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珠-涡旋振荡改良法用于硅藻DNA提取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杰 王博 +4 位作者 胡孙林 曲一泓 宋涛 陈建华 邓建强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的检验玻璃珠-涡旋振荡改良法提升硅藻DNA提取的效果。方法以DNeasyPowerSoilPro试剂盒为对照,另选取2种不同原理的植物DNA提取试剂盒(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PlantDNA Isolation试剂盒)和1种血液DNA提取试剂盒(全血基因组DNA... 目的检验玻璃珠-涡旋振荡改良法提升硅藻DNA提取的效果。方法以DNeasyPowerSoilPro试剂盒为对照,另选取2种不同原理的植物DNA提取试剂盒(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PlantDNA Isolation试剂盒)和1种血液DNA提取试剂盒(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对同一水样及同一溺死案件肺组织的硅藻DNA进行提取。设计不同大小玻璃珠质量比和涡旋振荡时间的组合,选择加入玻璃珠振荡的最佳DNA提取条件。将常规组与改良组的提取产物直接进行电泳,经硅藻特异性PCR扩增检测,采用qPCR对提取物进行定量,对各组的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涡旋振荡频率为3000r/min时,DNA提取的最佳组合为涡旋振荡4 min,大小玻璃珠质量比为1∶1。以DNeasyPowerSoilPro试剂盒的Ct值为参照,10 mL水样的Ct值大于0.5g组织的Ct值。其他3种试剂盒采用玻璃珠-涡旋振荡改良法后,用于植物DNA提取的2种试剂盒Ct值均下降,且改良前后组织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可以成功提取硅藻DNA,水样提取效果接近DNeasyPowerSoilPro试剂盒,改良法用于组织样本后,其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用3种试剂盒对水样中硅藻DNA进行提取时,改良前后的Ct值只有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珠-涡旋振荡改良法可提高植物及血液DNA提取试剂盒对法医学检材中硅藻DNA的提取效果,特别是对组织样本中硅藻D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溺死 DNA提取 硅藻 玻璃珠-涡旋振荡改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振荡提取-LC-MS/MS法测定皮革制品中的五氯苯酚残留量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润坤 吴燕君 +1 位作者 胡艺瀚 陈建余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56,共4页
采用涡旋振荡提取技术,以氢氧化钠溶液为萃取剂,建立了一-种环保、低毒、快速测定皮革及其制品中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谓(LC-MS/MS)法。对方法中影响五氯苯酚测定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当五氯苯酚质量浓度在0.25... 采用涡旋振荡提取技术,以氢氧化钠溶液为萃取剂,建立了一-种环保、低毒、快速测定皮革及其制品中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谓(LC-MS/MS)法。对方法中影响五氯苯酚测定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当五氯苯酚质量浓度在0.25-80.00μg/L,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9;定量下限为6.25μg/kg,检出限为2.50μg/kg,适合痕量及微量五氯苯酚的分析;不同水平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5%.94.3%.95.2%,相对标准偏差(RSDs)分别为5.6%、4.9%、4.5%,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和较好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五氯苯酚 涡旋振荡提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皮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油茶籽含油量的方法研究
3
作者 肖新生 谢永燕 +2 位作者 张静雅 左莎莎 蒋黎艳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3,共7页
为了探究快速测定油茶籽含油量的方法,以油茶籽为原料,从油料的萃取方法和仪器分析条件选择出发,建立了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油茶籽含油量的方法。油茶籽样品分别通过涡旋振荡、磁力搅拌和超声波前处理条件优化后,确定了涡旋振荡提取法,... 为了探究快速测定油茶籽含油量的方法,以油茶籽为原料,从油料的萃取方法和仪器分析条件选择出发,建立了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油茶籽含油量的方法。油茶籽样品分别通过涡旋振荡、磁力搅拌和超声波前处理条件优化后,确定了涡旋振荡提取法,并对液料比、涡旋速度进行了优化;比较了不同波段下油茶籽油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测定波长和标曲方程。结果表明:在1.00 g油茶籽,15 mL正己烷,2400 r/min涡旋振荡提取30 min的条件下,当测定波长为271 nm时,油茶籽含油率与吸光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0.0183 X+0.0419,R^(2)=0.999,检出限为0.27%,定量限为0.82%,与国家标准方法传统索氏提取法得出的结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法 油茶籽 含油量 涡旋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增暖1.5℃和2℃北太平洋年代际尺度振荡的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静 李春 范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基于CESM模式对1.5℃和2℃两种增暖情景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在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与工业革命前、历史时期在强度和周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PDO和N... 基于CESM模式对1.5℃和2℃两种增暖情景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在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与工业革命前、历史时期在强度和周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PDO和NPGO的强度均比历史时期弱,且主周期缩短,这可能与全球增暖情景下海洋层结增强导致的Rossby波变快有关。PDO的强度和周期在全球增暖1.5℃和2℃这两种情景下没有明显差异;而NPGO的强度在全球稳定增暖2℃时期比1.5℃时有明显减弱,且周期缩短1 a左右。因此,0.5℃升温差异对PDO的强度和周期影响较小,而对NPGO的强度和周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 ROSSBY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北太平洋海温主模态在1990年前后调整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凯 祝从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6-940,共15页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是北太平洋(20°~60°N,120°E^120°W)海温(SST)的EOF前两个模态,本文通过比较1990年前后北太平洋冬季SST EOF前两个模态,揭示了PDO和NPGO在1990年前后特征,并从关键区...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是北太平洋(20°~60°N,120°E^120°W)海温(SST)的EOF前两个模态,本文通过比较1990年前后北太平洋冬季SST EOF前两个模态,揭示了PDO和NPGO在1990年前后特征,并从关键区海温变化、北太平洋涛动(NPO)、赤道太平洋中部变暖(CPW)和北极涛动(AO)的影响,揭示了北太平洋主模态在1990年之后调整的成因。我们发现,1990年之前,北太平洋SST场的EOF前两个模态与PDO和NPGO的空间结构类似,但是在1990年之后,SST的EOF第一模态的最大荷载中心向日界线移动,40°N以北的太平洋被正的SST异常控制,表现出与NPGO模态的负位相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而EOF第二模态由偶极子演变成了三极子结构。北太平洋中部(28°~36°N,152°~178°W)和北太平洋北部(44°~49°N,151°~177°W)海温距平在1990年之后呈显著的负相关变化,是导致在1990年之后冬季NPGO成为主模态的内部原因,而NPO在1990年之后的显著增强则是重要的外部原因。分析显示,NPO在1980年开始表现出增强趋势,通过风生流机制,NPO可以增强北太平洋45°N附近的气压梯度和西风异常幅度,从而导致了1990年之后NPGO海温模态的加强。虽然CPW和AO对NPO的南支(夏威夷)和北支(阿拉斯加)的海平面气压异常中心加强有贡献,但是上述两个因子与NPGO之间的关系在1990年之前并不明显。因此,CPW和AO与NPGO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物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北太平洋涡旋振荡 年代际调整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谷类农产品中残留有机氯农药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爱华 黄刚 庞晋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4,228,共4页
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谷类农产品中残留的2种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的8种并构体的含量作了测定。为了避免在样品预处理过程中出现乳化现象,采用了涡旋振荡和在4~6℃的冷却措施。用所提出的方法测定了6种谷物样品(黑豆、薏米... 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谷类农产品中残留的2种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的8种并构体的含量作了测定。为了避免在样品预处理过程中出现乳化现象,采用了涡旋振荡和在4~6℃的冷却措施。用所提出的方法测定了6种谷物样品(黑豆、薏米、莲子、黄豆、芡实和蚕豆)中上述农药的残留量。方法的回收率在84.5%~103.2%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8种异构体的检出限为5u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毛细管色谱柱 有机氯农药 涡旋振荡 样品预处理 谷类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盐湖沉积物中可溶性阴离子 被引量:4
7
作者 陶泽榕 金苗 +2 位作者 孟先强 沈幸 陈辉辉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3-629,共7页
盐湖沉积物中可溶性阴离子提取和测试方法对其实验结果至关重要,但不同的前处理提取和测试条件缺乏系统的对比和优化。通过对比水浴加热、超声提取、涡旋振荡三种前处理条件的提取效率,发现涡旋振荡离心的前处理方法回收率最佳,并进一... 盐湖沉积物中可溶性阴离子提取和测试方法对其实验结果至关重要,但不同的前处理提取和测试条件缺乏系统的对比和优化。通过对比水浴加热、超声提取、涡旋振荡三种前处理条件的提取效率,发现涡旋振荡离心的前处理方法回收率最佳,并进一步优化了水土比例、涡旋振荡离心方法的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在离子色谱测试中发现以30 mmol/L KOH溶液作为淋洗液,流速1 mL/min,柱温30℃,电导检测器进行离子色谱分析效果最佳。最终建立了以涡旋振荡离心为前处理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盐湖沉积物中四种无机可溶性阴离子(F^(-)、Cl^(-)、SO_(4)^(2-)和NO_(3)^(-))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四种阴离子检出限≤0.026 mg/L,线性相关性良好R2≥0.998,加标回收率为80.0%~114%,精密度RSD为0.64%~1.3%,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简单可靠等优点,通过对6份西藏地区盐湖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发现Cl_(-)和SO_(4)^(2-)是主要的阴离子成份,与湖泊盐度趋势基本符合。方法可适用于高盐度盐湖沉积物样品中无机阴离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无机阴离子 盐湖沉积物 涡旋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