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中涟源凹陷杨家山地区下石炭统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建华 旷理雄 +3 位作者 朱锐 周小康 罗小平 祁开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8-184,共7页
杨家山地区是涟源凹陷最有利的含气区块之一。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杨家山地区下石炭统刘家塘组和石磴子组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条件,建立了天然气成... 杨家山地区是涟源凹陷最有利的含气区块之一。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杨家山地区下石炭统刘家塘组和石磴子组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条件,建立了天然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烃源岩为刘家塘组和石磴子组,总体达到较好-好烃源岩级别,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本区刘家塘组和石磴子组储集层类型为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裂隙型,区域封盖和直接封盖能力较好,但印支期后多期次构造运动对本区气保存条件影响较大;区内至少发生了2次天然气注入成藏期,其中最重要的气注入成藏期为晚三叠世;存在构造和岩性两大类气藏类型和近源早期成藏、近源二次成藏和近源晚期成藏3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藏条件 保存条件 成藏模式 涟源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地区涟源凹陷下石炭统页岩气藏形成条件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琳婷 郭建华 +1 位作者 焦鹏 张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68-2277,共10页
在观察野外地质露头和综合分析样品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湘中地区涟源凹陷下石炭统暗色泥页岩的厚度与区域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以及储层矿物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等页岩气藏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美国... 在观察野外地质露头和综合分析样品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湘中地区涟源凹陷下石炭统暗色泥页岩的厚度与区域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以及储层矿物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等页岩气藏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美国主要盆地的页岩气产区相比,该区暗色泥页岩的厚度较大且区域分布广泛,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具有成熟高、脆性矿物丰富、物性较好、储渗空间相对较好等特点;采用地质类比法预测出涟源凹陷3个层位的页岩气总资源量为(0.223-0.460)×1012 m3;涟源凹陷的新化—冷水江一带是页岩气发育的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 涟源凹陷 下石炭统 页岩气 气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源凹陷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成龙 唐书恒 +3 位作者 范二平 王善博 孙昌花 孙九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2-36,4,共5页
通过总有机碳、热解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等试验测定,结合岩心观察、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压汞试验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等多种方法,从宏观裂隙、微观裂隙、微观孔隙3种尺度,定性、半定量、定量3种层次研究了涟源凹陷龙潭组泥页岩的孔裂隙发... 通过总有机碳、热解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等试验测定,结合岩心观察、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压汞试验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等多种方法,从宏观裂隙、微观裂隙、微观孔隙3种尺度,定性、半定量、定量3种层次研究了涟源凹陷龙潭组泥页岩的孔裂隙发育特征及储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下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涟源-双峰地区,由东向西逐渐减薄;干酪根主要为Ⅱ1型(腐殖-腐泥型);镜质体反射率普遍较高,处于高成熟阶段;泥页岩节理和孔裂隙较为发育,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吸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源凹陷 龙潭组 页岩气 地球化学特征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坳陷涟源凹陷湘页1井大隆组页岩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汪凯明 何希鹏 +1 位作者 许玉萍 金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8,共13页
为评价湘中坳陷涟源凹陷二叠系大隆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部署实施了该区首口以大隆组为目的层的页岩气参数井——湘页1井。充分利用湘页1井钻井、岩心、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开展大隆组岩石矿物组成特征、沉积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为评价湘中坳陷涟源凹陷二叠系大隆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部署实施了该区首口以大隆组为目的层的页岩气参数井——湘页1井。充分利用湘页1井钻井、岩心、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开展大隆组岩石矿物组成特征、沉积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物性特征、含气性等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湘页1井大隆组页岩形成于缺氧的较深水台盆相沉积环境,有利于页岩发育和有机质保存,优质页岩厚度大(TOC大于2%的页岩厚92.8m)、有机质丰度高(TOC为0.41%~10.47%,平均为3.91%)、热演化程度适中(R_(o)为1.50%~1.72%,平均为1.58%),微观孔隙结构以中孔和大孔为主,微裂缝发育,页岩脆性指数高,两向水平主应力差值小,有利于压裂形成复杂网络裂缝,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保存条件是影响页岩含气性的关键因素,湘页1井大隆组页岩进入生烃期以后,经历了3期明显的构造抬升剥蚀,以致现今埋藏浅,距离剥蚀区近,向斜构造页岩气易横向逸散,同时腐殖型干酪根产烃率相对较低也影响其含气性。构造形态宽缓、埋深较大、远离剥蚀区、翼部发育反向逆断层有利于残留向斜型页岩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源凹陷 湘页1井 大隆组 常压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涟源凹陷中、上泥盆统烃源岩综合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岭 郭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1-185,共5页
涟源凹陷中、上泥盆统烃源岩厚度一般在500m以上,厚度大,分布广。根据野外露头烃源岩的观察研究,结合井下样品的室内测试分析结果,从烃源岩的分布、类型和有机质的类型、丰度、成熟度等方面对涟源凹陷中、上泥盆统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 涟源凹陷中、上泥盆统烃源岩厚度一般在500m以上,厚度大,分布广。根据野外露头烃源岩的观察研究,结合井下样品的室内测试分析结果,从烃源岩的分布、类型和有机质的类型、丰度、成熟度等方面对涟源凹陷中、上泥盆统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涟源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涟源凹陷内有机质总体热演化程度较高,但不同的层段或地区热演化程度不同;中、上泥盆统有机质处于以甲烷气为主的过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源凹陷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涟源凹陷杨家佬石炭系天然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芸 李波 +2 位作者 龚文平 朱锐 董晶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5,共10页
湘中涟源凹陷是目前扬子板块页岩气和页岩油的热点地区。该地区经历多期构造抬升,地层剥蚀严重,构造极为复杂,为油气藏的预测带来了极大困难。杨家佬地区是涟源凹陷中优质的含气区块,通过对该地区的天然气特征、储盖条件及成藏期次进行... 湘中涟源凹陷是目前扬子板块页岩气和页岩油的热点地区。该地区经历多期构造抬升,地层剥蚀严重,构造极为复杂,为油气藏的预测带来了极大困难。杨家佬地区是涟源凹陷中优质的含气区块,通过对该地区的天然气特征、储盖条件及成藏期次进行分析,总结其成藏规律,为该地区乃至涟源凹陷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明确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甲烷为主,氮气次之,系天然气单独成藏;研究区主要储层为下石炭统的生屑灰岩、云质灰岩、含泥质较少的微—细晶灰岩以及薄层状含砂泥页岩,储集空间为次生的溶蚀孔隙和构造破裂缝;研究区石炭系发育的测水段煤层区域分布完整,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与储集层之间形成良好的组合关系,形成了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2种主要圈闭类型,但圈闭形成后多次的构造运动对本区盖层造成了较大影响,从而破坏了天然气保存;本区的气藏成藏包括近源富集成藏、后期改造二次成藏以及晚期成藏3种天然气富集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储层 成藏条件 石炭系 涟源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涟源凹陷构造解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朱锐 郭建华 +2 位作者 周小康 王明艳 苏娟 《河南石油》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通过野外地质露头调查、绘制剖面图以及航磁资料分析等一系列方法,按不同的构造特点将涟源凹陷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构造亚带。西部构造带主要是一系列断面倾向南东的逆冲推覆构造;中部构造带主要构造要素是双冲式断裂系统和隔档式... 通过野外地质露头调查、绘制剖面图以及航磁资料分析等一系列方法,按不同的构造特点将涟源凹陷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构造亚带。西部构造带主要是一系列断面倾向南东的逆冲推覆构造;中部构造带主要构造要素是双冲式断裂系统和隔档式褶皱组合;东部构造带主要构造要素是断面倾向北西的叠瓦状逆冲断裂带。结合各个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其构造的形成机理,总结出了涟源凹陷的构造应力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源凹陷 构造样式 逆冲推覆 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涟源凹陷海陆过渡相测水组“三气”测井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巍 白云山 +1 位作者 王强 苗凤彬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42-549,共8页
湘中地区涟源凹陷具有下石炭统测水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2套煤系地层,也是煤层气、砂岩气和页岩气复合成藏的主要层位。为准确分析涟源凹陷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三气"储层特征及其测井评价方法,以下石炭统测水组为研究对象,依托2... 湘中地区涟源凹陷具有下石炭统测水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2套煤系地层,也是煤层气、砂岩气和页岩气复合成藏的主要层位。为准确分析涟源凹陷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三气"储层特征及其测井评价方法,以下石炭统测水组为研究对象,依托2015H-D6井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通过KH-3S数控测井系统综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和数据处理结果对涟源凹陷石炭系测水组煤、砂岩及页岩储层进行评价。提出不同储层的相关测井响应特征和评价参数,并优选出不同储层关键评价参数的计算方法。测井解释结果显示含气煤层、砂岩层和页岩层段累计厚度分别为10.25、26.60、34.95m,"三气"储层均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含气性方面煤储层较好,砂岩储层和页岩储层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砂岩气 页岩气 海陆过渡相 测水组 涟源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涟源凹陷二叠系小江边组页岩气地质条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巍 苗凤彬 +2 位作者 陈林 王强 白云山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5-581,共7页
以湘中地区涟源凹陷二叠系小江边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实验、氮气吸附测试等实验方法,联合表征泥页岩的储层特征和储集空间特征;结合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小江... 以湘中地区涟源凹陷二叠系小江边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实验、氮气吸附测试等实验方法,联合表征泥页岩的储层特征和储集空间特征;结合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小江边组页岩的含气性特征。结果表明:小江边组有效泥页岩累计厚度12.46~49.89 m;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1%,平均1.4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有机质成熟度在1.61%~2.31%,属于高成熟-过成熟富有机质泥页岩;微孔裂隙发育,孔隙结构以中孔为主,孔隙间连通性较好;泥页岩吸附含气量为0.37~0.78 cm^3/g,具有页岩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基于泥页岩有效厚度、有机质含量及类型、热演化程度和含气量等因素,预测涟源凹陷小江边组页岩气有利勘探区主要位于车田江向斜北部、桥头河向斜北部以及恩口-斗笠山向斜北部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沉积地层特征 储层特征 小江边组 涟源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地区涟源凹陷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克营 杜江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第8期119-121,133,共4页
采用地质调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应用煤层气地质学理论,对湘中地区涟源凹陷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煤储层属中、高孔隙度储层,属低渗透性储层;具有较高的地层能量,有利于储层压力释放,促进煤层气解吸;临界解... 采用地质调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应用煤层气地质学理论,对湘中地区涟源凹陷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煤储层属中、高孔隙度储层,属低渗透性储层;具有较高的地层能量,有利于储层压力释放,促进煤层气解吸;临界解吸压力较高,有利于煤层气的解吸,为近饱和煤层,煤层气资源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地区 涟源凹陷 煤层气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涟源凹陷早石炭世煤系气共生组合特征与有利层段优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文卿 郗兆栋 +2 位作者 唐书恒 龚明辉 王克营 《中国矿业》 2021年第8期180-187,共8页
湖南涟源凹陷早石炭世煤系地层具有煤层-煤系页岩-煤系砂岩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广泛分布的特征,显示出较好的煤系气兼探合采前景,然而目前尚缺乏该区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整体研究。本文以早石炭世测水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 湖南涟源凹陷早石炭世煤系地层具有煤层-煤系页岩-煤系砂岩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广泛分布的特征,显示出较好的煤系气兼探合采前景,然而目前尚缺乏该区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整体研究。本文以早石炭世测水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典型钻孔的岩相组合及物性、含气性等实验分析,讨论了涟源凹陷煤系气共生组合模式及潜在的有利煤系气层段。结果表明:涟源凹陷测水组发育5种岩相组合类型,对应滨外陆棚、障壁-潮坪、障壁-沼泽、潟湖-沼泽和潮坪-沼泽沉积环境,以单源双储、双源双储、双源三储3类煤系气共生组合模式为主。基于分级加权法认为测水组下段上部为有利的勘探层段,以煤层为主要烃源岩、砂岩为主要储集层的煤层气-煤系砂岩气组合模式最为有利,集中分布于涟源凹陷中部一带。煤层累计厚度及其含气性对涟源凹陷煤系气藏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 煤层气 页岩气 致密砂岩气 涟源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地区涟源凹陷煤系砂岩储层物性特征
12
作者 王克营 《采矿技术》 2021年第S01期38-41,共4页
采用地质调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应用煤系气地质学理论,以湘中地区涟源凹陷煤系砂岩为对象,对其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煤系砂岩储层类型较为相似,以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煤系砂岩储层孔隙度均较低,具有... 采用地质调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应用煤系气地质学理论,以湘中地区涟源凹陷煤系砂岩为对象,对其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煤系砂岩储层类型较为相似,以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煤系砂岩储层孔隙度均较低,具有低孔低渗物性特点;煤系砂岩储层分选性相对较好,喉道分布较为均匀,主要为小孔−微喉组合的孔隙型储层,储集层发育较为致密,属于致密砂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地区 涟源凹陷 煤系砂岩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涟源—邵阳凹陷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肖正辉 牛现强 +3 位作者 杨荣丰 余烨 黄俨然 陈新跃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4,共8页
为评价湘中涟源—邵阳凹陷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分析其泥页岩的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隙及裂隙的微观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系统研究了页岩气的储层特征。研究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岩石的有机碳含量与岩性关系密切,其中硅... 为评价湘中涟源—邵阳凹陷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分析其泥页岩的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隙及裂隙的微观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系统研究了页岩气的储层特征。研究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岩石的有机碳含量与岩性关系密切,其中硅质泥岩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平均质量分数大于3%,表明沉积环境是控制有机碳含量的最主要因素;硅质泥岩中石英等脆性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67.7%,与美国Barnett硅质页岩基本相当,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硅质泥岩中构造裂缝较发育,其形成主要与其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及地质构造较发育等因素有关;有机碳含量较高的硅质泥岩,其有机质微孔隙也是基质孔隙及裂隙的主要组成部分;硅质泥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分别小于5%和0.01 m D,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硅质泥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特征 上二叠统 大隆组 湘中涟源-邵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涟源地区复杂地质结构与天然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伟 易积正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8,152,共4页
湘中涟源地区处于中扬子板块南部边缘,特殊大地构造位置与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合导致该区复杂地质结构和多样的构造样式。对于该区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晚古生代构造层而言,早期挤压应力导致以缩短变形构造样式为主,晚期应力松弛期,以滑... 湘中涟源地区处于中扬子板块南部边缘,特殊大地构造位置与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合导致该区复杂地质结构和多样的构造样式。对于该区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晚古生代构造层而言,早期挤压应力导致以缩短变形构造样式为主,晚期应力松弛期,以滑脱回缓构造样式为主。凹陷总体属于盖层滑脱式逆冲褶皱组合。凹陷西部发育叠瓦逆掩冲断带、中部为隔挡式褶皱带、东部为滑覆断皱带。钻井揭示凹陷具丰富的生油气物质基础,纵向上有效储盖组合和构造组合指示中部隔挡式褶皱区最具天然气勘探潜力。逆断层下隐伏圈闭、凹陷内的低背斜和近凹陷中心的深盆气等的研究对该区油气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源凹陷 雪峰构造带东缘 晚古生代构造层 盖层滑脱 天然气勘探 深盆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湘中凹陷圈闭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伟 米茂生 曹子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41,共5页
湘中拗陷是晚古生代南华陆表海盆在湘中的一个负向构造单元,先天成油气地质条件优厚,其中石炭系刘家塘组、石磴子组已发现大量油气显示及工业气流。目前发生气喷井18口,但岩心检测储层物性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岩性主要为台盆、三角洲... 湘中拗陷是晚古生代南华陆表海盆在湘中的一个负向构造单元,先天成油气地质条件优厚,其中石炭系刘家塘组、石磴子组已发现大量油气显示及工业气流。目前发生气喷井18口,但岩心检测储层物性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岩性主要为台盆、三角洲、潮坪相的细粒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泥晶灰岩。储层类型主要是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型,且非均质性较强,成藏条件较为复杂。采用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根据该区生油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的权重及其隶属度,建立了模糊数学关系模型。通过数学计算,选取了涟源凹陷的娄底背斜、安坪背斜为本区优势圈闭。同时为进一步勘探湘中凹陷有利成藏区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源凹陷 模糊数学 圈闭评价 天然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坳陷海相油气勘探前景再认识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言岗 祁开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4-596,600,共4页
湘中坳陷海相油气勘查区块与南方其他区块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成藏条件优势:1)烃源岩演化程度相对最低,龙潭煤系现今仍以烟煤为主;2)测水、龙潭2套煤系在区域上连片分布,封盖能力较强,钻井证实其下油气显示异常活跃;3)湘中在古生代时地... 湘中坳陷海相油气勘查区块与南方其他区块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成藏条件优势:1)烃源岩演化程度相对最低,龙潭煤系现今仍以烟煤为主;2)测水、龙潭2套煤系在区域上连片分布,封盖能力较强,钻井证实其下油气显示异常活跃;3)湘中在古生代时地处赤道附近,广泛发育的风暴岩有利于油气及时运移与聚集;4)早期形成的江南雪峰古隆起为油气藏的保存和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湘中坳陷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根据勘探现状,应以涟源凹陷下组合为主攻目标,依次向江南雪峰古陆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岩 烃源岩 煤系 涟源凹陷 雪峰古陆 湘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