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非线性恢复力的涡激振动发电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兰 任航 +3 位作者 李佳佳 王甲一 汪甡 吴子英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82,共18页
利用线性弹簧斜向布置的几何非线性产生非线性恢复力,提出了引入非线性恢复力的水下涡激振动(VIV)发电系统.该系统通过单向轴承、齿轮齿条机构、增速箱和转子发电机,将钝体横向往复运动转变为发电机的单向旋转运动.建立了综合考虑流-固... 利用线性弹簧斜向布置的几何非线性产生非线性恢复力,提出了引入非线性恢复力的水下涡激振动(VIV)发电系统.该系统通过单向轴承、齿轮齿条机构、增速箱和转子发电机,将钝体横向往复运动转变为发电机的单向旋转运动.建立了综合考虑流-固-电耦合的水下涡激振动发电系统动力学方程,利用非线性振动理论,获得了钝体非线性振动的静态平衡点分岔和不同稳态运动的区间,重点研究了PF-2SN和2PF-2SN两种静态分岔情况下钝体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获得了不同流速下钝体振动的Poincaré映射、相图和幅频图,分析了钝体在单周期小幅运动、大幅混沌运动和准周期大幅运动等运动模式下的振动行为及运动规律,并计算了在钝体处于不同稳态运动时的发电机功率.结果表明:在PF-2SN分岔方式中,系统处于二稳态运动时的振动和发电具有明显优势,平均振幅比为2.18、发电功率最大值为24.45 W.而在2PF-2SN分岔方式中,系统处于三稳态运动时的振动和发电更具优势,平均振幅比为1.98、发电功率最大值为18.32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恢复力 静态/动态分岔 涡激振动 俘获 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影响机理研究
2
作者 段德荣 代森良 +3 位作者 王慕豪 张晓娅 张辉 杨学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8,共9页
海工装备中有限长圆柱不同的工作姿态会产生不同的水流攻角冲击作用,为了揭示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采用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剪切应力传输k-ω模型,对不同攻角下有限长圆柱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 海工装备中有限长圆柱不同的工作姿态会产生不同的水流攻角冲击作用,为了揭示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采用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剪切应力传输k-ω模型,对不同攻角下有限长圆柱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值计算,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攻角的增大会使结构两侧流体流速不平衡加剧,升力和阻力均增大,且升力比阻力变化明显,导致有限长圆柱的振动响应随攻角增大而提高。当攻角由0°增大到2°和4°时,自由端横流向振幅分别增加了7.3%和21.2%,顺流向振幅分别增加了6.3%和24.6%,顺流向涡激振动的振动主频不再是横流向的2倍。由于自由端和固定端的存在,干扰了圆柱后方漩涡的形成和脱落,攻角越大,尾流漩涡脱落的宽度越宽,有限长圆柱振动幅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攻角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有限长 自由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激振动驱动的串并列双柱群水动力特性及俘能研究
3
作者 罗竹梅 晁浩诚 +2 位作者 张晓旭 李俊 杨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206,共9页
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对串列及并列布置的两个刚性连接三圆柱柱群结构涡激振动(VIV)响应特性及俘能性能展开研究。分析串列群间间距比Z=8、12和16和并列群间距比Z_(y)=4、6、8,约化速度U^(*)=2~13范围内,串列及并列布置中柱群结构... 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对串列及并列布置的两个刚性连接三圆柱柱群结构涡激振动(VIV)响应特性及俘能性能展开研究。分析串列群间间距比Z=8、12和16和并列群间距比Z_(y)=4、6、8,约化速度U^(*)=2~13范围内,串列及并列布置中柱群结构的水动力干扰特性及俘能大小、俘能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组串列双柱群,串并列刚性连接的柱群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水动力特性和响应结果,在柱群间隙流与尾流的相互作用以及柱群的相互干扰作用下,两柱群结构的振幅响应出现了从涡激振动到驰振的过渡区。串列柱群后尾涡形式主要以2P、2S和2T形式脱落,个别约化速度下出现碎涡及带状涡。随着群间间距比的增加,柱群间相互干扰作用减弱。间距比对串列刚性连接柱群的俘能影响不明显,柱群的俘能值和能量密度随着U^(*)的增加而增加,当初始分支转换到上端分支时,上下游柱群的能量获取优势发生了变化。并列柱群间干扰通过尾涡相互作用后实现,因此柱群间相互作用微弱,Z_(y)=8时,其涡激振动响应与单柱群响应特性几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能 俘能结构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俘能特性 刚性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柱涡激振动自适应减振控制数值研究
4
作者 邹琳 冯小闯 +2 位作者 左红成 张毓辰 肖俊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07-2121,共15页
基于大涡模拟(LES)技术和重叠网格技术,对波浪柱在方位角90°/270°和120°/240°处施加吸气控制时的涡激振动(VIV)机制进行数值研究.同时,为了实现波浪柱涡激振动抑制的自适应吸气控制,通过实时监测波浪柱附近流场的... 基于大涡模拟(LES)技术和重叠网格技术,对波浪柱在方位角90°/270°和120°/240°处施加吸气控制时的涡激振动(VIV)机制进行数值研究.同时,为了实现波浪柱涡激振动抑制的自适应吸气控制,通过实时监测波浪柱附近流场的速度信息并将其作为强化学习(RL)框架中的反馈信息,以降低涡激振动振幅和减少能量输入为优化目标,利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PPO)来调整吸气控制的动量系数.研究发现:施加吸气控制后,锁频区间显著缩小,但波浪柱的起振风速有所提前.吸气控制降低了柱体背面的负压,抑制了波浪柱涡激振动的脉动激励,剪切层在顺流向得以延长,旋涡脱落模式转变为平行脱落,尾涡呈长条状.在120°/240°处施加吸气控制的减振效果更优,与未受控条件相比,振幅比峰值降低了约73.17%.自适应控制过程显示,在最开始的较短时间内,闭环控制采用动量系数高于开环控制,以快速降低振动幅度;随后使用较低动量的吸气控制维持低幅度状态,总体吸气控制能量低于开环控制,且与未受控工况相比,振幅比降低了约96.9%.研究结果实现了波浪柱的自适应抑振闭环控制,为钝体绕流的自适应主动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柱 涡激振动 吸气控制 抑制振动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屏障对钢箱桁主梁涡激振动性能及高速列车气动力影响研究
5
作者 孙延国 韩金 +1 位作者 马存明 李沁峰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54-261,共8页
钢箱桁组合梁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主梁形式,有整体刚度高,跨中挠度小等优点,逐步应用于大跨度高铁桥梁。但由于桁架杆件和箱梁之间的气动干扰,使其气动性能难以评估。同时为了使列车获得较好行驶稳定性,通常需要安装风屏障,这使得车桥系... 钢箱桁组合梁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主梁形式,有整体刚度高,跨中挠度小等优点,逐步应用于大跨度高铁桥梁。但由于桁架杆件和箱梁之间的气动干扰,使其气动性能难以评估。同时为了使列车获得较好行驶稳定性,通常需要安装风屏障,这使得车桥系统间的干扰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明确钢箱桁的气动性能并研究风屏障对钢箱桁铁路桥(vortex induced vibration,VIV)涡激振动及列车风载荷的综合影响,以某大跨度钢箱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1∶47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别研究了风屏障对车桥系统中列车的气动力系数及主梁的VIV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箱桁主梁具有较好的VIV性能,无风屏障时主梁未发生VIV现象,安装风屏障会对钢箱桁的VIV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风屏障会对列车的气动力特性产生明显影响,在透风率固定时随着风屏障高度的增加列车的倾覆力矩系数逐渐减小,增加透风率会使倾覆力矩增加;在主梁斜腹板或底板上设置竖向稳定板能够降低因安装风屏障引起的VIV响应,随着风屏障透风率增大主梁VIV振幅会进一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屏障 涡激振动(VIV) 钢箱桁桥 列车气动系数 抑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尾流振子模型涡激振动数值模拟的加权显隐交替计算数值方法
6
作者 马宁 王宴滨 +2 位作者 贾光燕 崔振轩 刘耀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采用尾流振子模型对柔性圆柱体建立振动控制耦合方程,以实现立管涡激振动(VIV)行为的准确预测和分析。鉴于方程的非线性、耦合性以及偏微分特征,提出一种新算法,即加权显隐交替计算数值方法,并对4种不同长径比的立管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采用尾流振子模型对柔性圆柱体建立振动控制耦合方程,以实现立管涡激振动(VIV)行为的准确预测和分析。鉴于方程的非线性、耦合性以及偏微分特征,提出一种新算法,即加权显隐交替计算数值方法,并对4种不同长径比的立管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升计算效率的同时,也增强数值稳定性;不同的空间和时间步长对差分格式稳定性以及计算速度存在影响,应灵活地调整这些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模拟效果;不同加权系数组合的数值解的精度对加权系数的选择并不敏感,选择计算简单且稳定性好的加权系数即可;深海立管的振动行为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性特征,这一行为是由行波和驻波的共同作用所引导;行波主要对立管的中部区域产生影响,而驻波则主要作用于立管的两端;随着立管长径比的增加,行波的影响逐渐向立管中上部分迁移,并且它控制的区间长度也随之增大,同时驻波对立管下端的影响变得越发显著,参与涡激振动的模态数量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显隐交替计算 非线性耦合偏微分方程 涡激振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对应学习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识别方法研究
7
作者 万春风 赵文龙 +2 位作者 周珍伟 曹素功 胡皓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解决部分大跨桥梁缺少历史涡激振动数据而无法进行涡激振动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对应学习(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 Learning,SCL)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含有涡激振动数据与标签的参考桥梁数据集设为源域... 为解决部分大跨桥梁缺少历史涡激振动数据而无法进行涡激振动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对应学习(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 Learning,SCL)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含有涡激振动数据与标签的参考桥梁数据集设为源域,需要识别的目标桥梁数据作为目标域,在时间序列上截取加速度数据提取涡激振动特征;然后使用SCL方法对领域间特征样本进行对齐,将源域变为自适应源域;最后使用自适应源域样本训练实现目标桥梁的实时涡激振动智能识别。选取内陆地区某一较少发生涡激振动的钢-混组合大跨悬索桥作为目标桥梁,沿海地区某一较为频繁发生涡激振动的大跨悬索桥作为参考桥梁,采用所提方法对目标桥梁进行涡激振动智能识别与早期预警,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利用其它已发生涡激振动桥梁的振动信号,通过迁移学习来识别目标桥梁的涡激振动;相较于不使用迁移学习的基准模型,所提方法取得了更优的结果,且更早地探测到了涡激振动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可为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早期预警与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桥梁 涡激振动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对应学习 迁移学习 特征向量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单自由度涡激振动的大涡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顾光祺 屈书恒 +1 位作者 赖旭 赵志高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19,共8页
采用大涡模拟(LES method)和四阶龙格库塔耦合(fourth-order Runge-Kutta method)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在雷诺数范围为2×10^(3)~1.4×10^(4)的条件下对圆柱的单自由度涡激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预测的振幅比、频率... 采用大涡模拟(LES method)和四阶龙格库塔耦合(fourth-order Runge-Kutta method)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在雷诺数范围为2×10^(3)~1.4×10^(4)的条件下对圆柱的单自由度涡激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预测的振幅比、频率比以及尾流涡结构均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较好,准确的再现了圆柱单自由度涡激振动的3个响应分支,即初始分支、上端分支和下端分支。在此基础上,从圆柱振动与涡旋演变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圆柱单自由度涡激振动的3个响应分支的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发现,在初始分支,圆柱振动对涡旋演变的影响非常小,主要是涡旋演变对圆柱振动的作用。在上端分支,圆柱的振动与涡旋演变间存在剧烈的相互作用。进入下端分支后,圆柱的振动与涡旋的演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弱,但仍存在一定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单自由度 海流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箱梁涡激振动智能流动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晓龙 胡钢 陈文礼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00,共9页
为抑制桥梁涡激振动从而提升桥梁抗风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主动流动控制方法。研究利用合成射流对桥梁节段气动弹性模型尾流场的旋涡脱落进行扰动,从而实现对涡激振动的有效抑制。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桥梁涡激振动在均... 为抑制桥梁涡激振动从而提升桥梁抗风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主动流动控制方法。研究利用合成射流对桥梁节段气动弹性模型尾流场的旋涡脱落进行扰动,从而实现对涡激振动的有效抑制。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桥梁涡激振动在均匀稳定风场中的气动性能,并建立了合成射流激励器控制电压与射流流量的映射关系。通过对控制电压的系统性分析发现,控制电压与射流平均吹气速度近似线性正相关,且更高的控制电压能够显著提升抑制效果。随后,结合软演员-评论家(soft actor-critic,SAC)算法对合成射流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快速训练得出最优控制电压,并将振幅减少了83%。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射流结合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能够高效抑制桥梁涡激振动,为桥梁风工程的抗风设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风致振动 主动流动控制 涡激振动 深度强化学习 合成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DF的前置隔板墩台涡激振动抑制数值分析
10
作者 施佳科 李东风 +4 位作者 陈姿妙 吴洛宾 方志浩 白福青 胡建永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中三大宏编程更新墩台的质心位置和振动状态,通过建立墩台涡激振动数值模型并结合嵌套网格技术,对有无前置隔板墩台的水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前置隔板后,约化速度为6~7时墩台的回流区顺流向长度和涡... 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中三大宏编程更新墩台的质心位置和振动状态,通过建立墩台涡激振动数值模型并结合嵌套网格技术,对有无前置隔板墩台的水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前置隔板后,约化速度为6~7时墩台的回流区顺流向长度和涡流长度随着约化速度增大显著减小,而无前置隔板时墩台表现出相反趋势,前置隔板有效抑制了尾流扰动。约化速度为7~9时,有前置隔板墩台的回流区顺流向长度和涡流长度比无前置隔板墩台的小,前置隔板减弱了涡激振动对墩台的影响。前置隔板有效延迟了旋涡脱落时间,墩台上下表面压力分布更为均匀,减弱了墩台的涡激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F 前置隔板 墩台 涡激振动抑制 嵌套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流作用下并联悬垂双取水管涡激振动载荷特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赵光义 张萌萌 +3 位作者 付世晓 许玉旺 任浩杰 白英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7-1080,共14页
悬垂取水管作为温差能发电平台等生产设施的核心部件,日益受到关注.悬垂连接双管结构较之单管有着更高的输送效率与更低的制造工艺要求,但是其涡激振动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悬垂连接双管模型试验,提出了一种针对大位移、小变... 悬垂取水管作为温差能发电平台等生产设施的核心部件,日益受到关注.悬垂连接双管结构较之单管有着更高的输送效率与更低的制造工艺要求,但是其涡激振动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悬垂连接双管模型试验,提出了一种针对大位移、小变形问题的涡激载荷识别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双管与单管的涡激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速和流向条件下,悬垂双管和悬垂单管的涡激振动位移幅值在低流速时相似,但在高流速下存在差异;悬垂双管更易表现出涡激振动不稳定性,包括行波和多频响应等;双管结构可以采用与单管相同的斯特劳哈尔数进行涡激振动预报;此外,悬垂双管与悬垂单管在横向流动方向上的附加质量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起到调节固有湿频率的作用,以使得双管发生涡激振动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垂管 涡激振动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板旋转失效状态下刚性圆柱涡激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化怡龙 侯静 +3 位作者 牛智搏 冯现洪 付世晓 许玉旺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5,共11页
导流板是海洋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涡激振动抑制装置之一,通常能够绕立管自由旋转以适应不同来流方向。但在实际应用中,导流板可能会丧失转动自由度,旋转失效状态下的导流板可能导致严重的驰振。基于OpenFOAM开源软件,使用有限体积法结合雷... 导流板是海洋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涡激振动抑制装置之一,通常能够绕立管自由旋转以适应不同来流方向。但在实际应用中,导流板可能会丧失转动自由度,旋转失效状态下的导流板可能导致严重的驰振。基于OpenFOAM开源软件,使用有限体积法结合雷诺时均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简称RA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研究了刚性圆柱在导流板旋转失效后的涡激振动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导流板旋转失效的情况下,当约化速度较低(V_(r)<5)时,导流板能够延后涡泄,不会出现驰振现象;随着约化速度增大,尾涡会附着在导流板上,导致圆柱出现剧烈的驰振。此外,导流板的特征长度越大,驰振的幅值及激发驰振的约化速度范围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板 旋转失效 涡激振动 特征长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圆钢管的涡激振动理论分析与风洞试验验证
13
作者 刘光辉 张博 +2 位作者 武鹏飞 伍川 陈文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在电网中应用广泛。其中钢管塔主要钢管构件长细比较大,低风速下易涡激振动,进而引起结构疲劳损伤,引起连接处损坏,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针对目前钢管塔杆件涡振理论研究不充分现状,基于Van Der Pol式尾...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在电网中应用广泛。其中钢管塔主要钢管构件长细比较大,低风速下易涡激振动,进而引起结构疲劳损伤,引起连接处损坏,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针对目前钢管塔杆件涡振理论研究不充分现状,基于Van Der Pol式尾流振子模型进行结构计算,采用中心差分法解模型耦合方程,编制圆钢管涡激振动计算程序并设计风洞试验验证其准确性,旨在研究圆钢管的涡激振动特性,为钢管塔涡振预测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文建立的尾流振子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钢管的位移,由于理论模型采用理想铰接约束,试验测得的涡振锁定区较短,且锁定频率低于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振子模型 输电塔 钢管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足尺钢管杆件涡激振动及阻尼控制研究
14
作者 炊晓毅 李巍 +3 位作者 武东亚 武鹏飞 陶亚光 陈文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但其钢管杆件长细比较大,水平放置易在低风速下发生涡激共振现象。钢管构件长期振动易使钢结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严重影响输电塔结构正常服役安全。针对钢管塔构件涡激振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但其钢管杆件长细比较大,水平放置易在低风速下发生涡激共振现象。钢管构件长期振动易使钢结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严重影响输电塔结构正常服役安全。针对钢管塔构件涡激振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阻尼控制方法。首先,开展了原尺输电塔钢管杆件气动效应研究。对槽型插板节点钢管弱轴向涡激振动响应及尾流展向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引入尾流振子模型,探究了增加阻尼比对钢管杆涡振响应的理论抑制效果的提升。最后,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开展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控制试验,通过加装TMD对钢管振动响应进行了控制,振幅最多可以下降95.8%,表明TMD可有效提高钢管塔在复杂风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保证钢管服役期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钢管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尾流振子模型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向流环境中悬链线立管涡激振动疲劳特性研究
15
作者 李星辉 冯琛涵 +2 位作者 袁昱超 郭力 唐文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7-47,58,共12页
海流作用下的涡激振动是海洋立管疲劳损伤积累的主要原因。实际海洋环境中,海流流向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呈现多向流的特征。多向流环境中悬链线立管所处平面的方向对涡激振动响应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涡激振动数值预报模型和多向流中结... 海流作用下的涡激振动是海洋立管疲劳损伤积累的主要原因。实际海洋环境中,海流流向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呈现多向流的特征。多向流环境中悬链线立管所处平面的方向对涡激振动响应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涡激振动数值预报模型和多向流中结构疲劳评估方法,计算了外流流向和流速变化时立管的涡激振动疲劳损伤,并分析了季节性差异显著、不显著多向流环境中涡激振动疲劳特性。结果表明:多向流环境中立管面内模态和面外模态在响应中共存竞争时涡激振动疲劳损伤较小。疲劳损伤与外流流速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或双重指数函数近似拟合。当季节性差异不显著时,疲劳损伤随立管布置方向变化剧烈;当季节性差异显著时,疲劳损伤随立管布置方向变化平缓。通过数值计算使立管所处平面与多向流主导流向呈特定夹角可以有效减小涡激振动疲劳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流 涡激振动 悬链线立管 疲劳损伤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剪切流下钢悬链式立管涡激振动响应研究
16
作者 马博文 常杏 +1 位作者 陈伟民 唐文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0,共10页
基于空间分布的尾流振子模型对细长柔性悬链线立管三维涡激振动响应特性进行数值仿真研究。数值模型考虑了立管局部倾角和流固场相对速度对水动力载荷的影响,将尾流振子与立管运动控制方程耦合,构建了悬链线立管非平面来流下的时域动力... 基于空间分布的尾流振子模型对细长柔性悬链线立管三维涡激振动响应特性进行数值仿真研究。数值模型考虑了立管局部倾角和流固场相对速度对水动力载荷的影响,将尾流振子与立管运动控制方程耦合,构建了悬链线立管非平面来流下的时域动力学模型,采用二阶精度有限差分法和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耦合振动方程。通过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模型的可靠性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验证;随后针对实尺度立管,比较了不同剪切度来流对立管涡激振动幅值、响应传播波形、结构振动频率、锁定区间及流固场能量传递系数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相比于均匀流,线性剪切流下的立管呈现更复杂的振动响应特性,随着来流剪切度升高,振动幅值逐渐减小,锁定区沿管轴方向呈现区域化特性并伴随显著的多频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链线立管 涡激振动 尾流振子 剪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属设施对三箱梁涡激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杨涵 郑史雄 马存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3,共8页
为研究附属设施对三箱梁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的影响,以某公铁两用分离式三箱梁桥为背景,在XNJD-1回流串联风洞中进行了风洞试验。试验设置了多组工况,分别用于研究检修车轨道、单个梁上附属设施以及附属设施组合对... 为研究附属设施对三箱梁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的影响,以某公铁两用分离式三箱梁桥为背景,在XNJD-1回流串联风洞中进行了风洞试验。试验设置了多组工况,分别用于研究检修车轨道、单个梁上附属设施以及附属设施组合对三箱梁VIV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检修车轨道对三箱梁VIV特性的影响有限,公路风屏障会同时恶化竖向和扭转VIV,而铁路风屏障能够抑制VIV的发生,防撞护栏能够抑制竖向VIV但会激起扭转VIV。与防撞护栏相比,铁路风屏障在竖向VIV的抑制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而公路风屏障对竖向VIV的恶化作用要大于铁路风屏障和防撞护栏的抑制作用。公路风屏障是扭转VIV的主要激励源,带有公路风屏障的工况都产生严重的扭转VIV。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对三箱梁的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附属设施促进了主梁间隙中漩涡的生成与发展,从而加剧了三箱梁的涡激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箱梁 风洞试验 附属设施 涡激振动(VIV)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柔性立管的涡激振动发生机理及其振动响应研究综述
18
作者 许彬 谷风 +1 位作者 沈熙 张德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7-557,共11页
针对海洋柔性立管的涡激振动发生机理及其振动响应,从理论、试验和数值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总结.在海洋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特征方面,详细评述了深水平台的立管系统、涡激振动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参数;在海洋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的研究进... 针对海洋柔性立管的涡激振动发生机理及其振动响应,从理论、试验和数值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总结.在海洋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特征方面,详细评述了深水平台的立管系统、涡激振动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参数;在海洋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的研究进展方面,详细阐述了涡激振动数值分析方法以及试验分析方法;在海洋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的热点研究问题方面,详细分析了水上浮体、动力设备与水下柔性立管的耦合、管内颗粒流与水下柔性立管的耦合、海洋柔性立管内外流的耦合作用以及涡激振动的抑制方法和优化方案这4大研究热点;最后,基于海洋柔性立管的涡激振动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立管外部风浪联合作用、上部浮体运动作用、内外流共同作用以及多立管耦合作用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立管 涡激振动 振动响应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壁弹性圆柱多模态涡激振动响应及尾流模式
19
作者 杜牧远 张志猛 +1 位作者 及春宁 黄韬霖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7-36,共10页
采用基于嵌入式迭代的浸入边界法对雷诺数Re=300下两端铰接近壁弹性圆柱的涡激振动进行了三维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圆柱的长细比L/D=25,间隙比G/D为0.6~1.6,分别对应圆柱完全被边界层覆盖、半浸没于边界层以及完全处于边界层之外。研究发... 采用基于嵌入式迭代的浸入边界法对雷诺数Re=300下两端铰接近壁弹性圆柱的涡激振动进行了三维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圆柱的长细比L/D=25,间隙比G/D为0.6~1.6,分别对应圆柱完全被边界层覆盖、半浸没于边界层以及完全处于边界层之外。研究发现:在单模态振动情况下,G/D=0.6和G/D=1.1时近壁弹性圆柱的振动和升、阻力系数均表现为单一频率主导,在G/D=1.6时固有频率附近出现双频分量。多模态下,由于多阶振型的激发和叠加,圆柱振幅和升、阻力系数均表现出行波的时空分布特性。壁面边界层的向上卷起并与圆柱上侧脱涡的融合以及边界层对下侧脱涡的抑制是造成圆柱上下两侧脱涡不对称的主要原因。随着间隙比的增加,脱涡抑制的作用减弱,尾流表现为“1S”,弱“2S”和“2S”的脱涡模式。多模态振动及其升、阻力的频谱具有多频特性,并且顺流向和横流向的振动响应是解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弹性圆柱 近壁面效应 多模态振动 间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幅流线型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研究
20
作者 段青松 马存明 +2 位作者 何知明 虞伟 明驰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为探究窄幅流线型箱梁断面竖向涡激振动性能,以3座大跨桥梁为背景,制作缩尺比均为1∶30、宽高比分别为4.3、4.6、6.5(断面Ⅰ~Ⅲ)的箱梁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对比宽高比、风攻角、竖向阻尼比等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采用Fluent... 为探究窄幅流线型箱梁断面竖向涡激振动性能,以3座大跨桥梁为背景,制作缩尺比均为1∶30、宽高比分别为4.3、4.6、6.5(断面Ⅰ~Ⅲ)的箱梁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对比宽高比、风攻角、竖向阻尼比等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断面周围绕流结构,以及检修车轨道和栏杆形式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风攻角时,断面Ⅰ、Ⅱ均发生竖向涡激振动,断面Ⅲ未出现竖向涡激振动;随着阻尼比增大,涡激振动区缩小,最大振幅逐渐减小;断面Ⅰ气流在桥面板处分离后,产生一定尺寸的旋涡并沿桥面板运动,旋涡尺寸不断增大,在桥面板背风侧发生分离并脱落,尾流旋涡为“单旋涡”模式,与断面Ⅰ相比,断面Ⅱ桥面板处旋涡尺寸相对较小,尾流旋涡为“旋涡对”模式;栏杆底座形式会影响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与箱梁下斜腹板距离0.8 m的检修车轨道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的影响较小,去除栏杆底座后,由于栏杆底座引起的气流分离旋涡消失,桥面上方旋涡尺寸明显减小,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窄幅流线型箱梁 涡激振动 宽高比 绕流结构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