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涡度相关的黑河玉米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和固碳能力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亚楠 龙慧灵 +2 位作者 袁占良 杨贵军 聂臣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4-159,共6页
利用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黑河大满灌区农田生态系统4套涡度相关仪和配套的气象观测站点的数据,在对通量和气象数据预处理前提下,得到完整可靠的CO2通量和配套的气象观测数据,计算4个站点的CO2通量( Fc)、净生态系统交换量(... 利用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黑河大满灌区农田生态系统4套涡度相关仪和配套的气象观测站点的数据,在对通量和气象数据预处理前提下,得到完整可靠的CO2通量和配套的气象观测数据,计算4个站点的CO2通量( Fc)、净生态系统交换量( NEE)、总初级生产力( GPP),分析它们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整个生长季Fc介于-2.78~0.60 mg/(m2·s),最小Fc出现在7月中下旬;整个生长期月平均Fc表现为“U”型曲线,在13:00达到峰值[-1.91 mg/(m2·s)]。夜间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与地表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土壤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NEE最大碳吸收量出现在7月中旬,达到16.04 g/(m2·d),极个别与临近值变化趋势不同的数值,是由高温季节的强降雨天气导致;最终得到的生长季GPP在7月中旬日积累量达到最高[17.74 g/(m2·d)]。4个站点生长期的GPP总累积量分别是914.68 g/m2、937.03 g/m2、984.18 g/m2、1002.20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通量 黑河玉米生态系统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 总初级生产力 涡度相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太湖蒸发量变化特征及蒸发模型评估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高雅琦 王咏薇 +2 位作者 胡诚 王伟 刘寿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3-404,共12页
湖泊蒸发是全球能量分布,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气候及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指示因子。运用太湖湖上观测平台大浦口站2012年涡度相关数据分析了太湖蒸发量的月变化及日变化特征,并评估了11种蒸发模型。结果表明:太湖2012年总蒸发... 湖泊蒸发是全球能量分布,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气候及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指示因子。运用太湖湖上观测平台大浦口站2012年涡度相关数据分析了太湖蒸发量的月变化及日变化特征,并评估了11种蒸发模型。结果表明:太湖2012年总蒸发量为1066.2 mm。潜热通量是太湖净辐射能量分配中的主导项,2012年太湖地区潜热通量占净辐射通量的91.9%。2~7月为太湖水体储热阶段,当净辐射在7月达到最大值时,蒸发值也达到最大值;净辐射8月开始减少,至12月达到最小值,期间湖体储热释放,使得蒸发量在2月才达到最小值。采用涡度相关系统观测太湖蒸发量的数据评估了11种蒸发模型,分别从年蒸发总量和蒸发量月变化特征来探讨模型对于太湖蒸发量计算的适用性,其中以波文比能量平衡模型表现最好,与涡度相关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中心化均方根误差为4.50 mm mont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涡度相关方法 蒸发量 模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