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光源储存环铁氧体冲击磁铁涡流模型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琳 王相綦 +3 位作者 尚雷 冯光耀 徐宏亮 赵枫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铁氧体冲击磁铁是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注入系统改造课题中关键注入部件之一 ,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微秒量级均匀的脉冲磁场。文章介绍了铁氧体冲击磁铁设计过程中建立的涡流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关于涡流问题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选... 铁氧体冲击磁铁是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注入系统改造课题中关键注入部件之一 ,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微秒量级均匀的脉冲磁场。文章介绍了铁氧体冲击磁铁设计过程中建立的涡流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关于涡流问题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选择合理的铁氧体电导率和磁芯结构参数 ,可以基本消除磁芯中涡流对脉冲磁场分布的影响。冲击磁铁脉冲磁场测量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磁铁 谐波磁场 脉冲磁场 磁场均匀性 涡流效应 设计 同步辐射 光源 储存环 涡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更新模型与微观涡流模型制备MgAl-CO_3 LDHs纳米颗粒
2
作者 阙永生 杨辉 +2 位作者 汪海风 吴春春 潘崇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3-818,共6页
将与质量传递有关的表面更新模型(surface renewal model)与微观涡流模型(eddy cell model)引入到纳米材料的制备中,并通过自制两级反应器成功制备出粒径较小、结晶度较高的MgAlCO3LDHs纳米颗粒。采用XRD、TEM、SEM、AFM、激光粒度仪对... 将与质量传递有关的表面更新模型(surface renewal model)与微观涡流模型(eddy cell model)引入到纳米材料的制备中,并通过自制两级反应器成功制备出粒径较小、结晶度较高的MgAlCO3LDHs纳米颗粒。采用XRD、TEM、SEM、AFM、激光粒度仪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充气基本不影响MgAl-CO3LDHs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但对颗粒尺寸和均匀性影响较大且能明显提高颗粒形貌的均一性;搅拌速度从300rpm增加到600、900和1200rpm的过程中,粒径逐渐变小,粒径分布逐渐变窄;气流流量由1kPa依次增大至6kPa,平均粒径大小逐渐减小,但减小趋势逐渐变缓;并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更新模型 微观涡流模型 纳米颗粒 LD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球形电动机永磁体涡流损耗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洪凤 沈彦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7-275,共9页
永磁球形电动机的磁极呈球面锥体结构,各定子线圈相互独立分布于定子球壳内表面,针对这些特性,提出了一种计算永磁球形电动机永磁体涡流损耗的三维解析模型。该模型将双重傅里叶级数法与矢量磁位解析法相结合,首先利用双重傅里叶级数法... 永磁球形电动机的磁极呈球面锥体结构,各定子线圈相互独立分布于定子球壳内表面,针对这些特性,提出了一种计算永磁球形电动机永磁体涡流损耗的三维解析模型。该模型将双重傅里叶级数法与矢量磁位解析法相结合,首先利用双重傅里叶级数法求得定子内径处电流密度分布,继而将其作为边界条件,借助三维拉普拉斯方程,获得了矢量磁位的特解,最后推导得到了永磁球形电动机永磁体涡流损耗的解析表达式。该模型充分考虑到了时间谐波与空间谐波对涡流损耗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的电机结构参数对永磁体涡流损耗的影响。将解析法与有限元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一致,证明了该解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球形电动机 双重傅里叶级数法 矢量磁位法 永磁体涡流损耗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除冰系统的电磁场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清英 白天 朱春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100,共6页
针对NASA CR-4175试验电脉冲除冰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电磁场涡流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试验蒙皮在涡流场中法向及径向的磁感应强度,采用麦克斯韦应力法计算了该蒙皮所受的瞬态电磁力,并与Hender-son模型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测量值进行了拟... 针对NASA CR-4175试验电脉冲除冰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电磁场涡流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试验蒙皮在涡流场中法向及径向的磁感应强度,采用麦克斯韦应力法计算了该蒙皮所受的瞬态电磁力,并与Hender-son模型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测量值进行了拟合偏差比较。同时在不改变电路的情况下,研究了蒙皮厚度、蒙皮电导率、蒙皮-线圈间隙这3个因素对电脉冲除冰效果产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场涡流有限元分析模型所计算的磁感应强度比Henderson模型更吻合实验值;趋肤深度范围内的试验蒙皮厚度愈大、蒙皮电导率愈大、蒙皮-线圈间隙愈小,蒙皮所受的峰值脉冲力愈大,即意味着这些参数条件下的除冰效果将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除冰系统 涡流模型 麦克斯韦应力法 影响因素 峰值脉冲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常规岛主厂房龙卷风荷载的CFD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汤卓 吕令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4-1168,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了核电站常规岛主厂房的龙卷风荷载.首先,以圆柱体计算流域模拟龙卷风的风场,并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描述流域内的湍流运动,计算分析了龙卷风的速度分布和气压分布.计算结果与根据经典的兰金...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了核电站常规岛主厂房的龙卷风荷载.首先,以圆柱体计算流域模拟龙卷风的风场,并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描述流域内的湍流运动,计算分析了龙卷风的速度分布和气压分布.计算结果与根据经典的兰金涡流模型得到的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然后,对某核电站进行龙卷风风场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常规岛主厂房在龙卷风作用下的风荷载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在龙卷风作用下,常规岛主厂房的风荷载主要表现为吸力,主厂房侧面的吸力较小,主厂房屋面处的吸力较大.CFD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龙卷风对常规岛的风荷载作用.研究结果为核电常规岛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龙卷风 兰金涡流模型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度的齿墩式消能工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鹏 郝瑞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02,9,共5页
齿墩式消能工是一种突扩突缩式的内流式消能工,利用Gambit建立齿墩式消能工模型并对其网格划分;再利用Fluent内的RNGκ-ε涡流模型计算管道内水体运动;借助Tecplot软件数据后处理,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齿墩正后方... 齿墩式消能工是一种突扩突缩式的内流式消能工,利用Gambit建立齿墩式消能工模型并对其网格划分;再利用Fluent内的RNGκ-ε涡流模型计算管道内水体运动;借助Tecplot软件数据后处理,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齿墩正后方会出现涡,在试验流量范围内涡的长度在0.98 D^1.18 D之间,并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流经齿墩段的最大水流流速是断面平均流速的2.3倍;同一布置形式的齿墩式内消能工的紊动能与其耗散率整体分布规律不随流量的改变而改变,可进一步了解齿墩式消能工的消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墩状消能 RNGκ-ε涡流模型 流场 紊动能 紊动能耗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反应微观混合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国清 袁霞 +1 位作者 吴剑 罗和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8-663,共6页
采用涡流卷吸-变形-扩散模型,结合反应动力学,对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反应微观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工业重排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对反应和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排反应过程受微观混合控制,从理论上解释了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最... 采用涡流卷吸-变形-扩散模型,结合反应动力学,对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反应微观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工业重排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对反应和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排反应过程受微观混合控制,从理论上解释了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最小理论酸量与实际生产值的差异。温度的上升有利于分子扩散的进行,但宏观上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反应混合器喷嘴直径适当的减小可提高微观混合的效果,有利于改善传质效果和保证成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混合 数值模拟 涡流卷吸模型 BECKMANN重排 环己酮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顶点位形描述的任意正交折线线圈阻抗解析建模新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德会 何天府 +1 位作者 王晓红 黄一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94-2101,共8页
本文利用顶点位形描述方法,建立了任意正交折线线圈阻抗的封闭模型.首先,利用二阶矢量位公式对一个线形矩形线圈的电磁场分布进行描述,并推导了该矩形线圈的标量势表达式,其包含有一个利用矩形四个顶点的位置因子和角形因子进行描述的... 本文利用顶点位形描述方法,建立了任意正交折线线圈阻抗的封闭模型.首先,利用二阶矢量位公式对一个线形矩形线圈的电磁场分布进行描述,并推导了该矩形线圈的标量势表达式,其包含有一个利用矩形四个顶点的位置因子和角形因子进行描述的积分项;其次,证明了角形因子的两个重要性质,并利用该性质将矩形线圈的标量势表达式推广到任意正交折线线圈的情况;最后,建立了任意正交折线线圈阻抗的解析表达式,并以矩形螺线线圈为例进行了阻抗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测量值之间有较好的吻合度.相对于现有的矩形描述法,本文所提方法在简化建模过程及提高建模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模型 涡流检测 正交折线线圈 二阶矢量位 顶点位形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