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斯里兰卡穹顶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
- 1
-
-
作者
马宇
王卫强
游庆龙
辛红雨
-
机构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共1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E0203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958202)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SCSIO202201)
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ISEE2021ZD01)。
-
文摘
文章基于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等多套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气候态斯里兰卡穹顶(Sri Lanka Dome,SLD)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研究显示,SLD有两次从发展、成熟至减弱的过程,相伴随的是其涡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也出现两次峰值。在第一次发展阶段(5月23日—6月10日),SLD在斯里兰卡的东南部开始发展,并逐渐移向东部,伴随着面积和强度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风应力持续输入EKE,海洋不稳定过程使得平均流能量转化为EKE和涡势能(eddy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EPE),以及西南季风流(southwest monsoon current,SMC)的平流作用,均使得SLD迅速加强。在成熟阶段(6月11—22日),SLD位于斯里兰卡东部,风应力做功和涡流相互作用的增强使得SLD区域内的EKE和EPE达到第一个峰值。在减弱阶段(6月23日—7月20日),SLD向西北移动,由于平流项引起EKE和EPE的耗散,加上风应力做功和斜压不稳定显著减小,使得SLD区域的EKE和EPE衰减,强度显著减小。而在稳定阶段(7月21日—8月14日),SLD移至斯里兰卡东北部,风应力做功,压强做功和涡流相互作用较弱,使得SLD的强度始终维持一个较弱的水平。在第二次发展阶段(8月15—25日),SLD北移,伴随着风应力做功和压强做功的增强,其强度增大。在消亡阶段(8月26日—9月5日),海洋不稳定过程使得EKE和EPE转化为平均流能量,导致SLD逐渐消亡。因此,风应力做功、涡流相互作用、压强做功以及源自SMC的平流作用是控制SLD演变的主要因子。
-
关键词
斯里兰卡穹顶
涡流相互作用
能量学分析
中尺度涡
西南季风漂流
-
Keywords
Sri Lanka Dome
eddy-mean flow interaction
energy analysis
mesoscale eddy
southwest monsoon current
-
分类号
P731.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