角为0°。结果表明:对于单独平板三角翼和加高背鳍组合体,其流场是对称、锥型和稳定的;而加上低高度背鳍后,涡变得非对称、非锥型和不稳定。实验结果直接验证了前人关于细长锥体分离涡的稳定性理论,并给出了旋涡失稳后流场的具体表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的稳定性 大迎角 背鳍 细长体 平板三角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背鳍细长平板三角翼脱体涡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贾春 高超 +2 位作者 孟宣市 罗时钧 刘锋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对后掠角为82.5°具有尖削前缘的细长平板三角翼以及加上背鳍高度分别为hL/s:0.3和hL/s=0.6的机翼组合体在低速风洞进行了大迎角六分力天平测力实验。实验迎角范围为12°-32°,来流速度为25m/s和35m/s。实验结果... 对后掠角为82.5°具有尖削前缘的细长平板三角翼以及加上背鳍高度分别为hL/s:0.3和hL/s=0.6的机翼组合体在低速风洞进行了大迎角六分力天平测力实验。实验迎角范围为12°-32°,来流速度为25m/s和35m/s。实验结果表明:对单独三角翼,在翼面产生的脱体涡破裂前,其涡流场随着迎角的增大始终是对称且稳定的;增加不同高度的背鳍后,当迎角大到一定程度后,涡流场开始变得不对称和不稳定。背鳍高度不同,流场开始出现不对称时的迎角也不同,在所研究的背鳍高度范围内,背鳍越高,测量得到流场出现不对称时的迎角越小,表明增加低高度的背鳍对细长平板三角翼的背涡流场的稳定有着扰动和破坏作用。实验结果部分证明了文献[1]中的稳定性理论的有效性,同时初步研究了涡失稳后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迎角 背鳍 非对称力 平板三角翼 涡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圆锥分离流动的发展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盂宣市 乔志德 +2 位作者 高超 罗时钧 刘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5-659,共5页
文章对20°顶角的圆锥-圆柱组合体在3.0×1.6 m低速低湍流度风洞进行了表面压力分布测量和二维粒子图像测速。基于圆锥底面直径的雷诺数0.3×106,迎角0°-35,°包含40个滚转角,以9°为等间隔,滚转角范围0°... 文章对20°顶角的圆锥-圆柱组合体在3.0×1.6 m低速低湍流度风洞进行了表面压力分布测量和二维粒子图像测速。基于圆锥底面直径的雷诺数0.3×106,迎角0°-35,°包含40个滚转角,以9°为等间隔,滚转角范围0°-351°。文中主要分析了不同迎角下,圆锥段9个测量截面上的压力分布以及积分得到的截面当地侧向力随滚转角的变化特性,由压力分布对测量截面的流动分离状态进行了推断,推断结果与二维粒子图像测速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迎角从0°增大到35°的过程中,当地侧力系数随滚转角的变化曲线分别呈现:①零值线;②连续波曲线;③方波曲线。当侧力系数变化呈现连续波曲线和方波曲线时,所有测量截面上波曲线的周期和相位都近似相同。圆锥上非对称力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分离涡的不稳定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 涡的稳定性 大迎角空气动力 细长圆锥 非对称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